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器用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41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容器用盖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液体容器用盖体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顶壁部具有喷嘴部的液体容器用盖体。更具体地说,涉 及一种能够使粘度较高的液体例如乳液等化妆水(液状的化妆品)从喷嘴部流出的液体容 器用盖体。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所述的化妆水等粘度较高的液体(以下称为“粘性液体”)收容在瓶状 的硬质容器主体中。然而,有时也期望将粘性液体收容在俗称为压挤瓶(以挤压容器主 体的方式施加力后,若撤去该力则容器主体在复原性的作用下恢复成原来的形状的容器) 的容器中。[000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等将粘性液体收容到压挤瓶中之后,在压挤瓶的口 部安装如下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图3表示该液体容器用盖体。若以使容器主体竖立的状 态为基准进行说明,则如图3(i)所示,液体容器用盖体100以顶壁部102将安装在容器主 体200的口部的侧壁部101的上端闭塞,并从顶壁部102的一部分呈直管状地突出喷嘴部103。[0004]而且,当从横向倾斜的容器主体挤压出粘性液体并进行观察时,可知当容器主 体将要恢复成原来的形状时会产生液体垂下。为了明确其原因,对于粘性液体如何从喷 嘴部的注出口进出进行了观察。如图3(ii)所示,在刚倒出粘性液体后,粘性液体充满在 注出口 103a中。然而,如图3(iii)所示,当容器主体200因其复原性将要恢复成原来的 形状时,确认到了如下的现象不仅粘性液体被吸入到注出口 103a中,而且连空气也一 同进入注出口 103a中。即,在喷嘴部103中形成空气通路104。[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等想到了将喷嘴部的内径局部缩小从而不形成空气 通路的方案,并认为,若采用该方案,则能够防止在容器主体复原时空气侵入喷嘴部, 并且能够使粘性液体不下垂而原封不动地返回到喷嘴部中。[0006]在图4中示出了对上述想法进行具体化而形成的液体容器用盖体的一个例子。 在该例子中,采用在喷嘴部103中突出有使其内径缩小的孔板部105的结构。更具体而 言,在喷嘴部103的贯通方向的中间部,从其内周面向内且在整周方向上突出有环状的 孔板部105。[0007]然而,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孔板部以阻碍喷嘴部内的粘性液体前进 的方式突出,所以压力损失大,与孔板部相比,粘性液体更多地残留在注出口侧,从而 诱发液体垂下的可能性大。实用新型内容[0008]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将局部地缩小喷嘴部 的内径的想法具体化时减少压力损失。[0009]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安装在具有在变形后要复原为原来的形状的弹性 并且收容粘性液体的容器主体上。而且,该液体容器用盖体具备安装在容器主体的口部的侧壁部、闭塞侧壁部的前端的顶壁部以及能够使粘性液体从顶壁部流出的喷嘴部。此 外,喷嘴部的形状如下从其贯通方向的注出口朝向中间部形成为逐渐变窄的锥状或者 喇叭状,中间部形成为直管状或者向半径方向内侧鼓出的圆弧形状,并且从中间部朝向 里入口形成为逐渐变宽的锥状或者喇叭状,而且,注出口的内径A、中间部的内径B和 里入口的内径C满足A> B、C>B且A<C的关系。[0010]因此,变形后的容器复原为原来的形状时,利用喷嘴部的贯通方向的形状,使 粘性液体被顺畅地吸入到喷嘴部的贯通方向的中间部,同样也被顺畅地从中间部吸入到 里入口。另外,由于内径的关系,在注出口处断液效果好,而且粘性液体被有力地从中 间部吸入到里入口。[0011]本实用新型利用喷嘴部的贯通方向的形状和内径的关系,能够将粘性液体顺畅 且有力地吸回容器主体中,由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其结果是能够改善液体垂下。


[0012]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用盖体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0013]图2(i)、(ii)图是液体容器用盖体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依次示出了盖体的关闭 状态和打开状态。[0014]图3 (i) (iii)依次是以往的液体容器用盖体的纵剖视图、刚压出粘性液体后的 状态的纵剖视图、产生液体垂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0015]图4是表示相对于以往的液体容器用盖体的改良例的纵剖视图。[0016]符号说明[0017]1 液体容器用盖体[0018]2盖体主体部[0019]3盖部[0020]4铰链部[0021]9容器主体[0022]9a肩部[0023]21侧壁部[0024]22外壁部[0025]23顶壁部[0026]24喷嘴部[0027]24a注出口[0028]24b中间部[0029]24c里入口[0030]A注出口的内径[0031]B中间部的内径[0032]C里入口的内径[0033]25内壁部[0034]31覆板部[0035]32外周板部[0036]33栓部[0037]34操作部[0038]41带剖面线的部分[0039]42不带剖面线的部分[0040]100液体容器用盖体[0041]101侧壁部[0042]102顶壁部[0043]103喷嘴部[0044]103a注出口[0045]104通路[0046]105孔板部[0047]200容器主体具体实施方式
