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 护壳,尤其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应用,电子消费类产品的外观也是推陈出新,厂家除了在功能应用方面的激烈竞争,在外观上竞争也很激烈,越来越多的3C产品(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s)的外观做得像工艺品,这就需要在这些产品的外面加以保护,以防止3C产品磨损,而影响其美观。用于手机产品的保护方法很多,如在手机上贴手机保护膜,或者套上手机保护套,还有给手机加装保护壳。目前市面上的手机保护壳琳琅满目,但是产品的性能都很相似,都起不到很好的防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具有防滑和防手纹效果的手机保护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的外表面上涂覆有第一油漆层,所述第一油漆层上形成有相间隔的凹部和凸部。作为优选,所述凹部和凸部通过镭雕工艺形成。作为优选,所述底部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与所述第一油漆层颜色不同的第二油漆层。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油漆层和第二油漆层外均涂覆有UV哑光漆层,所述UV哑光漆层的厚度为14um。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壳本体采用塑胶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壳本体采用聚碳酸酯制成。作为优选,所述凹部为多条波浪状条纹,多条所述波浪状条纹之间相互平行。作为优选,所述凹部为均匀分布在所述保护壳本体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圆点。作为优选,所述凹部为多条纵线和多条横线交错设置形成的方格纹。作为优选,所述凹部为多条弧线形成的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手机保护壳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结构简单,加工方便。2、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外表面形成的凹凸结构具有防滑的功能,同时也能提升握持时的手感。3、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能有效防止硬物在手机屏幕或机身上留下指纹或划痕,有效保护手机的外部不受磨损或划伤。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的保护壳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出了保护壳本体的外表面);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的保护壳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出了保护壳本体的内表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I-保护壳本体11-底部12-侧部2-第一油漆层21-凹部22-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1,保护壳本体I具有底部11和设置在底部11外围的侧部12。当保护壳本体I装在手机上时,保护壳本体I的底部11覆盖在手机的底面上,保护壳本体I的侧部12覆盖在手机相应的侧面上。底部11的外表面上涂覆有第一油漆层2,第一油漆层2上形成有相间隔的凹部21和凸部22。第一油漆层2为带有颜色的油漆层。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凹部21和凸部22是通过镭雕工艺形成的。如图3所示,通过镭雕工艺形成的凹部21为多条波浪状条纹,多条所述波浪状条纹之间相互平行,从而形成了图3中示出的图案。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底部11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与所述第一油漆层2颜色不同的第二油漆层(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壳本体I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高透光率和高折射率,因此当底部11的内、外表面涂覆不同颜色的油漆层时,并且在外表面上因去除部分第一油漆层2形成凹部21时,从保护壳本体I的外部向内部看时便具有颜色层叠的效果,增强美观。作为本实施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增加耐磨能力及增强手感,第一油漆层2和所述第二油漆层外涂覆有UV哑光漆层(图中未示出)。所述哑光漆层的厚度一般为14um左右。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底部11上的第一油漆层2上形成的凹部和凸部形成的图案不同以及保护壳本体I采用的材质不同。本实施例中凹部21为均匀分布在底部11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圆点。从而形成图4所示的点点状的图案。[0038]同时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壳本体I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塑胶材料为透明无色的材质,而且油漆对塑胶有咬蚀的作用,这样,当在底部11的外表面涂覆第一油漆层2时,油漆便会渗入透明的底部11的外表面。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底部11上的第一油漆层2上形成的凹部21和凸部22形成的图案不同,本实施例中凹部21为多条纵线和多条横线交错设置形成的方格纹,从而形成图5中示出的图案。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底部11上的第一油漆层2上形成的凹部21和凸部22形成的图案不同,本实施例中凹部21为多条弧线形成的云纹,从而形成图6中示出的图案。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的底部11上的凹部21和凸部22形成的图案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只要能设计出相应的图案,便能通过镭雕工艺去除出一部分油漆,从而形成相应的凹部21和凸部22,而增强防滑性能。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的制作工艺进行简要介绍I、首先制作透明的保护壳本体I,在手机保护壳本体I的底部11的外表面上喷上带有颜色(当然也可以是无色的,有色更好)的第一油漆层2,油漆对保护壳本体I有咬蚀作用,这样在透明的保护壳本体I的外表面上就会有油漆“渗入”;2、对喷涂有第一油漆层2的底部11进行镭雕处理,通过镭雕工艺去掉局部油漆,从而在底部11的外表面上形成不同图案,而且摸上去还具有凹凸感;3、在底部11的内表面上喷上与第一油漆层2颜色不同的第二油漆层,从底部11的外部向内部看,凹部21处就可以透出底部11内表面上的油漆;4、在保护壳本体I的所有面上喷上UV哑光漆层,以增强耐磨能力及增强手感。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的外表面上涂覆有第一油漆层,所述第一油漆层上形成有相间隔的凹部和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和凸部通过镭雕工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与所述第一油漆层颜色不同的第二油漆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油漆层和第二油漆层外均涂覆有UV哑光漆层,所述UV哑光漆层的厚度为14u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本体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本体采用聚碳酸酯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多条波浪状条纹,多条所述波浪状条纹之间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均匀分布在所述保护壳本体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圆点。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多条纵线和多条横线交错设置形成的方格纹。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多条弧线形成的云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的外表面上涂覆有第一油漆层,所述第一油漆层上形成有相间隔的凹部和凸部。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的底部的外表面形成的凹凸结构具有防滑的功能,同时也能提升握持时的手感。
文档编号A45C11/24GK202774730SQ2012203424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王磊 申请人: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