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94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尤其是一种遮阳伞的自动摇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遮阳伞,通常是通过手摇装置,使得伞头部可以倾斜一定的角度,以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如授权公告号为CN2441342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遮阳伞的自动弯向机构,由弯向上节、弯向下节、弯向连杆和复位弹簧等组成,在连杆的尾部有两个滑轮,该滑轮在伞绳拉力的作用下,可在弯向下节内的滑槽中滑动,滑动的距离控制弯曲度的大小。由于需要连杆尾部的滑轮在滑槽内滚动,使得滑槽必须足够大,足够长,相对的连杆也得足够薄、足够长,所以整个弯向机构体积大,结构复杂,而且装配不方便,加工成本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包括上伞杆和下伞杆,伞盘设置在所述上伞杆上,所述上伞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定滑轮,所述上伞杆和下伞杆之间通过相互铰接的上摇头和下摇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伞杆内还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设有保持所述动滑轮向下移动趋势的复位弹簧,伞绳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后,所述伞绳的一端固定到所述伞盘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绕设到支承在遮阳伞的伞柄上的转轴上,所述动滑轮连接有动力臂的上端,所述动力臂的下部穿设在所述上摇头内,所述上摇头的下部开设有与垂直方向成角度的滑动槽,所述下摇头内位于所述上摇头两侧开设有垂直的定位槽,所述动力臂的下端固定有滚动销,所述滚动销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滑动槽后支承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在第一弹簧座内,定位螺丝穿过所述第一弹簧座、第二定滑轮和上伞杆,使得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弹簧座与所述上伞杆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动滑轮设在第二弹簧座内,所述复位弹簧抵接在所述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之间。伞绳的拉动可以使得第二弹簧座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动力臂向上移动,压缩复位弹簧,当遮阳伞需要恢复直立状态时,复位弹簧的回复力可以施加在第二弹簧座上从而使其向下移动并带动动力臂向下移动。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滑动槽顺时针偏折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当伞绳拉至最紧时,滚动销移动到第一限位槽位置,由此通过第一限位槽相对于滑动槽的偏折结构可将摇头装置锁定,使得此时的伞绳受力很小。同样的,当遮阳伞恢复直立状态,伞绳放松时,滚动销移动到第二限位槽位置,再次可将摇头装置锁定。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互相平行。[0009]所述上摇头和下摇头偏心铰接,从而可以施加辅助上摇头相对下摇头转动的偏心力矩,节省了人力。所述上摇头的上部套设在所述上伞杆的下端内,下部与所述下伞杆中间的凹槽配合,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凹槽两侧,上摇头在下摇头的凹槽内,绕铰接处相对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滚动销在滑动槽内滑动,减小了摩擦阻力,节省了人力,并且滑动槽的体积较小,结构较为简单;转动的角度可以由滚动销在滑动槽内的位置以及限位槽限定,将摇头的角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获得更好的遮阳效果,并且角度转动定位后伞绳受力很小;通过将上摇头和下摇头偏心铰接,当动力臂上移时,对上摇头和下摇头施加偏心力矩促使两者相对转动,进一步节省了人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遮阳伞直立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的摇头装置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遮阳伞摇头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的摇头装置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摇头装置部分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摇头装置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遮阳伞,包括伞柄I,能够在伞柄I上滑动的伞盘2,伞盘2和伞骨3的一端相铰接,伞骨3的另一端连接到伞面布4。伞柄I的上部设置有自动摇头装置,该自动摇头装置包括上伞杆5和下伞杆6,伞盘2设置在上伞杆5上,上伞杆5和下伞杆6均为圆柱形。参见图2、图5和图6,上伞杆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定滑轮7,伞绳8绕过第一定滑轮7后,其一端固定到伞盘2,另一端穿过上伞杆5、下伞杆6后绕设到支承在伞柄I上的转轴上,转轴通过摇手9摇动。上伞杆5内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弹簧座10和第二弹簧座11,以及抵接在两者之间的复位弹簧12。其中,位于上方的第一弹簧座10内设有第二定滑轮13,定位螺丝14穿过第一弹簧座10、第二定滑轮13和上伞杆5,由此将第一弹簧座10与上伞杆5的位置相对固定,上伞杆5上开设有定位孔15,定位螺丝14从定位孔15穿出,并用定位螺帽16拧紧固定。伞盘2位于上伞杆5上定位螺帽16下方的位置。位于下方的第二弹簧座11内设有动滑轮17,固定销18穿过动滑轮17与动力臂19的上端固定,固定销18还穿设在第二弹簧座11内,从而使得上述三者的位置相对固定。伞绳8绕过第一定滑轮7后,依次绕过动滑轮17和第二定滑轮13后与转轴固定。