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89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一及第二拉头以彼此的后口相对的朝向贯穿于拉链牙链带的链牙 列上的能够反开的拉链,尤其涉及能够将插管顺畅地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中、并能够容 易地使第一及第二拉头同时滑动的拉链。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衣服的左右前襟开闭,大多使用在链牙列的下端部具有打开分离嵌 插件的拉链或能够反开的拉链等。这样的用于衣服的能够反开的拉链通常以能够从两端部开放链牙列的方式构成。 例如,在这类拉链中,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各链牙安装部上配置有链牙列而形成拉链牙 链带,在该拉链牙链带中的左侧的链牙列和右侧的链牙列的一端,插管和插座以与链牙列 连续地相对的方式被一体成形。另外,两个第一及第二拉头以彼此的后口相对的朝向贯穿于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 上。此外,这里,第二拉头与第一拉头相比配置在插管及插座侧,由第二拉头、插座和插管构 成反开的打开分离嵌插件。在这样的能够反开的拉链中,在使分离的左右链牙列啮合而将拉链关闭的情况 下,使第二拉头和第一拉头沿着配置有插座的链牙列移动到插座侧端部。然后,在使第一拉 头的后口侧端缘与第二拉头的后口侧端缘相向并接触或接近的状态下,将插管从第一拉头 的肩口向第二拉头插入。在将插管完全地插入到规定的位置而进行了左右的链牙列的位置 对合之后,使第一拉头向链牙啮合方向滑动,由此,拉链被封闭。但是,在能够反开的拉链中使用的第一及第二拉头与在通常的拉链中使用的拉头 同样,形成于拉头内的链牙引导路径具有大致Y字形。在该情况下,例如图20所示,当为了将拉链101封闭而使第二拉头112和第一拉 头111沿着右侧的拉链牙链带102的链牙列103移动到插座侧端部时,由于插座104的一 部分和链牙列103被导入到第一拉头111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径Illa内,因此第一拉头 111会受到来自右侧的链牙列103的作用,从正面观察时,该第一拉头111的姿态会倾向逆 时针方向。其结果是,第一拉头111与第二拉头112不能对称地配置,第一及第二拉头111、 112的相对位置偏移。其结果是,当如前述那样将插管105从第一拉头111的肩口插入时, 插管105会与插座104或第一及第二拉头111、112干涉,存在不能够将插管105充分地插 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111、112的链牙引导路径llla、112a内的问题。因此,例如在日本实公昭M-1832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拉链,该拉 链在第一及第二拉头上形成有能够互相嵌合的切槽和舌片,由此,在使第二拉头和第一拉 头移动到链牙列的插座侧端部时能够进行拉头的定位。具体来说,如图21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能够反开的拉链120具有具有链 牙列122的左右的拉链牙链带121 ;以从链牙列122连续的方式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21的下端部上的插管123 ;以从链牙列122连续的方式配置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121的下 端部上的插座124 ;以及贯穿于左右的链牙列122上的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第二拉头 132与第一拉头131相比配置在插管123及插座IM侧。在该拉链120中,在第一拉头131的上下翼板的内表面,从后口侧端缘向内侧设置 有切槽131a。另外,在第二拉头132中的上下翼板上,从上下翼板的后口侧端缘延伸设置有 能够与第一拉头131的切槽131a嵌合的舌片13加。根据这样构成的专利文献1的拉链120,在使第二拉头132和第一拉头131移动到 链牙列122的插座侧端部之后,将插管123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中时,使形成于 第二拉头132上的各舌片13 嵌合在形成于第一拉头131上的切槽131a中,由此,能够使 第一拉头131相对于第二拉头132的相对位置对合,而将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保持在 它们的后口彼此笔直地面对的适当的姿势。由此,能够防止插入插管123时插管123与插 座IM或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干涉,能够顺畅地进行插管123的插入,因此,能够提高 拉链120的操作性。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昭M-18325号公报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能够反开的拉链120中,如前所述,通过使形成于第 二拉头132上的舌片13 嵌合在第一拉头131的切槽131a中,从而进行第一及第二拉头 131、132的相对位置对合。然而,在该拉链120的情况下,使用者仅使第二拉头132和第一拉头131移动到链 牙列122的插座侧端部,不一定就能够使第二拉头132的舌片13 嵌合在第一拉头131的 切槽131a中。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移动到链牙列122的插座 侧端部之后,若不每次确认第二拉头132的舌片13 与第一拉头131的切槽131a嵌合的 情况,就不能够将插管123顺畅地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内。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拉链120中,当要将左右的链牙列122封闭时,若不使第一 拉头131和第二拉头132分别滑动,就不能够使两个拉头移动到链牙列122的插座侧端部。 因此,在将拉链120封闭时,在进行插管123的插入操作之前必须分别进行第二拉头132的 滑动操作和第一拉头131的滑动操作,因此,从以往来看,期望能够改善其操作性而进一步 提高拉链120的使用容易性。而且,在该拉链120中,在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移动到链牙列122的插座侧 端部时,由于使用者的不注意等,有时不会使第一拉头131充分移动直到与第二拉头132抵 接,而在第一拉头131的后口与第二拉头132的后口没有相向的状态(没有互相相对的状 态)下将插管123插入该拉头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存在不能将插管123充分地插入 到第一及第二拉头131、132内,不能使左右的链牙列122稳定地啮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反开的 拉链,在该拉链中,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一拉头与第二拉头的相对 位置对合,而能够顺畅地进行插管的插入,而且,还能够改善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或分离时 的操作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链是能够反开的拉链,作为其基本结构,具有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的链牙安装部上配置有链牙列的拉链牙链带;在一侧的所述拉链牙链 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端上一体成形的插管;在另一侧的所述拉链牙链带的所述链牙列的一 端上一体成形的插座;以及以彼此的后口相对的朝向贯穿于所述链牙列上的第一拉头及第 二拉头,所述第一拉头包括第一拉头主体;以及以相对于该第一拉头主体能够在拉头滑 动方向上转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拉攀,所述第二拉头与所述第一拉头相比配置在所述插座 侧,所述第二拉头包括第二拉头主体;以及以相对于该第二拉头主体能够在拉头滑动方 向上转动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拉攀,其最主要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攀通过第一连接部被能 够转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一拉头主体,所述第一拉攀及所述第二拉攀具有卡合构造,所述卡 合构造使该拉攀彼此重合地卡合,并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保持在所述后口彼此相向的状 态,在从该第一及第二拉攀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立起的状态到向所述第二拉头 侧伏倒的状态期间,基于所述卡合构造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拉攀的卡合状态能够被保持。