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89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形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不会从带表面侧看见该链牙列的、提高了隐 蔽性的隐形拉链。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拉链中,大体上分为啮合的左右链牙列在拉链带的带表面露出的通常型 的拉链、和以看不见的方式将啮合的左右链牙列隐藏的隐藏型的拉链(隐形拉链)这两种 代表性的类型。其中,隐形拉链因其隐蔽性而具有不会妨碍产品的设计性的优点,从而被适 宜地应用于各种服装、鞋等产品中,另外,近年来还被应用于汽车及火车的座席座椅用座椅
罩等中。日本特公昭45_2沈8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5-16642号公报(专利 文献2)以及日本特公昭56-43721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与这样的隐形拉链有关的 发明。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隐形拉链中,交错状的连续拉链链牙以使其啮合头部 朝向拉链带的带主体部侧的状态被缝合在拉链带的链牙安装部上。另外,如图16所示,该隐形拉链71构成为,拉链带73在链牙列72的附近以U字 状折弯,以使得左右的链牙列72能够啮合,拉链链牙74的啮合头部7 从拉链带73突出。链牙列72的各拉链链牙74具有啮合头部74a、从该啮合头部7 延伸出的第一及 第二腿部74b、74c、以及将相邻的拉链链牙74的第一腿部74b或第二腿部7 连结起来的 连结部74d,所述第二腿部7 与拉链带73的链牙安装部73a接触,所述第一腿部74b配置 在远离链牙安装部73a的位置上。而且,在第一腿部74b与第二腿部7 之间被插入了芯线75的状态下,通过第一 缝制线76将第一腿部74b、芯线75及第二腿部7 缝制在拉链带73上,并且,通过配置在 比第一缝制线76更靠近啮合头部7 侧的第二缝制线77将第二腿部7 缝制在拉链带73 上,由此将该链牙列72缝合。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隐形拉链71的链牙列72不仅通过第一缝制线76被缝合,还 通过第二缝制线77被缝合在拉链带73的U字状折弯部73b的附近。因此,在使左右的链 牙列72啮合时,能够使左右的拉链带73的U字状折弯部7 彼此近接或接触,从而能够防 止从带表面侧看见啮合状态的左右链牙列72。下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隐形拉链中,各自独立的单独拉链链牙以其啮合头部 朝向拉链带的带主体部侧的状态被缝合在拉链带的链牙安装部上。另外,拉链带在链牙列 的附近以U字状折弯,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从拉链带突出。该隐形拉链上的各拉链链牙具有啮合头部、和从该啮合头部延伸出的第一及第二 腿部。在所述第一腿部与链牙安装部接触、所述第二腿部从链牙安装部离开的状态下,将第 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在啮合头部侧的位置处通过双绒锁缝(double lock sewing)缝制在拉 链带上,从而将各拉链链牙缝合。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第一及第二腿部的与啮合头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贯 穿有将各拉链链牙与其相邻的拉链链牙连结起来的连结线。而且,各拉链链牙具有从其第 一腿部的一侧缘向带长度方向突出设置的三角形的突出部、和在另一侧缘上以三角形凹陷 设置的凹口(切口部),并以该拉链链牙的突出部或凹口与相邻的拉链链牙的凹口或突出 部嵌装卡合的方式形成。根据这样的专利文献2的隐形拉链,通过形成于各拉链链牙的第一腿部上的突出 部及凹口,从而使该拉链链牙和与其相邻的拉链链牙相互嵌装卡合。因此,即使例如在左右 的链牙列处于啮合状态时左右的拉链带受到带宽度方向的横拉力,也能够防止各拉链链牙 的位置在带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离,从而能够防止拉链链牙从左右的拉链带之间露出。专利文献3记载的隐形拉链也与所述专利文献2同样地构成为,单独拉链链牙以 其啮合头部朝向拉链带的带主体部侧的状态被缝合在链牙安装部上,另外,拉链带以U字 状折弯,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从拉链带突出。各拉链链牙具有啮合头部、和从该啮合头部延伸出的第一及第二腿部,在所述第 一腿部与链牙安装部接触、所述第二腿部从链牙安装部离开的状态下,仅第一腿部在啮合 头部侧的位置处通过缝制线(针脚)被缝制在拉链带上。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的拉链链牙的第二腿部端部上具有向接近第一腿部的方向 或远离第一腿部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而且,在贯穿于链牙列的拉头上,在链牙引导路径上 设有可供所述突出部嵌入的槽部。根据这样的专利文献3的隐形拉链,拉头在形成于拉链链牙上的突出部嵌入到设 于拉头内的槽部中的状态下沿链牙列滑动。由此,能够抑制拉头与拉链带或缝制线接触,因 此能够抑制拉头滑动时的摩擦。因此,能够在改善拉头的滑动性的同时,防止拉头或拉链带 等在拉头滑动时发生损伤。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45_2沈8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公昭55-1664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公昭56-43721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隐形拉链71 (参照图16)中,通过对第一腿部74b、芯线75 以及第二腿部7 进行缝制的第一缝制线76和在啮合头部7 侧仅对第二腿部7 进行 缝制的第二缝制线77而将链牙列72缝合在拉链带73上。但是,在该隐形拉链71中,例如 在使左右的链牙列72啮合时,将一侧的链牙列72的拉链链牙74缝合的第二缝制线77配 置在容易与另一侧的拉链链牙74的啮合头部7 干涉的位置上,所以左右的拉链链牙74 的啮合会受到第二缝制线77的妨碍,拉链链牙74有可能不能牢固地啮合。另外,在例如通过第二缝制线77的平缝将各拉链链牙74缝合的情况下,针脚的强 度存在问题,并且还存在与后述的双绒锁缝相比伸缩性差的缺点。