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双层贴合织物构造的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699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双层贴合织物构造的帽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帽子,特别涉及一种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接合构成帽子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所谓‘棒球帽’的代表,主要是指由前翼(帽舌部分)和帽冠部组合所构成的帽子,其中,帽冠部是由六片的帽片织物所接合构成。典型的‘棒球帽’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如图中所示,棒球帽是由帽冠部1与帽舌(前翼)所构成,其中,帽冠部1是由六片的帽片织物Ia If所接合组成。这种帽子,传统上以作为郊外穿戴为前提时,仍是利用帽舌以遮蔽光线,以及利用帽冠部以保护头部避免直射日光的照射为主要目的,因此,关于帽冠部,与形状保持性相比较,透气性也日渐受到重视。因此,仅在前方二片的帽片(le,If)的内里部分,加入聚酯系的衬垫(并非织物,而是将聚酯纤维以网状构造所构成的构件),用以作为防止形状倒塌; 横向二片的帽片(1 Id)与后方二片的帽片(lb,Ic)织物,就照表面织物的背面原样,外露在帽子内侧,为了达到隐藏表面织物的内里部分的目的,则仅施加装饰用衬布。在这样的帽子中,以前也提出过各种类型的技术方案。例如,特表2003-535985(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省略后方帽片的帽子,此外,特开2005-042258(专利文献2)中, 则公开了一种只在与额头部接触的织物的背面上,付加具吸水性材料所构成薄片状的吸收体的构造。但是,如这些技术方案所示,以前的改良重点着重在额头部,当将帽子放置在平面上时,帽冠部依靠自己来保持形状则具有困难,如图5所表示,刚制造后不久,或者是洗涤后,帽冠部的一部分即会因自体重量而陷落至内部。此外,也提出有不以织物的贴合构造来对帽子进行加强,而是使用金属线材等刚性构件来施行的加强对策。但是,近几年来,这种帽子的用途也从烈日下保护头部的实用性,取代成为追求时髦的潮流性。之前的帽子构造,有洗涤后造成的形状倒塌,或织物的皱痕、伸缩等问题存在, 且洗涤后穿戴所造成的污垢去除也有困难。特别是表面织物的纤细质感可以维持原样,既有的形状保持不变等要求更是具有困难度,因而仍无法对具潮流性的配件所面临的课题作出适当对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帽子,特别是在一种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接合构成的帽子的构造中,以提供一种具防止形状倒塌,防止织物的皱痕、伸缩等效果,使其长期使用或洗涤后仍可维持形状的构造为目的的帽子。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专心致力于研究、反复研讨。结果,在帽冠部是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接合构成的帽子中,在以前未曾考虑过形状保持性问题的中后部的帽片织物的背面上,使用衬垫织物,并以粘着剂等使其与表面织物贴合,由此,特别是,由采取特别指定的贴合构造,而发现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遂以完成本发明。如上述方案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帽子,即便长期穿戴,仍可维持原本的纤细质感,帽子的形状更可保持在制作完成时的原样,不会倒塌。并且,经洗涤后,也能防止织物的皱痕、 伸缩等问题的构造。


图1A、1B、1C是本发明的帽子构造的透视示意图。图2是一般的棒球帽构造的俯瞰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贴合构造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具形状保持性的帽子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不具形状保持性的帽子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本发明的帽子形状进行说明时所使用的用语定义如下‘帽冠部’,为帽子的主要部分,以‘棒球帽’来说,是指除帽舌(前翼)部分外的全体。‘帽片织物’,是指构成 ‘帽冠部’的织物。