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热塑性非编织织物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60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层状热塑性非编织织物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层状非编织织物可以被引入各种产品中,包括服饰。层状非编织织物可以由第一层和第二层组成。第一层由包含具有第一熔化温度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一丝形成。第二层邻近第一层被定位且被固定到第一层上。第二层由包含具有第二熔化温度的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二丝形成。第一熔化温度低于第二熔化温度。
【专利说明】层状热塑性非编织织物元件
[0001]背景
[0002]许多产品至少部分地由织物形成。作为示例,服饰物品(例如,衬衫、裤子、袜子、夹克、内衣、鞋)、容器(例如,背包、包)及用于家具(例如,椅子、沙发、汽车座椅)的装饰材料通常由通过缝合或胶合连接的各种织物元件形成。织物还可以用于床上用品(bed covering)(例如,被单、毛毯)、桌罩、毛巾、旗帜、帐篷、帆及降落伞中。用于工业目的的织物通常被称为产业用织物,且可以包括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应用的结构、过滤材料、医用织物(例如,绷带、棉签、植入物)、用于加固堤坝的土工织物、用于作物保护的农用织物(agrotextile)及保护或隔离热和辐射的工业服饰。因此,织物可以被引入到用于个人和工业目的两者的各种产品中。
[0003]织物可以被界定成由具有大体二维结构(S卩,长度和宽度显著大于厚度)的纤维、丝或纱线制造的任意制造品。一般而言,织物可以分成机械操作的织物或非编织织物(non-woven textile)。机械操作的织物通常是通过对纱线或多根纱线进行编织或相互打环(例如,针织)来形成,通常通过涉及织机(loom)或针织机的机械过程来进行。非编织织物是结合、熔合的(fused)、互锁的或以其它方式连接的丝的网或垫(mat)。作为示例,非编织织物可以通过使多根聚合物丝随机沉积在表面比如移动的传送机上来形成。还可以利用各种压花工艺或压延工艺,以保证非编织织物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为非编织织物的一个或两个表面赋予质地,或还使非编织织物内的丝彼此结合或熔合。然而,纺粘型非编织织物由具有10至100微米的截面厚度的丝形成,熔喷型非编织织物由具有小于10微米的截面厚度的丝形成。
[0004]尽管一些产品由一种类型的织物形成,但是很多产品还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织物形成,以向不同的区域赋予不同的性能。作为示例,衬衫的肩部和肘部区域可以由赋予耐用性(例如,耐磨损性)及抗拉伸的织物形成,而其它区域可以由赋予透气性、舒适性、拉伸性及吸湿性的织物形成。作为另外的示例,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可以具有包括由多种类型的织物和其它材料(例如,聚合物泡沫、皮革、人造皮革)形成的多层结构,且这些层中的一些还可以具有由不同类型的织物形成的区域以赋予不同的性能。作为另外的示例,背包的背带可以由无拉伸性的织物元件形成,背包的下部区域可以由耐用且防水的织物元件形成,且背包的剩下部分可以由舒适且顺从的织物元件形成。因此,很多产品可以引入各种类型的织物,以向产品的不同部分赋予不同的性能。
[0005]为了赋予产品的不同区域不同的性能,由材料形成的织物元件必须被切成所需形状且然后连接到一起,通常用缝合或胶合来连接。由于引入到产品中的织物元件的数量和类型增加,与运输、贮存、切割及连接织物元件有关的时间和费用可能也增加。随着引入到产品中的织物元件的数量和类型的增加,来自切割和缝合过程的废料也积累至更大的程度。而且,具有较大数量的织物元件和其它材料的产品可能比由较少的元件和材料形成的产品更难以回收。因此,通过减少产品中所利用的元件和材料的数量,可以减少废弃物,同时增加生产效率和可回收性。
[0006]概述[0007]下文公开了层状非编织织物和引入所述层状非编织织物的产品。层状非编织织物可以由第一层和第二层形成。第一层由包含具有第一熔化温度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一丝形成。第二层邻近第一层定位且被固定到第一层。第二层由包含具有第二熔化温度的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二丝形成。第一熔化温度低于第二熔化温度。
[0008]层状非编织织物可以具有其中丝被熔合至比其它区域大的程度的熔合区域。尽管第一层的第一丝可以被熔合以形成非丝状(non-filamentous)或部分丝状的构型,但是由于熔化温度的差异,第二层的第二丝可以基本上是丝状的。而且,线或部件可以被弓I入到层状非编织织物中。在一些构型中,线或部件可以与第一层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热结合,以将这些元件连接到层状非编织织物。
[0009]各种产品,包括服饰(例如,衬衫、鞋),可以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通过使第二层定向为在第一层的内部,熔合区域、线及部件可以被放置在服饰的外部。而且,第二层的丝状构型可以邻近穿戴者放置。
[0010]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地指出了表征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然而,为了获得对这些益处和新颖性特征的增加的理解,可参考描述并阐述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各种构型和概念的以下描述性内容和附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前述概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将被更好地理解。
[0012]图1是非编织织物的透视图。
[0013]图2是非编织织物的剖视图,如图1的剖面线2所界定的。
[0014]图3是具有多个熔合区域的非编织织物的透视图。
[0015]图4A-图4C是描绘非编织织物中的熔合区域的不同构型的剖视图,如图3的剖面线4所界定的。
[0016]图5A-图5H是非编织织物中的熔合区域的另外构型的透视图。
[0017]图6A-图6F是与图4A-图4C相应且描绘非编织织物中的熔合区域的另外构型的首1J视图。
[0018]图7A-图7C是用于形成非编织织物中的熔合区域的第一过程的透视图。
[0019]图8A-图SC是用于形成非编织织物中的熔合区域的第二过程的透视图。
[0020]图9是用于形成非编织织物中的熔合区域的第三过程的透视图。
[0021]图10是包括非编织织物的复合元件的透视图。
[0022]图11是复合元件的剖视图,如图10的剖面线11所界定的。
[0023]图12A-图12C是用于形成复合元件的过程的透视图。
[0024]图13是复合元件的另外构型的透视图。
[0025]图14是复合元件的剖视图,如图13的剖面线14所界定的。
[0026]图15是层状非编织织物的透视图。
[0027]图16是层状非编织织物的剖视图,如图15的剖面线16所界定的。
[0028]图17是具有多个熔合区域的层状非编织织物的透视图。
[0029]图18是具有熔合区域的层状非编织织物的剖视图,如图17的剖面线18所界定的。[0030]图19A-图19D是与图18相应且描绘具有熔合区域的层状非编织织物的另外构型的剖视图。
[0031]图20是由层状非编织织物形成的第一复合元件的透视图。
[0032]图21是由层状非编织织物形成的第一复合元件的剖视图,如图20的剖面线21所界定的。
[0033]图22是由层状非编织织物形成的第二复合元件的透视图。
[0034]图23是由层状非编织织物形成的第二复合元件的剖视图,如图22的剖面线23所界定的。
[0035]图24是由层状非编织织物形成的第三复合元件的透视图。
[0036]图25是由层状非编织织物形成的第三复合元件的剖视图,如图24的剖面线25所界定的。
[0037]图26是与图25相应且描绘由层状非编织织物形成的第三复合元件的另外构型的首1J视图。
[0038]图27A是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的衬衫的第一构型的正视图。
[0039]图27B是衬衫的第一构型的剖视图,如图27A的剖面线27B所界定的。
[0040]图28A是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的衬衫的第二构型的正视图。
[0041]图28B是衬衫的第二构型的剖视图,如图28A的剖面线28B所界定的。
[0042]图29A是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的衬衫的第三构型的正视图。
[0043]图29B-图29D是衬衫的第三构型的剖视图,如分别由图29A的剖面线29B-29D所界定的。
[0044]图30A是鞋类物品的第一构型的侧视图。
[0045]图30B是鞋类物品的第一构型的剖视图,如图30A的剖面线30B所界定的。
[0046]图31A是鞋类物品的第二构型的侧视图。
[0047]图31B是鞋类物品的第二构型的剖视图,如图31A的剖面线31B所界定的。
[0048]图32A是鞋类物品的第三构型的侧视图。
[0049]图32B是鞋类物品的第三构型的剖视图,如图32A的剖面线32B所界定的。
[0050]图33A是鞋类物品的第四构型的侧视图。
[0051]图33B-图33D是鞋类物品的第四构型的剖视图,如图33A的剖面线33B-33D所界定的。
[0052]图34A是鞋类物品的第五构型的侧视图。
[0053]图34B是鞋类物品的第五构型的剖视图,如图34A的剖面线34B-34B所界定的。
[0054]详述
[0055]以下讨论和附图公开了非编织织物100和引入非编织织物100的各种产品。尽管非编织织物loo在下文中被公开为弓I入到各种服饰物品(例如,衬衫、裤子、鞋)中,用于示例的目的,但是非编织织物100还可以被弓I入到其它各种产品中。例如,非编织织物100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服饰、容器及用于家具的装饰材料。非编织织物100还可以用于床上用品、桌罩、毛巾、旗帜、帐篷、帆及降落伞中。各种构型的非编织织物100还可以用于工业目的,如在汽车和航空航天应用、过滤器材料、医用织物、土工织物、农用织物及工业服饰中。因此,非编织织物100可以用于个人和工业目的两者的各种产品中。[0056]1-非编织织物构型
[0057]在图1和图2中,非编织织物100被描绘成具有第一表面101和相对的第二表面102。非编织织物100主要由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丝103形成。丝103被随机地分布遍及非编织织物100,且被结合、熔合、互锁或以其他方式连接,以形成具有相对恒定的厚度(即,在表面101和102之间的距离)的结构。单个丝103可以被定位在第一表面101上、被定位在第二表面102上、被定位在表面101和102之间或被定位在表面101和102两者上。取决于其中形成非编织织物100的方式,单个丝103的多个部分可以被定位在第一表面101上,单个丝103的不同部分可以被定位在第二表面102上,且单个丝103的其它部分可以被定位在表面101和102之间。为了赋予互锁结构,各种丝103可以围绕彼此缠绕,在彼此上方和下方延伸,且穿过非编织织物100的各个区域。在其中两根或更多根丝103彼此接触的区域中,形成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被结合或熔合,以使丝103彼此连接。因此,丝103以各种方式有效地彼此连接,以在非编织织物100内形成紧密结合的结构(cohesive structure)。
[0058]在纺织术语中,纤维通常被定义成具有在从一毫米至几厘米或更大的范围内的相对短的长度,而丝通常被定义成具有比纤维长的长度或甚至具有不确定的长度。如在本文件内所使用的,术语“丝”或其变化形式被定义成包括来自纺织术语定义的纤维和丝两者的长度。因此,本文所提及的丝103或其它丝一般可以具有任意长度。因此,作为示例,丝103可以具有在从I毫米至数百米或更大的范围内的长度。