另一方面,在通过第二缝制线77的双绒锁缝将各拉链链牙74缝合的情况下,虽具 有针脚的强度高、也富有伸缩性的优点,但是在各个拉链链牙74之间形成有双绒锁缝的面 线(needle thread)与环线交错的交错部。由于在使左右的链牙列72啮合时,该交错部容易与作为啮合对象的拉链链牙74 的啮合头部7 干涉,所以会使左右的拉链链牙74的啮合进一步恶化,并且,左右的链牙列 7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被挤压。因此,容易在左右的拉链带73的U字状折弯部7 之间产生间隙。尤其是在专利文献1的隐形拉链71中,例如若在链牙列72处于啮合状态时左右 的拉链带73受到带宽度方向的横拉力,则第二缝制线77的位置会在拉链带73的U字状折 弯部73b的作用下向拉链链牙74的连结部74d侧偏移,有可能在左右的拉链带73的U字 状折弯部7 之间容易地形成间隙。若像这样在左右的拉链带73的U字状折弯部7 之间形成间隙,则啮合状态的左 右链牙列72会通过该间隙向带表面侧露出,所以专利文献1的隐形拉链71存在不能够稳 定地维持良好的隐蔽性的问题。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隐形拉链通过在各拉链链牙上形成的突出部和凹口,从而能 够防止当左右的拉链带受到横拉力时拉链链牙自身的位置在带宽度方向上偏移。但是,在该隐形拉链中,由于缝制线以跨过远离拉链带的第二腿部的方式缝合拉 链链牙,所以拉链链牙没有被缝制线牢固地固定。因此,当拉链带受到横拉力时,缝制线的 位置容易偏移。而且,由于缝制线被拉链带拉拽,所以拉链链牙会向使拉链带的以U字状折 弯的带部分返回的方向旋转。因此,该隐形拉链存在容易在左右的拉链带的U字状折弯部 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隐形拉链中,虽然各拉链链牙的与拉链带接触的第一腿部 通过缝制线被缝制在拉链带上并被固定,但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同样,在使左右的链牙列 啮合时,对一侧的拉链链牙进行缝合的缝制线会与另一侧的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干涉,左 右的拉链链牙有可能不能牢固地啮合。尤其是在通过缝制线的双绒锁缝将拉链链牙缝合的情况下,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 同样,双绒锁缝的面线与环线所形成的交错部容易与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干涉,因此会使 拉链链牙的啮合进一步恶化,并且容易在左右的拉链带的U字状折弯部之间产生间隙。而且,在专利文献3的隐形拉链中,若在链牙列处于啮合状态时左右的拉链带受 到横拉力,则缝制线的位置容易从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侧向腿部前端侧偏移,存在形成于 左右的拉链带的U字状折弯部之间的间隙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拉 链,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能够减少一侧的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与将另一侧的拉链链 牙缝合的缝制线(尤其是该缝制线的基于双绒锁缝的交错部)之间的干涉,从而能够进行 稳定的啮合,并且,即使在啮合状态时拉链带受到横拉力,也能够防止左右的链牙列从拉链 带的U字状折弯部之间露出,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隐蔽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隐形拉链的基本的结构是,隐形拉链具有左右 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在该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中,在具有带主体部及链牙安装部的左右 一对的拉链带的所述链牙安装部上,具有啮合头部和从该啮合头部分支延伸的第一及第二 腿部的多个拉链链牙以使所述第二腿部与所述链牙安装部接触且使所述啮合头部朝向所 述带主体部的状态沿着带长度方向被缝合,多个所述拉链链牙通过第一缝制线和第二缝制 线被缝合,所述第一缝制线将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缝制在所述链牙安装部上,所述第二缝 制线与该第一缝制线相比在靠近所述啮合头部侧的位置处将所述第二腿部缝制在所述链
5牙安装部上,在所述拉链带在所述链牙列的附近以U字状折弯的状态下,通过使左右的所 述啮合头部从所述拉链带突出并互相啮合,从而啮合左右的所述链牙列,其最主要的特征 在于,在所述第二腿部的第一腿部相对面上形成有收纳并保持所述第二缝制线的凹状的保 持槽,所述第二缝制线在相邻的所述拉链链牙之间的位置处,与所述拉链带的所述第二腿 部所接触的带面接近或接触地配置。在本发明的隐形拉链中,优选的是,通过所述第二缝制线的双绒锁缝来进行所述 第二腿部的缝合,所述保持槽对跨过所述第二腿部的所有所述第二缝制线进行收纳保持。 另外,优选所述保持槽形成得比所述第二缝制线的截面直径深。而且,在本发明的隐形拉链中,优选将所述保持槽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 所述啮合头部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小,在该情况下,优选所述第二腿部在与相邻的所述拉 链链牙相对的链牙相对面上具有从所述保持槽连续地形成的凹槽。再有,优选所述第二腿部在其啮合头部侧端部的链牙相对面上具有向带长度方向 突出的突出部。在这样的本发明的隐形拉链中,优选所述拉链链牙是各拉链链牙独立地形成的单 独拉链链牙,该情况下,优选互相相邻的所述单独拉链链牙的所述第一腿部彼此和/或所 述第二腿部彼此通过连结线连结。另外,所述拉链链牙也可以是拉链链牙以交错状连续地形成的连续拉链链牙。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隐形拉链的拉链链牙中,其第一及第二腿部被第一缝制线缝合,并且, 第二腿部被第二缝制线缝合在比第一缝制线靠近啮合头部侧的位置。另外,在各拉链链牙 的第二腿部的第一腿部相对面上形成有保持槽,第二缝制线被收纳保持在该保持槽内。若是这样的本发明的隐形拉链,则在进行用第二缝制线缝合第二腿部的工序时, 第二缝制线能够被可靠地引导并收纳保持在保持槽内。因此,能够相对于拉链链牙将第二 缝制线稳定地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另外,能够稳定地维持该第二缝制线的位置。