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纤度差机制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60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具有纤度差机制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湿气管理织物,该湿气管理织物使用纤度差来促进汗水远离穿戴者的身体的移动。呈现了由示例性湿气管理织物构建的示例性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示例性湿气管理支撑衣服是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使用纤度差以在用力期间提供出众的湿气输送以及来自于穿戴者的汗液的挥发。纤度差依赖于具有本质上不同的纱线厚度和织物孔隙率的正面层和背面层来实现流体输送。
【专利说明】具有纤度差机制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 发明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用力期间穿着的湿气管理服装。
[0002] 发明背景
[0003] 汗水从人的皮肤的蒸发是用力期间最重要的冷却机制之一。通常,在一组给定的 环境条件下,人将随着增加的用力而以增加的速率排汗。根据皮肤温度由于更紧身的衣服 而变得渐进地增暖的情况,排汗速率可能加剧。汗水浸透的衣服不仅令穿戴者感到不舒服, 而且还可能促进细菌增殖并且不利地影响热调节。湿气管理是织物将汗水远离身体输送以 便使穿戴者保持干燥和舒适的能力。
[0004] 发明概述
[0005] 因此,尽管对已知的运动衣服的改进,但是许多湿气管理的途径依赖于纺织品的 材料特性。本文提出了纤度差机制(denier differential mechanism),利用织物和纺织品 的形态特性来提供湿气管理特性。纤度差涉及不同纤度的纱线或纺织品的正面与背面对比 的厚度。湿气管理织物可以设计有两个面:正面层和背面层。表面张力和毛细作用力将湿 气从穿戴者的皮肤上驱动至背面层。湿气然后由于正面层的增加的表面积而从背面层移动 到正面层。因为正面层的增加的表面积,湿气可以以更大的表面积展开来挥发。
[0006] 一个例子包括湿气管理支撑衣服(moisture management support garment), 该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包括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该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单丝纤度 (denier per filament)的第一纱线,其中第一单丝纤度在0. 50和1. 04之间,该第二织物层 邻近第一织物层,该第二织物层包括比第一单丝纤度大的第二单丝纤度的第二纱线,其中 第二单丝纤度在1. 04和3. 50之间,并且第一单丝纤度和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纤度差是至 少0. 54,其中当穿着该衣服时,第二织物层是该衣服的最里层。此外,第一纱线可以是聚酯 且第二纱线可以是聚酯。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纱线可以是尼龙且第二纱线可以是聚酯。第 一织物层可以是单面针织的(single-knit)且第二织物层也可以是单面针织的。可选地,第 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是双面针织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是打褶 地单面针织的。另外,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可以包括第三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的第三织物层, 其中第三单丝纤度是在0. 50和1. 04之间,并且第三织物层被布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 物层之间。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可以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第四织物层,其中第四 单丝纤度在1. 04和3. 5之间且第四织物层被布置在第三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在另 一个例子中,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可以包括第五单丝纤度的第五纱线的第五织物层,其中第 五单丝纤度在1. 04和3. 5之间,其中第五织物层被布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 例如,第五单丝纤度可以比第一单丝纤度大,但是小于或等于第二单丝纤度。另外的层可以 具有在第一单丝纤度和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单丝纤度,形成单丝纤度梯度。在另一个例子 中,第一织物层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伸,并且第二织物层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伸。
[0007] 另一个例子包括湿气管理织物,该湿气管理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 该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单丝纤度的第一纱线,其中第一单丝纤度小于或等于1.04,该第二 织物层邻近第一织物层,该第二织物层包括大于第一单丝纤度的第二单丝纤度的第二纱 线,其中第二单丝纤度大于或等于1. 04并且第一单丝纤度和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纤度差 是至少0.54。另外,第一纱线可以是聚酯且第二纱线可以是聚酯。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纱线 可以是尼龙且第二纱线可以是聚酯。第一织物层可以是单面针织的且第二织物层可以是单 面针织的。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可以是双面针织的或者打褶地单面针 织的。另外,第一织物层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伸。第二织物层也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 伸。湿气管理织物还可以包括第三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该 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被布置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另外的层可以具有在第一 单丝纤度和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单丝纤度,形成单丝纤度梯度。在一个例子中,第三单丝纤 度小于或等于1. 04。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单丝纤度大于1. 04。湿气管理织物还可以包括 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第四单丝纤度大于或等于1. 04。 湿气管理织物还可以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第四单 丝纤度小于或等于1.04。
