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30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鞋底包括:弹性层,其具有上部面、下部面以及侧面,在上部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下部面的一部分或所有部分隔着空置空间与上部面隔开,侧面将上部面和下部面的相隔开的边缘相连;中底,其具有中底主体以及多个支撑杆,中底主体与弹性层的上部面对置,多个支撑杆以从中底主体向弹性层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被插入于弹性层的上部面的多个贯通孔而与弹性层的下部面接触;以及外底,其附着于弹性层的下部面。
【专利说明】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鞋底,具体涉及具有提高的功能的鞋底(shoes soles)。
【背景技术】
[0002]通常鞋用于保护人的脚,当人在行走或者奔跑时,鞋保护人的脚以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当人在行走或者奔跑时,脚受到的荷重相当大。若利用压力板来分析奔跑时的地面反作用力,则可知所显示的地面与脚之间的垂直压力的大小大约为体重的2倍至3倍。
[0003]从而,要求鞋底具备对传递给脚底的冲击进行缓解的功能。若鞋底无法充分地吸收人在行走或奔跑时从地面传递过来的冲击,则关节会发生退化或者还可能成为腰痛的因素。
[0004]为了充分地吸收这样在行走或奔跑时被施加至脚底的相当大的冲击以便不会对骨骼肌系统造成负担,鞋底通过利用多种缓冲部件或者降低鞋底自身的硬度来吸收冲击。
[0005]但是,地面反作用力随着鞋底吸收冲击而减小,从而存在当长时间进行行走或奔跑时反而更疲劳的问题。
[0006]因此,既要求鞋底吸收用脚踩踏地面时应减小的冲击,又要求鞋底具备脚从地面分离时应增加的回弹性。但是,对冲击的吸收和回弹性为互相对称的特性,所以存在满足某一个时就要牺牲另一个的双重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能够有效地、一同提高对冲击的吸收和回弹性的鞋底。
[000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鞋底包括:弹性层,其包括上部面、下部面以及侧面,在上部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下部面的一部分或者所有部分隔着空置空间与所述上部面隔开,侧面将所述上部面和所述下部面的、相隔开的边缘相连;中底,其包括中底主体以及多个支撑杆,中底主体与所述弹性层的上部面对置,多个支撑杆以从所述中底主体向所述弹性层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被插入于所述弹性层的上部面的所述多个贯通孔而与所述弹性层的下部面接触的多个支撑杆;以及外底,其附着于所述弹性层的下部面。
[0009]所述多个支撑杆形成为分别沿所述中底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多个支撑杆中,配置于后跟的所述支撑杆所突出的高度,可以高于配置于前跟的所述支撑杆所突出的高度。
[0010]在与脚底的内侧拱形部分和小脚趾对应的区域,所述中底主体可以直接与所述弹性层的上部面接触。
[0011]所述弹性层的所述侧面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可以具有比所述外侧面
厚的厚度。
[0012]还可以包括多个增强部,这些增强部在所述内侧面上以在连接所述上部面与所述下部面的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方式形成。[0013]所述多个增强部可以由与所述弹性层的原料相同的原料以高密度形成。
[0014]所述多个增强部可以由强度或者硬度比所述弹性层的原料更优良的其他原料形成。
[0015]还可以包括沿着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弹性层并且沿着长度方向将所述弹性层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的多个弹性层分割缝。
[0016]在所述弹性层的所述上部面形成的所述多个贯通孔,在所述多个分割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多个支撑杆可以形成为分别与所述多个贯通孔对应的形状。
[0017]还可以包括:以与所述多个弹性层分割缝对应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外底的多个外底分割缝。
[0018]在上述的鞋底,所述弹性层由回弹力比所述中底更优良的原料形成;所述中底可以由比所述弹性层冲击的吸收能力和耐久性更优良且重量更轻的原料形成。
[0019]所述弹性层可以将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和热塑性橡胶(Thermo Plastic Rubber, TPR)中的I个以上作为原料注塑成型,所述中底可以将聚氨酯(Polyurethane, PU)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 EVA)中的 I 个以上作为原料形成。
[0020]还可以包括:形成于在所述弹性层的所述下部面、所述中底的所述多个支撑杆以及所述外底这三者中的I个以上的部分的重量减轻孔。
[002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鞋底能够同时有效地提高冲击的吸收能力和回弹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分解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2是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的内部结构投影并一同图示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3是图示图2的鞋底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
[0025]图4是图示图2的鞋底的中底的侧视图。
[0026]图5是图示图2的鞋底的弹性层的俯视图。
[0027]图6是图示图2的鞋底的中底的仰视图。
[0028]图7和图8是图示图2的中底与弹性层被结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9]图9是图示图2的鞋底的弹性层的仰视图。
[0030]图10是图示图2的鞋底的外底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其并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
[0032]在此要说明附图是简要性地图示出,其并不是以符合缩放比例的方式图示出。为了附图中的清晰性以及说明的便利而夸大或缩小了附图中的部分的相对尺寸和比例,任意的尺寸仅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是用于对发明加以限制。另外,对于在两个以上的附图中出现的相同的结构物、要素或者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用于表示类似的特征。
[0033]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因而,能够预想到图解有多种变形。从而,实施例并不限于所图示的范围的特定方式,例如还包括由制造引起的形态变形。
