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185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现有习知的自动开收伞有如日本专利公开H05-031003号公报所记载的一压 按按钮就会自动将伞打开,再压按一次按钮就会自动将伞闭合的结构。此种自动开收伞,举 例来说因其使用上的方便性,虽然因此在美国的伞市场上,占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在日 本的市场占有率却因其安全性的原因,而仅占有并不很高的使用率。在进行伞的收纳时,突然柄部分弹出等,因为使用自动开收伞而发生的事故,实际 发生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当将伞闭合时,虽然在发出喀擦的锁定声音之前,持续将中棒压入 至柄部分的话,几乎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但会发生上述事故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将中棒压入 至柄部分的力量不足,而呈非完全锁定的状态下,当因为撑着伞的手的力量一放松,或者是 手直接放开,而导致柄部分弹出也或是伞尖弹出,例如直接击中脸部等而导致受伤。但是,到目前为止的自动开收伞,对于作为上述种类的事故的防范对策来说,仅有 在接近脸部时不进行开收操作等使用上的禁止使用事项来加以预防,稍嫌不足。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动开收伞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 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 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急需改进的目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习知自动开收伞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 新型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进行伞的收纳时,容易辨识 出中棒是否已完全锁定,因而可事先预防在未完全锁定状态下发生的事故,且就算是突然 柄部分弹出而与身体某一部分产生碰撞时,也可以缓和此冲击,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 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该自动开收伞具有一伞布,该伞布与一伞骨 结合,并通过下巢与一中棒的上端连接,在该中棒的下端设有供该中棒压入的柄部,当使伞 闭合的该中棒压入至该柄部而完全锁定时,在该中棒进入至该柄部的一进入部分上设有, 用来辨识该中棒是否已经完全锁定的一标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其中所述的柄部的至少一端部是弹性材料所构成 的端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 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其为自动开收伞在其锁定机构上,在进行伞的收纳时,将用以使伞闭合的中棒压入至柄部,完全锁定后,注意到中棒的 一部分会有稍微朝外部回复的现象,因而当中棒压入至柄部而完全锁定时,将此中棒构成 为在进入至柄部的进入部分上,设有标记。且,柄部的至少包含端部的部分可以是由聚氨基甲酸乙酯等弹性材料所构成的结 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 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是,用以使伞闭合的中棒压入至柄部而完全 锁定时,此中棒进入至柄部的进入部分上,可设有标记,因此对伞进行收纳动作时,由于当 在将用以使伞闭合的中棒插入至柄部时,可边观察着此标记,边进行操作,所以当中棒的标 记完全进入至柄部,而无法被看见时,则可容易识别出中棒已完全到达锁定位置上,藉此, 因处于非完全锁定状态下而发生的事故,得以事先被有效预防。此外,将柄部的至少一端部以聚氨基甲酸乙酯等弹性材料所构成,因此即便突然 柄部分弹出而碰撞到身体的部分时,也可借此加以缓和此时的冲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是在进行伞的收纳 时,可容易辨识出中棒是否完全锁定,进而可事先预防因处于非完全锁定状态下而发生的 事故,且即便突然柄的部分弹出而碰撞到身体的一部分时,也可缓和其冲击的结构。此安全 结构是在当中棒压入至柄部而完全锁定时,在此中棒进入至柄部的进入部分上,可设有标 记,且柄部的至少包含端部的部分,可由聚氨基甲酸乙酯等弹性材料所构成的结构。本实用 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的自动开收伞,以开按钮 操作于打开状态下的概略前主视图。图2是表示将自动开收伞,以闭按钮操作于闭合状态下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自动开收伞的伞布捆束予以收纳状态的概略说明图。图4是表示将中棒压入至柄部内,完全锁定状态的概略说明图。图5是表示在完全锁定后,中棒稍微回复状态的概略说明图。1:自动开收伞2:开按钮3:中棒3a:最上段轴杆3b 第二段轴杆3c 手持轴杆4:闭按钮5:伞的内侧布6 柄部7 环带8:聚氨基甲酸乙酯 9:伞的外侧布10 下巢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其具体实施方 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示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 相同的编号表示。