由此,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进行拉链链牙的缝合,并且,即使在左右的链牙列处于啮 合状态时拉链带受到横拉力,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二缝制线被拉链带拉拽而导致其位置发 生偏移。而且,在该隐形拉链中,由于第二缝制线被收纳保持在拉链链牙的保持槽内,所 以,在各拉链链牙之间,第二缝制线能够配置在与以往的隐形拉链相比更接近拉链带的与 第二腿部接触的带面的位置,或者配置在与该带面接触的位置。这里,第二缝制线与带面接近或接触地配置是指,第二缝制线、尤其是第二缝制线 的交错部在相邻的拉链链牙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一腿部相比靠近第二腿部配置的状态,换 言之,是指第二缝制线的交错部与链牙啮合头部的中心位置相比配置在带面侧的状态。在 该情况下,优选第二缝制线的交错部的中心在相邻的拉链链牙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二腿部 的第一腿部相对面相比配置得更靠近带面侧。由此,例如在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能够减少对一侧的链牙列进行缝制的第二 缝制线与作为啮合对象的另一侧的链牙列的啮合头部之间的干涉。由此,能够防止以往的 隐形拉链那样的、由缝制线(尤其是缝制线的交错部)与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之间的干涉 而引起的左右链牙列的啮合恶化,并且,能够防止在左右的链牙列啮合时在左右的拉链带的U字状折弯部之间产生间隙。而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隐形拉链能够防止在左右的拉链带受到横拉力时第二 缝制线的位置发生偏移,并且,能够减少对一侧的链牙列进行缝制的第二缝制线与作为啮 合对象的另一侧的链牙列的啮合头部之间的干涉。因此,即使例如在左右的链牙列处于啮合状态时左右的拉链带受到横拉力,也能 够使在拉链带的U字状折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与以往的隐形拉链相比显著减小。因此,几 乎不会在外部从该间隙看到啮合状态的左右链牙列,能够稳定地维持良好的隐蔽性。在这样的本发明的隐形拉链中,通过第二缝制线的双绒锁缝来进行第二腿部的缝 合,并且,所述保持槽对跨过第二腿部的所有第二缝制线进行收纳保持,所述保持槽形成得 比第二缝制线的截面直径深,由此,能够将第二缝制线配置在与拉链带的带面更接近的位 置或与其接触的位置。因此,当左右的链牙列处于啮合状态时,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二缝制线 与拉链链牙的啮合头部之间的干涉。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所述保持槽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啮合头部的带长 度方向的尺寸小,由此,能够将第二缝制线的球状交错部配置在与拉链带的带面更接近的 位置或与其接触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腿部在与相邻的拉链链牙相对的链牙相对面上具有从保持 槽连续地形成的凹槽。由此,能够容易地使保持槽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比啮合头部的带长 度方向的尺寸小。而且,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在其啮合头部侧端部的链牙相对面上具 有向带长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通过具有这样的突出部,即使在左右的链牙列处于啮合状 态时拉链带受到横拉力,拉链链牙也会与形成于啮合对象的拉链链牙上的突出部干涉,从 而能够防止拉链链牙向使拉链带的U字状折弯部笔直地复原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可靠 地防止因拉链链牙的旋转而引起的、在左右的拉链带的U字状折弯部之间产生间隙,从而 能够进一步提高隐形拉链的隐蔽性。再有,在本发明中,所述拉链链牙是各拉链链牙独立地形成的单独拉链链牙。由 此,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稳定地啮合,并且,能够稳定地确保并维持良好的隐蔽性。另外,在该情况下,互相相邻的所述单独拉链链牙的所述第一腿部彼此和/或所 述第二腿部彼此通过连结线连结。由此,即使例如在第一缝制线或第二缝制线断裂的情况 下,也能够防止单独拉链链牙飞散,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该拉链链牙的位置。或者,所述拉链链牙也可以是拉链链牙以交错状连续地形成的连续拉链链牙。所 述拉链链牙以交错状的连续拉链链牙构成,由此,本发明的滑动拉链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 稳定地啮合,并且,能够稳定地确保并维持良好的隐蔽性。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的外观图。图2是放大表示该隐形拉链的链牙列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表示链牙列的成形紧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对将成形后的链牙列缝合的工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5是为了表示该隐形拉链的第一缝制线及第二缝制线而以剖面表示拉链链牙
7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对该隐形拉链中的第二缝制线的球状交错部的位置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 剖视图。图7是表示该隐形拉链中的、左右的链牙列没有啮合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该隐形拉链中的、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隐形拉链中的、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 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隐形拉链中的链牙列的外观的主要部分外观图。