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遮阳抗风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27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热遮阳抗风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遮阳挡雨的伞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太阳伞、雨伞均为单层伞面,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单层伞面对强烈日光的抵御能力和隔热效果都较差,聚集于伞具顶部的热空气没有被隔离,往往使人感到又闷又热;另外,伞具作为挡雨的工具,由于雨天时常伴有大风,单层伞面的伞具经常会被大风吹翻折过去,给使用者带来褚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效果更佳、抗风雨能力更强的隔热遮阳抗风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伞杆、伞柄、支架、活动伞毂和伞面,伞面下方还设有一内伞面,伞面与内伞面之间形成隔热区,内伞面外沿的伞角与伞面外沿伞角及支架外沿联接,内伞面的中心圈固定于活动伞毂上,支架与内伞面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双层伞面结构,增强了对太阳光的遮挡作用,减少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双层伞面之间形成隔热区,将伞具顶部集中的热空气阻隔并使该部分热空气由双层伞面之间的间隙逸出,减小了热空气对人体的侵袭;内伞面与支架的联接,使得内伞面对支架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增强了伞具的抗风吹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双层遮阳、热空气隔离及抗风吹能力强三重防护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制造工艺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伞杆1、伞柄2、支架3、活动伞毂4和伞面5,在伞面5的下方另设有一层内伞面6形成双层伞面结构,伞面5与内伞面6之间形成隔热区,伞面5中心与内伞面6中心的间距为5-8厘米,将伞具顶部集中的热空气阻隔并使该部分热空气由双层伞面之间的间隙逸出,减小了热空气对人体的侵袭;内伞面6的设计半径略小于伞面5及支架3外沿的半径,内伞面6外沿的伞角与伞面5外沿伞角及支架3外沿联接,内伞面6的中心圈固定于活动伞毂4上,支架3与内伞面6之间通过弹性连接绳7连接以便使内伞面绷紧而不垂陷,同时内伞面与支架的联接,使得内伞面对支架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增强了伞具的抗风吹能力。为避免折叠后内伞面6的磨损,在伞柄2内圈设有软衬套8。内伞面6的各联接处均可采用活接,不需要使用内伞面时方便拆卸,拆下后作为普通伞具使用。
权利要求1.隔热遮阳抗风伞,主要包括伞杆、伞柄、支架、活动伞毂和伞面,其特征在于伞面下方还设有一内伞面,伞面与内伞面之间形成隔热区,内伞面外沿的伞角与伞面外沿伞角及支架外沿联接,内伞面的中心圈固定于活动伞毂上,支架与内伞面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抗风伞,其特征在于伞面中心与内伞面中心的间距为5-8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抗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内伞面之间为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遮阳抗风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内圈设有软衬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隔热遮阳抗风伞,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主要包括伞杆1、伞柄2、支架3、活动伞毂4和伞面5,在伞面5的下方还设有一内伞面6,伞面5与内伞面6之间形成隔热区,内伞面6外沿的伞角与伞面5外沿伞角及支架3外沿联接,内伞面6的中心圈固定于活动伞毂4上,支架3与内伞面6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7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双层遮阳、热空气隔离及抗风吹能力强三重防护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B25/22GK2879754SQ2006200802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3日
发明者胡轶鸿 申请人:胡轶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