[0008] 另一个例子包括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该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包括正面层和背面 层,该正面层包括第一单丝纤度的第一纱线,其中第一单丝纤度在〇. 50和1. 04之间,该 背面层邻近正面层,该背面层包括比第一单丝纤度大的第二单丝纤度的第二纱线,其中第 二单丝纤度在1. 04和3. 50之间并且第一单丝纤度和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纤度差是至少 0. 54,其中当穿着湿气输送运动胸罩时,背面层接近穿戴者的皮肤。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纱 线可以是聚酯且第二纱线可以是聚酯。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纱线可以是尼龙且第二纱线 可以是聚酯。另外,正面层可以是单面针织的且背面层可以是单面针织的。正面层和背面 层可以是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可以包括第三单丝纤度的 第三纱线的第三织物层,其中第三织物层被布置在正面层和背面层之间。另外的层可以具 有在第一单丝纤度和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单丝纤度,形成单丝纤度梯度。第三单丝纤度可 以小于或等于1.04。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单丝纤度可以大于或等于1.04。例如,第三单 丝纤度可以大于第一单丝纤度,但是小于或等于第二单丝纤度。第三织物层和正面层可以 是双面针织的,并且背面层可以是单面针织的。第三织物层和背面层是双面针织的,并且正 面层是单面针织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还可以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第四织物 层,其中第四单丝纤度可以小于或等于1.04且第四织物层被布置在正面层和第三织物层 之间。
[0009] 本章节提供了对本公开的综合概述,且不是对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 全面披露。从在此提供的描述,另外的适用性范围将变得明显。在本概述中的描述和特定 例子意在只用于阐示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0010] 附图简述
[0011]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所选例子且不是所有可能的实现的阐示性目的,并且 附图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0012] 图1A-D是具有从穿戴者的身体表面到织物外层的阐示性湿气路径的示例性纤度 差织物以及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织物层的示例性纤度差织物的示意图。
[0013] 图2A-B是包括纤度差织物的纱线的方面的图示。
[0014] 图3是示例性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图示。
[0015] 图4A-B是示例性针织织物层以及可以包括纤度差织物的示例性针织织物层的示 意图。
[0016] 图5A-B是示例性编织织物层以及可以包括纤度差织物的示例性编织织物层的示 意图。
[0017] 图6A-D是具有从穿戴者的身体表面到衣服外部的阐示性湿气路径的示例性湿气 管理支撑衣服以及包括另外的织物层的另外的示例性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示意图。
[0018] 图7是示例性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图示。
[0019] 图8A-D是具有从穿戴者的身体表面到运动胸罩外部的阐示性湿气路径的示例性 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以及具有另外的织物层的示例性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示意图。
[0020] 图9A-B是示例性可拉伸的纤度差织物的图示。
[0021] 相应的参考数字在附图的全部几个视图中指示相应的部件。
[0022] 发明详述
[0023] 参照图1A,描述了湿气管理织物的例子。该湿气管理织物101包括两个层:第一 织物层103和第二织物层102。另外的方面可以包括邻近第一织物层或第二织物层或者邻 近这两个织物层的另外的层,该另外的层可以提供湿气管理的定制水平并提供在复合织物 中的支撑。第一织物层103和第二织物层102两者都可以由纱线或线构建。
[0024] 第一织物层103和第二织物层102可以分别地通过针织或编织构建并可以被组装 以形成织物。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织物层103和第二织物层102可以连续地通过针织或 编织构建,以形成无缝织物。第二织物层102是邻近于穿戴者的身体100的层,并且第一织 物层103邻近于第二织物层102。穿戴者的身体100排汗且湿气可以自身体100的表面吸 收104至第一织物层103。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的在第一织物层103和第二织物层102 之间的纤度差能够提供孔隙率和表面积上的差别,其中第一织物层103具有比第二织物层 102大的表面积和比第二织物层102小的孔。该较小的孔和较大的表面积对第一织物层103 引起与第二织物层102相比增强的对水状溶液的毛细作用力。纤度差产生从第二织物层 102到第一织物层103的吸附105。湿气一旦被输送到第一织物层103,就可以被吸收到第 一织物层103的增大的表面积并在其上扩散。第一织物层103的增大的表面积可以促进湿 气从第一织物层103的挥发106。因此湿气管理织物可以将湿气从穿戴者100有效地输送 到第二织物层102以保持穿戴者舒适,并输送到第一织物层103以促进湿气从织物的挥发 以保持穿戴者干爽。
[0025] 图1B-D图示了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的湿气管理织物的例子。图1B图示了 被布置在第一织物层110和第二织物层108之间的第三织物层109。在湿气管理织物的这 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10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第一织物层可以通 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而构建且第二织物层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线而构建。在图1B 中,第三织物层109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109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大于第二织物层 108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三织物层10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而 构建,其中第三纱线在尺寸上比得上或大于第一纱线。第三织物层109的单丝纤度可以大 于第一织物层110的单丝纤度并小于第二织物层108的单丝纤度,以便提供表面积和孔隙 率的梯度。第一织物层和第三织物层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 的。第二织物层可以被单独地针织。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可以是分 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第一织物层可以被单独地针织。