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所述卡合构造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拉攀和所述第二拉攀 上对应地设置有从以下组合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组合凸部和能够供该凸部插入的贯通孔 部;凸部和能够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一组磁铁;以及能够按扣卡合的外卡合部和内卡合 部。在该情况下,优选所述卡合构造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一拉攀与所述第二拉攀卡合 时,限制一侧的拉攀相对于另一侧的拉攀向拉攀宽度方向相对移动,另外,优选所述卡合构 造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一拉攀与所述第二拉攀卡合时,容许一侧的拉攀相对于另一侧的拉 攀向拉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所述第一拉头构成为,在保持使所述第一拉攀及所 述第二拉攀互相卡合的状态下从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伏倒的状态立起时,所述 第一拉头被向远离所述第二拉头的方向推出。而且,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具有上下翼板;将该上 下翼板之间的前端部连结起来的引导柱;以及在所述上翼板的上表面沿拉头滑动方向延伸 的拉攀安装部,为了在所述第一拉攀与所述第二拉攀通过所述卡合构造卡合时,使所述第 一拉攀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不与所述第二拉头的所述拉攀安装部干涉,在所述第一拉攀和/ 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弯曲部或屈曲部,或者,所述第一拉攀的第一连接部侧端部和/ 或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拉攀侧端部分支成叉形。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拉攀可以直接被能够转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二拉头主 体上,或者,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被能够转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二拉头主体上。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能够反开的拉链中,第一拉头的第一拉攀通过第一连接部被能够转动 地保持在第一拉头主体上,另外,在第一拉攀和第二拉攀上设置有使拉攀彼此重合地卡合、 并将第一及第二拉头保持在它们的后口彼此相向的状态的卡合构造。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通过卡合构造使第一拉攀与第二拉攀卡合,由此,能够 将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保持在后口彼此相向(相对)的状态,从而能够进行第一拉头和第 二拉头的相对位置对合,因此,在将插管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中时,能够不与插座或拉头 干涉地,顺畅且充分地将该插管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内。因此,在这之后使第一拉头沿链 牙列啮合方向滑动,从而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稳定地啮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第一拉攀通过第一连接部被能够转动地保持在第一拉 头主体上,由此,在从该第一及第二拉攀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立起的状态到向第二 拉头侧伏倒的状态期间,能够对基于卡合构造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拉攀的卡合状态进行保持。由此,在为了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或分离而使第一及第二拉头沿着链牙列移动到 插座侧端部时,能够在使第一及第二拉攀互相卡合、而且使该第一及第二拉攀相对于拉头 主体立起或者斜向地倾斜的状态下,用手指等捏住并下拉,由此,能够使第一及第二拉头容 易地向插座侧端部同时移动。而且,在该拉链中,如上所述,在使拉攀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及第二拉头移动到插 座侧端部,由此,即使使用者不特别注意第一及第二拉头的姿势,也能够可靠地使第一拉头 的后口与第二拉头的后口相向。因此,之后在将插管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中时,或者将插管从第一及第二拉头 拔出时,能够顺畅且稳定地进行插管的插入操作和插管的拔出操作。即,根据本发明的拉 链,与以往相比能够更简便且可靠地进行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或分离的操作,从而能够大 幅提高拉链的操作性。此外,在本发明中,拉攀相对于拉头主体立起的状态是指,例如使用者为了对拉头 进行滑动操作而用手指捏住拉攀、该拉攀被保持在相对于拉头主体的上表面(上翼板上表 面)大致正交的角度的状态。另外,拉攀伏倒的状态是指,使用者放开拉攀、该拉攀与拉头 主体大致平行地完全倒下的状态。在本发明的拉链中,所述拉攀的卡合构造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拉攀和所述第二拉 攀上对应地设置有从以下组合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组合凸部和能够供该凸部插入的贯通孔 部;凸部和能够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一组磁铁;以及能够按扣卡合的外卡合部和内卡合 部。由此,通过使第一拉攀与第二拉攀重合,从而能够使这些拉攀面接触并可靠地卡合。在该情况下,所述卡合构造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一拉攀与所述第二拉攀卡合时,限 制一侧的拉攀相对于另一侧的拉攀向拉攀宽度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在将第一拉攀与第二 拉攀卡合时,能够将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稳定地保持在它们的后口彼此相向的状态。