[0048]在图2中示出了在拧入容器主体9的口部(省略图示)的状态下安装本实用新型 的液体容器用盖体1的情况。该容器主体9为合成树脂制品,如背景技术中所述那样, 被俗称为压挤瓶,在以挤压容器主体9的方式施加力后,若撤去该力则容器主体9在树脂 的复原性作用下恢复成原来的形状。[0049]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液体容器用盖体1的局部放大的状态。液体容器用盖体 1为合成树脂制品,基本上由安装在容器主体9上的盖体主体部2、开闭盖体主体部2的 喷嘴部M的盖部3、将盖部3连接成能够开闭盖体主体部2的铰链部4构成。以下,按 照顺序进行详细说明。[0050]盖体主体部2作为基本构成要素具有安装在容器主体9的口部的侧壁部21、覆盖 侧壁部21的外周侧的外壁部22、闭塞侧壁部21的前端(上端)的顶壁部23、能够使粘 性液体从顶壁部23流出的喷嘴部24。[0051]顶壁部23为圆形状,并从其一部分(具体为偏心的位置)以在上下方向上连续 地突出的状态设有喷嘴部M。另外,在顶壁部23上从其外周缘朝向内侧以在半径方向上 隔开间隔而同心圆状地连续垂下的状态依次设有外壁部22、侧壁部21和内壁部25。从 顶壁部23垂下的长度为外壁部22 >侧壁部21 >内壁部25的顺序。还有,顶壁部23在 其上表面将外周缘部形成为比该上表面的内侧部分低的台阶状。关闭后的盖部3的外周 板部32的前端部载置于该被降低为台阶状的外周缘部上。[0052]喷嘴部M为圆筒形状,并满足如下1)、2)、3)、4)、5)的条件。[0053]1)、从作为喷嘴部M的贯通方向的上端的注出口 2 朝向中间部24b形成为逐 渐变窄的锥状。[0054]2)、中间部24b为直管状(相同的内径)。[0055]3)、从中间部24b朝向作为喷嘴部M的贯通方向的下端的里入口 24c形成为逐 渐变宽的锥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的放大部分中,该锥状的上端和中间部24b的下 端以水平的面带台阶地连续,但是该水平的面非常短,可视为不存在。[0056]另外,注出口 2 的内径A、中间部24b的内径B和里入口 2 的内径C满足如下关系[0057]4)、A > B、C > B。[0058]5)、A<C。[0059]进而,针对喷嘴部M的外径来说,将上端部(从上端开始到稍下侧为止)形成 为直管状,将从上端部到顶壁部23的上表面的部分形成为逐渐变宽的锥状,并将下端部 (从顶壁部23的下表面到下端为止)形成为直管状。[0060]内壁部25为圆筒状,在将液体容器用盖体1安装到容器主体9上的情况下,通 过与容器主体9的口部的上端相接,而使容器主体9不会被进一步拧入。[0061]侧壁部21为圆筒形状,在其内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的整周形成有阴螺纹。[0062]外壁部22为圆筒形状,在将液体容器用盖体1安装到容器主体9上的情况下, 其下端位于容器主体9的肩部9a的上方附近。另外,在外壁部22的上端部连续地设有铰 链部4。更具体地说,铰链部4以圆形状的顶壁部23的中心为基准设置在与喷嘴部M相 反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外壁部22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有多个铰链部4。[0063]铰链部4包括图中带剖面线的部分41和不带剖面线的部分42。二者均具有能够 弯曲的薄壁部,通过该薄壁部使盖部3和盖体主体部2连续。[0064]若以图1的水平打开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则基部3基本上由圆形状的覆板部 31、从该覆板部31的外周侧向上方连续地突出的外周板部32构成。在覆板部31的上表 面侧的与喷嘴部M对应的位置向上方突出有圆筒状的栓部33。栓部33以使粘性液体不 从喷嘴部M漏出的方式进行密封。因此,栓部33嵌入到喷嘴部M的内侧,更具体而言 是嵌入到比中间部24b更靠里侧。另外,在外周板部32上连续地设有操作部34。更具 体而言,操作部;34在与铰链部4相反的一侧设置为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状态。[0065]通过使用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1,以如下的要点来改善液体垂下。[0066]1)、将容器主体9横向地倾斜并用手以挤压的方式施加力。[0067]2)、粘性液体从喷嘴部M被连续地压出。[0068]3)、撤去手所施加的力。[0069]4)、容器主体9因其弹性而复原。