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08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关装置,具体的说是一款集开伞和电路控制为一体的复合开关。
背景技术
风扇晴雨伞是一种在雨伞的基础上附加风扇吹风功能的新型雨伞,不仅能够避免人们在长时间日晒的情况下被晒伤,还可为人们增添一丝凉意。如今,有许多风扇晴雨伞的发明。如公开号为CN20157766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扇伞,其在手柄处设有一组电池及电源开关;如公开号为CN2011154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扇伞,其在伞杆上设有一电池盒,在电池盒一侧设有两个开关。但这些风扇晴雨伞的开伞开关和电路控制开关都相互独立,使得遮阳伞原本小巧精致的结构不协调化、安装工序复杂化;而且,这些风扇晴雨伞通过普通导线来传递电流,要切断风扇电源需要额外的动作,极有可能造成只收伞而·未关电源的错误操作,给使用者留下安全隐患的同时损坏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包含下滑巢、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电源、电路控制开关组件、中棒、伞骨绑线、伞骨、电风扇及导电线;所述的下滑巢由与伞骨连接的巢接部、与中棒套接的中空滑巢及供伞面开收开关组件和电路控制开关组件组装的开关控制部组成;所述的电风扇一极通过导线与安装在中棒上的电源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则依次沿着中棒、伞面开收组件、电路控制开关组件、伞骨绑线及伞骨导至电风扇另一极;所述的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由船型按键、金属扣件及卡紧弹簧组成,金属扣件内嵌于船型按键内部,其包含有扣位部和转动部;所述的中棒上端开有一缺槽,开伞时卡紧弹簧将伞面开收开关组件金属扣件的扣位部扣入中棒的缺槽内;所述的电路控制开关组件由拨动按钮、金属弹片、导电弹簧及U型导电片组成,拨动按钮包含有操作部、转动部及凸轮部,转动部的轴线与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的船型按键转动轴线共线,且套接在船型按键外面,凸轮部则始终与金属弹片接触,所述的金属弹片固定于下滑巢上,且置于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的金属扣件的下方,通过上下拨动拨动按钮可控制金属弹片与金属扣件转动部的接触与否,金属弹片还通过导电弹簧与U型导电片接触,所述的导电弹簧内嵌于下滑巢槽接部的一槽肩,所述的U型导电片夹于下滑巢装有导电弹簧的巢肩上,且U型导电片上开有两个小孔,这个两个孔与下滑巢绑线孔相对应,并同伞骨一起由伞骨绑线固定于下滑巢上。所述的拨动按钮的凸轮部由两个平面构成,这两个平面距离转轴中心角度和距离都不一样。所述的U型导电片的两个小孔直径比绑线大O. 05-0. 1mm。其目的在于使得绑线更容易穿过这两个小孔,减少安装阻力。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由于可使用同一销轴固定伞面开收开关组件和电路控制开关组件,使得结构紧凑,外观精美;
二、大量利用导电片、导电弹簧和凸轮结构来控制电路,简化了走线,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
三、由于利用了机械结构替代普通导线来控制电路,使得只有在开伞状态下,向下拨动拨动按钮时,风扇才运转;收伞时,自动切断风扇电源,使用更为安全。因此,本发明开发了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其将开伞开关与电控开关集为一体,使得外观精美、结构紧凑;而且采用导电弹片和导电弹簧替代普通导线 来控制电路,大大简化了走线和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正因为采用这些机械结构来控制电路,使得使用更为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I是本发明的开伞状态结构剖视 图2是本发明的收伞过程结构剖视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分解 图4是本发明开伞状态下风扇电源导通时的局部剖视 图5是本发明开伞状态下风扇电源切断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它包含有下滑巢I、伞面开收开关组件2、电源8、电路控制开关组件3、中棒4、伞骨绑线5、伞骨6、电风扇7及导电线9。所述的下滑巢I由与伞骨连接的巢接部11、与中棒套接的中空滑巢12及供伞面开收开关组件和电路控制开关组件组装的开关控制部13组成。所述的电源8安装在中棒4上,电源8 —端通过导线9与电风扇7 —极71连接,电源8另一端则依次沿着中棒4、伞面开收组件2、电路控制开关组件3、伞骨绑线5及伞骨6导至电风扇7的另一极73。如图3所示,所述的伞面开收开关组件2由船型按键22、金属扣件21及卡紧弹簧23组成。金属扣件21内嵌于船型按键22内部,其包含有扣位部211和转动部212。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中棒4上端开有一缺槽,开伞时卡紧弹簧23将伞面开收开关组件2金属扣件21的扣位部211扣入中棒4的缺槽内。所述的电路控制开关组件3由拨动按钮31、金属弹片32、导电弹簧33及U型导电片34组成。