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48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光镶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宝石或钻石镶嵌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镶嵌宝石或钻石的透光镶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珠宝的需求日趋旺盛,宝石和钻石作为特殊的矿石,由于其炫目的外在特性以及其深刻的内涵,使得其被大众所珍视。宝石或钻石通常被用于饰件上,如项链吊坠、耳坠及戒指等。现有的将宝石或钻石镶嵌在首饰上的方法主要包括爪镶(Clawssetting,prongssetting)、起钉镶(Pavesetting)、轨道镶(Channelsetting)、包镶(Bezelsetting)及无敌镶(invinciblesetting)等。这些现有的镶嵌方式需要支撑宝石或钻石亭部,或者甚至需要包裹宝石或钻石的所有部分,而仅露出其台面和冠部。由此,进入宝石或钻石内部并进行反射或折射的光线不足,导致宝石或钻石的绚丽程度降低。无敌镶甚至需要切割宝石或钻石的亭部,以对宝石或钻石进行固定。这样必定会损坏宝石或钻石本身。而且,被切割的宝石或钻石以后也只能以无敌镶这一方式进行镶嵌。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为解决上述现有宝石或钻石镶嵌技术存在的问题,决心凭其从事本领域多年研发、制造的经验,经多次的开发改良后终于精心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透光镶件,其能够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宝石或钻石中反射或折射而呈现最绚丽的光彩。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透光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一颗或多颗宝石或钻石,该镶座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卡固于相应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以将该宝石或钻石固定于相应的镶位上;除特定固定点之外,各宝石或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和台面均外露,且各宝石或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各宝石或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其的亭部的一部分与镶座错开设置而呈外露透光状,以使外部光线从各宝石或钻石的冠部、台面以及外露的亭部射入宝石或钻石内。上述透光镶件中,宝石或钻石的形状为圆形、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心形或者其他适当形状。上述透光镶件中,镶座的固定部为爪镶结构、起钉镶结构、齿镶结构及包镶结构之一或任意组合。上述透光镶件中,镶座为为二爪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两条从对应连接点朝两个方向向上延伸的爪;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由四条爪固定,且相邻宝石或钻石间的两条爪为共有爪;各宝石或钻石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0009]上述透光镶件中,所述镶座为二齿起钉镶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两个齿,其中各齿的两侧顶端分别对应于其邻接的两颗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由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固定部中的四个齿固定,且相邻宝石或钻石间的两个齿为共有齿;各宝石或钻石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上述透光镶件中,所述镶座为四齿起钉镶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四个相互独立的齿,其中,相邻两齿彼此相背,且各齿外侧顶端对应于其所面对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由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固定部中的四个齿固定;各宝石或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上述透光镶件中,镶座连接部的各连接点呈直线、曲线或呈封闭形状。上述透光镶件中,镶座连接部的各连接点为圆形,且所述镶座中心形成有一底部镂空的中心镶位;各相邻两宝石或钻石之间且靠近该中心镶位的两个齿为共有齿;所述共有齿围绕该中心镶位以将一宝石或钻石固定于该中心镶位,且各共有齿分别抓固其周围的三颗宝石或钻石。上述透光镶件中,所述镶件为花朵形镶件,钻石包括一颗中心宝石或钻石和多颗边缘宝石或钻石;镶座为三爪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三条从该连接点朝三个方向向上延伸的爪,其中,一条为中部爪,而另一对为边缘爪;各中部爪抓紧与其邻接的中心宝石或钻石及两颗边缘宝石或钻石,而各对边缘爪仅用于抓紧一颗边缘宝石或钻石;所述中心宝石或钻石由多个中部爪联合固定于其腰线,而各边缘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则由两个中部爪和一对边缘爪联合固定;各边缘宝石或钻石位于一对边缘爪间的侧面外露设置。上述透光镶件中,镶件为花朵形镶件,钻石包括一颗中心宝石或钻石和多颗边侧宝石或钻石;镶座为爪镶-包镶组合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三条从该连接点朝三个方向向上延伸的部件,其中一条为中部爪,而另一对为镶边;各中部爪抓紧与其邻接的中心宝石或钻石及两颗边缘宝石或钻石,而各对边缘爪仅用于抓紧一颗边缘宝石或钻石;所述中心宝石或钻石由多个中部爪联合固定于其腰线,而各边缘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则由两个中部爪和一对边缘爪联合固定;各边缘宝石或钻石位于一对边缘爪间的侧面外露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透光镶件主要是利用爪镶、起钉镶、包镶等结构实现宝石或钻石的固定。由于镶座的底端连接部错开各宝石或钻石底尖设置,即该连接部偏离各宝石或钻石的底尖部而设于一侧,由此使得各宝石或钻石的底尖及底尖周围的亭部呈外露透光状。另外,各宝石或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部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外露设置,使光线从台面、冠部和亭部进入到整个宝石或钻石中。