图11是为了表示该隐形拉链的第一缝制线及第二缝制线而以剖面表示拉链链牙 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对该隐形拉链中的第二缝制线的球状交错部的位置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 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隐形拉链中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链牙列的主要部 分外观图。图14是表示该隐形拉链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只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隐形拉链中的拉链链牙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6是表示以往的隐形拉链的主要部分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隐形拉链2拉链带2a带主体部2b链牙安装部2c U字状折弯部3 链牙列4拉链牙链带5 拉头7交错部8第一缝制线8a第一面线8b第一环线9、9'第二缝制线9a第二面线9b第二环线10、10'拉链链牙11第一腿部lib 链牙相对面12第二腿部12a第一腿部相对面12b 链牙相对面
13啮合头部14第一缝制线保持槽15、15' 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6连结线21隐形拉链31隐形拉链32拉链链牙33突出部34凹槽41隐形拉链42拉链链牙43突出部52拉链链牙61第一腿部62第二腿部62a第一腿部相对面63啮合头部64连结部65第二缝制线保持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 本发明不受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的任何限制,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且能 够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则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例中,将拉链带的长度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将拉链带的带 宽度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将拉链带的带表背面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该隐形拉链的链牙列 的外观的主要部分外观图。另外,图3是表示链牙列的成形紧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对 将成形后的链牙列缝合的工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而且,图5是为了表示将该隐形拉链的拉链链牙缝合的第一缝制线及第二缝制线 而以剖面对拉链链牙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对该隐形拉链中的第二缝制 线的球状交错部的位置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具有在左右的各个拉链带2上缝合有多个单独拉链链 牙10而形成了链牙列3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4、以及使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分离的拉 头5。所述拉链牙链带4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带2、和被缝合在该拉链带2上的链牙列 3。所述拉链带2具有带主体部2a、和形成于该带主体部加的侧缘且缝合有链牙列3的 链牙安装部2b。另外,所述链牙列3形成为,将各自独立地形成的多个合成树脂制的单独拉链链牙10通过第一及第二缝制线8、9以规定的间隔缝合。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各拉链链牙10具有啮合头部13、和从啮合头部13 分支成两股地延伸设置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第二腿部12与拉链带2的链牙安装部2b 接触,并且,第一腿部11以远离拉链带2的姿势被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上。另外,第一缝制线8具有第一面线8a和第一环线8b,第一面线8a在拉链带2的与 拉链链牙10所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走线,并在各拉链链牙10之间的位置处贯穿拉链带 2而形成针脚(后述的交错部7);第一环线8b配置在第一腿部11的外表面侧,在形成线环 的同时,在各拉链链牙10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一面线8a交错而形成交错部7。因此,第一缝制线8通过这些第一面线8a和第一环线8b的双绒锁缝将拉链链牙 10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的前端部侧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上。此时,如图4、图5所示, 第一缝制线8的第一环线8b以跨过各拉链链牙10的第一腿部11三圈的方式往复,并在拉 链链牙10之间与第一面线8a交错而形成交错部7。第二缝制线9具有第二面线9a和第二环线%,第二面线9a在拉链带2的与拉链 链牙10所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上走线,并在各拉链链牙10之间的位置处贯穿拉链带2而 形成针脚(后述的交错部7);第二环线9b配置在第二腿部12的第一腿部相对面1 侧, 在形成线环的同时,在各拉链链牙10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二面线9a交错而形成交错部7。因此,通过这些第二面线9a和第二环线9b的双绒锁缝,第二缝制线9在比第一缝 制线8靠近啮合头部13侧的位置处将拉链链牙10的第二腿部12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上。 此时,第二缝制线9的第二环线9b以跨过各拉链链牙10的第二腿部12三次的方式往复, 并在拉链链牙10之间与第二面线9a交错。