[0034]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来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图1表示右鞋底,图2表示左鞋底。图3以后的附图表示左鞋底,但是与左鞋底相同地,本发明还适用于右鞋底。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包括:中底10、弹性层20以及外底30。
[0036]中底10由相比弹性层20而言冲击吸收能力更优异且更轻质的原料形成。作为一实例,中底10能够将聚氨酯(Polyurethane, PU)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Acetate, EVA)中的I个以上作为原料来形成。
[0037]另外,如图3所示,中底10包括中底主体11和多个支撑杆15。中底主体11的一面与鞋帮(未图示)接触。并且,多个支撑杆15形成为自中底主体11的另一面向后述的弹性层20突出。
[0038]多个支撑杆15分别向中底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宽度方向是指鞋底的宽度方向。另外,多个支撑杆15中配置于后跟的支撑杆15具有比配置于前跟的支撑杆15更高的高度。从而,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相对更多地集中于脚的后跟的荷重所带来的冲击。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层20由回弹力比中底10更优良的原料形成。作为一实例,弹性层20能够将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和热塑性橡胶(Thermo Plastic Rubber, TPR)中的I个以上作为原料来形成。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弹性层20能够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
[0040]另外,弹性层20包括:上部面21 部分或者所有部分隔着空置空间与上部面21隔开的下部面22 ;以及将上部面21与下部面22的、相隔开的边缘相连的侧面23。即,弹性层20形成为内部中空的形状。
[0041]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与中底主体11相对。另外,如图5所示,在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5。多个贯通孔25能够形成为分别与中底10的多个支撑杆15对应的形状。另外,多个支撑杆15以穿过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的多个贯通孔25来与弹性层20的下部面22接触的方式被插入。
[0042]中底10、特别是多个支撑杆15吸收冲击,而弹性层20提供回弹性。即,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具有将相对而言重量轻且容易吸收冲击但是回弹性弱的中底10、以及回弹性相对更出色但重量重的弹性层20有效地混合的结构。
[0043]另外,为了鞋底的轻量化而考虑所受的荷重来设计多个支撑杆15。由施加至鞋底的脚底的整体荷重分布可知,通常凹陷的拱形部分和小脚趾附近被施加相对少的荷重。拱形部分位于脚底的内侧中心,小脚趾位于脚底的外侧前跟。由此,如图6所示,在与脚底的拱形部和小脚趾对应的区域可以省略多个支撑杆15。即,如在前的图2所示,在与脚底的拱形部分和小脚趾对应的区域,中底主体11直接与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接触。在图6中,箭头表示穿鞋者在行走时的荷重的重心所移动的路径。
[0044]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即使多个支撑杆15分别插入至多个贯通孔25中,也不会填满弹性层20内部的所有空置空间。在弹性层20的内部,且已插入的多个支撑杆15的前后和左右依旧可以存在空置空间。这种空置空间有助于实现鞋底的轻量化和提高回弹性。
[0045]另外,弹性层20的侧面23包括内侧面231和外侧面232。其中,内侧面231是指与脚的内侧对应的侧面,外侧面232是指与脚的外侧对应的部分。
[0046]弹性层20的内侧面231的厚度tl被形成为比外侧面232的厚度t2更厚。由此,如图8所示,以插入至弹性层20中的支撑杆15为中心,内侧面具有比外侧面更强的强度,从而即使接受荷重也不会轻易塌陷。由此,能够抑制穿鞋者的脚腕过于向内旋转。而另一方面,由于外侧面232具有比内侧面更薄的厚度,因此能够吸收冲击并且迅速地恢复形态。
[0047]另外,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鞋底还能够包括在弹性层20的内侧面231形成的多个增强部28。多个增强部28具有比弹性层20更高的强度或者硬度。多个增强部28进一步增强内侧面231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有效地抑制穿鞋者的向内旋转现象。多个增强部28形成为在将上部面21与下部面22连接的方向上具有长度。另外,相比前跟,增强部28能够更集中配置于后跟。
[0048]多个增强部28可通过与弹性层20相同的原料以高密度形成,或者由强度或者硬度比弹性层20更优良的其他原料来形成。
[0049]另外,如在前的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鞋底还能够包括多个弹性层分割缝27,该弹性层分割缝27在弹性层20上沿着宽度方向形成并且沿着长度方向将弹性层20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在图2中,多个分割缝27将弹性层20分割为9个区域,但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0050]多个分割缝27将弹性层20自前跟至后跟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以在行走或奔跑时向穿鞋人的脚部提供更高的柔软性。
[0051]另外,形成于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的多个贯通孔25在多个分割区域的每一个中均形成有一个。由此,多个支撑杆15也分别配置于多个分割缝27之间,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穿鞋者在行走或奔跑的过程中多个支撑杆15对柔软性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0052]对于外底30,考虑接地力及耐久性,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多种原料和形状来形成。
[005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鞋底还能够包括与多个弹性层分割缝27对应地形成于外底30的多个外底分割缝37。外底分割缝37与弹性层分割缝27 —起提高鞋底的柔软性。