如此,可增加光线在宝石或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并使宝石或钻石最大可能的绚丽闪耀。此外,与现有镶嵌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只需更少的黄金来支撑或覆盖宝石或钻石,这就使按照本实用新型制造的珠宝比按照现有镶嵌方式制造的珠宝轻,而且减少了黄金的消耗量。图IA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0017]图IB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的主视图;[0018]图IC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0019]图ID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的仰视图;[0020]图IE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1]图2A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二二的俯视图;[0022]图2B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二二的主视图;[0023]图2C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二二的侧视图;[0024]图2D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二二的仰视图;[0025]图2E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二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6]图3A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三Ξ的俯视图;[0027]图3B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三Ξ的主视图;[0028]图3C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三Ξ的仰视图;[0029]图3D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三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0]图4A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四的俯视图;[0031]图4B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四的主视图;[0032]图4C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四的侧视图;[0033]图4D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四的仰视图;[0034]图4E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35]图5A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五的俯视图;[0036]图5B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五的主视图;[0037]图5C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五的仰视图;[0038]图5D为本实用新型透光镶件的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透光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的一颗或多颗宝石或钻石。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宝石或钻石,只需其具有腰线即可,优选圆形宝石或钻石。但具有对称腰线的其它形状也同样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如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心形等。另外,内部光线反射性或折射性好的宝石或钻石更能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独特之处。本实用新型将主要以钻石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每一颗具有腰线的宝石或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冠部(crown)、腰部(girdle)及亭部(pavilion)。腰部是环绕宝石或钻石最宽的部分,形成薄薄的一圈。若从宝石或钻石的侧面观察,腰部成一条线(即腰线)。冠部是宝石或钻石腰线以上的梯形部分。亭部也叫底部,是宝石或钻石腰线以下三角形部分。镶座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下端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分别卡固于对应的宝石或钻石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而宝石或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台面(table)则外露。宝石或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并且其底尖端及环绕该底尖的亭部的一部分与镶座错开设置而呈外露透光状。外部光线能够从冠部、台面以及外露的亭部射入宝石或钻石内。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一种透光镶嵌方式(透光镶嵌钻石或宝石)。在该镶嵌方式中,用于镶嵌宝石或钻石的叉和爪固定在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处,而宝石或钻石腰线以上和以下部位都无需受支撑。该透光镶嵌没有覆盖宝石或钻石的台面、冠部、大部分腰线和亭部。在本实用新型的透光镶件中,宝石或钻石的台面、冠部和亭部的表面能够得以大面积地外露。这种新的镶嵌结构可以使光线从腰线的下方和上方穿过整个宝石或钻石,从而增加光线在宝石或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以能够尽可能地使宝石或钻石更加绚丽。下面将主要以圆形钻石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形状的钻石,或者其他形状的宝石。该镶座的各固定部卡固于对应钻石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除上述固定点之外,钻石的腰线以及冠部和台面均外露,而钻石的亭部悬置,且钻石的底尖及环绕该底尖的亭部的一部分与镶座错开设置而呈外露透光状。