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通过第一缝制线8及第二缝制线9的双绒锁缝进行拉链链 牙10的缝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平缝进行拉链链牙10的缝 合,还可以通过单绒锁缝或三绒锁缝等多绒锁缝进行拉链链牙10的缝合。另外,该第二缝制线9相对于拉链链牙10配置在接近啮合头部13侧的位置上,以 便能够使拉链带2的后述U字状折弯部2c的位置靠近啮合头部13侧,所以,在左右的链牙 列3啮合时,能够使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彼此充分接触,从而能够提高隐形 拉链1的隐蔽性。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0中,在第一腿部11的前端部侧的外面(与第二 腿部相对面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用于收纳并保持第一缝制线8的凹状的第一缝制线保 持槽14。在本实施例1中,由于在第一缝制线8缝合多个拉链链牙10时,第一环线8b跨过 各拉链链牙10的第一腿部11三次,所以,为了并列地收纳保持三根量的第一环线8b,第一 缝制线保持槽14形成为,槽宽比环线三根量的截面直径宽,且槽深比环线一根量的截面直 径大。另外,在各拉链链牙10的第二腿部12的第一腿部相对面12a(内面),在比第一缝 制线缝合的位置靠近啮合头部13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收纳并保持第二缝制线9的凹状 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为了能够并列地收纳保持三根量的第二环线%,该第二缝制线保 持槽15也与第一缝制线保持槽14同样地形成为,槽宽比环线三根量的截面直径宽,且槽深 比环线一根量的截面直径大。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成与该拉链链牙10的啮合头部13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大小。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 链链牙10中,除了第一缝制线保持槽14及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以外,还在第一腿部11的 啮合头部侧的外面和第二腿部相对面、以及第二腿部12的外面(与第一腿部相对面1 相 反侧的面)上形成了多个槽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任意变更拉链链牙的形状。而且,在各拉链链牙10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的前端部,在与相邻的拉链链牙 10之间设置了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贯穿有将多个拉链链牙10的第一腿部11彼此或第二腿 部12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线16。通过在形成链牙列3的各拉链链牙10中贯穿这样的连结 线16,从而即使在例如第一缝制线8或第二缝制线9断裂或被解开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拉 链链牙10从拉链带2上脱落。这里,对制造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的制造中,首先,如图3所示,将具有上述那样的第一 缝制线保持槽14和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的规定形状的多个单独拉链链牙10以第一腿部 11和第二腿部12打开的形态射出成形。因此,射出成形紧后的拉链链牙10形成为第一腿 部11和第二腿部12以啮合头部13为中心对称的形状。此时,将各拉链链牙10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线16以在 拉链链牙10之间设置了能够与啮合对象的拉链链牙10适当地啮合的规定间隔的状态,通 过镶嵌成形法一体成形于拉链链牙10上。然后,以使该拉链链牙10的啮合头部13朝向拉链带2的带主体部加侧的状态将 射出成形的多个拉链链牙10的第二腿部12沿着带长度方向配置在拉链带2的链牙安装部 2b上。接下来,一边将第二缝制线9的第二环线9b引导到第二腿部12的第二缝制线保持 槽15内,一边通过第二缝制线9的双绒锁缝缝制第二腿部12。在通过该第二缝制线9进行缝制时,由于第二环线9b被引导到第二腿部12的第 二缝制线保持槽15内,所以,能够相对于拉链链牙10将第二缝制线9稳定地配置并缝制在 规定的位置上,因此,对于拉链链牙10来说,能够将拉链链牙10可靠地缝制在规定的位置 上,另外,也能够稳定地维持该第二腿部12的缝合状态。然后,如图4所示,以啮合头部13为中心,以折叠拉链链牙10的方式使第一腿部 11旋转,使该第一腿部11与第二腿部12的第一腿部相对面1 侧重合。而且,在使第一腿 部11与第二腿部12重合后,一边将第一缝制线8的第一环线8b引导到第一腿部11的第 一缝制线保持槽14内,一边通过第一缝制线8的双绒锁缝缝合拉链链牙10的第一及第二 腿部11、12。由此,如图5和图6所示,将多个单独拉链链牙10通过第一及第二缝制线8、9 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上,形成链牙列3。在通过第一及第二缝制线8、9将拉链链牙10缝合之后,将拉链带2的带主体部加 向链牙安装部2b侧折回,从而将该拉链带2沿着链牙列3的附近折弯成U字状。由此,得 到各拉链链牙10的啮合头部13从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突出的状态的拉链牙链带 4。而且,左右一对地制作这样的拉链牙链带4,并在该拉链牙链带4的链牙列3上贯 穿拉头5,从而制造出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在如上述那样得到的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中,如图7所示,由于第二缝制线9 的第二环线%被收纳保持在各拉链链牙10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内,所以例如在将隐形