此外,帽冠部的‘形状保持性’,是指当将帽子放置在平面上时,帽冠部依靠自己来保持形状的能力。例如,图4为具形状保持性的例子;图5则为不具形状保持性的例子。图5表示帽冠部的一部分会因自体重量而陷落至内部的状态。再者,‘形状倒塌’,是意味着使用后或洗涤后,形状的变形状态。适用于本发明的帽子是,帽冠部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接合构成的帽子,例如,图2所示的棒球帽,于下述说明中,是以帽冠部由六片的帽片织物接合构成的棒球帽为例,进行说明,但只要是须要具形状保持性的帽子,也可以其他形状的帽子,或者是构成帽冠部的帽片织物不是六片也可以。本发明的基本型态为,在帽冠部是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接合构成的帽子中,具有至少在前部与后部帽片织物的表面织物的背面上,各别分配有至少一片的内里衬垫织物所构成的表面织物与内里衬垫织物相互贴合的构造。此处,‘前部’、‘后部’,是表示在这些多片的帽片织物中,当穿着帽子时,分别对应至额头部、后脑勺部的位置,依照图2的六片构成例子来说明的话,分别是指Ie与lf、lb与lc。作为一较好的实施例,如图1A-1C所示,全部的帽片织物中的表面织物2的背面上,分别分配有至少一片的内里衬垫织物Ia If所构成的表面织物与内里衬垫织物相互贴合的构造。贴合,只要是如图3所示的表面织物2与内里衬垫织物1呈层叠固定状态的话即可,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方式(例如,粘着、缝接、使用金属或树脂构件的接着等)来完成, 但较好为表面织物与内里衬垫织物间,施予粘着剂来实行。由粘着的方式令横跨大范围的均勻贴合可以轻易地实现。具体来说,可在表面织物的背面或内里衬垫织物的表面上,涂上粘着剂;或者可加入事先制作完成的粘着剂薄片或粉末等,之后再施行粘着操作。就涂上粘着剂的情况来说,以涂布至内里衬垫织物的表面上的方式较好。将表面织物与里面织物位置对齐后,以(加热)加压方式即可将两者相互贴合。粘着剂举例来说,可使用各种的热溶型粘着剂及乳化型粘着剂,但以热溶型粘着剂来说,例如,可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主体,在其中混合蜡、增粘树脂、塑化剂填充剂等制品。就此种制品而言,例如,可举出软化点介于103 104°C、粘度介于1, 000 / 170,750 850 / 180c P / °C等例(但并非限定于此范围内的制品),这些粘着剂可使用喷嘴型涂敷器等部分涂布或是以后面叙述的方式加热融解后使用也可以。此外,就上述冷胶粘着剂来说,可举出有聚乙酸乙烯酯系(PVAc系)、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丙烯酸酯系、聚氯乙烯系等乳化粘着剂。EVA的水系分散液则可依需要适宜使用。粘着,施行在粘着剂施予部位的全面范围内即可,但也可施行在某些特定部分。例如,热溶型粘着剂可于加热加压时,将成形为适当的图型(例如网眼状、雷击纹状、格子状、 螺旋状)的金属构件介于加热加压装置与表面织物一粘着剂一里面织物积层体之间,进行加热加压,由此,可进行相应于金属构件的图案的粘着。冷胶粘着剂也可同样地依预设图案涂上即可。根据这些方式,由调整粘着剂施予量与粘着图案两者,而得以最好的粘着强度。贴合,将表面织物2接合后,在其背面上各别贴合内里衬垫织物1即可;或是在接合表面织物2的同时,也将内里衬垫织物1 一起接合,也可以令两者全体相互贴合;也可将内里衬垫织物1接合后,在其表面上各别贴合表面织物2。在本发明的方式中,内里衬垫织物的选择为重要的要素。例如,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较重(纱支数较粗,每英寸经纱/纬纱条数较多)的场合下,织物较厚,因此虽对维持形状可带来充分的效果作用,但表面织物的纤细质感较难维持,并且帽子较硬。接着,经长时间的使用,因内里衬垫织物1较厚(硬),所以其推斥力过强,而使得表面织物与内里衬垫织物间产生剥离,结果则引起贴合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内里衬垫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较轻(纱支数较细,每英寸经纱/纬纱条数较少)的情况下,可维持表面织物的纤细质感。并且,对长时间的使用也具耐久性,较不易发生贴合不良的情况。但是,因为织物较薄,所以会有无法完全维持帽子的形状的情况发生。最好的内里衬垫织物,可与表面织物和所使用的粘着剂相配合,选择适合的纱支数(纱的粗度)与每英寸经纱/纬纱条数(密度)、厚度、针织组织即可,代表性来说,使用床单布织物较好。这种织物是指,例如,西服的粗缝等所使用的织物,例如,经纬的纱的粗度的相差较少,约介于10 40支数程度,较好织物则包含20支数以上的平纹织物。材质较好的为棉花,但含有聚酯纤维等也可。一般只有床单布织物时,形状保持性不充分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因此使用织入有加强纺线的床单布织物更为合适。就加强纺线的例子来说,可举出长纤维纱或精梳纱。其中,精梳纱,是指精梳棉条中短纤维的含有率15%以下,较好的为使用10%程度的制品;或是纱分解纤维中短纤维的含有率20%以下,较好的为使用15%程度的制品。不过,关于内里衬垫织物所使用的织物,依据使用条件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织物。