[0026] 图1C图示了具有至少第三织物层114的湿气管理织物116,其中第三织物层是被 布置在第一织物层115和第二织物层113之间的中间织物层。在湿气管理织物116的一个 例子中,第三织物层114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第一织物层115可以 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或线而构建;并且第二织物层113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线 或线而构建。在图1C中,第三织物层114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114的孔隙率和表 面积小于第一织物层115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三织物层114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纱线或 线而构建,该纱线或线在尺寸上比得上或在尺寸上小于第二织物层113的纱线或线。第三 织物层114的单丝纤度可以大于第一织物层115的单丝纤度并小于第二织物层113的单丝 纤度,以便提供表面积和孔隙率的梯度。第一织物层115和第三织物层114可以是分开地 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第二织物层113可以被单独地针织。在另一个 例子中,第三织物层114和第二织物层113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 面针织的。第一织物层115可以被单独地针织。
[0027] 图1D图示了具有至少第三织物层120和第四织物层119的湿气管理织物122,第 三织物层120和第四织物层119中的每个织物层是被布置在第一织物层121和第二织物层 118之间的中间织物层。在湿气管理织物的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120可以通过针织或编 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在湿气管理织物的一个例子中,第四织物层119可以通过针织或 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第一织物层121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或线而构建;并 且第二织物层118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线或线而构建。在图1D中,织物122可以被 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120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小于第一织物层121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并且 第四织物层119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大于第二织物层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在一个例子中,第 三织物层120具有在第四织物层119和第一织物层121的孔隙率和表面积之间的孔隙率和 表面积;并且第四织物层119具有在第三织物层120和第二织物层的孔隙率和表面积之间 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一织物层121、第二织物层118、第三织物层120和第四织物层119 可以被分开地编织或针织。可选地,相邻层,诸如第一织物层121和第三织物层120、第三织 物层120和第四织物层119、第四织物层119和第二织物层118,可以是双面针织的或打褶 地单面针织的,并且该相邻层可以与其余的单面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 层结合。
[0028] 图1A-D中图示的例子的任何组合可以被应用来实现湿气管理织物。包括多个织 物层的例子可以为复合织物提供表面积和孔隙率的梯度。在另一个例子中,邻近于第一织 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另外的织物层可以具有与接触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似的孔 隙率和表面积。在另一个例子中,多个上文所描述的织物层可以为湿气管理织物提供特定 的湿气管理特性。
[0029] 图2A-B图示了可以使用在纤度差织物的结构中的纱线的例子。图2A-B中描述的 纱线不是按照比例的,此外,并不限制于根据本发明使用的纱线或纤维。图2A图示了可用 于构造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示例性第二纱线201。该纱线可以是任何已知的人造或天然纤 维的单纤维丝纱线或多纤维丝纱线。该纱线可以是长丝纱线或精纺纱线。示例性第二纱线 201可以是一束203单根长丝202。总的纱线尺寸204可以用纤度测量,例如9000m的示例 性纱线重量Xg具有X纤度的尺寸。单丝纤度通过用长丝202的总数目200来除总的纱线 尺寸(X纤度)来计算。在图2B中,示例性第一纱线206可以用来构建湿气管理支撑衣服。 该示例性第一纱线206可以是一束209任何已知的人造或天然纤维的单根长丝208。示例 性第一纱线206可以具有被表示为Y纤度的尺寸207,用于9000m的重Yg的第一纱线206。 单丝纤度通过用长丝208的总数目205除总的纱线尺寸(Y纤度)来计算。小于或等于1. 04 单丝纤度的纱线可能是细纤维。纤度差可以被描述为在第一纱线的单丝纤度和第二纱线的 单丝纤度上的差别。第一纱线206可以由尼龙或聚酯构成,且第二纱线201可以由聚酯构 成。此外,可以使用表面处理和另外的修饰以将相对较大的疏水性给予粗纤维,或将相对大 的亲水性给予细纤维。未显示也可以是一束单根长丝或任何已知的人造或天然纤维的第三 纱线和第四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也可以分别关于第三单丝纤度和第四单丝纤度来测 量。