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爪(claw)、齿(prong)、钉(pave)及镶边(bezel)之一或任意组合,来形成镶嵌结构,以固定于各钻石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并悬置钻石。由于钻石的台面、冠部和亭部的表面基本未被遮挡,这种新的镶嵌结构使光线不仅能够从冠部入射到钻石内,而且还可以从腰线的下部和上部入射并穿过整个钻石。从而,可增加光线在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使得钻石具有更加耀眼的光芒。透光镶嵌的原理是在钻石或宝石的腰线上设置固定部(如爪或齿),使钻石或宝石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钻石或宝石的台面、冠部没有被覆盖,钻石或宝石亭部也不需要受支撑。本实用新型中,该透光镶嵌的结构可以使用2个或更多爪、齿、钉、镶边或者其组合作为固定部来卡住钻石或宝石腰线上的特定固定点,以对钻石或宝石进行固定。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各特征的表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可以将不同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加以变化、组合,这些均应属本案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二爪式透光镶件(Two-ClawVisibleSetting)如图IA至图IE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各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的一颗或多颗圆形钻石。该镶座为二爪式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下端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以用于将相应的钻石固定于其镶位上。各固定部分别包括两条从对应连接点朝两个方向向上延伸的爪。各爪的上部卡固于钻石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而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台面均外露。各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即该镶座并未覆盖钻石的亭部。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如图1A、图IE所示,每一钻石的腰线由四条爪1.1,1.2,1.3、1.4固定,且相邻钻石间的两条爪1.3,1.4为共有爪。各钻石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本实施例中,该透光镶件的钻石可以采用线性排列方式,而镶座的连接部呈长杆状。该连接部错开各钻石底尖,即该连接部偏离各钻石的底尖而设于一侧。由此,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各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两侧,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均外露设置。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主要利用爪镶结构实现钻石的固定。该透光镶件使光线从台面、冠部和亭部进入到整个钻石中。如此,可增加光线在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以使钻石(或其它宝石)最大可能的绚丽闪耀。[0049]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且不会损伤钻石。与现有镶嵌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对钻石的亭部进行支撑,故其所需的用以形成镶座的材料少于现有的镶嵌方式。一般而言,镶座的材料包括黄金或白金。以黄金而言,本实施例所需黄金用量只仅为现有镶嵌方式中黄金用量的50%左右。从而,可以减少黄金的消耗量,并使得按照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珠宝比按照现有镶嵌方式形成的珠宝轻。由此,本实用新型可提升珠宝的便利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对钻石的亭部进行支撑,故本实施例的结构对进入钻石光线的阻挡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进入钻石的光线最大化,以使得整个珠宝最大可能的闪耀并更加绚丽,进而增加钻石的装饰效果。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尺寸和形状,例如圆形、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心形等的钻石或宝石来形成不同的产品,例如,耳坠、戒指、吊坠、胸针、脚镯、手镯、项链等。实施例二二齿钉镶式透光镶件(Two-ProngPaveVisibleSetting)如图2A至图2E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各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的一颗或多颗圆形钻石。该镶座为二齿钉镶式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下端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以用于将相应的钻石固定于其镶位上。各固定部分别包括两个齿,各齿的两侧顶端分别对应于其邻接的两颗钻石的腰线。由此,每一钻石的腰线由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固定部中的四个齿2.1,2.2,2.3,2.4固定,且相邻钻石间的两个齿2.3,2.4为共有齿,即各共有齿可以同时固定其两侧的钻石。本实施例中,各固定部中的各齿仅卡固于相应钻石的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除这些特定固定点之外,各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台面均外露。各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即该镶座并未覆盖钻石的亭部。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如图2A、图2E所示,每一钻石的腰线由四个齿2.1、2.2、2.3、2.4固定,且相邻钻石间的二个齿2.3,2.4为共有爪。各钻石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本实施例中,该透光镶件的钻石也可采用线性排列方式,而镶座的连接部错开各钻石底尖,即该连接部偏离各钻石的底尖而设于一侧。