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及缓冲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15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及缓冲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本式的个人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容纳用包(bag)、以及其 所采用的缓冲构件。
背景技术
对于笔记本式的个人用计算机(以下称作“微机”)、便携式CD驱动器、便携式DVD 驱动器、便携式HD驱动器、AC适配器-电缆、鼠标等电子设备,优选在搬运时等情况下尽量 不给予冲击。在下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容纳这些电子设备、或者容纳并搬运这些电子设 备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样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该电子设备容 纳用包具有一对侧面部、将两侧面部的一端部相互间连接且使两侧面部相互间能开闭的背 面部、和安装在两侧面部的周围的除背面部之外的部分上的拉链部,该电子设备容纳用包 具有设置在整个侧面部周围的框体。框体通过使金属材料弯曲成圈状而形成。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19014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中,由于框体是金属材料,硬度较高,因此,能够 期待抑制住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变形。但是,反之,与框体的硬度较高相对应地存在易于向 容纳的电子设备传递冲击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易将冲击传递到容纳的电子设备 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及缓冲构件。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特征在于,具有一对侧面部、将该两侧面部的一端 部相互间连接且使该两侧面部相互间能开闭的背面部、和安装在两侧面部的周围的除该背 面部之外的部分上的拉链部,缓冲部设置在上述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上述缓冲部在上 述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形成为中空结构。在上述构造中,由于缓冲部形成为中空结构,缓冲性能较好,因此,例如即使在输 送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过程中存在冲击(坠落或碰撞),也不易将冲击传递到容纳在内部 的微机等电子设备上。另外,一对侧面部、以及将该两侧面部的一端部以它们相互间能开闭的方式连接 起来的背面部,可以采用彼此独立的构件,并将它们安装成一体的构造,也可以采用两侧面 部和背面部形原本就是一体结构的构件。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特征在于,在缓冲部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沿着侧 面部所在平面方向的肋,该肋形成在缓冲部的内表面的相对部分之间且连接该相对部分。采用上述构造,即使缓冲部形成为中空结构,在电子设备容纳用包承受冲击的情 况下,也会通过肋的变形来吸收冲击,而且,利用肋来抑制缓冲部大幅变形,维持电子设备 容纳用包整体的缓冲性,进而抑制对电子设备的冲击。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特征在于,缓冲部在其侧部一体地具有沿着侧面部 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安装部,上述缓冲部借助上述安装部固定于侧面部的外周缘部。采用上述构造,通过安装部的变形来吸收冲击,安装部与缓冲部连接为一体结构, 从而维持电子设备容纳用包整体的缓冲性,抑制对电子设备的冲击。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特征在于,缓冲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第 一侧壁、和与该第一侧壁连续且在沿着侧面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该 缓冲部具有矩形截面。采用上述构造,由一对第一侧壁及一对第二侧壁承受来自沿着侧面部所在平面方 向的冲击、以及来自厚度方向的冲击,从而维持电子设备容纳用包整体的缓冲性,抑制对电 子设备的冲击。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特征在于,缓冲部的靠外侧的第二侧壁在电子设备 的容纳状态下被定位在拉链部的外侧。采用上述构造,能够利用缓冲部的位于拉链部外侧的第二侧壁来承受冲击,因此, 能抑制自位于靠近电子设备的位置的拉链部向电子设备传递冲击。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特征在于,缓冲部及安装部由树脂一体形成。若由树脂构成缓冲部,即使缓冲部受到冲击,也能利用其弹性吸收冲击,从而有效 地抑制向容纳于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电子设备传递冲击。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侧面部的整 个外周缘部,该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具有一对侧面部、将该两侧面部的一端部相互间连接且 使两侧面部相互间能开闭的背面部、和安装在两侧面部的周围的除该背面部之外的部分上 拉链部,其特征在于,设有形成在上述各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且被形成为中空结构的缓 冲部。通过将该缓冲构件用于电子设备容纳用包,能抑制向容纳于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 电子设备传递冲击。本发明的缓冲构件的特征在于,缓冲部在其侧部一体地具有沿着电子设备容纳用 包的侧面部所在平面方向的安装部,该缓冲部借助上述安装部安装于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中,在整个侧面部的周围设有缓冲部,缓冲部固定 在侧面部的外侧周围,并且,设有在整个侧面部的周围形成为中空结构的树脂制的缓冲部, 电子设备容纳用包整体的缓冲性较高,因此,即使在输送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过程中等存 在坠落等冲击,也不易向容纳在内部的微机等电子设备传递冲击,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护电 子设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整体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4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缓冲构件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缓冲构件的放大端面图。