11拉链1缝合在产品上时或者使用隐形拉链1时等,能够可靠地防止第二缝制线9从规定的 位置偏移。而且,通过将跨过第二腿部12的第二缝制线9的所有第二环线9b都收纳保持在 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内,从而能够将其配置在与拉链链牙10的第二腿部12的第一腿部相 对面1 相比靠近拉链带2附近的位置上。另外,将拉链链牙10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 的槽深设定成与第二缝制线9的一根量的截面直径大致相同或比其大的尺寸。因此,第二缝制线9的第二环线9b与第二面线9a交错,由此,如图6所示,与例如 没有形成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的以往的隐形拉链1相比,能够将形成于拉链链牙10之间 的第二缝制线9的球状的交错部7配置在接近与拉链带2的第二腿部12接触的带面的位 置上。此外,在该图6中示出了用假想线描绘的第二缝制线9'的位置为没有形成第二缝制 线保持槽15的以往的隐形拉链1上的第二缝制线9的位置。这样,第二缝制线9的球状交错部7配置在相对于拉链带2的带面更接近的位置 上,由此,例如在使拉头5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时,如图8所示,能够减少形成于一 侧的链牙列3上的球状交错部7与作为啮合对象的另一侧的链牙列3的啮合头部13之间 的干涉。这样,通过在使链牙列3啮合时减少球状交错部7与啮合头部13的干涉,从而能 够使左右的链牙列3牢固且稳定地啮合,并且能够防止由于该干涉而在左右的拉链带2的 U字状折弯部2c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能够防止啮合状态的左右 链牙列3从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露出,从而能够稳定地确保良好的隐蔽 性。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中,即使在左右的拉链带2被施加了横拉力的情 况下,由于第二缝制线9被收纳保持在拉链链牙10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中,因此第二缝 制线9的位置不会偏移。另外,当在左右的拉链带2上作用有横拉力时,即使拉链链牙10 要向使拉链带2的以U字状折弯的带部分复原的方向旋转,但由于该拉链链牙10的啮合头 部13与第二缝制线9的球状交错部7抵接,因此能够防止拉链链牙10的旋转。这样,在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中,即使在左右的拉链带2上作用有横拉力,由 于球状交错部7与啮合头部13的干涉小,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第二缝制线9的位置偏移 以及拉链链牙10的旋转,因此,能够使形成于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的间 隙比以往更小,甚至不形成该间隙。具体来说,例如在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的状态下的拉链的链宽(啮合状态的左右 链牙列3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约5mm的隐形拉链的情况下,例如在拉链链牙10 上没有形成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的以往的隐形拉链1中,若在左右的链牙列3处于啮合状 态时拉链带2受到横拉力,则会在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形成1. 5mm左 右的间隙。与此相比,在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中,能够确认在左右的链牙列3处于啮 合状态时,即使拉链带2受到横拉力,在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也仅形成 1.0mm左右的间隙。这样,在本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中,即使在左右的拉链带2上施加有横拉力,也 能够使在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形成的间隙与以往的隐形拉链1相比显 著减小,或者能够防止形成该间隙,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良好的隐蔽性。
实施例2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隐形拉链进行说明。这里,图9是放大表示本实施例2的隐形拉链中的、左右的链牙列啮合的状态的主 要部分剖视图。在本实施例2的隐形拉链21中,将凹陷设置于拉链链牙10 ‘上的第二缝制线保持 槽15'形成得比上述的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的槽深要深,除此以 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基本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2以及以下说明的实施例3 实施例5中,对具有与上述的实施 例1中说明的零件或部件相同结构的零件或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从而省略 其说明。在本实施例2的隐形拉链21中,将拉链链牙10'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的槽 深设定成第二环线%的一根量的截面直径的2. 5倍左右的尺寸,比上述的实施例1的隐形 拉链1要深。通过像这样较深地形成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从而能够将第二缝制线9的 球状交错部7配置在比上述实施例1更靠近拉链带2的带面的位置,甚至配置在与拉链带 2的带面接触的位置。因此,当使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时,能够进一步减少形成于一侧的链牙列3上的球 状交错部7与作为啮合对象的另一侧的链牙列3的啮合头部13之间的干涉。因此,能够使 左右的链牙列3更牢固地啮合,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隐形拉链21的隐蔽性。实施例3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3的隐形拉链中的链牙列的外观的主要部分外观图。另外, 图11是为了表示将该隐形拉链的拉链链牙缝合的第一缝制线及第二缝制线而用剖面对拉 链链牙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对该隐形拉链中的第二缝制线的球状交 错部的位置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在本实施例3中的各拉链链牙32的第二腿部12上,在以与相邻的拉链链牙32相 对的方式向前后方向配置的链牙相对面12b上,从第一腿部相对面12a的第二缝制线保持 槽15开始连续地形成有凹槽34。