由此,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各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两侧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均外露设置。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主要利用齿式结构并通过起钉镶的方式实现钻石的固定。该透光镶件使光线从台面、冠部和亭部进入到整个钻石中。如此,可增加光线在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以使钻石(或宝石)最大可能的绚丽闪耀。本实施例的镶座结构简单、造型别致,且不需损伤钻石。与现有镶嵌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优点。由于钻石的亭部无需任何支撑,故本实施例所需的用以形成镶座的材料少于现有的镶嵌方式。一般而言,镶座的材料包括黄金或白金。以黄金而言,本实施例所需黄金用量只仅为现有镶嵌方式中黄金用量的50%左右。从而,可以减少黄金的消耗量,并使得按照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珠宝比按照现有镶嵌方式形成的珠宝轻。由此,本实用新型可提升珠宝的便利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对钻石的亭部进行支撑,故本实施例的结构对进入钻石光线的阻挡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进入钻石的光线最大化,以使得整个珠宝最大可能的闪耀并更加绚丽,进而增加钻石的装饰效果。[0058]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尺寸和形状,例如圆形、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心形等的钻石或宝石来形成不同的产品,例如,耳坠、戒指、吊坠、胸针、脚镯、手镯、项链等。实施例三三爪式透光镶件CThree-ClawVisibleSetting)如图3A至图3D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各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为花朵形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的一颗或多颗钻石。所述一颗或多颗钻石包括一颗位于中心的中心钻石和多颗围绕中心钻石的边缘钻石。本实施例中,边缘钻石的数量为六颗。但是,应该了解,边缘钻石的数量也可以是5颗,或者其他数量。该镶座为三爪式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以用于将相应的钻石固定于其镶位上。由此,可在镶座上形成一个中心镶位及六个边缘镶位。镶座的连接部在中心钻石的底尖及其外围处镂空,以使中心钻石的底尖和亭部呈外露状态。各固定部分别包括三条从对应连接点朝三个方向向上延伸的爪,其中一条为中部爪3.1,而另一对为边缘爪3.2和3.3。每一中部爪3.1抓紧与其邻接的中心钻石及两颗边缘钻石,即每一中部爪同时实现三面固定。每对边缘爪3.2,3.3相互独立,即每对边缘爪仅用于固定一颗边缘钻石。由此,中心钻石由六条中部爪3.1联合固定于其腰线;而每颗边缘钻石的腰线则由两条中部爪、一对边缘爪联合固定。在该镶件中,各边缘钻石位于一对边缘爪间的外侧面外露设置。本实施例中,除中心钻石外,各边缘钻石均由四个点固定,即两条中部爪及一对边缘爪。该连接部错开各边缘钻石底尖,即该连接部偏离各钻石的底尖而设于靠近中心的内侧。由此,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该透光镶件的边缘钻石呈圆环形布置,而镶座的连接部也呈首尾相接的封闭状,且连接部的中心部位呈镂空状。由于本实施例为花朵状镶件,其相对于实施例一、二而言,两相邻边缘钻石间的中部爪为共有爪。但是,该共有爪不仅用于固定相邻的两颗边缘钻石,同时还用于抓固中心钻石。即,各共有爪具有三个方向的固定点,用于同时抓固周围的三颗钻石。靠近外侧的边缘爪相互独立,每一边缘爪仅用于抓紧一颗边缘钻石。本实施例中,各边缘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或一对边缘爪)间的外侧部位,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均外露设置。本实施例中,镶座固定部的各爪仅卡固于各钻石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除这些特定固定点之外,各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台面均外露。各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即该镶座并未覆盖钻石的亭部。各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外侧部位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均外露设置,而且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呈外露透光状。本实施例主要利用爪镶结构实现花朵形透光镶件。该透光镶件使光线从台面、冠部和亭部进入到整个钻石中。如此,可增加光线在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以使钻石(或宝石)最大可能的绚丽闪耀。本实施例的镶座造型别致,且不需损伤钻石。与现有镶嵌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同样具有实施例一的优点。由于钻石的亭部无需任何支撑,故其所需的用以形成镶座的材料少于现有的镶嵌方式。一般而言,镶座的材料包括黄金或白金。以黄金而言,本实施例所需黄金用量只仅为现有镶嵌方式中黄金用量的50%左右。从而,可以减少黄金的消耗量,并使得按照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的珠宝比按照现有镶嵌方式形成的珠宝轻。由此,本实用新型可提升珠宝的便利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对钻石的亭部进行支撑,各钻石的底尖及外周以及各边缘钻石的亭部均外露设置。从而,进入钻石的光线最大化,以使得整个珠宝最大可能的闪耀并更加绚丽,进而增加钻石的装饰效果。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尺寸和形状,例如圆形、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心形等的钻石或宝石来形成不同的产品,例如,耳坠、戒指、吊坠、胸针、脚镯、手镯、项链等。实施例四四齿起钉镶式透光镶件(R)Ur-ProngPaveVisibleSetting)如图4A至图4E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各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的一颗或多颗圆形钻石。