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56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
背景技术
伞具,作为一种遮阳挡雨的工具,目前使用较为广泛。而目前人们使用的伞具有一折式和多折式,尤其是多折式伞具,其具有收放功能,体形小,携带方便,更是深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多折伞的普及,许多生产商为了使伞具收合的体积更小,而将部分多折伞加工成扁形状,以便于更方便储藏在皮包内。而扁形伞具之中棒也需要相应地改进,但现有扁形伞具之中棒仍然存在结构复杂,组装不便的缺陷,一般局限于三折中棒,不适于制作折数更多的中棒,适用面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连接稳定性强的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扁小,可适于各种多折扁形伞使用的中棒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中棒至少包括一内管、一中管及一外管,数段中空的管体相互嵌套组合成一可伸缩的棒体,所述内管、中管及外管的断面形状设计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其中内管在两削平面的中部还分别内凹形成轴向的凹槽,呈扁平的“8”字状,凹槽的宽度小于削平面的宽度;中管有一侧削平面上形成一轴向的凹槽,该凹槽的内凸缘恰好容纳于内管之相应侧上的凹槽内,而中管另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该卡位部设置于中管的靠前端,对应的内管后端设有一卡位凸起与中管的卡位部形成卡设关系;所述外管有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该卡位部设置于外管的靠前端,且内缘恰好容纳于中管之相应侧上的凹槽内,使用时可卡设中管相应侧后端的卡位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管上可套接一大管构成四折中棒,大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大管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外管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管内还可套接一段小管构成四折或五折中棒,该小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两侧削平面上分别成型有轴向凹槽,两轴向凹槽恰好供内管之两侧凹槽的内缘容纳,而小管其余两侧中至少有一侧也设计为削平面,该削平面的后端设有卡位凸起与内管前端之相应侧的内凹卡位部卡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数段管体之间还可设置有弹性式卡位结构,如弹珠、弹片等。
采用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制作三折以上更多折的扁形中棒,内管采用双面凹槽组装,各管体之间相互嵌接紧密,连接结构性强,体积小,伸缩顺畅。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2为图1之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3为图1之端面示意图;附图4为图1之结构结合伞骨使用的示意图;附图5为本结构制作三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图5之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7为本结构制作五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图7之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9为本结构制作六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本结构制作七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制作为四折中棒的实施例示意图,包括一内管1、一中管2、一外管3及大管4,数段中空的管体相互嵌套组合成一可伸缩的棒体,中管2套接内管1、外管3套接中管2,大管4再套接外管3,以此层叠环套。内管1、中管2、外管3及大管4的断面形状设计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其中内管1在两削平面的中部还分别内凹形成轴向的弧底凹槽11,呈扁平的“8”字状,凹槽11的宽度小于削平面的宽度。在套接组合时,凹槽11两侧的削平面可增加嵌接结构的稳定性;中管2有一侧削平面上形成一轴向的凹槽21,该凹槽21的内凸缘恰好容纳于内管1之相应侧上的凹槽11内,而中管2另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22,该卡位部22设置于中管2的靠前端,对应的内管1后端设有一卡位凸起12与中管2的卡位部22形成卡设关系,防止内管1外伸脱出,有限位之作用。外管3有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31,该卡位部31设置于外管3的靠前端,且内缘恰好容纳于中管2之相应侧上的凹槽21内,使用时可卡设中管2相应侧后端的卡位凸起23。大管4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在大管4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41,该台阶结构41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外管3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32形成卡设关系。
内管1设计为扁平的“8”字状,体积小,利于外套的管体逐层设计,结构性强,组合的中棒结构稳定性好。图4则为该结构制作的中棒连接伞骨使用的示意图,中棒呈扁平形,内管1上端固定上巢,而下巢活动套接在中棒上,上、下巢枢接伞骨之用。各管体的断面形状设计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利用削平面构造可缩小中棒的整体体积,且削平面在各管体相互嵌套中增加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中棒的使用性能,使用时各管体伸缩更为平稳、顺畅。当然在使用时,各段管体之间还可设置有弹性式卡位结构,如一些弹珠、弹片等,此种结构在现有伞具中棒中均有使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制作为三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一内管1、一中管2及一外管3,三段中空的管体相互嵌套组合成一可伸缩的棒体,同样的内管1、中管2及外管3的断面形状设计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内管1在两削平面的中部还分别内凹形成轴向的弧底凹槽11,呈扁平的“8”字状,凹槽11的宽度小于削平面的宽度,即在凹槽11两侧还有部分削平面用于套接,增加套接的稳定性;中管2有一侧削平面上形成一轴向的凹槽21,该凹槽21的内凸缘恰好容纳于内管1之相应侧上的凹槽11内,而中管2另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22,该卡位部22设置于中管2的靠前端,对应的内管1后端设有一卡位凸起12与中管2的卡位部22形成卡设关系;外管3有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31,该卡位部31设置于外管1的靠前端,且内缘恰好容纳于中管2之相应侧上的凹槽21内,使用时可卡设中管2相应侧后端的卡位凸起23。
组装时内管1前端由中管2后端插入,双面凹槽11起到定位导向作用,内管1后端一侧的卡位凸起12与中管2前端的卡位部22形成卡设关系,防止内管1拉伸脱出;而中管2又从外管3的后端组装入内,中管2后端的卡位凸起23卡接外管3前端内凹的卡位部31,防止中管2拉伸脱出。