[0030]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织物层可以用小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且优选地为0. 50到 1. 04单丝纤度的第一单丝纤度的第一纱线来针织或编织。第二织物层可以用大于或等于 1. 04单丝纤度且优选地为1. 04到3. 50单丝纤度的第二单丝纤度的第二纱线来针织或编 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之间的纤度差可以是至少0. 54。第三织物层可以用第三单丝纤度 的第三纱线来针织或编织。在一个例子中,第三单丝纤度小于或等于1.04单丝纤度,优选 地为0. 50到1. 04单丝纤度。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单丝纤度大于或等于1. 04,优选地为 1.04到3. 50。第三单丝纤度可以是小于第二单丝纤度但大于第一单丝纤度的值。在另一 个例子中,第四织物层可以用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来针织或编织。第四单丝纤度可以 小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优选地为0. 50到1. 04单丝纤度。可选地,第四单丝纤度可以 大于或等于1. 04,优选地为1. 04到3. 50。第四单丝纤度可以是小于第二单丝纤度但大于 第一单丝纤度的值。
[0031] 参照图3,图示了湿气管理支撑衣服301的一个例子。前面所描述的湿气管理织物 可以被用来构造任意数目的适合于穿戴者300使用的衣服。在用力期间,湿气管理支撑衣 服301提供改进的汗水吸附和挥发。湿气管理支撑衣服301可以使用任何衣服制造途径构 建。此外,当并入纤度差机制时,湿气管理支撑衣服301可以使用其它织物和材料来修改性 能参数。例如,湿气管理支撑衣服301可以并入使用该纤度差机制来形成复合衣服的多个 织物层,该复合衣服可以使湿气管理特性被定制成特定应用,诸如各种运动或用力水平。
[0032] 参照图4A-B,图示了示例性针织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第一织物层400和第二织物 层403的一个例子。图4A描述了第一纱线401的示范性针织结构,其用来形成具有相对小 的孔402和高的孔隙率的第一针织物400。图4B也描述了相应的第二纱线404的示例性针 织结构,其用来形成具有较少的大尺寸孔405和较低的孔隙率的第二针织物403。图4A-B 中描述的针织物不是按照比例的且另外也不限制于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织物的针织结构, 对于这些针织物可以使用任何针织模式或方法。第一针织物400和第二针织物403可以分 别是单面针织的,并且可以连结以形成示例性织物。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针织物400和第二 针织物403可以是双面针织的。可选地,第一针织物400和第二针织物403可以是打褶地 单面针织的。
[0033] 参照图5A-B,示出了示例性编织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第一织物层500以及第二织 物层503的一个例子。图5A描述了第一纱线501的示例性编织结构,其用来形成具有相对 小的孔502和高的孔隙率的第一编织物500。图5B也描述了相应的第二纱线504的示例性 编织结构,其用来形成具有较少的大尺寸孔505和较低的孔隙率的第二编织物503。因为针 织的任何形式或方法可以被使用,图5A-B中描述的编织结构不是按照比例的且此外并不 限制于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织物的编织结构,对于这些编织结构可以使用任何编织模式或 方法。
[0034] 图6A-6D描述了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例子。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01包括两个层:第 一织物层603和第二织物层602。另外的例子可以包括邻近第一或第二织物层或这两个织 物层的另外的层,该另外的层可以提供湿气管理的定制水平并提供在复合织物中的支撑。 第一织物层603和第二织物层602两者都可以由纱线或线构建。第一织物层603可以由具 有小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的第一纱线构建。第二织物层602可以由大于或等于1. 04的 第二纱线或线构建。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之间的纤度差可以是至少0. 54。
[0035] 第一织物层603和第二织物层602可以分别通过针织或编织构建,并可以被组装 以形成织物。在另一个例子中,层603和第二织物层602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连续地构建 以形成无缝织物。第二织物层602是邻近于穿戴者的身体600的层且第一织物层603邻近 于第二织物层602。穿戴者的身体600排汗且湿气可以从身体600的表面被吸收604至第 一织物层603。第一织物层603和第二织物层602之间的纤度差可以提供孔隙率和表面积 上的差别,其中第一织物层603具有比第二织物层602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小的孔。该较小 的孔和较大的表面积对第一织物层603引起与第二织物层602相比增强的对水状溶液的毛 细作用力。纤度差产生从第二织物层602到第一织物层603的吸附605。湿气一旦被输送 到第一织物层603,就可以被吸收到第一织物层603的增大的表面积并在其上扩散。第一织 物层603的增大的表面积可以促进湿气从第一织物层603挥发606。因此,可以由上文所描 述的湿气管理织物来构建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01可以将湿气从穿戴者600有效地输送到 第二织物层602以保持穿戴者舒适,并输送到第一织物层603以促进湿气从衣服的挥发以 保持穿戴者干爽。
[0036] 图6B-D图示了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例子。图6B图 示了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11,该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11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织物层610 和第二织物层608之间的第三织物层609。在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这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 60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第一织物层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 而构建且第二织物层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线而构建。
[0037] 在图6B中,第三织物层609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609的孔隙率和表面积 大于第二织物层608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三织物层60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单丝纤 度的第三纱线而构建,该第三纱线在尺寸上比得上或大于第一纱线。第三织物层609可以 由具有小于或等于1.04单丝纤度的纱线构建。例如,第三织物层的单丝纤度可以大于第一 织物层610的单丝纤度但小于第二织物层608的单丝纤度,从而形成表面积和孔隙率的梯 度。第一织物层和第三织物层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第 二织物层可以被单独地针织。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可以是分开地针 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第一织物层可以被单独地针织。