该镶座为四齿钉镶式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下端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以用于将相应的钻石固定于其镶位上。各固定部包括四个相互独立的齿,相邻两齿彼此相背,且各齿外侧顶端对应于其所面对的钻石的腰线。每一齿仅用于固定其所面对的一颗钻石,故每一钻石的腰线由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固定部中的四个齿4.1,4.2,4.3,4.4共同固定。本实施例中,各固定部中的各齿仅卡固于相应钻石的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除这些特定固定点之外,各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台面均外露。各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即该镶座并未覆盖钻石的亭部。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如图4A、图4E所示,每一钻石的腰线由四个相互独立的齿4.1,4.2,4.3、4.4共同固定。各钻石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外露设置。较佳地,该透光镶件的两侧均外露,以增加光线的穿透。本实施例中,该透光镶件的钻石也可如同实施例一采用线性排列方式,而镶座的连接部错开各钻石底尖,即该连接部偏离各钻石的底尖而设于一侧。由此,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各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两侧,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均外露设置。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结构经过适当的变形同样可用于多颗钻石的圆形组合镶嵌结构,本案不加限制。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主要利用齿式结构并通过起钉镶的方式实现钻石的固定。该透光镶件使光线从台面、冠部和亭部进入到整个钻石中。如此,可增加光线在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以使钻石(或宝石)最大可能的绚丽闪耀。本实施例的镶座结构简单、造型别致,且不需损伤钻石。与现有镶嵌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优点。由于钻石的亭部无需任何支撑,故本实施例所需的用以形成镶座的材料少于现有的镶嵌方式。一般而言,镶座的材料包括黄金或白金。以黄金而言,可以减少黄金的消耗量,并使得按照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珠宝比按照现有镶嵌方式形成的珠宝轻。由此,本实用新型可提升珠宝的便利性。另外,由于不需要对钻石的亭部进行支撑,故本实施例的结构对进入钻石光线的阻挡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进入钻石的光线最大化,以使得整个珠宝最大可能的闪耀并更加绚丽,进而增加钻石的装饰效果。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尺寸和形状,例如圆形、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心形等的钻石或宝石来形成不同的产品,例如,耳坠、戒指、吊坠、胸针、脚镯、手镯、项链等。实施例五爪镶-包镶组合透光镶件(BezelVisibleSetting)如图5A至图5D所示,其为本实施例的透光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各方向的结10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较为相似,即同样为花朵形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的一颗或多颗钻石。所述一颗或多颗钻石包括一颗位于中心的中心钻石和多颗围绕中心钻石的边缘钻石。本实施例中,边缘钻石的数量为六颗。但是,应该了解,边缘钻石的数量也可以是5颗,或者其他数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镶座为爪镶-包镶组合结构。该镶座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以用于将相应的钻石固定于其镶位上。由此,可在镶座上形成一个中心镶位及六个边缘镶位。镶座的连接部在中心钻石的底尖及其外围处镂空,以使中心钻石的底尖和亭部呈外露状态。各固定部分别包括三条从对应连接点朝三个方向向上延伸的部件,其中一条为中部爪5.1,而另一对为镶边5.2和5.3。与实施例三类似地,每一中部爪5.1抓紧与其邻接的中心钻石及两颗边缘钻石,即每一中部爪同时实现三面固定。每一对镶边5.2、5.3相互独立,即每一镶边仅用于包覆固定一颗边缘钻石。由此,中心钻石由六条中部爪5.1联合固定于其腰线;而每一颗边缘钻石的腰线则由两条中部爪、一对镶边联合固定。在该镶件中,各边缘钻石位于一对镶边间的外侧面,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外露设置。本实施例中,除中心钻石外,各边缘钻石也是由四个点固定,即两条中部爪及一对镶边。该连接部错开各边缘钻石底尖,即该连接部偏离各边缘钻石的底尖,设于各边缘钻石的底尖与中心钻石的底尖之间。由此,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从而呈外露透光状。本实施例中,镶座固定部的各爪或镶边仅卡固于各钻石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除这些特定固定点之外,各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台面均外露。各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即该镶座并未覆盖钻石的亭部。各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外侧部位,例如,冠部、腰部、亭部等,均外露设置,而且各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底尖的亭部与镶座错开设置,呈外露透光状。本实施例主要利用爪镶-包镶组合结构实现花朵形透光镶件。不仅镶边稳固可靠,而且该透光镶件使光线从台面、冠部和亭部进入到整个钻石中。如此,可增加光线在钻石内的反射或折射,以使钻石(或宝石)最大可能的绚丽闪耀。本实施例的镶座造型别致,钻石镶嵌稳固,且不需损伤钻石。与现有镶嵌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同样具有前述实施例的优点,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优选应用于各种尺寸和形状,例如圆形、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心形等的钻石或宝石来形成不同的产品,例如,耳坠、戒指、吊坠、胸针、脚镯、手镯、项链等。