[0059]丝103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一般而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在受热时熔化且在冷却时恢复至固态。更具体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在经历足够的热时从固态转变成软化状态或液态,且然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在充分冷却时从软化状态或液态转变成固态。同样地,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通过多次循环被熔化、模制、冷却、再熔化、再模制且再次冷却。如下文较详细地描述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还可以被焊接或热结合至其他织物元件、板、片材、聚合物泡沫元件、热塑性聚合物元件、热固性聚合物元件或由各种材料形成的其它各种元件。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不同,很多热固性聚合物材料在受热时没有熔化,而是简单燃烧。尽管多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用于丝103,但是一些合适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示例包括热塑性聚氨酯、聚酰胺、聚酯、聚丙烯和聚烯烃。尽管以上提到的任何热塑性聚合物材料都可用于非编织织物100,但是关于利用热塑性聚氨酯的益处涉及热结合和可着色性。与其它各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例如,聚烯烃)相比,热塑性聚氨酯相对易于与其它元件结合,如下文较详细地讨论的,且着色剂可以通过各种常规过程添加到热塑性聚氨酯中。
[0060]尽管每根丝103可以完全由单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但是单个丝103也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多种聚合物材料形成。作为示例,单个丝103可以具有护套-芯构型,其中单个丝103的外护套由第一种类型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且单个丝103的内芯由第二种类型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作为类似的示例,单个丝103可以具有双部件构型,其中单个丝103的一半由第一种类型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且单个丝103的相对的另一半由第二种类型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在一些构型中,对于护套-芯或双部件布置,各个丝103可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和热固性聚合物材料这二者形成。尽管所有的丝103都可以完全由单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但是丝103也可以由多种聚合物材料形成。作为示例,一些丝103可以由第一种类型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而其它丝103可以由第二种类型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作为类似的示例,一些丝103可以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而其它丝103可以由热固性聚合物材料形成。因此,每一种丝103、丝103的部分或至少一些丝103可以由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
[0061]用于非编织织物100 (B卩,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或其它材料可以被选择成具有各种拉伸性能,且材料可以被认为是弹性的。根据将引入非编织织物100的特定产品,非编织织物100或丝103在拉伸断裂之前可以拉伸百分之十至大于百分之八十之间。对于其中拉伸是有利性能的很多服饰物品,非编织织物100或丝103在拉伸断裂之前可以拉伸至少百分之十。作为相关的内容,用于非编织织物100 (B卩,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或其它材料可以被选择成具有各种恢复性能。即,非编织织物100可以被形成为在拉伸后恢复至初始形状,或非编织织物100可以被形成为在拉伸后保持伸长或拉伸的形状。引入非编织织物100的很多产品比如服饰物品可以受益于以下性能:允许非编织织物100在拉伸百分之十或更大后返回或以其他方式恢复至初始形状。
[0062]各种常规过程可以用于制造非编织织物100。一般而言,用于非编织织物100的制造过程包括:Ca)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挤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多根丝103,(b)在表面比如移动的传送机上收集、铺设或以其他方式沉积丝103,(c)连接丝103,及(d)通过挤压或其它过程,赋予所需厚度。由于丝103在沉积在表面上时可以是相对软的或部分熔化的,来自彼此接触的丝103的聚合物材料可以在冷却时变得结合或熔合到一起。
[0063]在以上讨论的大体制造过程之后,可以在非编织织物100上进行各种后处理操作。例如,还可以利用压花或压延工艺,以保证非编织织物100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为表面101和102中的一个或两个赋予质地,或还使丝103彼此结合或熔合。还可以将涂层应用到非编织织物100上。而且,喷液、水力缠结、针刺或缝编(Stitchbonding)过程也可以用于改变非编织织物100的性能。
[0064]非编织织物100可以被形成为纺粘型材料或熔喷型材料。然而,纺粘型非编织织物由具有10至100微米的截面厚度的丝形成,熔喷型非编织织物由具有小于10微米的截面厚度的丝形成。非编织织物100可以是纺粘型、熔喷型或纺粘型和熔喷型的组合。而且,非编织织物10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纺粘型的层和熔喷型的层,或还可以被形成使得丝103是纺粘型和熔喷型的组合。
[0065]除了单个丝103的厚度的差异以外,非编织织物100的整体厚度可以显著变化。参考各种图,非编织织物100和其它元件的厚度可以被放大或以其他方式增大,以显示与非编织织物100有关的细节或其它特征,从而提供图的清晰度。然而,对于很多应用,非编织织物100的厚度可以在0.5毫米至10.0毫米的范围内,但可以超出这个范围极大地变化。例如,对于很多服饰物品,1.0至3.0毫米的厚度可能是合适的,尽管可以利用其它厚度。如下文较详细地讨论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可以被形成,使得形成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被熔合至比其它区域大的程度,且可以基本上减少非编织织物100在熔合区域中的厚度。因此,非编织织物100的厚度可以极大地变化。
[0066]I1-熔合区域
[0067]在图3中,非编织织物100被描绘成包括不同的熔合区域104。熔合区域104是已经经历热的非编织织物100以选择性地改变这些熔合区域104的性能的部分。非编织织物100或形成非编织织物100的至少各种丝103在上文中被讨论成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当暴露于足够的热时,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从固态转变成软化状态或液态。然后,在充分冷却时,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从软化状态或液态转变回固态。因此,非编织织物100或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可以被暴露于热,以软化或熔化各种丝103。如下文较详细讨论的,可以利用使非编织织物100的各个区域(即,熔合区域104)经受热来选择性地改变这些区域的性能。尽管是单独以热来讨论,还可以单独地利用压力或将压力与热组合,以形成熔合区域104,且在非编织织物100的一些构型中,可能需要压力来形成熔合区域104。
[0068]熔合区域104可以展示各种形状,包括各种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或各种未界定的、无规则的或其它的非几何形状。熔合区域104的位置可以从非编织织物100的边缘向内隔开,可以被定位在非编织织物100的一个或多个边缘上,或可以被定位在非编织织物100的拐角处。熔合区域104的形状和位置还可以被选择成延伸跨过在非编织织物100的部分或在非编织织物100的两个边缘之间。然而,一些熔化区域104的面积可以是相对小的,其它熔化区域104的面积可以是相对大的。如下文较详细地描述的,可以将非编织织物100的两个分开的元件连接到一起,一些熔合区域104可以延伸跨过连接元件的接缝,或一些熔合区域可以延伸进入其中其它部件被结合到非编织织物100上的区域中。因此,熔合区域104的形状、位置、尺寸及其它方面可以显著变化。
[0069]当暴露到足够的热及可能的压力时,非编织织物100的各个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从固态转变成软化状态或液态。根据丝103的状态改变程度,熔合区域104内的各个丝103可以(a)以丝状构型保持,(b)完全熔化成液体,所述液体冷却成非丝状构型,(c)呈中间构型,在所述中间构型中一些丝103或单个丝103中的部分保持丝状,而其它丝103或单个丝103中的部分变成非丝状的。因此,尽管熔合区域104中的丝103 —般被熔合至比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中的丝103大的程度,熔合区域104中的熔合程度可以显著变化。
[0070]熔合区域104中的丝103可以熔合的程度之间的差异被描绘在图4A-图4C中。特别参考图4A,熔合区域104内的各个丝103以丝状构型保持。即,形成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以丝的构型保持,且单个丝103保持可辨别。特别参考图4B,熔合区域104内的各个丝103完全熔化成液体,所述液体冷却成非丝状构型。即,来自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熔化成在熔合区域104中有效地形成固体聚合物片材的非丝状状态,同时任意一个单个丝103是不可辨别的。特别参考图4C,各个丝103以部分丝状的构型保持。即,形成丝103的一些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以丝的构型保持,且来自丝103的一些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熔化成在熔合区域104中有效地形成固体聚合物片材的非丝状状态。因此,热来自熔合区域104中的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构型可以是丝状的、非丝状的或丝状和非丝状的任意组合或比例。因此,每一个熔合区域104中的熔合程度可以沿着从一端上的丝状延伸至相对端上的非丝状的范围而变化。
[0071]涉及非编织织物100的构型和通过其形成熔合区域104的过程的各种因素决定了丝103在熔合区域104内的熔合程度。作为示例,确定熔合程度的因素包括(a)形成丝103的特定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b)熔合区域104所暴露的温度,(c)熔合区域104所暴露的压力,及(d)熔合区域104被暴露到升高的温度和/或压力下的时间。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在熔合区域104内得到的熔合程度还可以沿着从一端上的丝状延伸至相对端上的非丝状的范围而变化。[0072]图3中的熔合区域104的构型意图提供其中可以改变熔合区域104的形状、位置、尺寸及其他方面的方式的示例。然而,熔合区域104的构型可以显著变化。参考图5A,非编织织物100包括具有大体线性且平行的构型的多个熔合区域104。类似的,图5B描绘了作为包括具有大体弯曲且平行的构型的多个熔合区域104的非编织织物100。熔合区域104可以具有成段的构型,如图5C所描绘的。非编织织物100还可以具有展示如图的三角形重复图案的构型、如图5E的圆形形状的重复图案的构型或任意其它形状或各种形状的重复图案的多个熔合区域104。在非编织织物100的一些构型中,如图5F所描绘的,一个熔合区域104可以形成界定用于非编织织物100的剩下部分的离散区域的连续区域。熔合区域104还可以具有其中边缘或拐角彼此接触的构型,如图5G的方格图案。此外,各种熔合区域104的形状可以具有如图5H的非几何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因此,熔合区域104的形状、位置、尺寸及其它方面可以显著变化。