图10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主要用于笔记本式微机。图1是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俯视图,图2是仰视图,图3是侧视图,图4是主视图, 图5是纵剖视图,图6是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7是缓冲构件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缓冲 构件的主视图。如图1 图4所示,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具有一对侧面部2、将两侧面部2的一端 部相互间连接且使两侧面部2相互间能开闭的背面部3、安装在两侧面部2的周围除背面部 3之外的部分的滑动拉链(拉链部)4、和缓冲部5。各侧面部2从主视图中看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如图5及图6所示,由外侧的外皮21 和内侧(容纳微机P的一侧)的缓冲衬垫22构成,在厚度方向B上为两层结构。厚度方向 B是指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的厚度方向,是被两侧面部2 (缓冲衬垫2 夹着的微机P的厚 度方向。外皮21的外周缘部23和缓冲衬垫22的外周缘部23均被向厚度方向B弯曲,外周 缘部23相互间在沿着面方向F(相当于沿着侧面部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内外方向上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面方向F是包含纵向、横向的概念。滑动拉链4是将侧面部2安装为能开放侧(厚度方向B内侧)相互间开合的构件, 滑动拉链4具有通常的构造。即,滑动拉链4由带部41、拉链牙42和拉链头43构成。滑动拉链4的带部41与外皮21的外周缘部23的外侧面重叠,在沿着面方向F的 内外方向上重合的外周缘部23的各端部、和滑动拉链4的带部41被利用缝合部Sl缝合而 一体化。
但是,为了保护外周缘部23的端面23a及带部41的端边41a,以外周缘部23的端 部及带部41的端部被保护带6从厚度方向B的内方覆盖起来而受到保护的形态,将保护带 6、带部41、外周缘部23利用缝合部Sl缝合而一体化。在此,说明构成缓冲构件的缓冲部5的构造。另外,由于缓冲部5及后述的安装部 7在一侧的侧面部2和另一侧的侧面部2之间为对称形状,因此,对它们标注相同的附图标 记进行说明。缓冲部5设置在各侧面部2的整个外周缘部23外侧。该缓冲部5由合成树脂(在 这种情况下,是作为树脂的一个例子的合成橡胶)形成,在侧面部2的整个外周缘部外侧形 成为中空状。具体地讲,缓冲部5具有在厚度方向B上相对的一对第一侧壁51、和与第一侧壁 51连续并在沿着面方向F的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52,该缓冲部被形成为矩形截面 (长方形的方筒截面)。第一侧壁51与沿着面方向F的方向平行地配置。第二侧壁52与沿着面方向B的方向平行地配置。缓冲部5的四个角部形成为圆弧状。在缓冲部5的内部空间中,与之一体地形成有沿着面方向F方向的壁状的肋53,该 肋53设置在缓冲部5的第二侧壁52的内表面的相对部分之间且连接该相对部分。肋53配置在第二侧壁52的沿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的厚度方向B的中心。肋53 的壁厚被设定得小于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2的壁厚。在缓冲部5上一体形成有安装部7。在该实施方式中,由缓冲部5和安装部7构成 作为缓冲部件的缓冲构件。安装部7与缓冲部5—同设置在整个外周缘部23的外侧。安 装部7由从外侧的第一侧壁51朝向外周缘部23侧延伸而成的腿条片72、和从腿条片72的 端部向厚度方向B的内方弯曲而成的安装条片71形成,该安装部7为截面为大致L字形。 该弯曲部分形成为弯曲形状。如图7及图8所示,腿条片72的壁厚形成得大于安装条片71的壁厚,安装部7具 有挠性。特别是,腿条片72与安装条片71的连续部分(弯曲部分)73具有使安装部7恢 复为L字形的弹性恢复能力。通过将安装部7的安装条片71重合在外周缘部23的外侧并借助缝合部S2将安 装条片71与外周缘部23缝到一起,从而缓冲部5 —体地安装于外周缘部23。这样的缓冲部5及安装部7通过挤压成形一体形成为纵长物,然后被切断为规定 长度,进而设置在整个外周缘部23的外侧。在滑动拉链4的带部41张紧的状态(容纳微机P的状态)下,外侧的第二侧壁52 位于滑动拉链4的外侧。换言之,以在滑动拉链4的带部41张紧的状态下,以使带部41 (拉 链牙42)的表面与第二侧壁52的表面5 产生规定高度h的台阶的方式设定第二侧壁52 的表面位置。另外,外侧的第一侧壁51的表面51a与侧面部2 (外皮21)的表面加在大致同一 个面内,或者外侧的第一侧壁51的表面51a与侧面部2的表面加相比向外方突出。另外,图3 图5中的附图标记8是形成在一个侧面部2的表面的槽,利用该槽8 美化了外观。在上述构造中,以背面部3为转轴地打开两侧面部2,在由两侧面部2夹着微机P 而拉合滑动拉链4时,缓冲衬垫22弹性变形而微机P被容纳在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内。此 时,滑动拉链4的带部41在两缝合部Sl之间张紧而大致沿着厚度方向B延伸。在微机P被容纳在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内后,即使从侧面部2侧施加冲击,也能够 由缓冲衬垫22保护微机P。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中,以在滑动拉链4的带部41张紧的状态 下,使带部41 (拉链牙42)的表面与第二侧壁52的表面5 产生规定高度h的台阶的方式 设定第二侧壁52的表面位置。因此,例如在输送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的过程中该电子设备 容纳用包1坠落的情况下,缓冲部5的外侧的第二侧壁52易于与地面等接触。而且,缓冲 部5由合成树脂形成且为中空结构,易于弹性变形,因此其缓冲性较高。因而,即使存在使缓冲部5变形这样的冲击(例如坠落),也能通过缓冲部5弹性 变形,吸收冲击,而不易将冲击传递到微机。另外,由于缓冲部5形成为矩形截面,因此,在 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坠落时等情况下,作为平面的表面5 易于与地面等接触。这样,由于 以较宽的面承受冲击,因此,缓冲性也相应地升高,能够抑制传递到微机P的冲击。
