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套自动穿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57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套自动穿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鞋套穿戴在人脚上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鞋套自动穿戴机。
背景技术
鞋套穿戴机是指通过机器将鞋套自动套在人脚上的机器,简称鞋套机。它的作用是将用手将鞋套套在脚上的过程改为机器代替。
目前常用的半自动化鞋套机采用由电机、齿条、偏心轮、拨杆及固定在齿条上的挂钩零件等机构组成鞋套机的出套结构。该鞋套机要求将鞋套按照固定的一种叠合方式将鞋套整齐的叠合,并安装在一固定的空间里(如先安装在纸盒内再放入鞋套机或安一定的顺序及方法叠合后直接放入鞋套机内的某个固定位置)。
工作时电机带动齿条平行行走往返动作,齿条在行走时带动偏心轮旋转,偏心轮在旋转时带动拨杆旋转,拨杆向上旋转并插入已按一定次序叠放的鞋套里,然后再通过向下旋转将一只鞋套拉出固定位置并张开套在齿条的挂钩零件上,电机反转,带动齿条及齿条上的钩挂零件将鞋套完全张开后停止动作。
鞋套被张开后悬挂在鞋套机内,当人的脚踏入鞋套机内时利用脚的踩力让鞋套自然滑脱鞋套机的挂钩套在人的脚上,当脚带着套好的鞋套提出鞋套机后鞋套机内的光电开光(光电眼)检测到鞋套机内已无被张开的鞋套和人的脚,即进行第二次张开鞋套的动作。
该鞋套机存在以下缺陷1、性能不稳定,出套率低。鞋套固定位置在运输及使用中会因为振动或其它原因会导致移位,使鞋套机的旋杆机构和挂钩机构不能准确地将鞋套拉出张开;
2、结构复杂,整机体积较大,使用和运输都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鞋套自动穿戴机,采用滑道和自动出套机构相配合,准确定位鞋套和出套,解决现有鞋套机出套性能不稳定,结构复杂、体积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鞋套自动穿戴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鞋套定位装置、出套装置、鞋套钩释放装置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定位装置包括两根直立的前滑道、两根直立的后滑道、基本水平的两根平滑道和配重块,所述4根前、后滑道水平投影呈梯形并固定于所述机架后端,前滑道投影连线和后滑道投影连线分别构成梯形的底边和顶边,从后滑道向前滑道方向为鞋套出套方向;所述前滑道上端开口,其带有从该开口端延伸到下端、容许鞋套钩在其内滑动并将鞋套钩卡在前滑道内的纵向开口,还带有位于其下端侧面与所述纵向开口连通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的大小刚好容许一个鞋套钩通过,该横向开口的下边与该纵向开口的下端面平齐,两横向开口对称布置并朝向所述鞋套出套方向;所述后滑道为上端开口、下端与所述平滑道后端连通的管,该后滑道带有从其开口端延伸到与平滑道连通端并容许鞋套钩在其内滑动的纵向开口;所述平滑道为带有纵向开口的管,其远离后滑道的前端朝向所述鞋套出套方向,所述平滑道纵向开口在平滑道前端带有竖立的边,临近该竖立的边的平滑道3上侧带有容许鞋套钩通过的开口,所述两平滑道的两纵向开口相对布置,该纵向开口与所述后滑道的纵向开口连通并容许鞋套钩从后滑道进入平滑道,所述平滑道纵向开口位于前滑道下端附近适合于鞋套张开的适当位置;所述配重块包括插入所述前、后滑道每条纵向开口的导脚;所述出套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两前滑道下端下方沿所述鞋套出套方向布置的两条循环带、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该循环带两端的循环带传动机构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一端循环带传动机构的电机,该循环带后端位于所述平滑道的后端,该循环带前端位于所述机架前端,循环带长度保证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的距离足够张开鞋套进行套穿;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循环带上的至少一个鞋套钩拨块,该鞋套钩拨块随循环带运动经过所述前滑道下端时,其上端将一只鞋套钩带出前滑道下端横向开口,并将鞋套钩带至循环带前端定位;所述鞋套钩释放装置位于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之间下方,该装置包括铰支在所述机架上的前连杆和后连杆,所述前连杆的上端分别位于所述两循环带前端内侧所述鞋套钩定位位置的临近下方的工作位置,所述后连杆的上端分别位于所述两平滑道前端内侧所述平滑道纵向开口的临近下方的工作位置,所述前、后连杆的下端临近并分别带有向上延伸至适当高度的操作端,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保证前、后连杆处于工作位置的定位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和与之电连接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位于所述循环带前端上方与所述该鞋套钩拨块配合的适当位置的停机传感器和位于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之间适当位置的感应套鞋套的脚的开机传感器。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前滑道的两纵向开口对称向内布置,所述前滑道为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所述鞋套钩拨块为多个,所述同一循环带上相邻两个鞋套钩拨块件的距离约等于或大于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之间的距离。