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前述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宝石或钻石的形状、大小及数量并不需限定,而且,各实施例所利用的镶嵌技术也可适当变换、组合,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最后形成的镶件的具体造型也可为其它多种形式,如圆环形、螺旋形以及花朵形等等,因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变化与修饰,如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透光镶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一颗或多颗宝石或钻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卡固于相应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以将该宝石或钻石固定于相应的镶位上;除所述特定固定点之外,各宝石或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和台面均外露,且各宝石或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各宝石或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其的亭部的一部分与所述镶座错开设置而呈外露透光状,以使外部光线从各宝石或钻石的冠部、台面以及外露的亭部射入宝石或钻石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或钻石的形状为圆形、橄榄形、椭圆形、梨形、蛋形或心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的固定部为爪镶结构、起钉镶结构、齿镶结构及包镶结构之一或任意组合。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为二爪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两条从对应连接点朝两个方向向上延伸的爪;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由四条爪固定,且相邻宝石或钻石间的两条爪为共有爪;各宝石或钻石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为二齿起钉镶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两个齿,其中各齿的两侧顶端分别对应于其邻接的两颗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由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固定部中的四个齿固定,且相邻宝石或钻石间的两个齿为共有齿;各宝石或钻石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为四齿起钉镶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四个相互独立的齿,其中,相邻两齿彼此相背,且各齿外侧顶端对应于其所面对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各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由位于其两侧的两个固定部中的四个齿固定;各宝石或钻石的位于两连接点间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侧面外露设置。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连接部的各连接点呈直线形、曲线形或呈封闭形状。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连接部的各连接点呈直线形、曲线形或呈封闭形状。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连接部的各连接点呈直线形、曲线形或呈封闭形状。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座连接部的各连接点呈圆形,且所述镶座中心形成有一底部镂空的中心镶位;各相邻两宝石或钻石之间且靠近该中心镶位的两个齿为共有齿;所述共有齿围绕该中心镶位以将一宝石或钻石固定于该中心镶位,且各共有齿分别抓固其周围的三颗宝石或钻石。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为花朵形镶件;所述宝石或钻石包括一颗位于中心的中心宝石或钻石和多颗围绕中心宝石或钻石的边缘宝石或钻石;所述镶座为三爪式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三条从该连接点朝三个方向向上延伸的爪,其中,一条为中部爪,而另一对为边缘爪;各中部爪抓紧与其邻接的中心宝石或钻石及两颗边缘宝石或钻石,而各对边缘爪仅用于抓紧一颗边缘宝石或钻石;所述中心宝石或钻石由多个中部爪联合固定于其腰线,而各边缘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则由两个中部爪和一对边缘爪联合固定;各边缘宝石或钻石位于一对边缘爪间的侧面外露设置。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为花朵形镶件;所述宝石或钻石包括一颗位于中心的中心宝石或钻石和多颗围绕中心宝石或钻石的边侧宝石或钻石;所述镶座为爪镶-包镶组合结构;各固定部分别从连接部的一连接点向上延伸,并包括三条从该连接点朝三个方向向上延伸的部件,其中一条为中部爪,而另一对为镶边;各中部爪抓紧与其邻接的中心宝石或钻石及两颗边缘宝石或钻石,而各对边缘爪仅用于抓紧一颗边缘宝石或钻石;所述中心宝石或钻石由多个中部爪联合固定于其腰线,而各边缘宝石或钻石的腰线则由两个中部爪和一对边缘爪联合固定;各边缘宝石或钻石位于一对边缘爪间的侧面外露设置。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光镶件,其包括镶座及镶嵌于其上一颗或多颗宝石或钻石,该镶座包括一个或多个处于上部的固定部和处于下部并连接各固定部的连接部;各固定部卡固于相应宝石或钻石的腰线的特定固定点上,以将该宝石或钻石固定于相应的镶位上;除特定固定点之外,各宝石或钻石腰线的其余部分以及腰线之上的冠部和台面均外露,且各宝石或钻石腰线以下的亭部悬置;各宝石或钻石的底尖及环绕其的亭部的一部分与该镶座错开设置而呈外露透光状,以使外部光线从各宝石或钻石的冠部、台面以及外露的亭部射入宝石或钻石内。文档编号A44C17/02GK201869914SQ201020521208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发明者陈锦雄申请人:环球珠宝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