容器主体9内伴随着复原而成为负压,从而 粘性液体在被吸回喷嘴部M中的方向上被施加力。[0070]5)、喷嘴部M因其中间部的内径B缩减,所以空气不会进入容器主体9中,只 有粘性液体被吸回容器主体9中。此时,由于喷嘴部M的内周面可以说是以中间部为中 心朝向注出口 24a以及里入口 24c呈锥状地扩大,所以粘性液体能够被顺畅地吸回。而 且,由于注出口 24a的内径A比里入口 24c的内径C小,所以在注出口 24a处断液效果 好,反之,由于里入口 24c的内径C比注出口的内径A大,所以粘性液体被有力地吸入。 通过这些效果的叠加而不会产生液体垂下。[007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例子。例如,喷嘴部M也可以为从注出 口 2 朝向中间部24b逐渐变窄的喇叭状(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圆弧状鼓出的形状)。从中 间部24b朝向里入口 2 的部分同样也可以为喇叭状。另外,中间部24b也可以为向半 径方向内侧鼓出的圆弧状(被圆形倒角的形状)。[0072]另外,与顶壁部23以及从顶壁部23的外周缘垂下的外壁部22的形状无关,盖 体主体部2例如可以是多边形。
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容器主体上的盖体主体部和开闭所述盖体主体部的喷嘴部的盖部, 所述喷嘴部的形状如下从其贯通方向的注出口朝向中间部形成为逐渐变窄的锥状 或者喇叭状,所述中间部形成为直管状或者向半径方向内侧鼓出的圆弧形状,并且从所 述中间部朝向里入口形成为逐渐变宽的锥状或者喇叭状,而且,所述注出口的内径A、 所述中间部的内径B和所述里入口的内径C满足A > B、C >B且A< C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具有在变形后要复原为原来的形状的弹性并且收容粘性液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器用盖体还具有将所述盖部连接成能够开闭所述盖体主体部的铰链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主体部具有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部的侧壁部、覆盖所述侧壁部的外周 侧的外壁部、闭塞所述侧壁部的前端的顶壁部、能够使所述粘性液体从所述顶壁部流出 的所述喷嘴部和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部的上端相接的内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部在偏离其中心的位置以在上下方向上连续地突出的状态设有所述喷嘴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壁部上从其外周缘朝向内侧以在半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同心圆状地连续垂 下的状态依次设有所述外壁部、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内壁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所述侧壁部和所述内壁部从所述顶壁部垂下的长度为外壁部>侧壁部 >内壁部的顺序。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用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部的外径如下设置将上端部形成为直管状,将从所述上端部到所述顶壁 部的上表面的部分形成为逐渐变宽的锥状,并将下端部形成为直管状。
9.一种液体容器用的喷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部的形状如下从其贯通方向的注出口朝向中间部形成为逐渐变窄的锥状 或者喇叭状,所述中间部形成为直管状或者向半径方向内侧鼓出的圆弧形状,并且从所 述中间部朝向里入口形成为逐渐变宽的锥状或者喇叭状,而且,所述注出口的内径A、 所述中间部的内径B和所述里入口的内径C满足A > B、C >B且A< C的关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容器用盖体,在具有弹性的容器主体变形后要复原为原来的形状时,使粘性液体不产生液体垂下而被吸回容器主体中。该液体容器用盖体安装在具有在变形后要复原为原来的形状的弹性并且收容粘性液体的容器主体上,其中,具备安装在容器主体的口部的侧壁部、闭塞侧壁部的前端的顶壁部以及能够使粘性液体从顶壁部流出的喷嘴部,喷嘴部的形状如下从其贯通方向的注出口朝向中间部形成为逐渐变窄的锥状或者喇叭状,中间部形成为直管状或者向半径方向内侧鼓出且被倒角的圆弧形状,并且从中间部朝向里入口形成为逐渐变宽的锥状或者喇叭状,而且,注出口的内径A、中间部的内径B和里入口的内径C满足A>B、C>B且A<C的关系。
文档编号A45D34/00GK201806130SQ20102051788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小久保繁彦, 广多哲也, 高本健太郎 申请人:乐敦制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