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道的两纵向开口对称向内布置,所述后滑道为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所述平滑道为“U”形槽管、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带为链条,所述循环带传动机构包括与该链条配合并同一轴安装的两个链轮;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或带传动装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架后端。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带为皮带,所述循环带传动机构包括与该皮带配合并同一轴安装的两个带轮;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或带传动装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架后端。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钩释放装置的前、后连杆分别包括与杆体成钝角的上端短边,该前、后连杆成倒八字形布置,所述操作端和定位件由分别滑动连接在该前、后连杆下端的踏板代替,该滑动连接保证前、后连杆处于其工作位置。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钩释放装置的前、后连杆分别包括成直角的杆体和位于杆体竖立边上端的短边,该前、后连杆的底边水平相对布置,所述操作端为分别滑动连接在该前、后连杆底边端部的踏板,该滑动连接保证前、后连杆处于其工作位置;还包括安装在该踏板和其下方的机架上的复位弹簧。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传感器为接近开关,所述开机传感器为光电开关。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传感器为行程开关,所述开机传感器为安装在所述踏板上侧的触点开关。
上述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机架外侧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滑道和自动出套机构相配合,解决了准确定位鞋套和出套问题,性能稳定,出套效率高;2、结构紧奏,体积小,搬运和使用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是鞋套钩在前滑道中滑动及拨块将鞋套钩带出前滑道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鞋套钩释放装置中后连杆的一种实施例;图4是鞋套钩释放装置中前连杆的一种实施例;图5是图1的右视图;图6是图1的俯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8是平滑道与后滑道配合的放大俯视图;图9是图8中A-A剖面图;图10是鞋套钩释放装置中后连杆的另一种实施例;图11是鞋套钩释放装置中前连杆的另一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鞋套自动穿戴机的实施例一,它包括机架1、鞋套定位装置、出套装置、鞋套钩释放装置和控制装置。
机架1为一L形的空间立体结构,在机架1上设置鞋套定位装置、出套装置、鞋套钩释放装置和控制装置。机架1还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倒T形空间立体结构等。
鞋套定位装置包括两根直立的前滑道6、两根直立的后滑道2、基本水平的两根平滑道3和配重块5。如图6所示,这4根前、后滑道水平投影呈梯形,前滑道6投影连线和后滑道2投影连线分别构成梯形的底边和顶边,从后滑道向前滑道方向为鞋套出套方向;如图5所示前、后滑道通过固定杆12固定于机架1后端,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常用手段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前滑道6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管,其带有从开口端延伸到封闭端、容许鞋套钩101在其内滑动并将鞋套钩101卡在前滑道内的纵向开口61,还带有位于其封闭端侧面与其纵向开口61连通的横向开口62,横向开口62的大小刚好容许一个鞋套钩101通过,该横向开口62的下边与该封闭端的内表面平齐,两横向开口对称布置并朝向所述鞋套出套方向。纵向开口61可设置在前滑道6的内侧面或前侧面,两前滑道6的纵向开口61可对称布置,也可不对称布置。前滑道6可以采用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
为达到鞋套钩101在纵向开口61中滑行并从横向开口62中被带出前滑道6的目的,亦可采用横向开口62的下边与纵向开口61的下端面平齐的结构,当纵向开口61未延伸到前滑道6的端部时,前滑道6的下端面封闭或不封闭均可。
如图1和图8所示,后滑道2为上端开口、下端与平滑道3后端连通的管,该后滑道2带有从其开口端延伸到与平滑道3连通端并容许鞋套钩101在其内滑动的纵向开口21;如图8和图9所示,平滑道3为带有纵向开口31的管,其远离后滑道的前端朝向所述鞋套出套方向,该前端端部封闭,端部上侧带有容许鞋套钩101通过的槽32,该槽32的一边与该端部封闭边的内表面平齐,两平滑道3的两纵向开口31相对布置,该纵向开口31与后滑道2的纵向开口21连通并容许鞋套钩从后滑道2进入平滑道3,平滑道纵向开口31位于与前滑道6下端内侧适合于鞋套完全张开的适当位置,一般略低于横向开口62,平滑道纵向开口31与横向开口62平齐或略高于横向开口62方案也可实施,但效果略差。平滑道3可采用“U”形槽管、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
为达到鞋套钩101在后滑道2的纵向开口21和平滑道3的纵向开口31中滑行,并从平滑道3的前端上侧被带出的目的,亦可采用平滑道纵向开口31在平滑道前端设置竖立的边,临近该竖立的边的平滑道3上侧带有容许鞋套钩101通过的开口的结构,此时平滑道3的前端面封闭或不封闭均可。
配重块5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导脚插入前、后滑道每条纵向开口中,将装在前、后滑道内的鞋套钩向下压,保证鞋套钩克服摩擦力连续向下滑行,出套可靠。前、后滑道可分别采用两块配重块5,也可共同采用同一块配重块5。