[0038] 图6C图示了具有至少第三织物层614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16,其中该第三织物 层614是衣服的被布置在第一织物层615和第二织物层613之间的中间层。在湿气管理支 撑衣服616的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614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第 三织物层614可以由具有大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构建。第一织物层615可 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或线而构建;并且第二织物层613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 线或线而构建。
[0039] 在图6C中,第三织物层614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614的孔隙率和表面积 小于第一织物层615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三织物层614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纱线或线而 构建,该纱线或线在尺寸上比得上或小于第二织物层613的纱线或线。例如,第三织物层 614的单丝纤度可以大于第一织物层615的单丝纤度但小于第二织物层613的单丝纤度,从 而形成表面积和孔隙率的梯度。第一织物层615和第三织物层614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 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第二织物层613可以被单独地针织。在另一个例子中,第 三织物层614和第二织物层613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 第一织物层615可以被单独地针织。
[0040] 图6D图示了具有至少第三织物层620和第四织物层619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 622,第三织物层620和第四织物层619中的每个织物层是被布置在该衣服的在第一织物层 621和第二织物层618之间的中间层。在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22的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 620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在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22的一个例子中, 第四织物层61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第一织物层621可以通过针织 或编织第一纱线或线而构建;并且第二织物层618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线或线而构 建。
[0041] 在图6D中,湿气管理支撑衣服622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620的孔隙率和 表面积小于第一织物层621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并且第四织物层619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大 于第二织物层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在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620由具有小于或等于1. 04 单丝纤度的纱线构建,并且第四织物层619由具有大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的纱线构建。 在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620具有在第四织物层619和第一织物层621的孔隙率和表面 积之间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并且第四织物层619具有在第三织物层620和第二织物层的孔 隙率和表面积之间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一织物层621、第二织物层618、第三织物层620 和第四织物层619可以被分开地针织或编织。可选地,相邻层,诸如第一织物层621和第三 织物层620、第三织物层620和第四织物层619、第四织物层619和第二织物层618,可以是 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并且可以与其余的单面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 面针织的层结合。
[0042] 可以采用图6A-D中图示的例子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包括多个 织物层的例子可以为复合衣服提供表面积和孔隙率的梯度。在另一个例子中,邻近第一织 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另外的织物层可以具有与接触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相似的孔 隙率和表面积。在另一个例子中,多个上文所描述的织物层可以提供具有特定湿气管理特 性的衣服。
[0043] 图7是其中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可以是靠近于穿戴者700并与穿戴者700共形的湿 气输送运动胸罩701的示例。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701为穿戴者提供机械支撑,同时允许 用力期间改进的汗水吸附和挥发。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701可以使用任何衣服制造途径来 构建。此外,当并入纤度差机制时,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701可以使用其它织物和材料来调 节性能参数。例如,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701可以并入使用该纤度差机制来形成复合运动 胸罩的多个织物层,该复合运动胸罩可以使湿气管理特性定制成特定应用,诸如各种运动 或用力水平。
