晴雨伞下巢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55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晴雨伞下巢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晴雨伞,尤其是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结构伞或自动结构伞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它们都有一由设置在伞杆端头的上巢、穿置在伞杆上的下巢、通过绑线分别与上巢、下巢铰连接的长骨、短骨构成伞架。凭借下巢可在伞杆的滑动和长骨、短骨与上巢、下巢的铰连接,伞架可以轻松收合或展开。以方便人们的使用和收藏。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无论是传统结构伞、还是现代自动结构伞,用于长骨、短骨与上、下巢间装配连接的绑线通常为金属丝,金属丝首尾缠绕连接后成为一外凸缠绕端,处于伞杆端头上巢的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处于隐蔽状态,使用操作时手不会触接,也不会影响伞的美观。而可在伞杆滑动的下巢之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则处于暴露状态,且人们通常是通过推动或拉动伞杆上的下巢来操纵伞的开启或收拢,因此手指触及金属丝外凸缠绕端的机会较多,如金属丝外凸缠绕端有刃尖,则会伤及手指。且暴露于下巢的金属丝外凸缠绕端亦会影响伞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伞结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它可改变伞下巢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外露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位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一端口设有对应于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的开口槽,环形套体的各开口槽间之套壁形成安全齿盖。
所述安全齿盖端内侧设有可防止脱落的止退卡扣。
本实用新型晴雨伞下巢防护套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它巧妙地利用一可方便套入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部位的环形套,利用设置在环形套体上的安全齿盖将下巢之绑线槽封闭,使下巢齿槽之绑线槽内的金属丝及其外凸缠绕端不再暴露。它既可以达到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手指触及可能造成的伤害。亦有利于完善伞的外观造型。
本实用新型晴雨伞下巢防护套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是晴雨伞下巢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在伞架上配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晴雨伞下巢防护套1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位的环形套体11,环形套体11一端口设有对应于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的开口槽12,环形套体11的各开口槽12间之套壁形成安全齿盖13。
所述安全齿盖13端内侧设有可防止脱落的止退卡扣14。
本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在伞架上配用如图2所示。选用与伞架下巢2规格相对应的晴雨伞下巢防护套1,将晴雨伞下巢防护套1从下巢2的底部套入并向上移动,凭借晴雨伞下巢防护套1之环形套体11端的开口槽12可方便地将端口套入下巢1的伞骨安装齿槽口3部位,当环形套体11套入到位时,环形套体11的安全齿盖13端内侧止退卡扣14从下巢2上端平露出,并卡扣在下巢2上端边缘,可防止晴雨伞下巢防护套从下巢2上脱落。套置在下巢2上的环形套体11在外力作用下可径向转动,调节环形套体11的各开口槽12与下巢2的伞骨安装齿槽口3一一对应即可,此时安装在伞架下巢2上的晴雨伞下巢防护套之安全齿盖13将伞骨安装齿槽口3之绑线槽4及其内的金属丝缠绕端5封闭,它不会影响伞的正常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位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一端口设有对应于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的开口槽,环形套体的各开口槽间之套壁形成安全齿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安全齿盖(13)端内侧设有可防止脱落的止退卡扣(14)。
专利摘要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位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一端口设有对应于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的开口槽,环形套体的各开口槽间之套壁形成安全齿盖。晴雨伞下巢防护套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它巧妙地利用一可方便套入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部位的环形套,利用设置在环形套体上的安全齿盖将下巢之绑线槽封闭,使下巢齿槽之绑线槽内的金属丝及其外凸缠绕端不再暴露。它既可以达到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手指触及可能造成的伤害。亦有利于完善伞的外观造型。
文档编号A45B25/00GK2836535SQ2005200618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0日
发明者庄春益 申请人:庄春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