[0073]在熔合区域104中,非编织织物100的厚度可以减小。参考图4A-图4C,例如,非编织织物100在熔合区域104中展示比其它区域小的厚度。如上文所讨论的,熔合区域104是其中丝103大致熔合至比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中的丝103大的程度的区域。此外,形成熔合区域104的非编织织物100或非编织织物100的部分可以在形成熔合区域104的同时被挤压。因此,与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相比,熔合区域104的厚度可以减少。再次参考图4A-图4C,表面102和103两者展示在非编织织物100的熔合区域104和其它区域之间的直角(squared)或急剧的过渡。然而,根据形成熔合区域104的方式,表面102和103可以展示其它的构型。作为示例,在图6A中,仅第一表面101具有到熔合区域104的直角过渡。尽管熔合区域104的厚度的减少可以通过直角或急剧的过渡发生,还可以利用弯曲的或更平缓的过渡,如图6B和图6C所描绘的。在其它构型中,可以在非编织织物100的熔合区域104和其它区域之间形成成角度的过渡,如图6D所示。尽管厚度的减少通常发生在熔合区域104中,没有厚度的减少或厚度的减少最小也是可能的,如图6E所描绘的。根据用于非编织织物100的材料和形成熔合区域104的方式,熔合区域104实际上可以膨胀或以其他方式使厚度增加,如图6F所描绘的。在图6A-图6F中的每一个中,熔合区域104被描绘成具有非丝状构型,但也可以具有上文所述的丝状结构或中间构型。
[0074]基于以上讨论,非编织织物100由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丝103形成。尽管丝103被结合、熔合、互锁或以其他方式连接遍及非编织织物100,熔合区域104是其中丝103 —般被熔合至比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中的丝103大的程度的区域。熔合区域104的形状、位置、尺寸及其它方面可以显著变化。此外,丝103的熔合程度也可以显著变化为丝状、非丝状或丝状和非丝状的任意组合或比例。
[0075]II1-熔合区域的性能
[0076]熔合区域104的性能可以不同于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的性能。此外,熔合区域104中的一个的性能可以不同于熔合区域104中的另一个的性能。在制造非编织织物100且形成熔合区域104中,可以将特定的性能应用到非编织织物100的各个区域。更具体地,熔合区域104的形状、熔合区域104的位置、熔合区域104的尺寸、熔合区域104内的丝103的熔合程度及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方面可以变化,以向非编织织物100的特定区域赋予特定的性能。因此,非编织织物100可以被建造、设计或以其他方式构造,以在不同的区域具有特定的性能。[0077]可以通过熔合区域104的添加或配置来改变的性能的示例包括渗透性、耐用性及抗拉伸性。通过在非编织织物100的特定区域中形成熔合区域104中的一个,该区域的渗透性一般会下降,而耐用性和抗拉伸性一般会增加。如下文较详细地讨论的,丝103彼此熔合的程度对渗透性、耐用性及抗拉伸性的改变具有显著的影响。可以影响渗透性、耐用性和抗拉伸性的其它因素包括熔合区域104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及形成丝103的特定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
[0078]渗透性一般涉及空气、水及其它流体(不管是气体还是液体)穿过或以其他方式渗透非编织织物100的能力。根据丝103彼此熔合的程度,可以显著改变渗透性。一般而言,渗透性在其中丝103熔合最少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中是最高的,而渗透性在其中丝103熔合最多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中是最低的。因此,取决于丝100彼此熔合的程度,渗透性可以沿着一范围变化。非编织织物100的与熔合区域104隔开的区域(即非编织织物100的非熔合区域)一般展示相对高的渗透性。其中大部分的丝103以丝状构型保持的熔合区域104也展示相对高的渗透性,但是渗透性一般比与熔合区域104隔开的区域小。其中丝103为丝状和非丝状构型两者的熔合区域104具有较小的渗透性。最后,其中来自丝103的大部分或所有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展示非丝状构型的区域可以具有相对小的渗透性或甚至没有渗透性。
[0079]耐用性一般涉及非编织织物100保持完整、紧密结合或以其他方式未损坏的能力,且可以包括耐磨性、耐磨损性及抗化学品和光的降解性。根据丝103彼此熔合的程度,可以显著改变耐用性。一般而言,耐用性在其中丝103熔合最少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中是最低的,且耐用性在其中丝103熔合最多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中是最高的。因此,取决于丝100彼此熔合的程度,耐用性可沿着一范围变化。非编织织物100的与熔合区域104隔开的区域一般展示相对低的耐用性。其中大部分的丝103以丝状构型保持的熔合区域104还展示相对低的耐用性,但是耐用性一般比与熔合区104隔开的区域大。其中丝103为丝状和非丝物构型两者的熔合区域104具有较大的耐用性。最后,其中来自丝103的大部分或所有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展示非丝状构型的区域可以具有相对高的耐用性。可以影响熔合区域104和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的总的耐用性的其它因素包括非编织织物100的初始厚度和密度,形成丝103的聚合物材料的类型及形成丝103的聚合物材料的硬度。
[0080]抗拉伸性一般涉及非编织织物100在经历织物力(textile force)时的抗拉伸能力。与渗透性和耐用性一样,非编织织物100的抗拉伸性可以显著变化,取决于丝103彼此熔合的程度。与耐用性一样,抗拉伸性在其中丝103熔合最少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中是最低的,且抗拉伸性在其中丝103熔合最多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中是最高的。如上文所注意到的,用于非编织织物100 (即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或其它材料可以被认为是弹性的,或在拉伸断裂之前可拉伸至少百分之十。尽管非编织织物100的抗拉伸性在其中丝103熔合最多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中可以是较大的,但是熔合区域104还可以是弹性的或在拉伸断裂之前可拉伸至少百分之十。可以影响熔合区域104和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的大体抗拉伸性能的其它因素包括非编织织物100的初始厚度和密度,形成丝103的聚合物材料的类型及形成丝103的聚合物材料的硬度。
[0081]如下文较详细讨论的,非编织织物100可以被引入各种产品中,包括各种服饰物品(例如,衬衫、裤子、鞋)。以衬衫为例,非编织织物100可以形成衬衫的大部分,包括躯干区域和两个臂部区域。考虑到来自汗水的湿气可能积聚在衬衫内,衬衫的大部分可以由非编织织物100的不包括熔合区域104的部分形成,以提供相对高的渗透性。考虑到在穿着衬衫时,衬衫的肘部区域可能经历相对高的磨损,可以将一些熔合区域104定位在肘部区域,以赋予较大的耐用性。此外,考虑到在将衬衫穿在个体上且从个体上脱下时,颈部开口可能被拉伸,一个熔合区域104可以围绕颈部开口被定位,以赋予较大的抗拉伸性。因此,可以在整个衬衫中使用一种材料(即,非编织织物100),但通过将不同的区域熔合至不同的程度,可以有利地改变衬衫的不同区域的性能。
[0082]以上讨论主要集中于渗透性、耐用性及抗拉伸性的性能。通过熔合区域104的添加或配置,还可以改变其它各种性能。例如,非编织织物100的整体密度可以随着丝103的熔合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非编织织物100的透明度也可以随着丝103的熔合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各种因素,非编织织物100的颜色的暗度也可以随着丝103的熔合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尽管上文稍微讨论了,非编织织物100的整体厚度可以随着丝103的熔合程度的增加而减少。非编织织物100在拉伸后的恢复程度、非编织织物100的整体柔性及各种断裂模式的抵抗性也可以变化,取决于丝100的熔合程度。因此,通过形成熔合区域104,可以改变各种性能。
[0083]IV-熔合区域的形成
[0084]各种常规过程可以用于形成熔合区域104。参考图7A-图7C,方法的示例被描绘成涉及第一板111和可以为压机(press)的台板的第二板112。首先,非编织织物100和隔离元件113被定位在板111和112之间,如图7A所描绘的。隔离元件113具有与熔合区域104相应的孔114或其它空缺区域。即,隔离元件113使非编织织物100的与熔合区域104相应的区域暴露,同时覆盖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
[0085]然后,板111和112彼此相向平移或以其他方式移动,以压紧或引起非编织织物100和隔离元件113之间的接触,如图7B所描绘的。为了形成熔合区域104,将热施加到非编织织物100的与熔合区域104相应的区域,但由于隔离元件113的存在,将较少的热或没有将热施加到非编织织物100的其它区域。即,非编织织物100的与熔合区域104相应的各个区域的温度升高,但没有显著升高其它区域的温度。在这个示例方法中,第一板111被加热,以通过传导使非编织织物100的温度升高。然而,通过隔离元件113的存在,使非编织织物100的一些区域隔热。因此,仅非编织织物100的通过孔114暴露的区域被暴露到热,以软化或熔化丝103内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用于隔离元件113的材料可以变化,以包括将限制热从第一板111传递至非编织织物100的金属板、纸板、聚合物层、泡沫层或其它各种材料(例如具有低的热导率的)。在一些过程中,隔离元件113可以是第一板111的整体部分或以其他方式被引入第一板111中。
[0086]在使板111和112分开时,如图7C所描绘的,使非编织织物100和隔离元件113彼此分开。然而,非编织织物100的通过隔离元件113中的孔114暴露的区域形成熔合区域104,通过隔离元件113覆盖或以其他方式保护的区域保持基本上未受影响。在一些方法中,隔离元件113可以被构造,以允许熔合区域104中的一些经历比其它熔合区域104高的温度,从而在一些熔合区域104中比在其他熔合区域104中更大程度地熔合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即,隔离元件113的构型可以被构造,以将熔合区域104加热至不同的温度,以向各种熔合区域104赋予不同的性能。[0087]可以利用各种方法,以将热施加到非编织织物100的特定区域上且形成熔合区域104。如上文所注意到的,第一板111可以被加热,以通过传导使非编织织物100的温度升高。在一些过程中,板111和112两者可以被加热,且两个隔离元件113可以被定位在非编织织物100的相对侧上。尽管热可以通过传导来施加,还可以使用射频加热,在这种情况下,隔离元件113可以防止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的通过。在其中利用化学加热的过程,隔离元件113可以防止化学品接触非编织织物100的区域。在其中利用辐射加热的其它过程中,隔离元件113可以是防止辐射热使非编织织物100的各个区域的温度升高的反射材料(即,金属箔)。还可以利用涉及传导元件的类似过程。更具体地,可以用传导元件,以将热直接传导至熔合区域104。而在与熔合区域104相应的区域中缺少隔离元件113时,传导元件可存在于熔合区域104中,以将热传导至非编织织物100的那些区域中。
