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07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尤指一种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
背景技术
在许多场合,由于危险性较高,因此必须使用安全帽。安全帽可在人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头部不受伤害,这就需要安全帽的帽壳必须具有高强度。然而,帽壳的强度却并非越高越好,相反,业者在设计帽壳时,通常令帽壳在受到强大外力撞击后破裂,这样才能消除最多的能量。其原因在于根据力学原理,作用力F=ma(m为质量,a为加速度),其中质量是不变量,因此欲减少使用力F,就必须使a变小;而a=ΔV/Δt(ΔV为速度变化量,Δt为时间变化量),其中速度变化量无法改变,因此要减小加速度,就必须延长力的作用时间;也就是说,在帽壳破裂的过程中,就可以延长作用时间,从而减小冲击力,使头部受到尽可能小的伤害。这就是业内所说的不会破裂的安全帽并不是最好的安全帽。
但是,虽然业者可以通过令安全帽帽壳破坏的方式消除能量,可在实际应用时,却不尽如意。主要原因归纳如下(1)帽壳的刚度很难掌握,也就是说帽壳受到多大的作用力才会破坏,这种火候很难掌控;(2)当帽壳受到重撞时,其破裂位置无法预测,一旦破裂位置位于头部的危险区域,如头顶、后脑或前额等,则会给人体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3)不同国家对头部的保护重点不一样,因此对安全帽不同位置的安全测试等级也不一样,这样在制造安全帽时,必须针对不同国家分别处理,相对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其可在安全帽受到强大外力,引导安全帽在预定位置破裂,让头部能得到最大的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安全帽引导破坏结构,在安全帽帽壳表面设置有若干凹陷。
所述凹陷设置于帽壳的外表面或内表面。
所述凹陷断续设置,或连续设置而成凹沟。
所述凹陷设置于帽壳相对头部较安全的区域。
所述凹陷设置于额前发际的位置、或耳后弧线位置、或头顶与后脑相交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安全帽的帽壳表面设置了若干凹陷,使帽壳在该凹陷处的强度相对薄弱,这样当帽壳受到强大外力撞击时,首先在凹陷处破裂,于是,业者就可根据需要预先设计破坏模式,从而达到引导性破坏,即人为的控制帽壳的破裂位置,使破裂位置对人头部的影响最小,绝不会出现传统安全帽帽壳破裂位置不确定而可能对头部造成的致命伤害;同时,利用帽壳在破裂的过程中,可延长速度改变的作用时间(即提高Δt),从而达到降低加速度(a值),进而降低作用力(F值),这样即可消除更多的能量、使受到的撞击力量最小,让头部得到最大的保护。再者,此种引导破坏的设计模式,对于不同国家对头部保护重点的要求来说,只需设计不同的凹陷位置即可因应不同的需求,因此制造起来相当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帽受重撞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帽引导破坏结构系在安全帽复材帽壳1表面设置若干凹陷2。该凹陷2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加工而成;也可通过镭射切割法切割而成;再者还可通过排叠设计法,即在复材帽壳1成型时,将凹陷2位置处的复材排布得较其它处薄,这样当帽壳1成型后,该自然形成凹陷。而所述凹陷2设置于帽壳1相对头部较安全的区域,如图中所示,该凹陷2可设置于额前发际的位置、或耳后弧线位置、或头顶与后脑相交位置等,上述位置均是人头部相对安全区域,也就是说,上述位置即使受轻微伤害,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
由于所述凹陷2的存在,使帽壳1在该处的强度相对薄弱,这样当帽壳1受到强大外力撞击时,帽壳1首先在凹陷2处破裂(如图3所示),且凹陷2的位置可预先排布,从而达到引导性破坏,即人为的控制帽壳1的破裂位置,这样不但可消除更多的能量、使受到的撞击力量最小,破裂处也不会对头部带来大的危险,从而让头部得到最大的保护。
此外,所述凹陷2可设置于帽壳1的外表面,也可设置于其内表面,只要使预设位置强度相对薄弱,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再者,该凹陷2可断续设置,也可连续设置而成凹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凹陷2的位置可任意设置,即并不局限于前述的额前发际位置、或耳后弧线位置、或头顶与后脑相交位置,其可根据不同国家对头部保护重点的不同,而任意设置,甚至可根据不同使用群体的要求而进行设计。因此只要在帽壳上设置可引导破坏的凹陷,不论其位置如何,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安全帽帽壳表面设置有若干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于帽壳的外表面或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断续设置,或连续设置而成凹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于帽壳相对头部较安全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于额前发际的位置、或耳后弧线位置、或头顶与后脑相交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帽的引导破坏结构,在安全帽帽壳表面设置有若干凹陷,该凹陷令帽壳在该处的强度相对薄弱,这样当帽壳受到强大外力撞击时,首先在凹陷处破裂,于是,业者就可根据需要预先设计破坏模式,从而达到引导性破坏,即人为的控制帽壳的破裂位置,使破裂位置对人头部的影响最小,同时,利用帽壳在破裂的过程中,可延长速度改变的作用时间,从而达到降低加速度,进而降低作用力,这样即可消除更多的能量、使受到的撞击力量最小,让头部得到最大的保护。
文档编号A42B1/04GK2930354SQ20062006150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7日
发明者沈文振 申请人: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