[0044] 图8A-8D图示了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例子。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可以使用上文 所描述的湿气输送织物来构成。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801包括两个层:正面层803和背面 层802。另外的例子可以包括邻近正面层或背面层或这两个织物层的另外的层,该另外的 层可以提供湿气管理的定制水平并在复合织物中提供支撑。正面层803和背面层802可以 由纱线或线构建。正面层803可以由具有小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且优选地在0. 50和 1. 04单丝纤度之间的第一纱线构建。背面层802可以由大于或等于1. 04且优选地在1. 04 和3. 50单丝纤度之间的第二纱线或线构建。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之间的纤度差可以是至 少 0. 54。
[0045] 正面层803和背面层802可以分别通过针织或编织而构建并且可以组装以形成织 物。在另一个例子中,正面层803和背面层802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连续地构建以形成无 缝织物。背面层802是邻近于穿戴者的身体800的层,且正面层803邻近于背面层802。穿 戴者的身体800排汗且湿气可以从身体800的表面被吸收804至正面层803。正面层803 和背面层802之间的纤度差可以提供孔隙率和表面积上的差别,其中正面层803具有比背 面层802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小的孔。该较小的孔和较大的表面积对正面层803引起与背面 层802相比增强的对水状溶液的毛细作用力。纤度差产生从背面层802到正面层803的吸 附805。湿气一旦被输送到正面层803,就可以被吸收到正面层803的增大的表面积并在其 上扩散。正面层803的增大的表面积可以助长湿气从正面层803的挥发808。可以由上文 所描述的湿气管理织物构建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801因此可以将湿气从穿戴者800有效 地输送到背面层802以保持穿戴者舒适,并输送到正面层803以促进湿气从湿气管理型运 动胸罩的挥发以保持穿戴者干爽。
[0046] 图8B-D图示了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例子。图8B 图示了具有至少被布置在正面层810和背面层808之间的第三织物层109的湿气输送型运 动胸罩811。在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这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80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 三纱线或线而构建。正面层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而构建且背面层可以通过针织或 编织第二纱线而构建。
[0047] 在图8B中,第三织物层809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809的孔隙率和表面积 大于背面层808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三织物层80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单丝纤度的 第三纱线而构建,第三纱线在尺寸上比得上第一纱线。第三织物层809可以由具有小于或 等于1. 04单丝纤度的纱线构建。正面层和第三织物层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 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背面层可以被单独地针织。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和背面层 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正面层可以被单独地针织。
[0048] 图8C图示了具有至少第三织物层814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818,第三织物层 814是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布置在正面层815和背面层813之间的中间层。在湿气输送 型运动胸罩818的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814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来构建。 第三织物层814可以由具有大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构建。正面层815可以 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或线而构建;并且背面层813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线或线 而构建。
[0049] 在图8C中,第三织物层814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814的孔隙率和表面积 小于正面层815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第三织物层814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纱线或线而构建, 该纱线或线在尺寸上比得上背面层813的纱线或线。正面层815和第三织物层814可以是 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背面层813可以被单独地针织。在另一 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814和背面层813可以是分开地针织的、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 针织的。正面层815可以被单独地针织。
[0050] 图8D中图示了具有至少第三织物层820和第四织物层819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 罩822,第三织物层820和第四织物层819中的每个织物层是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被布置 在正面层821和背面层818之间的中间层。在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822的一个例子中,第 三织物层820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在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822的一 个例子中,第四织物层819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三纱线或线而构建。正面层821可以通 过针织或编织第一纱线或线而构建;并且背面层818可以通过针织或编织第二纱线或线而 构建。