[0088]可以用来形成非编织织物100中的熔合区域104的其它过程的示例被描绘在图8A-图8C中。首先,非编织织物100放置为邻近第二板112或另一表面,或将无纺织物100放置在第二板112或另一表面之上,如图8A所描绘的。然后,具有熔合区域104中的一个的形状的热冲模115接触且压紧非编织织物100,如图8B所描绘的,以加热非编织织物100的限定区域。在移除冲模115时,暴露熔合区域104中的一个。可以利用具有其它熔合区域104的大体形状的额外的模,以便以类似的方式形成剩下的熔合区域104。这个过程的益处为:模115和其它模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加热至不同的温度,保持接触非编织织物100的不同时间段,且用不同的力挤压非编织织物100,从而改变各个熔合区域104的得到性能。
[0089]可以用来形成非编织织物100中的熔合区域104的其它过程的示例被描绘在图9中。在这个过程中,非编织织物100被放置在第二板112或其它表面上,且激光设备116被用于加热非编织织物100的特定区域,从而熔合丝103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且形成熔合区域104。通过调整激光设备116的功率、焦点或速率中的任意一个或所有,熔合区域104的加热程度可以被调节或以其他方式被改变。而且,不同的熔合区域104可以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以改变丝103的熔合程度,从而改变各个熔合区域104的得到性能。合适的激光设备116的不例为各种常规CO2或Nd:YAG激光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0090]V-复合元件
[0091]非编织织物100可以与各种织物、材料或其它部件连接,以形成复合元件。通过连接非编织织物100和其它部件,非编织织物100和其它部件两者的性能被结合在复合元件中。复合元件的示例被描绘在图10和图11中,其中部件120在第二表面102处被连接至非编织织物100上。尽管部件120被描绘成具有类似于非编织织物100的尺寸的尺寸,部件120可以具有较小或较大的长度、较小或较大的宽度或较小或较大的厚度。例如,如果部件120是吸水或芯吸水的织物,那么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组合可能适合用于在体育运动期间使用的服饰物品,在体育运动中穿着该服饰的个体可能会出汗。作为其它示例,如果部件120是可压缩的材料,比如聚合物泡沫,那么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组合可能适合用于其中缓冲(即冲击力的减弱)是有利的服饰物品,比如用于可能涉及与其它运动员或设备的接触或碰撞的体育运动的垫料。作为另外的示例,如果部件120是板或片材,那么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组合可能适合用于为激烈碰撞提供保护的服饰物品。因此,各种织物、材料或其它部件可以与非编织织物100的表面连接,以形成具有额外性能的复合元件。[0092]丝103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用于将非编织织物100固定到部件120或其它部件。如上文所讨论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在受热时熔化且在充分冷却时恢复至固态。基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这种属性,可以利用热结合过程来形成连接复合元件的部分比如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热结合部。如本文所用的,术语“热结合”或其变化形式被定义成涉及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内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软化或熔化使得元件的材料在冷却时彼此固定的两个元件之间的固化技术。类似地,术语“热结合部”或其变化形式被定义成通过涉及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内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软化或熔化使得元件的材料在冷却时彼此固定的过程连接两个元件的结合部、连接部或结构。作为示例,热结合可以涉及(a)引入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两个元件的熔化或软化,使得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相互混合(intermingle)(例如,扩散穿过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边界层)且在冷却时固定到一起;(b)引入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第一织物元件的熔化或软化,使得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延伸进入或渗入第二织物元件的结构(例如,围绕第二织物元件中的丝或纤维延伸或与第二织物元件中的丝或纤维结合),以在冷却时使织物元件固定到一起:及(C)引入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织物元件的熔化或软化,使得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延伸进入或渗入在另一元件(例如,聚合物泡沫或片材、板、结构装置)中形成的缝隙或腔中,以在冷却时使元件固定到一起。当仅一个元件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或当两个元件都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时,可以发生热结合。此外,热结合一般不涉及缝合或粘合剂的使用,但涉及用热使元件彼此直接结合。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缝合或粘合剂,以补充元件通过热结合的热结合部或连接部。还可以利用针刺过程,以连接元件或补充热结合部。
[0093]尽管热结合过程可以被用于形成连接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热结合部,但是热结合部的构型至少部分地取决于部件120的材料和结构。作为第一示例,如果部件120至少部分地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那么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相互混合,以在冷却时使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固定到一起。然而,如果部件12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具有显著高于非编织织物10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熔点,那么非编织织物10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延伸进入部件120的结构、裂缝或腔,以在冷却时使元件固定到一起。作为第二示例,部件120可以由不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织物形成,且非编织织物10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围绕部件120中的丝延伸或与部件120中的丝结合,以在冷却时使织物元件固定到一起。作为第三示例,部件120可以是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聚合物泡沫材料、聚合物片材或板,且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相互掺和,以在冷却时使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固定到一起。作为第四示例,部件120可以为不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聚合物泡沫材料、聚合物片材或板,且非编织织物10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延伸进入或渗透部件120内的裂缝或腔,以在冷却时使元件固定到一起。参考图11,多个热结合元件105 (例如,来自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中的一个或两者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被描绘成在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之间延伸,以使元件连接到一起。因此,即使在部件120由不同范围的材料形成或具有多种结构中的一个时,可以利用热结合来连接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
[0094]现在将参考图12A-图12C来讨论用于形成复合元件的大体制造过程。首先,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被定位在第一板111和第二板112之间,如图12A所描绘的。然后,板111和112彼此相向平移或以其他方式移动,以压紧或引起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之间的接触,如图12B所描绘的。为了形成热结合部且连接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将热施加至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即,使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温度升高,以造成在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之间的界面处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软化或熔化。根据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两者的材料,及部件120的整体构型,可以仅加热第一板111,可以仅加热第二板112,或可以加热板111和112两者,以通过传导使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温度升高。在使板111和112分开时,如图12C所描绘的,可以取出由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两者形成的复合元件并允许其冷却。
[0095]关于图12A-图12C所讨论的制造过程大体涉及(a)分别形成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及(b)随后连接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以形成复合元件。尽管上文所讨论的大体过程可以被用于由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形成复合元件,但是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作为示例,可以利用其中在制造非编织织物100的期间使丝103直接沉积到部件120上的过程。作为类似的制造过程,可以将材料(例如,泡沫体、熔融聚合物、涂层)喷涂、沉积或以其他方式应用到非编织织物100的表面上,以形成复合元件。而且,包括两层或更多层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复合元件可以通过反复沉积丝103的层来形成。当丝103的每一个层具有不同的性能或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形成时,得到的复合元件可以具有各种层的组合性能。不是通过传导加热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可以利用包括射频加热或化学加热的其它方法。在一些过程中,在板111和112之间被压紧之前,第二表面102和部件120的表面可以通过辐射加热来加热。利用辐射加热来使仅形成热结合部的表面的温度升高的益处为: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的其它部分内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没有被显著加热。在一些过程中,还可以在非编织织物100和部件120之间利用缝合或粘合剂,以补充热结合部。