如图1、图6所示,出套装置包括分别位于两前滑道6下端下方沿鞋套出套方向布置的两循环带8、安装在机架1上并位于该循环带8两端的循环带传动机构和安装在机架1上并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一端循环带传动机构的电机4,该循环带8后端位于平滑道3的后端,该循环带8前端位于机架1的前端,循环带8的长度保证前滑道6与循环带8前端的距离足够张开鞋套10进行套穿;循环带传动机构可采用链传动机构,此时循环带8为链条,循环带传动机构包括与链条配合并同一轴安装的两个链轮;循环带传动机构可采用带传动机构,此时循环带为皮带,所述循环带传动机构包括与该皮带配合并同一轴安装的两个带轮,带传动包括三角带传动或齿形带传动。
上述循环带也可采用一条循环带为皮带传动、另一条循环带为链传动的结构形式,循环带两端的两带轮或两链轮也可以采用不同轴安装,这时可分别采用两台电机分别驱动两侧的循环带,采用同步控制电路实现两循环带8同步运行。
电机4可设置在机架1前端或后端,可通过齿轮传动装置、链传动装置或带传动装置驱动循环带传动机构。
如图1、图2所示,在循环带8上固定连接一个或多个鞋套钩拨块7,使该鞋套钩拨块7随循环带8运动经过前滑道6下端时,其上端将一只鞋套钩101带出前滑道6的下端横向开口62,将鞋套钩101带至循环带前端定位。鞋套钩拨块7可以是一根短柱、一块短板或倒“T字形”板等,可以连接在循环带8的上侧、内侧或外侧。当设置多个鞋套钩拨块7时,每两个鞋套钩拨块7应约等于或大于前滑道6与循环带8的前端之间的距离。
如图1、图3、图4所示,鞋套钩释放装置位于前滑道6与循环带8的前端之间的下方,该装置包括铰支在机架1上的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前连杆93包括固定连接成一整体的左右两条连杆,其上端为与杆体成钝角的短边,该短边分别位于两循环带前端内侧鞋套钩101定位位置的临近下方的工作位置,后连杆92包括固定连接成一整体的左右两条连杆,其上端为与杆体成钝角的短边,该短边分别位于两平滑道前端内侧平滑道纵向开口的临近下方的工作位置,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成倒八字布置,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的下端相临近,并分别滑动连接在向上延伸到适当高度的踏板91上,该滑动连接保证前、后连杆上端的工作位置,踏板91的高度以位于循环带上侧下方并可经踩压后带动前、后两连杆将对应的鞋套钩101从鞋套钩拨块7上和平滑道3中脱出为宜。
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的作用是将鞋套钩101释放,其上端除了设置为短边外,还可将杆体削成斜边进行工作;踏板91还可以采用分别与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的后端固定连接并向上延伸至适当高度的操作端,此时须设置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保证前、后连杆处于工作位置的定位件,如定位板等,以保证前、后连杆的上端位于处于工作位置。
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和与之电连接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传感器包括位于所述循环带前端上方与鞋套钩拨块7配合的适当位置的停机传感器和位于前滑道6与循环带3前端之间适当位置感应套鞋套的脚的开机传感器。停机传感器可采用接近开关或行程开关等,所述开机传感器为光电开关或安装在所述踏板上侧的触点开关等。
当鞋套钩拨块7带动鞋套钩101移动到停机传感器附近时触发该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电机控制电路使电机电路断开停机;当套完鞋套将脚移开时,开机传感器感应到脚的移开,发出信号,控制电机控制电路使电机电路导通开机。
机架1上还设置外壳,将机架覆盖,增加鞋套机的美观。
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鞋套自动穿戴机的实施例二。该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区别在于,如图10、图11所示,鞋套钩释放装置的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分别包括成直角的杆体和位于杆体竖立边上端的短边,该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的底边水平相对布置,踏板分别滑动连接在该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底边端部,该滑动连接保证前连杆93和后连杆92处于其工作位置;在该踏板91和其下方的机架1上还设置复位弹簧94。该实施例的优点是套穿鞋套的空间大,前、后连杆的转动不易被脚干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有如下优点1、采用滑道和自动出套机构相配合,解决了准确定位鞋套和出套问题,性能稳定,出套效率高;2、结构紧奏,体积小,搬运和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鞋套自动穿戴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鞋套定位装置、出套装置、鞋套钩释放装置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定位装置包括两根直立的前滑道、两根直立的后滑道、基本水平的两根平滑道和配重块,所述4根前、后滑道水平投影呈梯形并固定于所述机架后端,前滑道投影连线和后滑道投影连线分别构成梯形的底边和顶边,从后滑道向前滑道方向为鞋套出套方向;所述前滑道上端开口,其带有从该开口端延伸到下端、容许鞋套钩在其内滑动并将鞋套钩卡在前滑道内的纵向开口,还带有位于其下端侧面与所述纵向开口连通的横向开口,该横向开口的大小刚好容许一个鞋套钩通过,该横向开口的下边与该纵向开口的下端面平齐,两横向开口对称布置并朝向所述鞋套出套方向;所述后滑道为上端开口、下端与所述平滑道后端连通的管,该后滑道带有从其开口端延伸到与平滑道连通端并容许鞋套钩在其内滑动的纵向开口;所述平滑道为带有纵向开口的管,其远离后滑道的前端朝向所述鞋套出套方向,所述平滑道纵向开口在平滑道前端带有竖立的