上伞杆5和下伞杆6之间通过上摇头20和下摇头21连接,其中,上摇头20的上部呈圆柱形,套设在上伞杆5的下端内,上摇头20的上端位于第二弹簧座11下方,下部呈长方体,与下摇头21中间的凹槽22配合。下摇头21上端开设有第一连接穿孔23,上摇头20相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穿孔24,通过销钉30等将上摇头20和下摇头21铰接,优选的,第一连接穿孔23和第二连接穿孔24偏心设置,上摇头20和下摇头21偏心连接。[0024]动力臂19的下部穿设在上摇头20内,上摇头20的长方体下部上开设有与垂直方向成角度的滑动槽25,下摇头21位于凹槽22两侧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垂直的定位槽26,固定在动力臂19下端的滚动销27穿过滑动槽25后其两端支撑在定位槽26内并可在定位槽26内作上下的滑动。滑动槽25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滑动槽25偏折的第一限位槽28和第二限位槽29,第一限位槽28和第二限位槽29相对滑动槽25顺时针偏折并且互相平行。参见图3-图5,当需要调整遮阳伞的角度时,摇动摇手9,例如顺时针方向,此时伞盘2沿着上伞杆5向上滑动直至到达定位螺帽16处。此后,继续摇动摇手9,由于第一弹簧座10与上伞杆5相对固定,则伞绳8将带动第二弹簧座1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动力臂19向上移动,复位弹簧12被压缩。滚动销27的两端则沿着定位槽26向上滑动,并且与滑动槽25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滑动槽25不为垂直,则滚动销27垂直方向的滑动使得上摇头20绕着与下摇头21的连接处为支点作中心转动。上摇头20和下摇头21偏心连接,由此产生的偏心矩可以对上摇头20的转动起到辅助的作用。继续摇动摇手9,直至伞绳8拉至最紧,此时滚动销27滑动到第一限位槽28内,从而将上摇头20锁住。当需要将遮阳伞收回时,反方向摇动摇手9,即逆时针方向,利用复位弹簧12的回复力将第二弹簧座11向下压,即将动力臂19向下压,滚动销27的两端则沿着定位槽26向下滑动,并且与滑动槽25发生相对运动,上摇头20发生反方向的转动。直至滑动到第二限位槽29内,从而将上摇头20锁住,此时上摇头20回到直立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包括上伞杆(5)和下伞杆(6),伞盘⑵设置在所述上伞杆(5)上,所述上伞杆(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定滑轮(7),所述上伞杆(5)和下伞杆(6)之间通过相互铰接的上摇头(20)和下摇头(2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伞杆(5)内还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二定滑轮(13)和动滑轮(17),所述第二定滑轮(13)和动滑轮(17)之间设有保持所述动滑轮(17)向下移动趋势的复位弹簧(12),伞绳(8)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7)后,所述伞绳(8)的一端固定到所述伞盘(2)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动滑轮(17)和第二定滑轮(13)后绕设到支承在遮阳伞的伞柄(I)上的转轴上,所述动滑轮(17)连接有动力臂(19)的上端,所述动力臂(19)的下部穿设在所述上摇头(20)内,所述上摇头(20)的下部开设有与垂直方向成角度的滑动槽(25),所述下摇头(21)内位于所述上摇头(20)两侧开设有垂直的定位槽(26),所述动力臂(19)的下端固定有滚动销(27),所述滚动销(27)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滑动槽(25)后支承在所述定位槽(26)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滑轮(13)设置在第一弹簧座(10)内,定位螺丝(14)穿过所述第一弹簧座(10)、第二定滑轮(13)和上伞杆(5),使得第二定滑轮(13)和第一弹簧座(10)与所述上伞杆(5)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动滑轮(17)设在第二弹簧座(11)内,所述复位弹簧(12)抵接在所述第一弹簧座(10)和第二弹簧座(11)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5)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所述滑动槽(25)顺时针偏折的第一限位槽(28)和第二限位槽(2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8)和第二限位槽(29)互相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头(20)和下摇头(21)偏心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头(20)的上部套设在所述上伞杆(5)的下端内,下部与所述下伞杆¢)中间的凹槽(22)配合,所述定位槽(26)位于所述凹槽(22)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遮阳伞自动摇头装置,包括上伞杆和下伞杆,上伞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定滑轮,上伞杆和下伞杆之间通过相互铰接的上摇头和下摇头相连接,上伞杆内还设有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设有保持动滑轮向下移动趋势的复位弹簧,伞绳绕过第一定滑轮后,一端固定到伞盘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动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后绕设到支承在遮阳伞的伞柄上的转轴上,动滑轮连接有动力臂的上端,下部穿设在上摇头内,上摇头的下部开设有与垂直方向成角度的滑动槽,下摇头内位于上摇头两侧开设有垂直的定位槽,动力臂的下端固定有滚动销,滚动销的两端分别穿过滑动槽后支承在定位槽内。该摇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合理地控制角度。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2980485SQ2012206810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徐晓刚 申请人:徐晓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