[0096]在图10-图12C中,非编织织物100被描绘成具有不包括熔合区域104的构型。为了向复合元件赋予不同的性能,可以在非编织织物100中形成熔合区域104。在一些过程中,在连接非编织织物100和其它部件(例如,部件120)之前,可以形成熔合区域104。然而,在其它过程中,可以在热结合过程期间或在热结合过程后形成熔合区域104。参考图13和图14,描绘复合元件的其它构型,其中非编织织物100具有比部件120大的面积。然而,如图14所描绘的,非编织织物100的其中部件120被热结合的区域形成熔合区域104。因此,在一些制造过程中,熔合区域104可以在其中复合元件120被热结合到非编织织物100上的区域中形成。因此,熔合区域104可以在用于复合元件的制造过程中形成。
[0097]V1-层状构型
[0098]在图15和图16中,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被描绘成包括第一层210和第二层220。第一层210由多根第一丝211形成,且第二层220由多根第二丝221形成。分别地,层210和220中的每一个具有非编织织物100的大体构型。因此,还将关于非编织织物100的性能和构型的以上讨论应用到层210和220中每一个及大体上层状非编织织物200。
[0099]丝211和221由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尤其,形成第一丝21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熔化温度低于形成第二丝22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熔化温度。因此,第一层210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在低于第二层220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温度下熔化。形成丝211和22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被选择成具有在5摄氏度至100摄氏度或更大的范围内的熔化温度差。作为示例,形成第一丝21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具有140摄氏度的熔化温度,而形成第二丝22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具有170摄氏度的较高熔化温度,尽管可以根据利用或引入非编织织物200的产品或应用极大地改变选择用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特定的熔化温度。
[0100]如上文所注意到的,层210和220中的每一个具有非编织织物100的大体构型。同样地,第一丝211被随机分布遍及第一层210,且被结合、熔合、互锁或以其他方式连接,以形成具有相对恒定的厚度的结构。类似地,第二丝221被随机分布遍及第二层220,且被结合、熔合、互锁或以其他方式连接,以形成具有相对恒定的厚度的结构。此外,还将关于丝103的性能和构型的以上讨论应用到丝211和221中的每一个。
[0101]各种常规过程可以用于制造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一般而言,用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制造过程包括(a)选择用于丝211和22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熔化温度,(b)从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挤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多根第一丝211, (c)在表面比如移动的传送机上收集、铺设或以其他方式沉积第一丝211,以形成第一层210,(d)从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挤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多根第二丝221,Ce)在第一层210上收集、铺设或以其他方式沉积第二丝221,及(f)通过挤压或其它过程,赋予所需厚度。由于丝211和221在沉积时可以是相对软的或部分熔化的,来自彼此接触的丝211和221的聚合物材料可以在冷却时变得结合或熔合到一起。
[0102]在以上讨论的大体制造过程之后,可以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上进行各种后处理操作。例如,还可以利用压花或压延工艺,以保证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具有大体上恒定的厚度,为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赋予质地,或还结合或熔合丝211和221。还可以将涂层应用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上。而且,喷液、水力缠结、针刺或缝编过程还可以被用于改变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性能。层210和22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形成为纺粘型材料或熔喷型材料,或可以被形成为纺粘型材料和熔喷型材料的组合。
[0103]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整体厚度可以显著变化。参考各种图,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其它元件的厚度可以被放大或以其他方式增大,以显示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有关的细节或其它特征,从而提供图的清晰度。然而,对于很多应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厚度可以在1.0毫米至20.0毫米的范围内,但可以超出这个范围极大地变化。例如,对于很多服饰物品,1.0至6.0毫米的厚度可能是合适的,尽管可以利用其它厚度。如下文较详细地讨论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区域可以被形成,使得形成丝211和22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被熔合至比其它区域大的程度,且可以显著减少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在熔合区域中的厚度。因此,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厚度可以极大地变化。
[0104]VI1-层状非编织织物中的熔合区域
[0105]在图17和图18中,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被描绘成包括各种熔合区域201。熔合区域201类似于非编织织物100中的熔合区域104。同样地,熔合区域201是已经经历热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部分,以选择性地改变这些熔合区域201的性能。层状非编织织物200或至少各种丝211和221在上文中被讨论成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当暴露到足够的热时,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从固态转变成软化状态或液态。然后,当充分冷却时,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从软化状态或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层状非编织织物200或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区域可以被暴露到热中,以软化或熔化各种丝211和221。如下文较详细讨论的,可以用各个区域(即,熔合区域201)暴露于热来选择性地改变这些区域的性能。尽管单独以热来讨论,压力还可以单独地被利用或结合热被利用,以形成熔合区域201,且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一些构型中,可能需要压力来形成熔合区域201。
[0106]如上文所讨论的,形成第一丝21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熔化温度低于形成第二丝22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熔化温度。这种构型允许第一层210中的熔合区域201的形成,而没有显著改变第二层220中的相应区域的性能。例如,参考图18,熔合区域201是第一层210的非丝状部分,而第二层220的各种第二丝221保持丝状。即,第二层220包括邻近在第一层210中形成的熔合区域201的丝状区域。通过将第一层210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选择成在低于第二层220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温度下熔化,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区域可以具有非丝状区域(即,第一层210的熔合区域201)的性能和丝状区域(B卩,第二层220的相邻区域)的性能。因此,不同的熔化温度提供其中熔合区域201可以仅在第一层210中形成的构型。
[0107]与熔合区域104—样,熔合区域201可以展示各种形状,包括各种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或各种未界定的、无规则的或其它方式的非几何形状。熔合区域201的位置可以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边缘向内隔开,定位在层状非编织织物
200的一个或多个边缘上,或定位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拐角处。熔合区域201的形状和位置还可以被选择成延伸跨过层状非编织织物200或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两个边缘之间延伸。然而,一些熔化区域201的面积可以是相对小的,其它熔化区域201的面积可以是相对大的。因此,熔合区域201的形状、位置、尺寸及其它方面可以显著变化。
[0108]尽管熔合区域201的尺寸可以显著变化,但是很多或所有的熔合区域201可以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如上文所注意到的,在用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制造过程期间,可以利用各种压花或压延工艺。一些压花或压延工艺可以形成多个相对小的区域(即,I至10平方厘米),其中丝211和221彼此稍微地熔合。与通过压花或压延形成的区域相比,一些熔合区域201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较大的连续区域。如本文所使用的,“连续区域”或其变化形式被界定成相对完整或不间断的区域。即,连续区域是熔合区域201的单一的离散区域,而不是熔合区域201的单独的区域的组合。
[0109]当暴露到足够的热及可能的压力时,第一丝21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从固态转变成软化状态或液态。根据第一丝211的状态改变程度,熔合区域201内的各第一丝211可以(a)以丝状构型保持,(b)完全熔化成液体,所述液体冷却成非丝状的构型,(c)采取中间构型,其中一些第一丝211或单个第一丝211中的部分保持丝状且其它第一丝211或单个第一丝211中的部分变成非丝状的。因此,尽管熔合区域201中的第一丝211 —般被熔合至比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其它区域中的第一丝211大的程度,熔合区域201中的熔合程度可以显著变化。