边,临近该竖立的边的平滑道(3)上侧带有容许鞋套钩通过的开口,所述两平滑道的两纵向开口相对布置,该纵向开口与所述后滑道的纵向开口连通并容许鞋套钩从后滑道进入平滑道,所述平滑道纵向开口位于前滑道下端附近适合于鞋套张开的适当位置;所述配重块包括插入所述前、后滑道每条纵向开口的导脚;所述出套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两前滑道下端下方沿所述鞋套出套方向布置的两条循环带、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该循环带两端的循环带传动机构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一端循环带传动机构的电机,该循环带后端位于所述平滑道的后端,该循环带前端位于所述机架前端,循环带长度保证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的距离足够张开鞋套进行套穿;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循环带上的至少一个鞋套钩拨块,该鞋套钩拨块随循环带运动经过所述前滑道下端时,其上端将一只鞋套钩带出前滑道下端横向开口,并将鞋套钩带至循环带前端定位;所述鞋套钩释放装置位于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之间下方,该装置包括铰支在所述机架上的前连杆和后连杆,所述前连杆的上端分别位于所述两循环带前端内侧所述鞋套钩定位位置的临近下方的工作位置,所述后连杆的上端分别位于所述两平滑道前端内侧所述平滑道纵向开口的临近下方的工作位置,所述前、后连杆的下端临近并分别带有向上延伸至适当高度的操作端,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保证前、后连杆处于工作位置的定位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和与之电连接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位于所述循环带前端上方与所述该鞋套钩拨块配合的适当位置的停机传感器和位于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之间适当位置的感应套鞋套的脚的开机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前滑道的两纵向开口对称向内布置,所述前滑道为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所述鞋套钩拨块为多个,所述同一循环带上相邻两个鞋套钩拨块件的距离约等于或大于所述前滑道与所述循环带前端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道的两纵向开口对称向内布置,所述后滑道为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所述平滑道为“U”形槽管、矩形管、方形管或圆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带为链条,所述循环带传动机构包括与该链条配合并同一轴安装的两个链轮;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或带传动装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架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带为皮带,所述循环带传动机构包括与该皮带配合并同一轴安装的两个带轮;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或带传动装置,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架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钩释放装置的前、后连杆分别包括与杆体成钝角的上端短边,该前、后连杆成倒八字形布置,所述操作端和定位件由分别滑动连接在该前、后连杆下端的踏板代替,该滑动连接保证前、后连杆处于其工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套钩释放装置的前、后连杆分别包括成直角的杆体和位于杆体竖立边上端的短边,该前、后连杆的底边水平相对布置,所述操作端为分别滑动连接在该前、后连杆底边端部的踏板,该滑动连接保证前、后连杆处于其工作位置;还包括安装在该踏板和其下方的机架上的复位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传感器为接近开关,所述开机传感器为光电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传感器为行程开关,所述开机传感器为安装在所述踏板上侧的触点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鞋套自动穿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机架外侧的外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套自动穿戴机,其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鞋套定位装置、出套装置、鞋套钩释放装置和控制装置,鞋套定位装置包括4根鞋套钩前、后滑道和与后滑连通的平滑道,出套装置包括在前滑道下方设置的由电机驱动的循环带,循环带带有鞋套钩拨块,鞋套钩释放装置包括脱钩连杆和与之连接的操作踏板,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和与之电连接的传感器;本鞋套自动穿戴机实现了滑道和自动出套机构相配合,解决了准确定位鞋套和出套问题,性能稳定,出套效率高,同时该机结构紧奏,体积小,搬运和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3B3/16GK2805587SQ2005200625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日
发明者杨文煌 申请人:杨文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