本实用新型是当自动开收伞的中棒压入至柄部而完全锁定时,此中棒进入至柄部 的进入部分上,设有标记的结构。此外,柄部的至少包含一端部的部分,是由塑料、橡胶等弹性材料,如聚氨基甲酸 乙酯所构成的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1是表示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 的自动开收伞,以开按钮操作于打开状态下的概略前主视图。图2是表示将自动开收伞,以 闭按钮操作于闭合状态下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自动开收伞的伞布捆束予以收纳状 态的概略说明图。图4是表示将中棒压入至柄部内,完全锁定状态的概略说明图。图5是表 示在完全锁定后,中棒稍微回复状态的概略说明图。其是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 伞的安全结构的一实施例。如此实施例所示,自动开收伞1具有一伞布,该伞布是与伞骨结 合,并通过下巢10与中棒3的上端连接,在该中棒3的下端设有供该中棒3压入的柄部6, 并且该伞布是由伞的内侧布5及伞的外侧布9构成。当自动开收伞1在使用时,一压按开 按钮2,则中棒3可自动地延伸而使得伞打开,反之在收纳时,一压按闭按钮4,则伞的内侧 布5会向外露出地将伞闭合(具有当进行伞的收纳时,手不会沾湿即可完成收纳的优点), 此外,中棒3并不会自动地加以收缩,而是利用以手操作的方式,将中棒3压入至柄部6的 折叠型式。前述中棒3可以是由最上段轴杆3a、第二段轴杆3b及手持轴杆3c所构成的多段 式中棒,前述中棒3压入至柄部6处于完全锁定状态下,在沿着此最上段轴杆3a进入至柄 部的进入部分的外周缘上,印刷着环带7以作为标记。藉此,在实际使用中,进行伞的收纳时,首先,如图3所示,捆束伞布后压入中棒3, 接下来,如图4所示,在此中棒3压入至柄部6内而达到完全锁定状态中,此最上段轴杆3a 进入至柄部6的进入部分的外周缘上已印刷了用以作为标记的环带7,当此环带7因压入至 柄部6内,而无法被看见。换句话说,亦即意味着当此环带7无法被看见时,则中棒3已可 利用柄部内的锁定机构(未图示),而成为完全锁定状态。接着,如图5所示,在完全锁定 后,中棒3会自此锁定机构上稍微回复一些,因此环带7也再度得以辨识。此外,将柄部6的端部以聚氨基甲酸乙酯8加以涂装,所以假定突然柄的部分弹出 而碰撞到身体的一部分时,可藉由聚氨基甲酸乙酯8的弹性,而得以加以缓和此冲击。在此图中,元件符号9是表示伞的外侧布,而元件符号10则表示下巢。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使用施予环带印刷的方式来加以标记,但并非用以限定 作为标记的机能,或限定需使用印刷手段,使用任何一种可将标记设在中棒上的技术手段 皆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此外,标记的形状或花样等也可任意选择适当的形状或花样来加 以实施。再者,柄部6的端部上虽然采用以聚氨基甲酸乙酯8加以涂装的技术手段,但是在 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也不限定为聚氨基甲酸乙酯涂装,只要是在柄部6的至少包含一端部 的部分上,增加具有弹性的结构,无论是使用何种弹性材料皆可,且在形状上也无任何限定条件。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使用在收纳时,一压按闭按钮4,伞的内侧布即会朝外露出地 闭合的自动开收伞,但并不以此为限,只要是在进行伞的收纳时,使伞闭合的中棒3是压入 至柄部,完全锁定后,具备有中棒的一部分会稍微朝外部回复的锁定机构的自动开收伞的 条件下,任何一种伞皆适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是,当使伞闭合的中棒压入至柄部而完全锁 定时,此中棒的进入至柄部的进入部分上设有标记,所以在进行将伞闭合的伞的收纳时,将 中棒压入至柄部,可边观察此标记,边进行操作,当设在中棒的标记进入柄部内而无法看见 时,借此,即可容易辨识出中棒已经到达完全锁定位置上,进而可以事先有效预防因为非完 全锁定状态所发生的事故。此外,柄部的至少端部可以由聚氨基甲酸乙酯等弹性材料来加以构成,即使突然 因为柄的部分弹出而碰撞到身体的某部分时,也可得以缓和其冲击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该自动开收伞具有一伞布,该伞布与一伞骨结合,并通 过下巢与一中棒的上端连接,在该中棒的下端设有供该中棒压入的一柄部,其特征在于在该中棒进入至该柄部的一进入部分上设有,辨识该中棒是否已经完全锁定的一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柄部的至少 一端部是弹性材料所构成的端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动开收伞的安全结构,是在进行伞的收纳时,可容易辨识出中棒是否完全锁定,进而可事先预防因处于非完全锁定状态下而发生的事故,且即便突然柄的部分弹出而碰撞到身体的一部分时,也可缓和其冲击的结构。此安全结构是在当中棒压入至柄部而完全锁定时,在此中棒进入至柄部的进入部分上,可设有标记,且柄部的至少包含端部的部分,可由聚胺基甲酸乙酯等弹性材料所构成的结构。
文档编号A45B25/12GK201782167SQ20102018502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
发明者相马和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京丸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