[0110]熔合区域201中的第一丝211可以熔合的程度之间的差异被描绘在图18、图19A和图19B中。特别参考图18,熔合区域201内的各第一丝211完全熔化成液体,所述液体冷却成非丝状构型。即,来自第一丝21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熔化成在熔合区域201中有效地形成固体聚合物片材的非丝状状态,同时任意一个单个第一丝211是不可辨别的。特别参考图19A,第一丝211以丝状构型保持。S卩,形成第一丝21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以丝的构型保持,且个别第一丝211保持可辨别。特别参考图19B,各第一丝211以部分丝状的构型保持。即,形成第一丝211的一些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以丝的构型保持,且来自第一丝211的一些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熔化成有效地形成熔合区域201中的固体聚合物片材的非丝状状态。因此,来自熔合区域201中的第一丝211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构型可以是丝状的、非丝状的或丝状和非丝状的任意组合或比例。因此,每一个熔合区域201中的熔合程度可以沿着从一端上的丝状延伸至相对端上的非丝状的范围而变化。用于非编织织物100的以上讨论的很多因素和过程可以确定第一丝211在熔合区域201内的熔合程度。
[0111]熔合区域201的构型可以极大地变化。例如,图6A-图6F中用于非编织织物100的以上讨论的构型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适用于熔合区域201。作为示例,图19C显示类似于图6C的构型,其中熔合区域201具有弯曲的或更平缓的过渡。在上文所讨论的每一种构型中,第二层220包括邻近第一层210中的熔合区域201的丝状区域。即,在形成第一层201中的熔合区域201后,第二层220保持丝状。然而,根据施加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上的热和压力的程度,熔合区域201也可以在第二层220中形成。参考图19D,熔合区域201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层210和220两者中形成非丝状区域。
[0112]以上参考图7A-图7C、图8A-图8C及图9讨论的技术中的每一个可以用于形成熔合区域201。因此,一般而言,将热和压力施加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区域上,以形成熔合区域201。考虑到用于层210和220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熔化温度是不同的,改变在形成熔合区域201期间所用的温度可以得到熔合区域201的不同构型。例如,当用于形成熔合区域201的温度高于第一层210的熔化温度且低于第二层220的熔化温度时,可以形成图18和图19A-图19C的构型。然而,当用于形成熔合区域201的温度高于层210和220的熔化温度时,可以形成图19D的构型。
[0113]熔合区域201的性能可以不同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其它区域的性能。与非编织织物100 —样,可以通过熔合区域201的添加或配置改变的性能的示例包括渗透性、耐用性、抗拉伸性、密度、透明度、颜色、拉伸后的恢复及柔性。
[0114]VII1-具有层状非编织织物的复合元件
[0115]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可以与各种线、织物、材料或其它部件连接,以形成复合元件。通过连接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其它部件,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其它部件两者的性能被结合在复合元件中。
[0116]复合元件的示例被描绘在图20和图21中,其中各种线230被嵌入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内且基本上平行于层210和220延伸达至少5厘米的距离。线230在基本上平行于层210和220中的任意一个的方向中延伸。参考图21的截面,线230被设置在层210和230之间,但可以在层210和220中的任意一个内。更具体地,线230可以被定位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表面上,线230可以被嵌入在第一层210内,或线230可以被嵌入在第二层220内。可以利用热结合过程将线230固定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内。S卩,例如,第一层21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被软化或熔化,以形成将线230连接至非编织织物200的热结合部。
[0117]如上文所注意到的,线230基本上平行于层210和220延伸达至少5厘米的距离。这种构型的益处为:线230可以有效地限制在它们的延伸方向上的拉伸。中断线230的笔直方面的弯曲、转弯(zig)、缝线及其它元件可以限制线230提供抗拉伸性的能力。因此,通过使线基本上平行于层210和220延伸达至少5厘米的距离,增强了它们限制拉伸的能力。
[0118]线230可以由展示比宽度和厚度显著大的长度的任意大体一维的材料形成。根据所用的材料及所需性能,线230可以是单个丝、包括多根丝的纱线或包括多个纱线的线状物(thread)。用于线230的合适的材料包括例如人造丝、尼龙、聚酯、聚丙烯酸物、丝绸、棉、碳、玻璃、芳族聚酰胺(aramid)(例如,对芳族聚酰胺纤维和间芳族聚酰胺纤维)、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及液晶聚合物。在一些构型中,线230还可以是金属丝或线缆。
[0119]比形成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相比,上文所注意到的,用于线230的很多材料展示较大的抗拉强度和抗拉伸性。即,线230可以比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结实,且在受到拉伸力时可以展示比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小的拉伸。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线230的组合赋予结构:其中复合元件可以在一个方向中拉伸且基本上是抗拉伸性的,并具有比其它方向大的强度。
[0120]线230在图20中被描绘为彼此基本上平行。在其它复合元件构型中,线230可以被布置在其它方向中,且可以完全或仅部分地延伸穿过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作为示例,线230可以彼此交叉,线230可以以直角彼此交叉,线230可以从中心点向外辐射,线230中的每一个可以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边缘向内隔开,或线230可以是弯曲的或可以具有波状的构型。
[0121]在复合元件的一些构型中,熔合区域201可以被添加,以进一步影响复合元件的性能。参考图22和图23,熔合区域201在线230的区域中延伸穿过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考虑到熔合区域201可以展示比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其它区域大的抗拉伸性,图22和图23中的熔合区域在线230的方向中可以赋予额外的抗拉伸性。而且,熔合区域201可以有助于将线230固定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内。还注意到,线230在图22和图23中被描绘成嵌入到第一层210内。
[0122]复合元件的其它示例被描绘在图24和图25中,其中部件240被固定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这种构型类似于上文参考图10、图11、图13和图14所公开的复合元件,除了部件240被固定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以外。通过连接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部件240,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部件240两者的性能被结合在复合元件中。
[0123]第一丝211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用于使部件240固定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如上文所讨论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在受热时熔化且在充分冷却时恢复至固态。基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这种属性,可以利用热结合过程来形成连接复合材料的部分比如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部件240的热结合部。同样地,可以利用参考图12A-图12C所讨论的大体制造过程。
[0124]熔合区域201可以在其中部件240被固定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区域中形成。参考图25,熔合区域201的非丝状构型被设置成与用于部件240的连接部位相应。在一些过程中,在将部件240连接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之前,可以形成熔合区域201。然而,在其它过程中,可以在将部件240连接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热结合过程期间或在热结合过程后形成熔合区域201。参考图26,描绘复合元件的其它构型,其中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在其中将部件240连接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区域中不具有熔合区域201。
[0125]IX-产品构型
[0126]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多个元件或各种复合元件构型可以被用于服饰物品(例如,衬衫、夹克及其它外套、裤子、鞋)、容器及用于家具的装饰材料中。各种构型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还可以用于床上用品、桌罩、毛巾、旗帜、帐篷、帆及降落伞中,及包括汽车和航空航天应用、过滤器材料、医用织物、土工织物、农用织物及工业服饰的工业目的。因此,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可以用于个人目的和工业目的两者的各种产品中。
[0127]尽管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可以用于各种产品中,以下讨论提供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服饰物品的示例。即,以下讨论阐述其中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可以引入衬衫300和鞋400的物品中的各种方式。而且,提供衬衫300和鞋400的各种构型的示例,以阐述与产品中利用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有关的各种概念。因此,虽然下文概括的概念被特别地应用到各种服饰物品中,概念可以应用到其它各种产品上。
