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70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的伞具结构是由中棒、上巢、下巢、伞骨支架和伞面构成,上巢固接在中棒 的顶端,下巢滑动套接在中棒外围,多个伞骨支架连接在上巢与下巢之间,伞面覆盖并缝固 在伞骨支架上。现有的这种伞具在开伞状态时只能达到遮阳蔽雨的效果,且因上巢固定于 中棒的顶端,不能自由旋转,这样当雨伞受到强风大雨时,伞面受到的风阻力相当大,很容 易使伞骨及中棒产生扭转,甚至使伞骨或中棒折断;另外,当在街上行走时,伞面有时会碰 撞到物体、行人,因伞面不能自动旋转,使伞面受到扭力,从而使伞骨或中棒受到扭力作用 而折损,如果伞面碰撞到行人时容易剌伤行人的身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其伞面可带动伞骨支架相
对于中棒转动,伞面受到扭力时,伞骨支架或中棒不会受到扭力作用而折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包括中棒、上巢、
下巢、伞骨支架和伞面,上巢固接在中棒的顶端,下巢滑动套接在中棒外围,多个伞骨支架
连接在上巢与下巢之间,伞面覆盖并固定在伞骨支架上;所述中棒上端与所述上巢之间连
接有可使上述中棒与上述上巢产生相对旋转的旋转装置。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套,所述转动轴的上部与上述上巢相固接,所述 固定套的下部与上述中棒的上端相固接,所述转动轴的下部以可活动旋转的方式穿设于所 述固定套的上部内。 所述转动轴的下部呈圆柱状,所述固定套的上部呈相对应的圆筒状,且所述转动 轴的圆柱状下部具有縮径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固定套的圆筒状上部内设有与所 述凸台相配合的凹环。 上述转动轴的上部插入上述上巢内并通过销钉相固接,上述固定套的下端插入上 述中棒的上端内并通过销钉相固接。 上述转动轴中部设有卡沿。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在中棒上端与上巢之间 连接有可使中棒与上巢产生相对旋转的旋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伞面受到外部扭力时, 伞面可带动伞骨支架相对中棒旋转,使伞面能以中棒为中轴自由转动,这样,当遇到强风大 雨时伞面和伞骨支架会自由转动,从而减小伞骨支架的受力,即不损坏伞骨支架或中棒;当 伞面碰撞到物体、人时,伞面也会转动,从而减少伞骨被折断或伞骨剌伤人体。又由于转动 轴和固定套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凸台和凹腔,使转动轴和固定套在相对转动时不易相互脱 离,使用起来较安全也使转动更灵活。且转动轴中部设有卡沿,通过此卡沿将转动轴卡在中 棒的顶端,可进一步防止旋转装置整个掉入中棒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伞骨支架后的轴向剖示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的结构分解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如图1、2、3所示,包括中棒1、上巢2、下巢 3、伞骨支架4和伞面(图中未示出),中棒1为中空圆柱状,上巢2固接在中棒1的上端, 下巢3滑动套接在中棒1外围,多个伞骨支架4连接在上巢2与下巢3之间,伞面覆盖并缝 固在伞骨支架4上,中棒1位于上述上巢2与下巢3之间的部份外套设有定位套5。中棒1 上端与上巢2之间连接有可使中棒1与上巢2产生相对旋转的旋转装置6。 如图2、3所示,旋转装置6包括转动轴61和固定套62,转动轴61呈圆柱状,固定 套62为由相对称的左固定套621和右固定套622扣合而成的圆柱状结构,且固定套62的 上部开设有与转动轴61下部相对应的圆筒状空腔。转动轴61的下部具有縮径部分,形成 两个凸台611、612,固定套62上部的圆筒状空腔内设有与凸台611、612分别相配合的凹环 623、624。转动轴61的上部与上巢2开设有相对应的销孔,转动轴61的上部插入上巢2内 并通过销孔和销钉相固接,转动轴61的下部被扣合于固定套62上部的圆筒状空腔内并可 在此空腔内自由转动,固定套62的下部与中棒1的上端开设有相对应的销孔,固定套62的 下部插入中棒1的上端内并通过销孔和销钉相固接。转动轴61中部设有卡沿613。 安装时,将转动轴61上的凸台611、612对应地卡入左固定套621和右固定套622 上部内的凹环623、624内,将左固定套621和右固定套622扣合成固定套62,再将固定套 62(其上部已穿设有转动轴61)的下部插入中棒1内,直至转动轴61中部的卡沿613卡在 中棒1的顶端,再通过销孔和销钉将固定套62与中棒12相固接,然后将转动轴61的上部 插入上巢2内,再通过销孔和销钉将转动轴61上部与上巢2相固接。
权利要求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包括中棒、上巢、下巢、伞骨支架和伞面,上巢固接在中棒的顶端,下巢滑动套接在中棒外围,多个伞骨支架连接在上巢与下巢之间,伞面覆盖并固定在伞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上端与所述上巢之间连接有可使上述中棒与上述上巢产生相对旋转的旋转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动轴和固定套,所述转动轴的上部与上述上巢相固接,所述固定套的下部与上述中棒的上端相固接,所述转动轴的下部以可活动旋转的方式穿设于所述固定套的上部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下部呈圆柱状,所述固定套的上部呈相对应的圆筒状,且所述转动轴的圆柱状下部具有縮径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固定套的圆筒状上部内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凹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轴的上部插入上述上巢内并通过销钉相固接,上述固定套的下端插入上述中棒的上端内并通过销钉相固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轴中部设有卡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伞面的伞具结构,包括中棒、上巢、下巢、伞骨支架和伞面,上巢固接在中棒的顶端,下巢滑动套接在中棒外围,多个伞骨支架连接在上巢与下巢之间,伞面覆盖并固定在伞骨支架上;中棒上端与上巢之间连接有可使中棒与上巢产生相对旋转的旋转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伞面受到外部扭力时,伞面可带动伞骨支架相对中棒旋转,使伞面能以中棒为中轴自由转动,这样,当遇到强风大雨时伞面和伞骨支架会自由转动,从而减小伞骨支架的受力,既不损坏伞骨支架或中棒,并防止伞骨末端刺伤人体。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1480235SQ200920138378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许自兴 申请人:晋江市恒兴雨具玩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