另外,所述卡合构造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一拉攀与所述第二拉攀卡合时,容许一侧 的拉攀相对于另一侧的拉攀向拉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在从第一及第二拉攀相对于 拉头主体立起的状态到向第二拉头的前端部侧伏倒的状态期间,能够稳定地保持第一拉攀 与第二拉攀互相卡合的状态。在本发明的拉链中,所述第一拉头构成为,在保持使所述第一拉攀及所述第二拉 攀互相卡合的状态下从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伏倒的状态立起时,所述第一拉头 被向远离所述第二拉头的方向推出。由于本发明的拉链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例如在将拉链封闭的情况下,在将插管 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中之后,在使第一拉头向链牙列的啮合方向滑动之前,使第一及第 二拉攀以卡合的状态立起,由此,能够与使该拉攀立起的操作连动地使第一拉头自动地向 链牙列啮合方向仅移动规定距离。由此,在对第一拉头进行滑动操作前,能够使左右的链牙 列中的插管及插座侧端部彼此(例如,插管上配置的钩部、和插座侧的链牙列端部上配置 的第一拉链链牙)卡合,之后,在使该第一拉头向链牙列的啮合方向滑动时,能够减小第一拉头的滑动操作开始时的阻力,能够使该第一拉头顺畅地滑动。而且,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拉攀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弯曲部或屈 曲部,或者,所述第一拉攀的第一连接部侧端部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拉攀侧端部 分支成叉形。由此,在使第一拉攀与第二拉攀卡合并向第二拉头的前端部侧伏倒时,能够可 靠地防止第一拉攀及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拉头的拉攀安装部互相干涉。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二拉攀可以直接连结在第二拉头主体上,或者,也可以通过 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二拉头主体上。例如,若第二拉攀直接连结在第二拉头主体 上,则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构成第二拉头,容易进行组装,并且能够谋求拉链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若第二拉攀通过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二拉头主体上,则在使 第一及第二拉头的拉攀彼此卡合时,能够使第一拉攀的旋转轴(第一拉攀与第一连接部的 连结部)的位置与第二拉攀的旋转轴(第二拉攀与第二连接部的连结部)的位置接近。由此,例如在第一及第二拉攀卡合的状态下使该拉攀向第二拉头的前端部侧伏倒 时,能够使第一拉头的后口侧端缘与第二拉头的后口侧端缘接触,并且,在第一及第二拉攀 卡合的状态下使该拉攀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立起时,能够维持第一拉头的后口侧端 缘与第二拉头的后口侧端缘接近的状态。因此,例如在将插管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中时,或者从第一及第二拉头拔出时, 例如即使第一及第二拉攀在互相卡合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立起或倾斜,也 能够防止插管与插座或第一及第二拉头干涉,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该插管的插入操作和拔 出操作。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拉链中的、拉攀卡合的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拉攀没有卡合的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拉攀没有卡合的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拉攀以卡合的状态伏倒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拉攀以卡合的状态伏倒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拉攀以卡合的状态立起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拉攀以卡合的状态立起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插管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插管完全插入第一及第二拉头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通过使拉攀立起而使第一拉头向链牙列啮合方向移动时的状态的剖 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拉链中的、拉攀以卡合的状态伏倒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 立体图。图12是表示拉攀以卡合的状态伏倒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拉攀以卡合的状态立起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拉攀以卡合的状态立起时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拉攀的卡合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拉攀的卡合构造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拉攀的卡合构造的又一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拉攀的卡合构造的又一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一拉头中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一拉攀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以往的拉链中的、第一拉头的姿态倾斜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以往的拉链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拉链
拉链牙链带
插管
插管主体部 切口部 钩部 插座
插座主体部
嵌入部
拉链带
芯线部
链牙列
拉链链牙
主体部
颈部
啮合头部 肩部
第一拉头
2
3
3a 3b 3c
4
4a 4b
5
5a
6 7
7a 7b 7c 7d 10,10 11 第一拉头主体 Ila上翼板 lib下翼板 lie 凸缘 lid引导柱 lie拉攀安装部 Ilf链牙引导路径 12、12’第一拉攀 12a、12a’第一拉攀主体 12b 基端部 12b'腿部 12c、12c’ 轴部 12d贯通孔部 12e 屈曲部 13,13' 第一连接部
9
13a、13a’臂部
13b、13b'连结杆
13c、13c’支承杆
13d、13d’轴支承部
14连结部
20第二拉头
21第二拉头主体
21a上翼板
21b下翼板
21c凸缘
21d引导柱
21e拉攀安装部
21f链牙引导路径
22第二拉攀
22a第二拉攀主体
22b臂部
22c支承杆
22d凸部
41拉链
50第二拉头
51第二拉头主体
52第二拉攀
52a第二拉攀主体
52b基端部
52c轴部
52d凸部
53第二连接部
53a臂部
53b连结杆
53c支承杆
53d轴支承部
61第一拉攀
62第二拉攀
63磁铁
71第一拉攀
72第二拉攀
73内卡合部
74外卡合部