[0128]在图27A、图28A和图29A中,衬衫300的各种构型被描绘成包括躯干区域301和从躯干区域301向外延伸的一对臂部区域302。躯干区域301与穿戴者的躯干相应且在被穿着时覆盖躯干的至少一部分。躯干区域301的上部区域界定在衬衫300被穿着时穿戴者的颈和头通过其伸出的颈部开口 303。类似地,躯干区域301的下部区域界定在衬衫300被穿着时穿戴者的腰或骨盆区域通过其伸出的腰部开口 304。臂部区域302分别与穿戴者的右臂和左臂相应,且在衬衫300被穿着时覆盖右臂和左臂的至少一部分。臂部区域302中的每一个界定在衬衫300被穿着时穿戴者的手、手腕或臂通过其伸出的臂部开口 305。衬衫300具有衬衫类型衣服的构型,特别是长袖衬衫。一般而言,衬衫类型衣服覆盖穿戴者的躯干的一部分且可以遍布穿戴者的手臂。在另外的示例中,具有衬衫300的大体结构的服饰可以具有其它衬衫类型衣服的构型,包括短袖衬衫、背心式上衣、贴身内衣(undershirt)、夹克或外套。关于衬衫300所讨论的概念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服饰物品上,比如例如夹克和其它外套、裤子、帽子、手套、内衣(undergarment)和袜子。
[0129]衬衫300的第一构型被描绘在图27A和图27B中。衬衫300的大部分由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形成。更具体地,躯干区域301和臂部区域302中的每一个主要由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形成。尽管衬衫300可以由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单一元件形成,衬衫300 —般由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多个连接的元件形成。参考图27B的截面,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被定向,使得第一层210形成衬衫300的外表面,而第二层220形成衬衫300的内表面。
[0130]衬衫300的第二构型被描绘在图28A和图28B中。与图27A的构型一样,衬衫300的大部分由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形成。为了向衬衫300的特定区域赋予不同的性能,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形成不同的熔合区域201。更具体地,熔合区域201围绕颈部开口 303、腰部开口 304及臂部开口 305中的每一个形成。考虑到开口 303-305中的每一个可以随着衬衫300被穿在个体上且从个体上脱下而拉伸,熔合区域201围绕开口 303-305被定位,以向这些区域赋予较大的抗拉伸性。熔合区域201还被定位在肩部和肘部区域,以赋予耐磨性或其它有益的性能。
[0131]参考图28B的截面,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被定向,使得第一层210形成衬衫300的外表面,而第二层220形成衬衫300的内表面。在这个构型中,熔合区域201被定位在衬衫300的外表面上。而且,第二层220保持丝状且被设置以形成内表面,所述内表面接触穿戴者。考虑到在接触穿戴者时,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丝状区域可能比熔合区域201更舒服,将第二层220放置成接触穿戴者来确保仅丝状区域接触穿戴者。而且,被设置成与穿戴者接触的丝状区域更可能吸收汗水或吸去来自穿戴者的汗水。因此,其中定向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方式可以向衬衫300赋予各种益处。
[0132]尽管衬衫300中的熔合区域201的尺寸可以显著变化,但是熔合区域201中一些一般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如上文所注意到的,在用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制造过程期间,可以利用各种压花或压延工艺。一些压花或压延工艺可以形成多个相对小的区域(即,I至10平方厘米),其中丝211和221彼此稍微熔合。与通过压花或压延形成的区域相比,一些熔合区域201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作为示例,且参考图28A,围绕颈部开口 303的熔合区域201分别形成连续区域,衬衫300的肘部区域中的熔合区域201中的每一个分别形成连续区域,且衬衫300中的肩部区域的熔合区域201中的每一个分别形成连续区域。单独的熔合区域201 (即,围绕开口 303-305且在肩部和肘部区域中)中的每一个形成单一的连续区域,且每一个具有大于I平方厘米的面积。
[0133]衬衫300的第三构型被描绘在图29A-图29D中。除了包括各个熔合区域201以夕卜,衬衫300还引入各种线230和部件240。更具体地,这种构型包括在开口 303-305的区域中的熔合区域201、延伸通过躯干区域301的一部分和沿着臂部区域302延伸的线230及固定到躯干区域301的肩部和侧面上的部件240。躯干区域301中的线230与熔合区域
201中的一个无关,而熔合区域201在其中嵌入线230的臂部区域302的区域中形成。
[0134]例如,线230可以用于减少服饰300中的拉伸。尽管线230可以减少躯干区域301的拉伸,使线320与臂部区域302中的熔合区域201相关可以增强线230的区域中的抗拉伸性、耐用性及耐磨损性。部件240可以是聚合物泡沫构件,例如,所述聚合物泡沫构件使穿着衬衫300的个体的侧面和肩部上的冲击力减弱。作为可选择方案,部件240可以是也为穿戴者提供保护的板。在这些区域中的每一个中,热结合部可以用于将线230和部件240连接到衬衫300上。而且,热结合部可以在其中连接部件240的区域中形成熔合区域201。
[0135]在图29B-图29D中描绘的每一个截面中,第一层210形成衬衫300的外表面,而第二层220形成衬衫300的内表面。在这个构型中,熔合区域201和部件240被定位在衬衫300的外表面上。而且,第二层220保持丝状且被设置以形成内表面,所述内表面接触穿戴者。考虑到在接触穿戴者时,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丝状区域可能比熔合区域201更舒月艮,将第二层220放置成接触穿戴者来确保仅丝状区域接触穿戴者。而且,被设置成与穿戴者接触的丝状区域更可能吸收汗水或吸去来自穿戴者的汗水。因此,其中定向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方式可以向衬衫300赋予各种益处。
[0136]基于以上讨论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可以用于服饰物品中,比如衬衫300。在一些构型中,衬衫300可以主要由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形成,或可以添加元件比如线230和部件240。而且,熔合区域201可以被引入衬衫300中,以增强特定区域的性能。通过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形成熔合区域201且结合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和其它部件以形成复合元件,可以向衬衫300的不同区域赋予各种性能和性能的组合。即,本文所公开的各种概念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策划衬衫300的性能且使衬衫300适合于特定的目的。考虑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引入了具有呈不同熔化温度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层210和220,接触穿戴者的区域可以基本上保持丝状。
[0137]在图30A、图31A、图32A、图33A和图34A中,鞋400的各种构型被描绘成包括鞋底结构410和鞋面420。鞋底结构410被固定到鞋面420上且在鞋400被穿着时在穿戴者的足部和地面之间延伸。除了提供牵引力以外,鞋底结构410可以在行走、跑步或其它步行运动期间在足部和地面之间受压缩时使地面反作用力减弱。如所描绘的,鞋底结构410包括鞋底夹层411和鞋外底412。鞋底夹层411主要由聚合物泡沫材料形成,但可以引入有助于使地面反作用力减弱或影响脚的运动的流体填充的囊状物(bladder)、板、调节器或其它元件。鞋外底412由有纹理的橡胶材料形成,以增强牵引力。鞋底结构410的这种构型可以显著变化,以包括其它各种常规或非常规的结构。
[0138]鞋面420界定鞋400内的用于接纳足部并相对于鞋底结构410固定足部的空间。更具体地,鞋面420被构造成沿着足部的外侧面、沿着足部的内侧面、在足部上及在足部下延伸,使得鞋面420内的空间被成型为容纳足部。通过定位在鞋400的至少足跟区域中脚踝开口 421提供到空间的入口。鞋带422延伸通过鞋面420中的各个鞋带孔,且允许穿戴者改变鞋面420的尺寸,以适应不同比例的足部。鞋带422还允许穿戴者松开鞋面420,以使足部容易进入空间和从空间取出。鞋面420可以包括在鞋带422下延伸的鞋舌423,以增强鞋400的舒适性或可调节性。
[0139]鞋400的第一构型被描绘在图30A和图30B中。沿着足部的侧面、在足部上且在足部下延伸的鞋面420的部分可以由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各种元件形成。尽管未描绘,可以用缝合线来连接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元件。在很多鞋类物品中,用缝合或粘合剂来连接鞋面和鞋底结构。然而,可以利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使鞋底结构410热结合到鞋面420上。因此,鞋400的这种构型的益处为:可以用热结合过程来连接鞋底结构410和鞋面420。在一些构型中,可以用缝合或粘合剂来连接鞋底结构410和鞋面420,或可以用缝合或粘合剂来补充热结合部。
[0140]参考图30B的截面,层状非编织织物200被定向,使得第一层210形成鞋面420的外表面,而第二层220形成鞋面420的内表面(即,形成空间且在被穿着时接触足部的表面)。在一些构型中,材料的额外层比如泡沫层或织物层可以被定位在第二层420的内部。在其中第一层410被定位在第二层420的内部的其它构型中,第一层410可以被热结合到泡沫层或织物层上。当第一层410被热结合到泡沫层或织物层上时,第二层420可以形成鞋面420的外表面且可以以丝状构型保持。
[0141]鞋400的第二构型被描绘在图31A和图31B中。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形成各种熔合区域201。熔合区域201中的一个围绕脚踝开口 421延伸且邻近脚踝开口 421,这可以向围绕脚踝开口 421的区域提供较大的抗拉伸性且有助于牢牢地将足部保持在鞋面420内。另一熔合区域201被定位在足跟区域且围绕鞋400的后部区域延伸,以形成抵抗鞋面420内的足跟运动的足跟稳定器(heel counter).另一熔合区域201被定位在前足区域且邻近鞋底结构410,该熔合区域201为前足区域增加较大的耐用性。更具体地,鞋面420的前足区域可以经历比鞋面420的其它部分大的磨损(abrasive-wear),且熔合区域201在前足区域的添加可以增强前足区域中的鞋400的耐磨损性。额外的熔合区域201围绕鞋带孔中的一些延伸,这可以增强耐用性和接纳鞋带422的区域的抗拉伸性。熔合区域201还从邻近鞋带422的区域向下延伸到邻近鞋底结构410的区域,以增强沿着鞋400的侧面的抗拉伸性。更具体地,鞋带422的拉力可以将拉力置于鞋面420的侧面。通过形成沿着鞋面420的侧面向下延伸的熔合区域201,可以减少鞋面420的拉伸。
[0142]第一层210形成鞋面420的外表面,而第二层220形成鞋面420的内表面(即,形成空间且在被穿着时接触足部的表面)。在这个构型中,熔合区域201被定位在鞋400的外表面上。而且,第二层220保持丝状且被设置为形成内表面,所述内表面接触穿戴者的足部。考虑到在接触穿戴者时,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丝状区域可能比熔合区域201更舒服,将第二层220放置成接触穿戴者来确保仅丝状区域接触穿戴者。而且,被设置成接触穿戴者的丝状区域更可能吸收汗水或吸去来自穿戴者的汗水。因此,其中定向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方式可以向鞋400赋予各种益处。
[0143]尽管鞋400中的熔合区域201的尺寸可以显著变化,但是熔合区域201 —般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如上文所注意到的,在用于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制造过程期间,可以利用各种压花或压延工艺。一些压花或压延工艺可以形成多个相对小的区域(即,I至10平方厘米),其中丝211和221彼此稍微熔合。与通过压花或压延形成的区域相比,如上文所界定的,熔合区域201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