[0054]另外,如图6、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鞋底还能够包括在中底10的多个支撑杆15、弹性层20的下部面22以及外底30这三者中的I个以上的部分上形成的多个重量减轻孔19、29、39。重量减轻孔19、29、39能够分别形成于中底10、弹性层20以及外底30,还能够选择性地形成于它们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上。另外,除了重量减轻孔39之外,在外底30还能够形成有厚度减小部38。厚度减小部38则考虑鞋底整体的轻量化、摩擦力以及接地力等来形成。
[0055]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能够同时有效地提高冲击的吸收能力和回弹性。
[0056]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能够有效地抑制穿鞋者的向内旋转的现象。
[0057]另外,当穿鞋者行走或奔跑时,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向脚部提供柔软性。
[0058]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鞋底具有上述的多种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实现轻量化。
[0059]以上,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在不改变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前提下本发明能够以其他具体方式实施。[0060]因此应理解为,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在各个方面上仅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而并不用于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应解释为,本发明的范围和
【发明内容】
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并且从权利要求书的概念和范围以及等同概念中导出的所有修改或者变形的方式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61]附图标记说明
[0062]10:中底;11:中底王体;15:支撑杆;20:弹性层;21:上部面;22:下部面;23:侧面;25:贯通孔;27:弹性层分割缝;28:增强部;30:外底;37:外底分割缝;231:内侧面;232:外侧面。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底,其中,包括: 弹性层(20),其包括上部面(21)、下部面(22)以及侧面(23),在所述上部面(2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5),所述下部面(22)的一部分或者所有部分隔着空置空间与所述上部面(21)隔开,所述侧面(23)将所述上部面(21)和所述下部面(22)的、相隔开的边缘相连;中底(10),其包括中底主体(11)以及多个支撑杆(15),所述中底主体(11)与所述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对置,所述多个支撑杆(15)以所述中底主体(11)向所述弹性层(20)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被插入于所述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的所述多个贯通孔(25)而与所述弹性层(20)的下部面(22)接触;以及 外底(30 ),其附着于所述弹性层(20 )的下部面(2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多个支撑杆(15)形成为分别沿所述中底(10)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所述多个支撑杆(15)中,配置于后跟的所述支撑杆(15)所突出的高度,高于配置于前跟的所述支撑杆(15)所突出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 在与脚底的内侧拱形部分和小脚趾对应的区域,所述中底主体(11)直接与所述弹性层(20)的上部面(2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弹性层(20)的所述侧面(23)包括内侧面(231)和外侧面(232), 所述内侧面(231)具有比所述外侧面(232)厚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中, 还包括多个增强部(28),这些增强部(28)在所述内侧面(231)上以在连接所述上部面(21)与所述下部面(22)的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多个增强部(28)由与所述弹性层(20)的原料相同的原料以高密度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多个增强部(28)由强度或者硬度比所述弹性层(20)的原料更优良的其他原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中, 还包括多个弹性层分割缝(27),这些弹性层分割缝(27)沿着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弹性层(20)并且沿着长度方向将所述弹性层(20)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中, 在所述弹性层(20)的所述上部面(21)形成的所述多个贯通孔(25),在所述多个分割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分别形成有一个, 所述多个支撑杆(15)形成为分别与所述多个贯通孔(25)对应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中, 还包括多个外底分割缝(37),这些外底分割缝(37)以与所述多个弹性层分割缝(27)对应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外底(30 )。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弹性层(20)由回弹力比所述中底(10)更优良的原料形成,所述中底(10)由比所述弹性层(20)冲击的吸收能力和耐久性更优良且重量更轻的原料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底,其中, 所述弹性层(20)将热塑性聚氨酯和热塑性橡胶中的I个以上作为原料注塑成型, 所述中底(10)将聚氨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中的I个以上作为原料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底,其中, 还包括重量减轻孔(19、29、39),所述重量减轻孔(19、29、39)形成在所述弹性层(20)的所述下部面(22)、所述中底(10)的所述多个支撑杆(15)以及所述外底(30)这三者中的I个以上的部分。`
【文档编号】A43B13/04GK103720129SQ201310191390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成昊东 申请人:三星埃尔兰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