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26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改良了的伞中棒,尤其是之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
背景技术
伞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常用品之一,亦是一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随着时代潮流的变迁,现有的伞具都是在追求美丽和绚丽上下成本和精力,顾客在挑伞的时候,也都是从这方面着手,为此,生产厂家也把精力和财力往这块上投资。一味追求美感自然便会丧失质量,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伞具都一定程度的存在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而且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存在构件之间装配松动,原因之一就是雨伞的伞中棒出现了问题,一般的雨伞伞中棒大都是圆形,虽然有其优势,但是还存在使用寿命短、支撑强度不够等问题,而且伸伞中棒伸的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度不高,造成晃动,影响使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圆柱形的伞中棒手感不好,与手掌之间不能形成较好的径向定位。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伞中棒的结构设计上很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是一种与传统的伞中棒同一性质的产品,其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伞中棒的结构强度不足,使用手感不好,且伞中棒的各部件之间配合度不高。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包括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所述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均为呈正三棱柱状的筒管,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上,所述第三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上,且所述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第一节中棒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两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第二节中棒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一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的凹弧面与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的任意一个凹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6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优选于:所述第二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上,所述第三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上,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与所述第一节中棒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节中棒与所述第二节中棒之间的间隙均为0.18毫米。优选于: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6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5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50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采用三棱柱构造的伸缩伞中棒,利用三棱柱在横向上具备三角形的稳定性,使伞中棒的整体制成强度增大,在制作所述第一节中棒时,使三棱柱状的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两个侧面内凹成弧面,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三棱柱侧面的应力强度;另,由于所述第一节中棒中需要设置弹键,所述弹键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凹弧面之间,为满足弹键的强度,其厚度必须具备一定尺寸,因此相邻的两个凹弧面之间必须具备设置所述弹键的宽度,所述凹弧面的圆弧半径越小,两个凹弧面之间的间隙越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尺寸为最佳的极限尺寸,即可预留出设置所述弹键的空间,又不损失所述伞中棒的结构强度;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伸缩伞中棒为三棱柱状,因此使用者的手握住三棱柱时,手掌分别与三棱柱的三个侧面接触,因此可以提高了手掌对所述伞中棒的掌控力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第一节中棒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第二节中棒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第三节中棒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4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作更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节中棒
10、第二节中棒20以及第三节中棒30,所述第一节中棒10、第二节中棒20以及第三节中棒30均为呈正三棱柱状的筒管,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20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10上,所述第三节中棒30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20上,且所述第一节中棒10、第二节中棒20以及第三节中棒30的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两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第二节中棒20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一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所述第二节中棒20的筒管上的凹弧面与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筒管上的任意一个凹弧面相对应,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10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60毫米,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节中棒20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20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20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20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节中棒30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30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30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采用三棱柱构造的伸缩伞中棒在横向上具备三角形的稳定性,使伞中棒的整体制成强度增大,在制作所述第一节中棒10时,使三棱柱状的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两个侧面内凹成弧面,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三棱柱侧面的应力强度 ’另,由于所述第一节中棒10中需要设置弹键,所述弹键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凹弧面之间,为满足弹键的强度,其厚度必须具备一定尺寸,因此相邻的两个凹弧面之间必须具备设置所述弹键的宽度,所述凹弧面的圆弧半径越小,两个凹弧面之间的间隙越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尺寸为最佳的极限尺寸,即可预留出设置所述弹键的空间,又不损失所述伞中棒的结构强度;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伸缩伞中棒为三棱柱状,因此使用者的手握住三棱柱时,手掌分别与三棱柱的三个侧面接触,因此可以提高了手掌对所述伞中棒的掌控力度。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节中棒20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10上,所述第三节中棒30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20上,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20与所述第一节中棒10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节中棒30与所述第二节中棒20之间的间隙均为0.18毫米,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采用0.18毫米的配合间隙使相互套接的所述第一节中棒10、第二节中棒20以及第三节中棒30之间配合紧凑,既不至于造成相套接两节之间过于松动,至于容易摇晃,又预留了配合间隙,防止相套接的两节之间摩擦过大影响使用效果。较佳实施例:如图2、3、4所示,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10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管壁厚度为0.6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20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20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20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20的管壁厚度为0.5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30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30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30的管壁厚度为0.50 毫米。[0024]综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发明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包括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所述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均为呈正三棱柱状的筒管,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上,所述第三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上,且所述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以及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第一节中棒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两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第二节中棒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一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的凹弧面与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的任意一个凹弧面相对应, 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60毫米, 所述第二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 所述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0.50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上,所述第三节中棒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上,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与所述第一节中棒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三节中棒与所述第二节中棒之间的间隙均为0.18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8.4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0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上的两个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88毫米,所述第一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6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9.84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48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上的凹弧面的圆弧半径为1.20毫米,所述第二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5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三棱柱状筒管的侧面的宽度为11.20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侧面之间的过渡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3.16毫米,所述第三节中棒的管壁厚度为0.5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三棱柱结构的伸缩伞中棒,其包括第一节中棒(10)、第二节中棒(20)以及第三节中棒(30),所述第一节中棒(10)、第二节中棒(20)以及第三节中棒(30)均为呈正三棱柱状的筒管,其中所述第二节中棒(20)套设在所述第一节中棒(10)上,所述第三节中棒(30)套设在所述第二节中棒(20)上,且所述第一节中棒(10)、第二节中棒(20)以及第三节中棒(30)的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每相邻的两个侧面之间均设置有过渡圆弧面,所述第一节中棒(10)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两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第二节中棒20的正三棱柱状的筒管上有一个侧面内凹成与所述过渡圆弧面相切的凹弧面。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3152755SQ20132016037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贾勇 申请人:上虞市天涵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