实施例以下由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此实施例仅供说明使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使用腈纶、羊毛斜纹织素材六片接合的织品,作为表面织物;使用六片的织入有精梳纱的床单布织物(60·60类型),作为内里衬垫织物。将粘着剂(EVA的水系分散液)涂布至各内里衬垫织物的表面上,与表面织物重叠,经压力粘合后即可制造出帽子制品。将此帽子制品置于相对湿度100%、温度38°C的条件下,保持5天,再以市售的洗衣机的弱水流模式进行洗净,经干燥后再次保持于前述条件下的操作,并于一个月中反复进行(条件A)。此外,取代相对湿度100%、温度38°C的条件,改由被实验者5人中,以普通的生活条件穿着帽子,经过1个月后,在前述相同条件下洗涤的操作,并费时3个月反复进行(条件B)。各试验周期每经过1回,便将洗涤干燥状态的制品放置在平面上,对帽子后部的形状倒塌有无与否进行观察(条件a)。此外,将帽子放入几乎与其外径相当的透明筒内,并且于其上方放置与筒内径相当大小的腈纶圆盘(重量Ikg)的情况下,对有无形状变化进行调查(条件b)。结果如表1所示。而且,表中的Al、A2,分别表示使用条件A下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的结果。其余也可同样类推。〇表示没有变化(形状保持性优良)、Δ表示有若干变化、X则是表示有明显恶化(形状保持性不良)。此外,以手接触时的表面的手感及穿戴感分别以3点为满点,合计后给予评价(条件C)。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帽子,该帽子的帽冠部是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所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在前部与后部帽片织物的表面织物的背面上,分别分配有至少一片内里衬垫织物所构成的表面织物与内里衬垫织物相互贴合的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帽冠部是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所构成的帽子中,全部的帽片织物的表面织物的背面上,分别分配有至少一片所述内里衬垫织物所构成的所述表面织物与所述内里衬垫织物相互贴合的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是在表面织物的背面或内里衬垫织物的表面上,施予粘着剂所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是含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热溶型粘着剂或乳化型粘着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织物的背面与内里衬垫织物表面间,由呈全面地或网眼状地存在粘着剂层,使表面织物与内里衬垫织物得以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里衬垫织物为织入有加强纺线的床单布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帽子,其特征在于加强纺线为长纤维纱或精梳纱。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双层贴合织物构造的帽子,在帽冠部是由多片的帽片织物所构成的帽子中,具有至少在前部与后部帽片织物的表面织物的背面上,分别分配有至少一片的内里衬垫织物所构成的表面织物与内里衬垫织物相互贴合的构造。本发明具防止形状倒塌,防止织物的皱痕、伸缩等效果,即便长期使用或洗涤后仍可维持形状。
文档编号A42B1/02GK102368920SQ20098013278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5日
发明者安藤裕幸 申请人:安藤惠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