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双打边链牙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313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尼龙双打边链牙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尼龙双打边链牙拉链。
背景技术
尼龙拉链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所广泛使用的物品,拉链的链牙是通过在左线圈与右线圈相互咬合而缝合在布带上的。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这种线圈缝合于布带上的配拉情况不是很合理想,齿头的高度高出线圈线径的2/3以上,如果不达到此种高度倾斜的线径会使其很容易脱落造成暴链,现有尼龙拉链的线圈外侧的线边呈现圆弧形,这样在配拉时容易与拉头外物产生摩擦或勾损的机会,减少链牙与拉头的接触面积,降低拉链轻滑度,齿头与齿头相咬合后的高度紧密,致使牙距的距离紧凑,线圈与线圈相互挤压,致使拉链变形容易经常出现配拉重,不美观甚至暴链的情况,使得整条拉链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拉链的不足之处,提供的一种配拉轻滑不爆链且美观的尼龙双打边链齿拉链。本实用新型,包括左线圈、右线圈和拉头,在左线圈和右线圈的内侧分别设有齿头,在拉头的作用下,左线圈上的齿头和右线圈上的齿头可相互卡合或分离,在左线圈的左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左打边,在右线圈的右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右打边,左打边和右打边分别与拉头两侧的内壁平行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所述左线圈和右线圈上的齿头的高度只比线圈线径高出不到1/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左右线圈的外侧设有向内收缩的打边,使椭圆线圈增加两个节点,同时,由于打边是向内收缩的,因此,使得线圈的有效宽度减少,从而增加了线圈的机械强度,最终增加线圈的稳定性;由于线圈的稳定性增加了,线圈上的齿头的高度就可以减少,实践证明,在左线圈和右线圈上的齿头的高度只比线圈线径高出不到1/3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卡扣的齿头脱落;由于齿头的高度降低了,相应的,牙距也就增宽了,从而可使牙距宽松10 %以上;由于齿头的高度降低以及牙距增加,可减少与拉头、外物产生摩擦或勾损的机会;由于左打边和右打边分别与拉头两侧的内壁平行滑动配合,增加链牙与拉头的接触面积,提高拉链的轻滑度,且不降低拉链寿命,不暴链。

图1为现有尼龙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尼龙线圈(单侧)的结构示意, 图3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线圈 2、右线圈 3、左打边 4、右打边 5、圆弧线边 6、齿头 7、线径8、牙距 9、拉头 10、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3,一种尼龙双打边链牙拉链,包括左线圈1、右线圈2和拉头9,在左线圈1和右线圈2的内侧分别设有齿头6,在拉头9的作用下,左线圈1上的齿头6和右线圈2上的齿头6可相互卡合或分离,在左线圈1的左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左打边3,在右线圈 1的右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右打边4,左打边3和右打边4分别与拉头9两侧的内壁10平行
滑动配合。本实施例,由椭圆形的线圈组串而成,采用高温单丝通过螺杆全自动旋转后成型, 线圈排列有序,规格统一,左、右线圈两侧有排成一条直线的打边,线圈上的齿头6只比线径7高出不到1/3,左线圈与右线圈两边合并之后,左线圈上的齿头与右线圈上的齿头相互紧扣不脱落,左打边3与右打边4成两条直线分布于拉链两边,使用时拉头9在垂直方向作上下拉动时,双打边与拉头9的内侧壁10配合接触面大,使其配拉轻滑,双打边成两条直线与拉头9的内壁10不产生摩擦使其不暴链,两侧齿头相互宽松的齿合,使线圈排列有序,规格统一,从而使做出来的拉链不仅配拉轻滑不暴链并且美观。
权利要求1.一种尼龙双打边链牙拉链,包括左线圈(1)、右线圈(2)和拉头(9),在左线圈(1)和右线圈(2)的内侧分别设有齿头(6),在拉头(9)的作用下,左线圈(1)上的齿头(6)和右线圈(2)上的齿头(6)可相互卡合或分离,其特征在于在左线圈(1)的左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左打边(3),在右线圈(1)的右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右打边(4),左打边(3)和右打边(4)分别与拉头(9)两侧的内壁(10)平行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双打边链牙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线圈(1)和右线圈 (2)上的齿头(6)的高度只比线圈线径(7)高出不到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尼龙双打边链牙拉链。包括左线圈、右线圈和拉头,在左线圈和右线圈的内侧分别设有齿头,在拉头的作用下,左线圈上的齿头和右线圈上的齿头可相互卡合或分离,在左线圈的左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左打边,在右线圈的右侧设有向内收缩的右打边,左打边和右打边分别与拉头两侧的内壁平行滑动配合。由于采用双打边链牙技术,能使齿头高度降低1/3而不脱落,从而使牙距更加宽松10%以上,并可减少与拉头,外物产生摩擦或勾损的机会,加强链牙与拉头的接触面积,提高拉链的轻滑度且不降低拉链寿命不暴链。
文档编号A44B19/00GK201948130SQ20102068629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坤远 申请人:广东辉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