81第一拉攀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链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中的、 拉攀卡合的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主视图。图2是拉攀没有卡合的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 头的立体图,图3是拉攀没有卡合的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侧视图。另外,图4 图7是表示拉攀卡合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立体图或侧视图。而 且,图8 图10是对将插管插入第一及第二拉头而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操作进行说明的 剖视图。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将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状态下的拉链的带宽度 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将拉头滑动的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另一方面,关于拉头,按照每个 拉头将配置有后述的连结柱的一侧规定为前方,将配置有后口的一侧规定为后方,将与前 后方向正交且与上下翼板平行的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翼板正交的方向规定为上 下方向。如图8等所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1具有配置有链牙列6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 带2 ;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2中的链牙列6的后端侧一体成形的插管3 ;在右侧的拉链牙链 带2中的链牙列6的后端侧一体成形的插座4 ;以及以彼此的后口相对的朝向能够滑动地 贯穿于链牙列6上的第一拉头10及第二拉头20。此外,在本发明中,在第一拉头10及第二拉头20中,配置在从插管3及插座4远 离的一侧的第一拉头10为通过向上方(链牙列啮合方向)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列6啮合 的上拉头,与第一拉头10相比配置在靠近插管3及插座4的一侧的第二拉头20为通过向 上方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列6分离的下拉头(反开用拉头)。本实施例1中的左右的所述拉链牙链带2分别具有拉链带5 ;配置该拉链带5中 的与对象的拉链带相对的一侧的带侧缘部上的链牙列6 ;以及固定在该链牙列6的前端的 未图示的止挡件。在该情况下,左右的各拉链带5在相对的带侧缘上具有芯线部如。另外, 沿着包括这些拉链带5的芯线部如在内的链牙安装部以一定间隔注射成形有多个拉链链 牙7,而形成所述链牙列6。构成所述链牙列6的各拉链链牙7具有固定在拉链带5上的主体部7a ;从主体 部7a向带外侧延伸的颈部7b ;设置在颈部7b前端的啮合头部7c ;以及在颈部7b与主体部 7a之间的范围内延伸设置的翼状的肩部7d。这样的拉链链牙7例如是通过将以往一般使 用的聚甲醛等合成树脂材料以规定的形状注射成形,从而排列设置在拉链带5的链牙安装
第二拉攀
凹部
凸部
第一拉攀 第二拉攀 凸部
贯通孔部
82
83
84
91
92
93
94部上的。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2上的插管3通过注射成形而形成,并以从链牙列6的 后端连续的方式跨过拉链带5的带表背两面被固定。该插管3具有插管主体部3a ;在该 插管主体部3a的前端侧上面从插座相对侧缘部向内侧切口的切口部北;以及配置在所述 插管主体部3a的前端缘、并能够与啮合对象侧的拉链链牙7卡合的钩部3c。配置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2上的插座4也通过注射成形而形成,并以从链牙列6 的后端连续的方式跨过拉链带5的带表背两面被固定。该插座4具有插座主体部如;从 该插座主体部如的插座相对侧缘部向插管3侧延伸设置、并能够嵌入到所述插管3的切口 部北中的嵌入部4b ;以及用于防止第二拉头20从链牙列6脱落的未图示的止挡部。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插座主体部如以沿着第二拉头20的后述的链牙引导路径21f的形状的方 式,其后端侧的一部分屈曲地形成的。本实施例1中的所述第一拉头10(上拉头)具有第一拉头主体11 ;第一拉攀12 ; 以及连结第一拉头主体11与第一拉攀12的第一连接部13。所述第一拉头主体11具有 上翼板Ila ;下翼板lib ;沿着上下翼板IlaUlb的左右侧端缘设置的上下的凸缘Ilc ;连结 上翼板Ila的前端侧中央部与下翼板lib的前端侧中央部的引导柱Ild ;以及沿着拉头滑 动方向以门形设置在上翼板1 Ia的上表面的拉攀安装部1 Ie。此外,在拉攀安装部1 Ie上形 成有能够转动地收纳后述的第一连接部13的第一支承杆13c的收纳空间。另外,在该第一拉头主体11的后端侧配置有后口,并且,在该第一拉头主体11的 前端侧,在引导柱Ild的左右两侧配置有肩口。而且,在该第一拉头主体11的内部形成有 由上下翼板IlaUlb和上下的凸缘Ilc包围的链牙引导路径llf,由于引导柱lld,该链牙 引导路径Ilf从第一拉头主体11的后口向肩口分支成两股,在第一拉头主体11内以Y字
JTA-Ba-^f! 形贝牙。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第一拉头主体11的例如上翼板Ila和下翼板lib中 的任一个的左右两侧端缘上设置凸缘。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第一拉头主体11上,没有设 置能够将第一拉头10保持在链牙列6上的停止位置的停止机构(例如,停止爪等),但在本 发明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拉头10及第二拉头20上设置这样的停止机构。如图1 图7所示,该第一拉头10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3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 13a ;将该臂部13a之间连结起来的连结杆13b ;连结所述臂部13a的拉头主体侧端部、并被 收纳在第一拉头主体11的拉攀安装部lie中的支承杆13c ;以及配置在所述臂部13a的第 一拉攀12的侧端部、并能够转动地对第一拉攀12进行保持的左右的轴支承部13d。由于将支承杆13c收纳在拉攀安装部lie中,因此,该第一连接部13被配置成能 够相对于第一拉头主体11向拉头滑动方向转动。另外,在左右的所述轴支承部13d的从拉 头侧面侧观察时的大致中央部,分别具有用于使第一拉攀12的后述的轴部12c以能够转动 的方式嵌合的圆形的嵌合孔。该第一拉头10的所述第一拉攀12具有由使用者把持的圆形的第一拉攀主体 12a ;从该第一拉攀主体1 延伸设置的矩形的基端部12b ;以及从该基端部12b的端缘部 向左右突出设置、并被第一连接部13的左右的轴支承部13d保持的轴部12c。左右的所述轴部12c形成为圆柱状,以便能够嵌入到配置在第一连接部13的各轴 支承部13d上的嵌合孔中,通过将该轴部12c嵌入到该嵌合孔中而与轴支承部13d轴连接,