[0051] 在图8D中,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822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第三织物层820的孔隙率 和表面积等于或小于正面层821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并且第四织物层819的孔隙率和表面 积大于或等于背面层的孔隙率和表面积。运动胸罩822可以被构建成使得从最大到最小的 表面积梯度从正面层821延伸至背面层818,其中中间层具有中间且渐变的表面积。插入 在正面层821和背面层818之间的另外的层可以提供表面积和孔隙率的梯度。在一个例子 中,第三织物层820由具有小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的纱线构建,并且第四织物层819由 具有大于或等于1. 04单丝纤度的纱线构建。在一个例子中,第三织物层820具有在第四织 物层819和正面层821的孔隙率和表面积之间的孔隙率和表面积;并且第四织物层819具 有在第三织物层820和背面层的孔隙率和表面积之间的孔隙率和表面积。正面层821、背面 层818、第三织物层820和第四织物层819可以被分开地编织或针织。可选地,相邻层,诸如 正面层821和第三织物层820、第三织物层820和第四织物层819、第四织物层819和背面 层818,可以是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并且可以与其余的单面针织的、双面针织 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层结合。
[0052] 可以采用图8A-D中图示的例子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包括多 个织物层的例子可以为复合的湿气管理型运动胸罩提供孔隙率和表面积的梯度。在另一个 例子中,邻近于正面层和背面层的另外的织物层可以具有与接触的正面层和背面层相似的 孔隙率和表面积。在另一个例子中,多个上文所描述的织物层可以提供具有特定的湿气管 理特性的湿气管理型运动胸罩。
[0053] 图9A-B是湿气管理型支撑衣服的方面的示意图,其中该衣服的至少一部分可以 具有至少30%的拉伸,优选地具有30%到50%的拉伸。拉伸可以通过针织以产生内在的拉 伸而给予到该衣服,或通过包括有一部分可拉伸的材料诸如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而给予到 该衣服。示例性湿气管理支撑衣服的部分可以包括不同拉伸和刚性的区域,以提供另外的 支撑。在另一个例子中,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伸,优选 地具有30%到50%的拉伸。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的拉伸程度的以便提供 适当支撑的"锁定"区域,诸如杯状物、肩带、前中(center-front)以及翼状物。在另一个例 子中,正面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伸,优选地具有30%到50%的拉伸。相应 的背面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伸,优选地具有30%到50%的拉伸。例子还 可以包括具有减少或增加的拉伸以便为各种衣服应用提供合适支撑的正面层和相应的背 面层。示例性拉伸可以通过针织或使用弹性纤维来实现。在另外的例子中,正面层可以具 有至少30%的拉伸,优选地具有30%到50%的拉伸。相应的背面层可以具有至少30%的拉 伸,优选地具有30%到50%的拉伸。例子还可以包括具有不同拉伸区域以便为任何衣服应 用提供适当支撑的正面层和背面层。如图9A所示,正面层或第一层901的部分可以全方位 地拉伸902,并且背面层或第二层903的部分可以全方位地拉伸。如图9B所示,正面层或第 一层905的部分可以单一轴向地拉伸906,并且背面层或第二层907的一部分可以单一轴向 地拉伸。包含布置在正面层和背面层之间的多个层的衣服或织物可以具有给予到该多个层 的互补或协调的拉伸。复合的湿气管理织物和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可以具有可变的拉伸性的 层来调整产品的性能和配合。另外的方面可以包括在衣服和/或纺织品的不同区域中的任 意多个定向拉伸,以便为任何衣服应用提供适当支撑。
[0054] 已经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了对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其不意在是穷尽的 或限制本发明。特定实施方式的单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被限制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 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用在所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即使没有被明确地示出或描 述。
【权利要求】
1. 一种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包括:第一织物层,其包括第一单丝纤度的第一纱线,其中 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在0. 50和1. 04之间;以及邻近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 织物层包括比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大的第二单丝纤度的第二纱线,其中所述第二单丝纤度在 1. 04和3. 50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和所述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纤度差是至少0. 54, 其中当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第二织物层是所述衣服的最里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其中所述第一纱线是聚酯且所述第二纱 线是聚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其中所述第一纱线是尼龙且所述第二纱 线是聚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是单面针织的且所 述第二织物层是单面针织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 是双面针织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 是打褶地单面针织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还包括第三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的第三 织物层,其中所述第三单丝纤度在〇. 50和1. 04之间,并且所述第三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第 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还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第四 织物层,其中所述第四单丝纤度在1. 04和3. 5之间,并且所述第四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第 三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还包括第五单丝纤度的第五纱线的第五 织物层,其中所述第五单丝纤度在1. 04和3. 5之间,其中所述第五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第 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气管理支撑衣服,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具有至少30%的拉 伸,并且所述第二织物层具有至少30%的拉伸。