[0144]鞋400的第三构型被描绘在图32A和图32B中。在鞋400的侧面中的三个熔合区域201具有字母和“C”的形状。如上文所讨论的,熔合区域201可以用于改变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各种性能,包括渗透性、耐用性和抗拉伸性的性能。一般而言,还可以通过形成熔合区域201来改变各种美学性能。即,熔合区域201可以用于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形成团队或公司的名称或标志、个人的名字或首字母或美学图案、图画或元件。类似地,熔合区域201可以用于在衬衫300或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任意其它产品中形成标记。而且,第二层220保持丝状,以赋予上文所讨论的益处。
[0145]鞋400的第四构型被描绘在图33A-图33D中。在这个构型中,鞋面420被形成为包括部件240和线230两者的复合元件。更具体地,部件240中的一个被结合到足跟区域中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上且围绕鞋400的后部区域延伸,以形成抵抗鞋面420内的足跟运动的足跟稳定器。这个区域的截面被描绘成图33B中。作为足跟稳定器,部件240可以是相对刚性的聚合物构件。另一个熔合区域201被结合到前足区域中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上且邻近鞋底结构410,该熔合区域201提供向前足区域增加较大的耐用性的鞋头。更具体地,鞋面420的前足区域可以经历比鞋面420的其它部分大的磨损,且部件240在前足区域中的添加可以增强前足区域中的鞋400的耐磨损性。作为鞋头,部件240可以被形成为耐用且耐磨的橡胶构件。此外,线230从邻近鞋带422的区域向下延伸到邻近鞋底结构410的区域,这可以增强沿着鞋400的侧面的抗拉伸性。更具体地,鞋带422中的拉力可以将拉力置于线230中。通过将线230放置成沿着鞋面420的侧面向下延伸,可以减少鞋面420中的拉伸。尽管线230可以被嵌入非编织织物200的丝状区域内,如图33C所描绘的,线230还可以被嵌入熔合区域201内,如图33D所描绘的。
[0146]鞋400的第五构型被描绘在图34A和图34B中。结合到鞋400的侧面上的三个部件240具有字母和“C”的形状。尽管部件240可以用于结构的目的(例如,足跟稳定器、鞋头),部件240还可以用于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形成团队或公司的名称或标志、个人的名字或首字母或美学图案、图画或元件。类似地,部件240可以用于在衬衫300或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任意其它产品中形成标记。而且,第二层220保持丝状,以赋予上文所讨论的益处。
[0147]基于以上讨论的,层状非编织织物200可以用于具有衬衫(例如,衬衫300)和鞋类物品(例如,鞋400)的构型的服饰中。为了向服饰的区域赋予不同的性能,熔合区域201可以在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形成,线230可以被引入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中,或部件240可以被结合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上。作为另外的变化形式,熔合区域201可以围绕线240形成,或部件240可以被选择为例如织物、片材、泡沫层或板。而且,考虑到层状非编织织物200的层状方面,第一层210可以用于形成熔合区域201或与线230或部件240结合,而第二层220可以保持丝状。
[0148]在上文中和在附图中参考各种构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本公开内容提供的目的是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各种特征和概念的示例,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上述构型做出许多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非编织织物,包括: 第一层,其由包含具有第一熔化温度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一丝形成;及第二层,其邻近所述第一层定位且被固定到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由包含具有第二熔化温度的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二丝形成,所述第一熔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熔化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和所述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是热塑性聚氨酯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其中所述第一层包括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的熔合区域,所述第一丝被熔合以在所述熔合区域中形成所述非编织织物的非丝状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其中所述第二层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熔合区域的丝状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其中部件被固定到所述熔合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其中多根线被嵌入到所述非编织织物内,所述线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层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达至少5厘米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其中所述线被定位在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非编织织物,其中所述非编织织物被引入到服饰物品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编织织物,其中所述非编织织物被引入到鞋类物品中。
10.一种服饰物品,包括: 非编织织物,其包括(a)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由包含具有第一熔化温度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一丝形成和(b)第二层,所述第二层邻近所述第一层定位,所述第二层由包含具有第二熔化温度的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二丝形成,所述第一熔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熔化温度 '及 热结合到所述第一层的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层形成所述服饰的外表面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层形成所述服饰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层包括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的至少一个熔合区域,所述第一丝被熔合以在所述熔合区域中形成所述非编织织物的非丝状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层包括邻近所述第二层的所述熔合区域的丝状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部件在所述熔合区域处热结合到所述第一层。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服饰为鞋。
16.一种鞋类物品,所述鞋类物品具有鞋面和鞋底结构,所述鞋面包括非编织织物,所述非编织织物具有:(a)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由包含具有第一熔化温度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一丝形成,和(b)第二层,所述第二层邻近所述第一层定位,所述第二层由包含具有第二熔化温度的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二丝形成,所述第一熔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熔化温度,所述第一层被设置以形成所述鞋类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第二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内部。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层包括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的熔合区域,所述第一丝被熔合以在所述熔合区域中形成所述非编织织物的非丝状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层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熔合区域的丝状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部件在所述熔合区域中热结合到所述非编织织物。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部件选自由鞋头、足跟稳定器及标记组成的组。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多根线被嵌入到所述第一层之内。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线从所述鞋面的鞋带区域延伸到邻近所述鞋底结构的区域。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层包括具有至少I平方厘米的连续区域的熔合区域,所述第一丝被熔合以在所述熔合区域中形成所述非编织织物的非丝状部分,且所述线被定位在所述熔合区域内。
24.一种服饰物品,包括: 非编织织物,其包括(a)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由包含具有第一熔化温度的第一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一丝形成,和(b)第二层,所述第二层邻近所述第一层定位,所述第二层由包含具有第二熔化温度的第二热塑性聚合物材料的多根第二丝形成,所述第一熔化温度低于所述第二熔化温度;及 多根线,其至少部分地被嵌入到所述第一层中,所述线由不同于所述第一热塑性材料和所述第二热塑性材料的材料形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层形成所述服饰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二层形成所述服饰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层包括定位成沿着所述线延伸的至少一个熔合区域。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饰物品,其中所述服饰为鞋。
【文档编号】A41D31/02GK103620100SQ20128001203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
【发明者】卡伦·A·霍金森, 布佩什·杜瓦 申请人: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