本实施例3的各拉链链牙32由于在前后双方的链牙相对面12b上形成有凹槽34, 因此如图12所示,用于收纳保持第二环线9b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 比啮合头部13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短。因此,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比,能够较长 地确保互相相邻的拉链链牙32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之间的间隔。另一方面,在通过第二缝制线9的双绒锁缝将拉链链牙32的第二腿部12缝合在 链牙安装部2b上的情况下,在拉链链牙32之间走线的第二环线9b在球状交错部7的位置 处被第二面线9a向拉链带2侧拉拽。因此,通过像上述那样在拉链链牙32的链牙相对面12b上形成凹槽34,并使相邻 的拉链链牙32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15之间的间隔变长,从而当第二环线9b被第二面线9a 向拉链带2侧拉拽时,能够使球状交错部7的位置更接近拉链带2的带面侧。因此,在本实施例3的隐形拉链31中,当使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时,能够进一步减 少形成于一侧的链牙列3上的球状交错部7与作为啮合对象的另一侧的链牙列3的啮合头 部13之间的干涉。因此,能够牢固且稳定地进行左右的链牙列3的啮合,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隐形拉链21的隐蔽性。另外,在本实施例3的拉链链牙32中,在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的啮合头部侧端 部的链牙相对面llb、12b上具有向前后方向(带长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3。当从前后方 向(带长度方向)观察拉链链牙32时,该突出部33呈矩形。由于各拉链链牙32具有这样 的突出部33,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二环线9b的位置向啮合头部侧偏移。而且,由于形成了突出部33,因此,即使例如在左右的链牙列3处于啮合状态时拉 链带2受到横拉力,从而使拉链链牙32向使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笔直地复原的方 向旋转,但由于拉链链牙32与啮合对象侧的突出部33冲突,因此能够抑制拉链链牙32旋 转。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在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形成的间隙,从而能 够进一步提高隐形拉链21的隐蔽性。实施例4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4的隐形拉链中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链牙列的主要部分外观 图,图14是表示该隐形拉链的啮合状态的剖视图。如上述实施例3的隐形拉链31那样,本实施例4的隐形拉链41在各拉链链牙42 的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的啮合头部侧端部的链牙相对面llb、12b上具有向前后方向(带 长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3。但是,与上述实施例3不同,该突出部43的形态是当从带长度方向观察拉链链牙 42时,突出部43的形状形成为啮合头部13侧的一面相对于其相反侧(腿部延伸端侧)的 另一面倾斜的大致梯形,以使得带宽度方向的尺寸从第一腿部11 (或第二腿部12)的外面 朝第二腿部相对面(或第一腿部相对面12a)逐渐减小。此外,本实施例4的隐形拉链41的除该突出部43的形态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 例3的隐形拉链3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4的隐形拉链41中形成了所述突出部43,由此,即使例如在左右的链 牙列3处于啮合状态时(参照图14)拉链带2受到横拉力,也能够抑制拉链链牙42以使拉 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笔直地复原的方式旋转。尤其是,当从带长度方向观察时,本实施例4的隐形拉链41的突出部43形成为上 述那样的大致梯形,所以,当拉链链牙42如上述那样发生旋转时,能够在突出部43的倾斜 的啮合头部13侧的一面上适宜地绊住啮合对象侧的啮合头部13。这样,能够更可靠地抑制 拉链链牙42的旋转,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在左右的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形成 的间隙。实施例5图15是仅表示本实施例5的隐形拉链中的拉链链牙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在本实施例5的隐形拉链中,取代所述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中的、将多个单独拉 链链牙10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上结构,而将以交错状连续地形成的连续拉链链牙52用第 一及第二缝制线8、9缝合在链牙安装部北上,形成链牙列。如图15所示,各拉链链牙52具有啮合头部63、从啮合头部63分支成二股地延 伸设置的第一及第二腿部61、62、以及将相邻的拉链链牙52的第一腿部61或第二腿部62 连结起来的连结部64,第二腿部62与拉链带2的链牙安装部2b接触,并且,第一腿部61以 远离拉链带2的姿势被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上。