图7、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制作为五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内管1、一中管2、一外管3、一大管4及一小管5,数段中空的管体相互嵌套组合成一可伸缩的棒体,各段管体的断面形状设计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内管1在两削平面的中部还分别内凹形成轴向的弧底凹槽11,呈扁平的“8”字状,凹槽11的宽度小于削平面的宽度。在套接组合时,凹槽11两侧的削平面可增加嵌接结构的稳定性;中管2有一侧削平面上形成一轴向的凹槽21,该凹槽21的内凸缘恰好容纳于内管1之相应侧上的凹槽11内,而中管2另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22,该卡位部22设置于中管2的靠前端,对应的内管1后端设有一卡位凸起12与中管2的卡位部22形成卡设关系,防止内管1外伸脱出,有限位之作用。外管3有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31,该卡位部31设置于外管3的靠前端,且内缘恰好容纳于中管2之相应侧上的凹槽21内,使用时可卡设中管2相应侧后端的卡位凸起23。大管4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在大管4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41,该台阶结构41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外管3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32形成卡设关系。小管5套接于内管1内,并在两侧削平面上也分别成型有轴向凹槽51,两轴向凹槽51恰好供内管1之两侧凹槽11的内缘容纳,而小管5其余两侧面中至少有一侧也设计为削平面52,该削平面52的后端设有卡位凸起53与内管1前端之相应侧的内凹卡位部13卡设。
附图9为本结构制作六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其是在图7、8所示五折中棒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大管II6,该大管II6套接在大管4上,并在靠前端设有一收束的台阶结构61,该台阶结构61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大管4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防止大管4拉伸松脱,以此实现六折中棒伸缩使用。
附图10为本结构制作七折中棒的结构示意图;其是在图9所示六折中棒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大管III7,该大管III7套接在大管II6上,并在靠前端设有一收束的台阶结构71,该台阶结构71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大管II6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防止大管II6拉伸松脱,以此实现七折中棒伸缩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采用这样的结构可制作三折、四折、五折或更多折的中棒,且体积小,连接稳定,克服了以往扁形中棒的结构不足,提高扁形中棒的实用性能。
权利要求1.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该中棒至少包括一内管、一中管及一外管,数段中空的管体相互嵌套组合成一可伸缩的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中管及外管的断面形状设计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其中内管在两削平面的中部还分别内凹形成轴向的凹槽,呈扁平的“8”字状,凹槽的宽度小于削平面的宽度;中管有一侧削平面上形成一轴向的凹槽,该凹槽的内凸缘恰好容纳于内管之相应侧上的凹槽内,而中管另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该卡位部设置于中管的靠前端,对应的内管后端设有一卡位凸起与中管的卡位部形成卡设关系;所述外管有一侧削平面上设有内凹的卡位部,该卡位部设置于外管的靠前端,且内缘恰好容纳于中管之相应侧上的凹槽内,使用时可卡设中管相应侧后端的卡位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上还可套接一大管构成四折中棒,大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大管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外管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内还可套接一段小管构成四折或五折中棒,该小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两侧削平面上分别成型有轴向凹槽,两轴向凹槽恰好供内管之两侧凹槽的内缘容纳,而小管其余两侧中至少有一侧也设计为削平面,该削平面的后端设有卡位凸起与内管前端之相应侧的内凹卡位部卡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段管体之间还可设置有弹性式卡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还可设计为六折式棒体,即内管内套接一段小管,外管上套接一大管,再在大管上套接一大管II,小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两侧削平面上分别成型有轴向凹槽,两轴向凹槽恰好供内管之两侧凹槽的内缘容纳,而小管其余两侧中至少有一侧也设计为削平面,该削平面的后端设有卡位凸起与内管前端之相应侧的内凹卡位部卡设;大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大管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外管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大管II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大管II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大管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还可设计为七折式棒体,即内管内套接一段小管,外管上套接一大管,再在大管上套接一大管II,而大管II上还套接一大管III;小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两侧削平面上分别成型有轴向凹槽,两轴向凹槽恰好供内管之两侧凹槽的内缘容纳,而小管其余两侧中至少有一侧也设计为削平面,该削平面的后端设有卡位凸起与内管前端之相应侧的内凹卡位部卡设;大管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大管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外管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大管II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大管II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大管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大管III也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并在大管III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大管II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扁形伞具之中棒结构。该中棒至少包括一内管、一中管及一外管,数段中空的管体相互嵌套组合成一可伸缩的棒体,内管、中管及外管的断面形状设计为两侧削平的扁平形,其中内管在两削平面的中部还分别内凹形成轴向的凹槽,呈扁平的“8”字状,凹槽的宽度小于削平面的宽度;内管内或外管外还可分别套接一小管和一大管构成四折或五折中棒,大管套接于外管外并在靠前端的一侧形成收束的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之内缘形成的卡位部恰好与外管后端相应侧上的卡位凸起形成卡设关系。本实用新型可制作三折以上的扁形中棒,内管采用双面凹槽组装,各管体之间相互嵌接紧密,连接结构性强,体积小,伸缩顺畅。
文档编号A45B19/04GK2819888SQ20052006199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3日
发明者刘福田 申请人:刘福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