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旋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旋鞋。
背景技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对患肢加以固定,使患肢保持外展且处于中立位,防止该患肢外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让患者穿上防旋鞋。现有的防旋鞋一般包括直线形底板和鞋子,鞋子的鞋底根部固定在直线形底板上,且鞋子的长度方向与直线形底板相互垂直,形成T形;使用时将上述鞋子穿在患肢的脚上,依靠直线形底板的支撑作用,即可使患肢保持中立位。然而,这种防旋鞋在应用中存在下述不足(1)患者穿上防旋鞋后,整个患肢基本上无法活动,容易导致患肢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不利于患肢的康复;(2)鞋子的尺寸大小不可调节,因而同一防旋鞋往往不能适合不同的患者,难以实现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旋鞋,这种防旋鞋能够防止患肢外旋,而且患肢能够在保持中立位的同时作适当活动,有利于促进患肢康复。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旋鞋,包括底板和鞋体,鞋体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设于鞋底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后跟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在底板上,转轴与底板上表面相平行,鞋体的长度方向与转轴相互垂直;转轴上套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鞋底背面和底板上表面连接或接触。上述鞋底正面是指鞋底与脚部接触的一面,鞋底背面是指鞋底另一面。使用时,患肢的脚部穿上鞋体(脚部置于鞋体中后加以固定);依靠底板的支撑作用,使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外旋。而且,患肢的脚部可蹬踏鞋底,使鞋底绕转轴转动,从而使踝关节做适当活动,有效防止患肢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扭力弹簧能够使鞋底被蹬踏后自动复位(上述鞋底复位时通常垂直于底板上表面),使蹬踏动作可连续进行,并且当患肢的脚部蹬踏鞋底时,扭力弹簧受压迫而对鞋底产生反向的顶推力,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练习。上述鞋体可采用类似于普通鞋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鞋底的后跟部端面为平面,以便于转轴的安装。优选方案中,上述鞋面包括左侧鞋面、右侧鞋面和后跟部鞋面,后跟部鞋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左侧鞋面下端、右侧鞋面下端,左侧鞋面上端与右侧鞋面上端之间形成开口 ;左侧鞋面与右侧鞋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带,固定带一端与左侧鞋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与右侧鞋面连接;尼龙搭扣包括搭扣绒条和搭扣钩条,可以搭扣绒条设于固定带上而搭扣钩条设于右侧鞋面上,也可以搭扣钩条设于固定带上而搭扣绒条设于右侧鞋面上。另一优选方案中,上述鞋面包括左侧鞋面、右侧鞋面和后跟部鞋面,后跟部鞋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左侧鞋面下端、右侧鞋面下端,左侧鞋面上端与右侧鞋面上端之间形成开口,左侧鞋面与右侧鞋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带;固定带一端与右侧鞋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 过尼龙搭扣与左侧鞋面连接;尼龙搭扣包括搭扣绒条和搭扣钩条,可以搭扣绒条设于固定带上而搭扣钩条设于左侧鞋面上,也可以搭扣钩条设于固定带上而搭扣绒条设于左侧鞋面上。由于尼龙搭扣的搭合部位可调节,因此可根据患肢脚部的大小调节固定带的实际连接长度,使鞋面与脚部吻合,从而使防旋鞋能够重复使用,适用于不同患者。而且,由于左侧鞋面上端与右侧鞋面上端之间具有开口,因此当固定带松开时鞋面充分敞开,更便于将患肢的脚部置于鞋体中。另外,在左侧鞋面上端与右侧鞋面上端之间具有开口,当脚部置于鞋体中时,脚趾不会被鞋面包覆,从而便于观察脚趾的血液循环情况。后跟部鞋面还可延伸出脚踝处鞋面,在脚踝处鞋面上设有用于绑住脚踝的系带,这样可进一步使脚部固定在鞋体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能够使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外旋;患肢的脚部可蹬踏鞋底,而且在脚部蹬踏鞋底的过程中,扭力弹簧能够使鞋底自动复位,使蹬踏动作可连续进行,从而使踝关节做适当活动,有效防止患肢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肢康复;而且,扭力弹簧受压迫时,对鞋底产生反向的顶推力,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练习。