另外,在各拉链链牙52中的、第二腿部62的第一腿部相对面62a的啮合头部63 侧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收纳并保持第二缝制线9的凹状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65。该第二 缝制线保持槽65形成为,槽宽比环线三根量的截面直径宽,且槽深比环线一根量的截面直 径大。而且,将拉链链牙52缝合的第一缝制线8具有第一面线8a和第一环线8b,其中, 第一环线8b配置在第一腿部61的外表面侧,在形成线环的同时,在各拉链链牙52之间的 位置处与第一面线8a交错而形成交错部7,通过这些第一面线8a和第一环线8b的双绒锁 缝,将拉链链牙52的第一及第二腿部61、62的连结部侧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上。第二缝制线9具有第二面线9a和第二环线%,其中,第二环线9b配置在第二腿 部62的第一腿部相对面6 侧,在形成线环的同时,在各拉链链牙52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二 面线9a交错而形成交错部7,通过这些第二面线9a和第二环线9b的双绒锁缝,将拉链链 牙52的第二腿部62在比第一缝制线8靠近啮合头部63侧的位置处缝合在链牙安装部2b 上。在缝合了这样的交错状的连续拉链链牙52的本实施例5的隐形拉链中,同样,第 二缝制线9的第二环线9b被收纳保持在形成于拉链链牙52上的第二缝制线保持槽65内, 因此能够发挥与通过所述实施例1的隐形拉链1得到的效果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隐形拉链(1、21、31、41),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G),在该左右一对的拉 链牙链带中,在具有带主体部Oa)及链牙安装部Ob)的左右一对的拉链带O)的所 述链牙安装部Ob)上,具有啮合头部(13、6;3)和从该啮合头部(13、6;3)分支延伸的第一及 第二腿部(11、12、61、62)的多个拉链链牙(IOUO'、32、42、52)以使所述第二腿部(12,62) 与所述链牙安装部Ob)接触且使所述啮合头部(13、6;3)朝向所述带主体部Oa)的状态沿 着带长度方向被缝合,多个所述拉链链牙(10、10' ,32,42,52)通过第一缝制线(8)和第二 缝制线(9)被缝合,所述第一缝制线(8)将所述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61、6幻缝制在所 述链牙安装部Ob)上,所述第二缝制线(9)与该第一缝制线(8)相比在靠近所述啮合头部 (13,63)侧的位置处将所述第二腿部(12、6幻缝制在所述链牙安装部Ob)上,在所述拉链 带⑵在所述链牙列⑶的附近以U字状折弯的状态下,通过使左右的所述啮合头部(13、 63)从所述拉链带( 突出并互相啮合,从而啮合左右的所述链牙列(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腿部(12、6幻的第一腿部相对面(12a、62a)上形成有收纳并保持所述第二 缝制线(9)的凹状的保持槽(15、15' ,65),所述第二缝制线(9)在相邻的所述拉链链牙(10、10' ,32,42,52)之间的位置处,与所 述拉链带O)的所述第二腿部(12、6幻所接触的带面接近或接触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缝制线(9)的双绒锁缝来 进行所述第二腿部(12、6幻的缝合,所述保持槽(15、15' ,65)对跨过所述第二腿部(12、6幻的所有所述第二缝制线(9) 进行收纳保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槽(15、15'、65)形成得 比所述第二缝制线(9)的截面直径深。
4.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保持槽(15)的带 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所述啮合头部(1 的带长度方向的尺寸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腿部(12)在与相邻的所述拉 链链牙(32、4幻相对的链牙相对面(12b)上具有从所述保持槽(15、15' ,65)连续地形成 的凹槽(34)。
6.如权利要求1 5的任一项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腿部(12)在其 啮合头部侧端部的链牙相对面(12b)上具有向带长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3、43)。
7.如权利要求1 6的任一项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10、10'、 32,42)是各拉链链牙(10、10' ,32,42)独立地形成的单独拉链链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互相相邻的所述单独拉链链牙(10、 10'、32、42)的所述第一腿部(11)彼此和/或所述第二腿部(1 彼此通过连结线(16)连 结。
9.如权利要求1 6的任一项所述的隐形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52)是拉 链链牙(5 以交错状连续地形成的连续拉链链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隐形拉链。在本发明的隐形拉链(1、21、31、41)中,通过将第一及第二腿部(11、12、61、62)缝制在拉链带(2)上的第一缝制线(8)、和与该第一缝制线(8)相比在靠近所述啮合头部(13、63)侧的位置处将所述第二腿部(12、62)缝制在拉链带(2)上的第二缝制线(9)来进行拉链链牙(10、10′、32、42、52)的缝合,通过所述第二缝制线(9)的基于面线(9a)和环线(9b)的双绒锁缝来进行所述第二腿部(12、62)的缝合,在所述第二腿部(12、62)的第一腿部相对面(12a、62a)上形成有保持槽(15、15′、65),该保持槽(15、15′、65)将所述环线(9b)收纳保持在比所述第一腿部相对面(12a、62a)更靠近所述拉链带(2)的位置上。由此,在使左右的链牙列(3)啮合时,能够减少一侧的拉链链牙(10、10′、32、42、52)的啮合头部(13、63)与对另一侧的拉链链牙(10、10′、32、42、52)进行缝合的缝制线(9)的基于双绒锁缝的交错部(7)之间的干涉,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啮合,并且,即使在啮合状态时拉链带(2)受到横拉力,也能够防止左右的链牙列(3)从拉链带(2)的U字状折弯部(2c)之间露出,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隐蔽性。
文档编号A44B19/04GK102076238SQ20088013011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2日
发明者堂野贤志, 石坂博史, 野崎二郎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