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跟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56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鞋跟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鞋子的鞋跟。
背景技术
鞋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物品之一,除了一些平底鞋之外,多数鞋子的鞋底后端都具有一个鞋跟。鞋跟是鞋子最容易磨损的部分,当鞋跟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即使鞋子的其他部分尚完好,也将使整双鞋报废,造成很大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往往在鞋跟上钉一块垫片,但这种方式操作较为麻烦,且鞋跟磨损部分主要集中于后端的一侧,在整个鞋跟上钉垫片并无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鞋跟改良结构,以使鞋跟达到既具有耐磨作用,又节省材料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鞋跟主体后端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耐磨垫片。
所述的容置槽底部具有多个定位孔,耐磨垫片的下端面上则成型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所述的定位孔和定位柱皆呈锥状。
容置槽的内端面上成型有多个凸块,耐磨垫片的外端面上则开设有与凸块配合的缺口。
所述的容置槽和耐磨垫片后端的一部分与鞋跟主体的外缘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鞋跟具有较好的耐磨效果,其次,由于耐磨垫片仅设置于鞋跟主体后端的一侧,又可节省耐磨垫片的材料。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垫片可以转动,当其外侧的一部分磨损后,只需将其转动一个角度后即可重新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垫片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垫片的仰视图;附图3为鞋跟的主视图(未加装耐磨垫片);附图4为附图3的A-A向剖视图;附图5为附图3中的鞋跟加装耐磨垫片后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个鞋跟主体10,鞋跟主体10后端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内设置有耐磨垫片20。
容置槽11底部具有多个定位孔101,耐磨垫片20的下端面上则成型有与定位孔101配合的定位柱201。这样,当耐磨垫片20放入容置槽11中时,可通过定位孔101和定位柱201的配合进行定位。定位孔101和定位柱201皆呈锥状,以使耐磨垫片20与容置槽11的结合更为紧密。
容置槽11的内端面上成型有多个凸块102,耐磨垫片20的外端面上则开设有与凸块102配合的缺口202,通过这样的结构,当耐磨垫片20靠近鞋跟主体10外端的一部分被磨损后,只需将耐磨垫片20从容置槽11内取出,使耐磨垫片20旋转一个角度后再压入容置槽11内,即可令耐磨垫片20被磨损的部位转向鞋跟主体10的内侧,而位于鞋跟主体10外端的部分则为完好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耐磨垫片20可被使用多次,从而大大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鞋跟主体10被磨损的部位主要集中于其外缘部分,因此,容置槽11和耐磨垫片20后端的一部分与鞋跟主体10的外缘重合时,不仅美观度较好,使用效果也最佳。
权利要求1.一种鞋跟改良结构,它包括有鞋跟主体(10),其特征在于鞋跟主体(10)后端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内设置有耐磨垫片(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槽(11)底部具有多个定位孔(101),耐磨垫片(20)的下端面上则成型有与定位孔(101)配合的定位柱(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101)和定位柱(201)皆呈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置槽(11)的内端面上成型有多个凸块(102),耐磨垫片(20)的外端面上则开设有与凸块(102)配合的缺口(20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跟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槽(11)和耐磨垫片(20)后端的一部分与鞋跟主体(10)的外缘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产品技术领域,它公开了一种鞋跟改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鞋跟主体后端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耐磨垫片。这种鞋跟具有较好的耐磨效果,其次,由于耐磨垫片仅设置于鞋跟主体后端的一侧,又可节省耐磨垫片的材料。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垫片还可以转动,当其外侧的一部分磨损后,只需将其转动一个角度后即可重新使用。
文档编号A43B21/42GK2857555SQ20052006219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日
发明者黄鉴 申请人:黄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