12从而能够以左右的轴部12c为转动轴,将第一拉攀12以能够向拉头滑动方向转动的方式保 持在第一连接部13上。另外,在第一拉攀主体12a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有能够供后述的形成于第二拉 攀22上的凸部22d嵌入的贯通孔部12d,该贯通孔部12d形成为在拉攀长度方向上较长的 椭圆形。而且,当从左右侧面侧观察该第一拉攀主体1 时,在第一拉攀主体1 与基端部 12b之间设置有向重合有第二拉攀22的表面侧突出地屈曲(或弯曲)的屈曲部12e(或弯 曲部),该第一拉攀主体1 形成为,当第一拉攀12与后述的第二拉攀22卡合时,第一拉攀 12和第一连接部13不会与第二拉头20的后述的拉攀安装部21e发生干涉。另外,为了能 够让使用者用手指容易地捏住,第一拉攀主体12a自身以从左右侧面侧观察时向上面侧凸 出的方式弯曲形成。本实施例1中的所述第二拉头20 (下拉头)具有第二拉头主体21 ;以及以能够 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拉头主体21上的第二拉攀22。在该情况下,除了贯穿于链牙列6上 的朝向相反以外,第二拉头主体21实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拉头10的第一拉头主体11相同 的结构。S卩,第二拉头主体21具有上翼板21a ;下翼板21b ;沿着上下翼板21a、21b的左 右侧端缘设置的上下的凸缘21c ;连结上翼板21a的前端侧中央部与下翼板21b的前端侧 中央部的引导柱21d;以及以门形设置在上翼板21a的上表面的拉攀安装部21e。另外,在 第二拉头主体21的内部形成有将后口与左右的肩口连通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径21f。该第二拉头20的所述第二拉攀22具有由使用者把持的圆形的第二拉攀主体 22a ;从该第二拉攀主体2 延伸设置的左右的臂部22b ;以及连结臂部22b的拉头主体侧 端部、并被收纳在第二拉头主体21的拉攀安装部21e中的支承杆22c。由于该第二拉攀22的支承杆22被收纳在第二拉头主体21的拉攀安装部21e中, 因此该第二拉攀22被配置成能够以该支承杆22c为转动轴,相对于第二拉头主体21向拉 头滑动方向转动。另外,在该第二拉攀22的第二拉攀主体22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能够 嵌入到所述第一拉攀12的贯通孔部12d中的圆形的凸部22d。而且,与所述第一拉攀主体 12a同样,为了能够让使用者用手指容易地捏住,第二拉攀主体22a自身以从左右侧面侧观 察时向上面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通过形成于第一拉头10的第一拉攀12上的所述 贯通孔部12d、和形成于第二拉头20的第二拉攀22上的所述凸部22d,能够构成以下卡合 构造,即,当使拉攀12、22彼此整体上重合时,能够使该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面接触并互 相卡合。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1的卡合构造,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 22卡合。而且,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第二拉攀22的凸部22d的上表面附加Logo图案或图 样等,从而能够凭视觉容易地掌握凸部22d的位置,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拉攀12、22彼此的卡
I=I ο而且,本实施例1的卡合构造构成为,在第一拉攀12上形成有在拉攀长度方向上 较长的椭圆形的贯通孔部12d,在第二拉攀22上形成有具有与贯通孔部12d的短径长度大 致相等的直径的圆形的凸部22d。因此,在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卡合时,能够限制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彼此在拉攀宽度方向(带宽度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对第一拉 头主体11与第二拉头主体21以它们的后口彼此相向地相对的位置关系进行保持。另外,该卡合构造能够限制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在拉攀宽度方向上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能够在维持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的卡合状态的情况下,使第一拉攀12相对于 第二拉攀22向拉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下面,关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1,对从左右的链牙列6分离、拉链1 打开的状态使左右的链牙列6啮合而封闭拉链1时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沿着配置有插座4的右侧拉链牙链带2的链牙列6 滑动到该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此时,通过所述卡合构造使第一拉头10的第一拉攀12与 第二拉头20的第二拉攀22以重合方式互相卡合,并且如图6及图7所示那样,以第一及第 二拉攀12、22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11、21立起的状态或向第二拉头主体21侧斜向 倾斜的状态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滑动。由此,第一拉头主体11的后口与第二拉头主体 21的后口彼此相向地相对,并且能够使该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同时移动到插座侧端部。此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中,如上所述,第一拉头10的第一拉攀12通过第一连 接部13与第一拉头主体11连结,并且,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的卡合构造构成为,在维持 拉攀12、22彼此的卡合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拉攀12能够相对于第二拉攀22向拉攀长度方 向相对移动。因此,在该拉链1中,在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互相卡合的状态下,能够容 易地进行使第一拉攀12和第二拉攀22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11、21立起的动作、使 第一拉攀12和第二拉攀22向第二拉头主体21侧斜向倾斜的动作、以及使第一拉攀12和 第二拉攀22完全向第二拉头主体21侧伏倒的工作。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能够容易地进 行捏住互相卡合的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并使第一拉头10与第二拉头20同时移动到插座 侧端部的动作。接下来,在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滑动到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之后,在第一及 第二拉攀12、22互相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如图4及图5所示那样向第 二拉头主体21侧伏倒。由此,能够在保持第一拉头主体11的后口与第二拉头主体21的后口彼此相向地 相对而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的姿态被适当地调整的状态的同时,使第一拉头主体11的 后口侧端缘与第二拉头主体21的后口侧端缘接触,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第一拉头 10与第二拉头20的相对位置对合。然后,如图8所示,将配置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2上的插管3从第一拉头10的左 侧肩口插入,并插入到第二拉头20的链牙引导路径21f中。此时,由于第一拉头主体11与第二拉头主体21的后口彼此相向,并且后口侧端 缘彼此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确保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内的插管3贯穿与链牙引导路径 llf、21f中的空间,从而能够将插管3不与插座4或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干涉地、顺畅地 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的链牙引导路径llf、21f中。而且,如图9所示,将该插管3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11、21的链牙引导路径 llf、21f中,直到插管3上的钩部3c的下端缘与插座4上的嵌入部4b的上端缘接触从而插 座4的嵌入部4b完全地嵌入到插管3的切口部北中,由此,完成插管3的插入操作。