11. 一种湿气管理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其包括第一单丝纤度的第一纱线,其中所 述第一单丝纤度小于或等于1. 04 ;以及邻近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 层包括比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大的第二单丝纤度的第二纱线,其中所述第二单丝纤度大于或 等于1. 04,并且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和所述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纤度差是至少0. 54。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纱线是聚酯且所述第二纱线 是聚酯。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纱线是尼龙且所述第二纱线 是聚酯。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是单面针织的,并且 所述第二织物层是单面针织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是 双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具有至少30%的拉伸。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二织物层具有至少30%的拉伸。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还包括第三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的至少一 个另外的织物层。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三单丝纤度小于或等于1. 04, 并且所述第三纱线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其中所述第三单丝纤度大于1. 04,并且所 述第三纱线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还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至少一 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所述第四单丝纤度大于或等于1. 04,并且所述第四纱线的所述至少 一个另外的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第三纱线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和所述第二层之 间。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湿气管理织物,还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至少一 个另外的织物层,其中所述第四单丝纤度小于或等于1. 04,并且所述第四纱线的所述至少 一个另外的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第三纱线的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织物层和所述第一层之 间。
23. -种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包括:正面层,所述正面层包括第一单丝纤度的第一纱 线,其中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在〇. 50和1. 04之间;以邻近所述正面层的背面层,所述背面层 包括比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大的第二单丝纤度的第二纱线,其中所述第二单丝纤度在1. 04 和3. 50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单丝纤度和所述第二单丝纤度之间的纤度差是至少0. 54,其中 当穿着所述湿气输送型运动胸时,所述背面层接近穿戴者的皮肤。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第一纱线是聚酯且所述第 二纱线是聚酯。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第一纱线是尼龙且所述第 二纱线是聚酯。
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正面层是单面针织的,并 且所述背面层是单面针织的。
27.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正面层和所述背面层是双 面针织的或打褶地单面针织的。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还包括第三单丝纤度的第三纱线的 第三织物层,其中所述第三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正面层和所述背面层之间。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第三单丝纤度小于或等于 1. 04。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第三单丝纤度大于或等于 1. 04。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第三织物层和所述正面层 是双面针织的,并且所述背面层是单面针织的。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湿气输送运动胸罩,其中所述第三织物层和所述背面层是 双面针织的,并且所述正面层是单面针织的。
33.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湿气输送运动胸罩,还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第 四织物层,其中所述第四单丝纤度小于或等于1. 04,并且所述第四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正 面层和所述第三织物层之间。
34.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还包括第四单丝纤度的第四纱线的 第四织物层,其中所述第四单丝纤度大于或等于1.04,并且所述第四织物层被布置在所述 第三织物层和所述背面层之间。
3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湿气输送型运动胸罩,其中所述正面层具有至少30%的拉 伸,并且所述背面层具有至少30%的拉伸。
【文档编号】A41C5/00GK104105420SQ201280011743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
【发明者】丽贝卡·P·赫德, 苏珊·L·索科洛斯基 申请人: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