拨动按钮31包含有操作部312、转动部313及凸轮部311。转动部313的轴线与伞面开收开关组件2的船型按键22转动轴线共线,且套接在船型按键22外面,凸轮部311则始终与金属弹片32接触。所述的金属弹片32固定于下滑巢I上,且置于伞面开收开关组件2的金属扣件21的下方。通过上下拨动拨动按钮31可控制金属弹片32与金属扣件21转动部212的接触与否;金属弹片32还通过导电弹簧33与U型导电片34接触。所述的导电弹簧33内嵌于下滑巢槽接部11的一槽肩。所述的U型导电片34夹于下滑巢I装有导电弹簧33的巢肩上,且U型导电片34上开有两个小孔341,这个两个孔341与下滑巢I绑线孔相对应,并同伞骨6 —起由伞骨绑线5固定于下滑巢I上。所述的拨动按钮31的凸轮部311由两个平面3111和3112构成,这两个平面距离转轴中心角度和距离都不一样。所述的U型导电片34的两个小孔341直径比绑线5大O. 05-0. 1mm。其目的在于使得绑线5更容易穿过这两个小孔341,减少安装阻力。所述的中棒5与电源8 —极连接。所述的金属扣件21在卡紧弹簧23的作用下始 终与中棒5接触,当下滑巢I推至开伞位置时,金属扣件的扣位部211扣入中棒4的缺槽内以保持伞的开启。开伞状态下,向下拨动拨动按钮31时,金属扣件的转动部212与电路控制开关组件的金属弹片32接触,参与电路控制(如图4所示);向上拨动拨动按钮31时,凸轮面3112与金属弹片32接触,其将金属弹片32顶开,使金属弹片32与金属扣件21转动部212分离,达到切断风扇电源的目的(如图4所示)。再者,当按动船型按键22来收伞时,伞骨6由于转动而与电机导电片72分离,起到自动断电的作用(如图2所示)。因此,金属扣件21和伞骨6既起到开伞作用,又参与电路控制。如图3所示,所述的船型按键22、金属扣件21和拨动按钮31用同一根销轴固定于下滑巢I开关控制部12。如图I、图3参考图2所示,所述的U型导电片34在导电弹簧33的压力下会略微向上突出,保证了 U型导电片34的两个小孔341始终与绑线5接触良好,以便将电流从中棒4经金属扣件21、金属弹片32、导电弹簧33、U型导电片34、绑线5导至伞骨6上,进而通过电机导电片72导至电机另一极73。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将开伞开关和电控开关合为一体,同时利用机械结构代替普通导线控制电路。故,任何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例和图示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包含下滑巢、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电源、电路控制开关组件、中棒、伞骨绑线、伞骨、电风扇及导电线;所述的下滑巢由与伞骨连接的巢接部、与中棒套接的中空滑巢及供伞面开收开关组件和电路控制开关组件组装的开关控制部组成;所述的电风扇一极通过导线与安装在中棒上的电源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则依次沿着中棒、伞面开收组件、电路控制开关组件、伞骨绑线及伞骨导至电风扇另一极;所述的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由船型按键、金属扣件及卡紧弹簧组成,金属扣件内嵌于船型按键内部,其包含有扣位部和转动部;所述的中棒上端开有一缺槽,开伞时卡紧弹簧将伞面开收开关组件金属扣件的扣位部扣入中棒的缺槽内;所述的电路控制开关组件由拨动按钮、金属弹片、导电弹簧及U型导电片组成,拨动按钮包含有操作部、转动部及凸轮部,转动部的轴线与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的船型按键转动轴线共线,且套接在船型按键外面,凸轮部则始终与金属弹片接触,所述的金属弹片固定于下滑巢上,且置于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的金属扣件的下方,通过上下拨动拨动按钮可控制金属弹片与金属扣件转动部的接触与否,金属弹片还通过导电弹簧与U型导电片接触,所述的导电弹簧内嵌于下滑巢槽接部的一槽肩,所述的U型导电片夹于下滑巢装有导电弹簧的巢肩上,且U型导电片上开有两个小孔,这个两个孔与下滑巢绑线孔相对应,并同伞骨一起由伞骨绑线固定于下滑巢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动按钮的凸轮部由两个平面构成,这两个平面距离转轴中心角度和距离都不一样。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导电片的两个小孔直径比绑线大O. 05-0. 1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晴雨伞用的开伞与电控复合开关,包含有下滑巢、伞面开收开关组件、电源、电路控制开关组件、中棒、伞骨绑线、伞骨、电风扇及导电线。在本发明中,使用同一销轴将开伞开关和电控开关合为一体,同时利用机械结构代替普通导线控制电路,使电流从电源依次沿着中棒、伞面开收组件、电路控制开关组件、伞骨绑线及伞骨导至电风扇。本发明结构紧凑、外观精美,同时简化了走线,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并且收伞时能够自动切断风扇电源,使用更为安全。
文档编号A45B25/16GK102940360SQ20121049407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黄种明, 许志龙, 刘菊东, 杨小璠, 任永臻, 侯达盘, 刘伟钦 申请人:集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