然后,在使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互相卡合的状态下,使该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 从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11、21伏倒的状态立起。由此,如图7所示,第一拉攀12与 第二拉攀22分别转动立起,并且,由于该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的转动,第一拉攀12与第 一连接部13的连结部14向第二拉头20的后口侧被推出。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第一拉头10从第二拉头20离开并向链牙列啮合方向仅 移动规定的距离d,而且,由于该第一拉头10向链牙列啮合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插管3的 钩部3c与右侧的拉链牙链带2上的在最靠插座4侧配置的第一拉链链牙7卡合。而且,之后,在使左右的链牙列6啮合的情况下,解除基于卡合构造的第一拉攀12 与第二拉攀22的卡合状态,仅使第一拉头10向链牙列啮合方向(上方)滑动。此时,如上 述那样,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立起,从而将第一拉头10向链牙列啮合方向推出,使 插管3的钩部3c与右侧的拉链牙链带2的第一拉链链牙7卡合。因此,该第一拉头10的滑 动开始时的滑动阻力变小,能够以较轻的力容易地使第一拉头10向链牙列啮合方向滑动。另一方面,在进行了插管3的插入操作之后、使第一拉头10和第二拉头20滑动而 使左右的链牙列6反向分离的情况下,通过保持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卡合的状态 地用手指捏住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并提拉,从而能够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同时 向上方滑动。由此,使用者进行一次拉头滑动操作就能够容易地使左右的链牙列6反向分
1 O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在从左右的链牙列6啮合的状态使该链牙列6分 离并将插管3从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拔出的情况下,能够顺畅地进行该插管3的拔出操作。即,在将插管3从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拔出时,首先,在使第一拉头10和第二拉 头20滑动到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之后,通过贯通孔部12d和凸部22d的卡合构造使第一 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互相卡合,或者,在通过卡合构造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卡合 之后,使第一拉头10与第二拉头20同时滑动到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然后,使互相卡合的第一及第二拉攀12、22向第二拉头主体21侧伏倒,由此,使第 一拉头10及第二拉头20的后口彼此相向并使后口侧端缘彼此接触,来进行第一拉头10及 第二拉头20的相对位置对合。之后,通过将插管3从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的链牙引导路 径llf、21f中拔出,从而能够将该插管3不与插座4或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干涉地顺畅 地拔出。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拉链1通过使用由第一拉攀12的贯通孔部12d和第二拉 攀22的凸部22d构成的卡合构造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卡合,从而能够使第一及第 二拉头10、20同时向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滑动。因此,在使第一拉头10和第二拉头20 滑动时,能够简便地进行该滑动操作。另外,通过在使第一拉攀12和第二拉攀22卡合的状态下将插管3插入到第一及 第二拉头10、20中,从而能够顺畅且可靠地进行插管3的插入操作。因此,根据本实施例1 的拉链1,能够减少使左右的链牙列6啮合或分离时的拉链的操作次数,从而能够简便且可 靠地使左右的链牙列6啮合,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大幅提高拉链1的操作性。实施例2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拉链进行说明。这里,图11 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拉链中的、拉攀卡合的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头的立体图或侧视图。本实施例2的拉链41除了第二拉头50的第二拉攀52通过第二连接部53与第二 拉头主体51连结的结构之外,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的结构实质上相同。因此,在本实 施例2中,对具有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1相同的结构的零件及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进行表示,并由此省略这些零件及部件的说明。而且,在所述实施例1的说明中所参照的图8及图9中,对于与本实施例2的拉 链相对应的部件,用括号表示其附图标记从而进行表示,由此,在本实施例2的拉链的说明 中,也可以参照图8及图9。本实施例2的第二拉头50 (下拉头)具有第二拉头主体51 ;第二拉攀52 ;以及 连结第二拉头主体51与第二拉攀52的第二连接部53。该第二拉头50的第二拉头主体51具有与所述实施例1的第二拉头20的第二拉 头主体21相同的结构。该第二拉头50的第二连接部53具有左右的臂部53a ;将该臂部53a的一端部之 间连结起来的连结杆53b ;连结所述臂部53a的中间部、并被收纳在第二拉头主体51的拉 攀安装部21e中的支承杆53c ;以及配置在所述臂部53a的另一端部、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 保持第二拉攀52的左右的轴支承部53d。所述轴支承部53d在从拉头侧面侧观察时的大致 中央部上具有圆形的嵌合孔。另外,该第二拉头50的第二拉攀52具有圆形的第二拉攀主体52a ;从该第二拉 攀主体5 延伸设置的矩形的基端部52b ;以及从该基端部52b的端缘部向左右突出设置、 并被第二连接部53的轴支承部53d保持的轴部52c。所述轴部52c形成为圆柱状,以便能够嵌入到配置于第二连接部53的各轴支承部 53d上的嵌合孔中,通过将该轴部52c嵌入到轴支承部53d的嵌合孔中而与轴支承部53d轴 连接,从而能够以轴部52c为转动轴相对于第二连接部53能够转动地对第二拉攀52进行保持。而且,在第二拉攀主体5 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有能够嵌入到第一拉攀12的贯通 孔部12d中的圆形的凸部52d,通过形成于第一拉头10的第一拉攀12上的贯通孔部12d和 形成于第二拉头50的第二拉攀52上的凸部52d,而构成能够使第一及第二拉攀12、52重合 并卡合的卡合构造。在具有这样的第二拉头50的本实施例2的拉链41中,同样能够得到与所述实施 例1的拉链1相同的效果。S卩,在本实施例2的拉链41中,在使左右的链牙列6啮合的情况下,通过以所述卡 合构造使第一拉头10的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头50的第二拉攀52卡合,从而在第一拉头 主体11的后口与第二拉头主体51的后口相向的状态下,通过一次滑动操作就能够使第一 及第二拉头10、50同时移动到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而且,在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50滑动到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之后,在使第一及 第二拉攀12、52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及第二拉攀12、52向第二拉头主体51侧伏倒,由此, 能够保持第一拉头主体11的后口与第二拉头主体51的后口互相相向并且第一及第二拉头 10,50的姿态被适当地调整的状态,并使第一拉头主体11的后口侧端缘与第二拉头主体51 的后口侧端缘接触,从而能够进行第一拉头10和第二拉头50的相对位置对合。