此外,在缓冲部5的内部空间中,与该缓冲部5 —体地形成有沿着面方向F的方向 的壁状的肋53,且该肋53在缓冲部5的第二侧壁52的内表面的相对部分之间且连接该相 对部分。因此,在缓冲部5承受冲击时,通过肋53弹性变形,使缓冲性进一步升高,能够抑 制将冲击传递到微机P。并且,缓冲部5借助具有挠性的安装部7安装于外周缘部23。因而,通过安装部7 挠曲(弹性变形),缓冲性也升高,能够抑制被传递到微机P的冲击。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带部41的表面和第二侧壁52的表面5 产生规定高 度h的台阶的方式设定第二侧壁52的表面位置,使外侧的第一侧壁51的表面51a与侧面 部2的表面加大致在同一个面内,或者使外侧的第一侧壁51的表面51a与侧面部2的表 面加相比向外方突出,并第一侧壁51及第二侧壁52分别设有一对,将缓冲部5形成为方 筒状。因此,能缓冲来自沿着侧面部2的面方向F的冲击、及来自厚度方向B的冲击,能 够确保电子设备容纳用包1整体的缓冲性而能可靠地抑制对微机P的冲击。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 变形。此外,各部的具体构造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图9表示缓冲构件的另一例子。在上述图1 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缓 冲部5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相对于此,在图9的剖视图所示的例子中,将缓冲部 50形成为圆筒状,形成有沿着缓冲部50的径向的肋530。在这种情况下,缓冲部50的外周 面50a被设定为与带部41 (或者拉链牙42)的表面产生规定高度h的台阶。其他构造与图 1 图8所示的构造相同,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具有图9这样的圆筒状截面的缓冲部50中,与方筒截面的缓冲部相比,虽然也 有观点认为是承受冲击的面变小的情况,但在对圆筒状截面的缓冲部施加足以破坏圆筒形 状的方式的变形的冲击时,利用该变形吸收冲击,能够抑制被传递到微机P的冲击。图10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0是与图6对比的剖视图,图10的实施方 式与图1 图8所示的构造不同的部分在于,安装部7由从内侧的第一侧壁51朝向外周缘 部23侧延伸的腿条片72、和从腿条片72的端部向厚度方向B的外方弯曲的安装条片71形 成,该安装部7的截面为大致L字形。另外,通过安装部7的安装条片71与外周缘部23的外侧重合,并借助缝合部S2 与外周缘部23缝合,从而安装部7被一体地安装于外周缘部23,在这一点图10与上述各实 施方式相同。其他构造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 明。另外,图10的结构能起到与图1 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容纳用包,该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具有一对侧面部、将该两侧面部的一 端部相互间连接且使两侧面部相互间能开闭的背面部、和安装在两侧面部的周围的除该背 面部之外的部分上的拉链部,缓冲部设置在上述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部在上述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形成为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其特征在于,在缓冲部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沿着侧面部所在平面方向的肋,该肋形成在缓冲部的 内表面的相对部分之间且连接该相对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其特征在于,缓冲部在其侧部一体地具有沿着侧面部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安装部,上述缓冲部借助上 述安装部固定于侧面部的外周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其特征在于,缓冲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第一侧壁、和与该第一侧壁连续且在沿着侧面部 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该缓冲部具有矩形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其特征在于,缓冲部的靠外侧的第二侧壁在容纳电子设备状态下被定位在拉链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其特征在于,缓冲部及安装部由树脂一体形成。
7.一种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设置在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各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 该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具有一对侧面部、将该两侧面部的一端部相互间连接且使两侧面部相 互间能开闭的背面部、和安装在两侧面部的周围的除该背面部之外的部分上的拉链部,其 特征在于,设有形成在上述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且被形成为中空结构的缓冲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构件,其特征在于,缓冲部在其侧部一体地具有沿着电子设备容纳用包的侧面部所在平面方向的安装部, 该缓冲部借助该安装部安装于电子设备容纳用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及缓冲构件。该电子设备容纳用包不易向所容纳的电子设备(微机)传递冲击。该电子设备容纳用包具有一对侧面部、将两侧面部的一端部相互间连接且使该两侧面部相互间能开闭的背面部、和安装在两侧面部的周围的除背面部之外的部分上的拉链部,将缓冲部设置在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由合成树脂形成缓冲部,并在侧面部的整个外周缘部将缓冲部做成真空结构,在缓冲部的内部空间中,在缓冲部的内表面的相对部分之间形成沿着侧面部所在平面方向的肋。
文档编号A45C11/24GK102048334SQ20091026121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山本一荣 申请人:宜丽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