图I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和图2所示,这种防旋鞋包括底板I和鞋体2。鞋体2包括鞋底21和鞋面22,鞋面22设于鞋底21的正面211 ;鞋底21的后跟部通过转轴3可转动安装在底板I上,转轴3与底板I上表面相平行,鞋体2的长度方向与转轴3相互垂直;转轴3上套接有扭力弹簧4,扭力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鞋底21的背面212和底板I上表面接触(扭力弹簧4的两端也可分别与鞋底21的背面212和底板I上表面连接)。鞋底21的正面211是指鞋底21与脚部接触的一面,鞋底21的背面212是指鞋底另一面。鞋底21的后跟部端面为平面,以便于转轴3的安装。本实施例的防旋鞋处于备用状态时,在扭力弹簧4的作用下,鞋底21垂直于底板I上表面,此时鞋底21的后跟部端面与底板I上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鞋面22包括左侧鞋面221、右侧鞋面222和后跟部鞋面223,后跟部鞋面223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左侧鞋面221下端、右侧鞋面222下端,左侧鞋面221上端与右侧鞋面222上端之间形成开口 ;左侧鞋面221与右侧鞋面222之间设有三个固定带5,固定带5 —端与左侧鞋面22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6与右侧鞋面222连接。尼龙搭扣6包括搭扣绒条和搭扣钩条,可以搭扣绒条设于固定带5上而搭扣钩条设于右侧鞋面222上,也可以搭扣钩条设于固定带5上而搭扣绒条设于右侧鞋面222上。鞋底21采用硬质材料(如金属、合金或硬质塑料)制成;鞋面22采用软质材料(如布料)制成。[0018]使用时,先将尼龙搭扣6中的搭扣绒条和搭扣钩条分开,松开各固定带5,使鞋面22充分敞开,再将患肢的脚部置于鞋体2中;然后使尼龙搭扣6搭合,固定带5将左侧鞋面221与右侧鞋面222连接(通过调节尼龙搭扣6的搭合部位,使固定带5松紧适度,从而使鞋面22与脚部吻合,既能将脚部定位在鞋体2中,又可避免脚部受压迫),从而将脚部固定在鞋体2中,依靠底板I的支撑作用,使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外旋。必要时将底板 I的位置固定。患肢的脚部可蹬踏鞋底21,使鞋底21绕转轴3转动,从而使踝关节做适当活动;在脚部蹬踏鞋底21的过程中,扭力弹簧4能够使鞋底21被蹬踏后自动复位(鞋底21复位时垂直于底板I上表面),使蹬踏动作可连续进行;而且,扭力弹簧4受压迫而对鞋底21产生反向的顶推力,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练习。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后跟部鞋面还可延伸出脚踝处鞋面,在脚踝处鞋面上设有用于绑住脚踝的系带,这样可进一步使脚部固定在鞋体上。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鞋面包括左侧鞋面、右侧鞋面和后跟部鞋面,后跟部鞋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左侧鞋面下端、右侧鞋面下端,左侧鞋面上端与右侧鞋面上端之间形成开口,左侧鞋面与右侧鞋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带;固定带一端与右侧鞋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与左侧鞋面连接。尼龙搭扣包括搭扣绒条和搭扣钩条,可以搭扣绒条设于固定带上而搭扣钩条设于左侧鞋面上,也可以搭扣钩条设于固定带上而搭扣绒条设于左侧鞋面上。
权利要求1.一种防旋鞋,包括底板和鞋体,鞋体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设于鞋底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后跟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在底板上,转轴与底板上表面相平行,鞋体的长度方向与转轴相互垂直;转轴上套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鞋底背面和底板上表面连接或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旋鞋,其特征是所述鞋面包括左侧鞋面、右侧鞋面和后跟部鞋面,后跟部鞋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左侧鞋面下端、右侧鞋面下端,左侧鞋面上端与右侧鞋面上端之间形成开口 ;左侧鞋面与右侧鞋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带,固定带一端与左侧鞋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与右侧鞋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旋鞋,其特征是所述鞋面包括左侧鞋面、右侧鞋面和后跟部鞋面,后跟部鞋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左侧鞋面下端、右侧鞋面下端,左侧鞋面上端与右侧鞋面上端之间形成开口,左侧鞋面与右侧鞋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带,固定带一端与右侧鞋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与左侧鞋面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防旋鞋,包括底板和鞋体,鞋体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设于鞋底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后跟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在底板上,转轴与底板上表面相平行,鞋体的长度方向与转轴相互垂直;转轴上套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鞋底背面和底板上表面连接或接触。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能够使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外旋;患肢的脚部可蹬踏鞋底,而且在脚部蹬踏鞋底的过程中,扭力弹簧能够使鞋底自动复位,使蹬踏动作可连续进行,从而使踝关节做适当活动,有效防止患肢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肢康复;而且,扭力弹簧受压迫时,对鞋底产生反向的顶推力,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练习。
文档编号A43B7/00GK202714259SQ20122044068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江淜, 蔡若吟, 陈燕丹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