这样,通过在第一及第二拉攀12、52互相卡合并向第二拉头主体51侧伏倒的状态 下将插管3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10、50中,从而能够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顺畅且可靠地 进行插管3的插入操作。因此,本实施例2的拉链41也能够简便且可靠地使左右的链牙列 6啮合,并能够大幅提高拉链41的操作性。而且,在本实施例2的拉链41中,第二拉头50的第二拉攀52通过第二连接部53 与第二拉头主体51连结。因此,在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52卡合时,第二连接部53的 轴支承部53d与该第二连接部53的支承杆53c相比配置在第二拉头50的后口侧,并且与 该支承杆53c相比配置在上方。因此,在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52卡合时,如图12及图14所示,能够使第一 拉攀12的转动轴即轴部12c与第二拉攀52的转动轴即轴部52c之间的间隔比实施例1的 拉链1中的第一拉攀12的轴部12c与第二拉攀22的支承杆22c之间的间隔更小,成为第 一拉攀12的轴部12c (转动轴)与第二拉攀52的轴部52c (转动轴)接近的状态。这样,在本实施例2中,在第一及第二拉攀12、52卡合时,能够将第一拉攀12的轴 部12c与第二拉攀52的轴部52c配置得比所述实施例1更接近,因此,例如图13及图14 所示,当第一及第二拉攀12、52处于立起状态时,能够减小第一拉头主体11的后口侧端缘 与第二拉头主体51的后口侧端缘之间的距离d的大小。因此,例如在进行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50滑动到链牙列6的插座侧端部并将插 管3插入到第一及第二拉头10、50中的操作时,或者在进行将插管3从第一及第二拉头10、 50拔出的操作时,即使互相卡合的第一及第二拉攀12、52不是被保持在伏倒的状态,而是 被保持在例如立起的状态或向第二拉头主体51侧斜向倾斜的状态,也能够使第一拉头10 和第二拉头50的后口彼此相向地相对,并且减小第一拉头10与第二拉头50之间的间隔 (距离d)。由此,在将插管3插入到该第一及第二拉头10、50中时,或者将插管3从该第一及 第二拉头10、50拔出时,能够防止插管3与插座4或第一及第二拉头10、50干涉,从能够顺 畅地进行插管3的插入操作和拔出操作。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52卡 合的卡合构造由形成于第一拉攀12上的贯通孔部12d和形成于第二拉攀22、52上的凸部 22d、52d 构成。但是,本发明中的拉攀的卡合构造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使第一拉攀与第二拉攀互 相卡合,并限制该拉攀向拉攀宽度方向相对移动地进行第一拉头和第二拉头的相对位置对 合,则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卡合构造。例如,在本发明中,如图15所示,在第一拉攀61和第二拉攀62上,在分别互相吸 引的方向上埋设磁铁63,从而构成拉攀的卡合构造。通过使用这样的磁铁63构成拉攀的卡 合构造,能够通过磁力使第一拉攀61与第二拉攀62可靠地卡合,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 拉头和第二拉头的相对位置对合。尤其在该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可靠地限制第一及第二拉攀61、62向拉攀宽度方向 相对移动,并能够使第一拉攀61相对于第二拉攀62向拉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优选在第一 拉攀61的背面侧沿拉攀长度方向形成凹槽部或突条部,并在第二拉攀62的表面侧形成能 够与第一拉攀12的凹槽部或突条部卡合的突条部或凹槽部。
另外,作为其他的拉攀的卡合构造的方式,如图16所示,可以采用以如下方式构 成的卡合构造在第一拉攀71的背面形成内卡合部73,并在第二拉攀72的表面对应地形 成能够与所述内卡合部73按扣卡合的外卡合部74。另外,如图17所示,还可以采用以如下 方式构成的卡合构造在第一拉攀81的背面形成凹部83,并在第二拉攀82的表面对应地 形成能够嵌入所述凹部83的凸部84。此外,在采用图16及图17所示的卡合构造的情况下,与形成于第二拉攀72上的 外卡合部74以及形成与第二拉攀82上的凸部84相比,将形成于第一拉攀71上的内卡合 部73(参照图16)以及形成于第一拉攀81上的凹部83(参照图17)的拉攀长度方向的尺 寸设定得较大,由此,在第一拉攀71、81与第二拉攀72、82卡合的状态下,能够使该第一拉 攀71、81相对于第二拉攀72、82向拉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而且,在所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卡合构造中,在第一拉攀12上形成了贯通孔 部12d,在第二拉攀22、52上形成了凸部22d、52d,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18所示,还可以 以如下方式构成卡合构造在第一拉攀91上形成凸部93,并在第二拉攀92上形成贯通孔 部94,即,与所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比,使贯通孔部与凸部的配置在第一拉攀与第二拉 攀之间相反。另外,同样地,在采用图16所示的卡合构造的情况下,可以使内卡合部73和外卡 合部74的配置在第一拉攀71与第二拉攀72之间相反而构成卡合构造,而且,在采用图17 所示的卡合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凹部83和凸部84的配置在第一拉攀81与第二拉攀82 之间相反而构成卡合构造。而且,在所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拉链1、41中,为了在使第一拉攀12和第二拉 攀22、52以互相卡合的状态向第二拉头主体21、51侧伏倒时,第一拉攀12及第一连接部13 不会与第二拉头20、50的拉攀安装部21e干涉,而在第一拉攀12上的第一拉攀主体1 与 基端部52b之间设置了屈曲部12e(参照图3等)。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防止第一拉攀及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拉头的拉攀安装部干 涉的构造,不限于像上述那样在第一拉攀12上设置屈曲部12e,也可以例如图像19所示那 样地构成第一拉头10,的第一连接部13,以及第一拉攀12’。S卩,该图19所示的第一连接部13’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13a’;将该臂部13a’之 间连结起来的连结杆13b’ ;连结所述臂部13a’的拉头主体侧端部、并被收纳在第一拉头主 体11的拉攀安装部lie中的支承杆13c’ ;以及配置在各臂部13a’的第一拉攀侧端部、并 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第一拉攀12’的轴支承部13d’。另外,第一拉攀12’具有圆形的第一拉攀主体12a’ ;从该第一拉攀主体12a’分 支成叉形地延伸设置的腿部12b’ ;以及设置在该腿部12b’的前端部、并被保持在第一连接 部13,的轴支承部13d’上的轴部12c’。通过像这样构成第一拉头10’的第一连接部13’以及第一拉攀12’,能够绕过第二 拉头20的拉攀安装部21e而连结该第一连接部13’与第一拉攀12’。因此,在图19所示的 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中,即使在使第一拉攀12’与第二拉攀22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拉 攀12’与第二拉攀22向第二拉头主体21侧伏倒,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一拉攀12’及第一 连接部13’与第二拉头20的拉攀安装部21e干涉。
18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是能够反开的拉链(1、41),具有在左右一对的拉链带(5)的链牙安装 部上配置有链牙列(6)的拉链牙链带O);在一侧的所述拉链牙链带( 的所述链牙列(6) 的一端上一体成形的插管(3);在另一侧的所述拉链牙链带O)的所述链牙列(6)的一端 上一体成形的插座;以及以彼此的后口相对的朝向贯穿于所述链牙列(6)上的第一拉 头(10、10’)及第二拉头00、50),所述第一拉头(10、10’)包括第一拉头主体(11);以 及以相对于该第一拉头主体(11)能够在拉头滑动方向上转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拉攀(12、 12,、61、71、81、91),所述第二拉头(20,50)与所述第一拉头(IOUO')相比配置在所述插 座(4)侧,所述第二拉头(20、50)包括第二拉头主体01、51);以及以相对于该第二拉头 主体01、51)能够在拉头滑动方向上转动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拉攀02、52、62、72、82、9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攀(12、12’、61、71、81、91)通过第一连接部(13、13’)被能够转动地保持在 所述第一拉头主体(11)上,所述第一拉攀(12、12,、61、71、81、91)及所述第二拉攀(22、52、62、72、82、92)具有卡 合构造,所述卡合构造使该拉攀(12、12,、22、52、61、62、71、72、81、82、91、92)彼此重合地 卡合,并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10、10’、20、50)保持在所述后口彼此相向的状态,在该第一及第二拉攀(12、12,、22、52、61、62、71、72、81、82、91、92)从相对于所述第一 及第二拉头主体(11、21、51)立起的状态到向所述第二拉头(20、50)侧伏倒的状态期间,基 于所述卡合构造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拉攀(12、12,、22、52、61、62、71、72、81、82、91、92)的卡 合状态能够被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构造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拉攀(12、 12,、61、71、81、91)和所述第二拉攀(22、52、62、72、82、92)上对应地设置有从以下组合中 选择的至少一个组合凸部(22d、52d)和能够供该凸部(22d、52d)插入的贯通孔部(12d); 凸部(84)和能够供该凸部(84)嵌入的凹部(8 ;—组磁铁(6 ;以及能够按扣卡合的外 卡合部(74)和内卡合部(7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构造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一拉攀 (12、12,、61、71、81、91)与所述第二拉攀(22、52、62、72、82、92)卡合时,限制一侧的拉攀 (12、12,、61、71、81、91)相对于另一侧的拉攀(22、52、62、72、82、92)向拉攀宽度方向相对 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构造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一拉攀 (12、12,、61、71、81、91)与所述第二拉攀(22、52、62、72、82、92)卡合时,容许一侧的拉攀 (12、12,、61、71、81、91)相对于另一侧的拉攀(22、52、62、72、82、92)向拉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头(10、10’)构成为,在保持使 所述第一拉攀(12、12,、61、71、81、91)及所述第二拉攀(22、52、62、72、82、92)互相卡合的 状态下从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11、21、51)伏倒的状态立起时,所述第一拉头 (IOUO')被向远离所述第二拉头O0、50)的方向推出。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头主体 (11、21、51)具有上下翼板(lla、llb、21a、21b);将该上下翼板(lla、llb、21a、21b)之间 的前端部连结起来的引导柱(lld,21d);以及在所述上翼板(lla、21a)的上表面沿拉头滑动方向延伸的拉攀安装部(lle、21e),为了在所述第一拉攀(12、12,、61、71、81、91)与所述第二拉攀(22、52、62、72、82、92) 通过所述卡合构造卡合时,使所述第一拉攀(12、12’、61、71、81、91)及所述第一连接部 (13、13’)不与所述第二拉头(20、50)的所述拉攀安装部(21e)干涉,在所述第一拉攀(12、 12’、61、71、81、91)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13、13’ )上形成有弯曲部或屈曲部(1 ),或 者,所述第一拉攀(12、12’、61、71、81、91)的第一连接部侧端部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13、 13’ )的第一拉攀侧端部分支成叉形。
7.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攀02)直接被能 够转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二拉头主体上。
8.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攀(52)通过第二 连接部(5 被能够转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二拉头主体(51)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具有配置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在链牙列的一端上一体成形的插管及插座;以彼此的后口相对的朝向贯穿于链牙列上的、具有第一拉攀(12)的第一拉头(10)以及具有第二拉攀(22)的第二拉头(20),所述第一拉攀(12)和所述第二拉攀(22)具有使该拉攀彼此卡合的卡合构造,在卡合时,该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被保持在后口彼此相对的状态,在所述第一拉头主体(11)上,通过第一连接部能够转动地连结有所述第一拉攀(12)。通过使第一及第二拉头(10、20)的拉攀彼此卡合,能够可靠地进行第一拉头(10)与第二拉头(20)的相对位置对合,能够顺畅地进行插管的插入,从而能够改善拉链的操作性。
文档编号A44B19/26GK102076240SQ20088013014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
发明者大角美幸, 桐田美幸, 近藤祐司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