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及其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77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鞋及其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及其鞋底结构,其中鞋底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大底、中底和上底,所述中底的顶面上沿鞋底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有向下内凹的若干个第一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第一凸棱;所述上底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的向上内凹的第二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棱相对应的第二凸棱。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计,在受力后变形量较大,吸收冲击力的效果就好,从而减震的效果就会显著;条形凹槽、开口槽和透气孔的设计,有助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变形后,压缩和促进空气的流动,提高鞋底的透气功能。
【专利说明】鞋及其鞋底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领域,具体涉及鞋以及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人们在行走或跑步过程中,脚部受到地面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这样很容易导致脚部乃至下肢链受伤。为此,鞋底的减震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减震方式是对鞋底进行如下设计:鞋底分成大底和中底两层,与地面接触的是大底,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与脚部接触的中底,采用弹性材料,利用弹性材料的变形吸收上述地面冲击力,以此达到减震功能。
[0003]现有的鞋底设计虽然能够缓解一部分地面对脚部产生的强大冲击力,但是这样一来中底弹性材料不能过厚,否则形成的变形量不足就难以起到有效的减震,同时也无法对脚部提供足够的能量反馈,而鞋底太薄也就不能提供穿着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鞋底的减震功能不足,导致鞋子安全性能低以及穿着舒适性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鞋底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大底、中底和上底,所述中底的顶面上沿鞋底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有向下内凹的若干个第一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第一凸棱;所述上底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的向上内凹的第二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棱相对应的第二凸棱;所述第一凸棱上与前脚掌和脚后跟相对应的部位上设有若干个第三凹槽,所述中底的顶面上与脚心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四凹槽。
[000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底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对应的向上内凹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五凹槽所夹空间内设置有吸震元件,所述第四凹槽内设有抗扭元件。
[0007]在上述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沿运动过程中足部重心的移动轨迹布置:所述足部重心的移动轨迹自脚后跟外侧,经脚后跟中部、脚心、前脚掌中部至前脚掌内侧。
[000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四凹槽的侧壁与所述中底的左右两侧面连通。
[000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沿鞋底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分别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凸棱。
[0010]在上述方案中,与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对应的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上底,其中间部位对应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凸棱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正上方设置有贯穿所述上底上表面的透气孔。
[00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凹槽。[001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为长方体结构凹槽。
[00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吸震元件的材质采用弹力橡胶,所述抗扭元件的材质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鞋,包括上面所述的鞋底结构。
[0015]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鞋底变形量不足导致鞋底减震效果不明显的技术缺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6]一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结构设计,在运动受力后,变形量较大,吸收冲击力的效果就好,从而减震的效果就会显著;
[0017]二是第三凹槽和第五凹槽之间设置的吸震元件,增强了鞋子的减震效果,同时也提高了鞋子的能量反馈值;
[0018]三是第四凹槽填加的抗扭元件,有助于提高鞋底脚心处的抗扭保护作用;
[0019]四是条形凹槽、开口槽和透气孔结构的设计,有助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变形后,压缩和促进空气的流动,提高鞋底的透气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鞋底侧面局部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吸震部位局部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扭部位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底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吸震部位局部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抗扭部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底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大底1、中底2和上底3。
[0029]结合图2和图5,所述中底2的顶面上沿鞋底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有向下内凹的若干个第一凹槽4,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第一凸棱5 ;所述上底3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4相对设置的向上内凹的第二凹槽6,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6之间形成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棱5相对应的第二凸棱7 ;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结构设计,在运动受力后,变形量较大,吸收冲击力的效果就好,从而减震的效果就会显著;所述第一凸棱5上与前脚掌和脚后跟相对应的部位上设有若干个第三凹槽8,所述中底2的顶面上与脚心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四凹槽9。
[0030]上底3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8对应的向上内凹的第五凹槽10,所述第三凹槽8与所述第五凹槽10所夹空间内设置有吸震元件11,所添加的吸震元件,增强了鞋子的减震效果,同时也提高了鞋子的能量反馈值,所述第四凹槽9内设有抗扭元件12,其抗扭元件有助于提高鞋底脚心处的抗扭保护作用。
[0031]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6为弧形凹槽;第三凹槽8、第四凹槽9和第五凹槽10为长方体结构凹槽。
[0032]吸震元件11的材质采用弹力橡胶;抗扭元件12的材质采用高张力、高拉力、高强韧度并耐老化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33]实施例一:如图2-4所示,多个所述第三凹槽8与所述第四凹槽9沿运动过程中足部重心的移动轨迹布置:所述足部重心的移动轨迹自脚后跟外侧,经脚后跟中部、脚心、前脚掌中部至前脚掌内侧。
[0034]第三凹槽8和所述第四凹槽9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沿鞋底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凹槽13,所述条形凹槽13分别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凸棱5。条形凹槽结构的设计,有助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变形后,压缩和促进空气的流动,提高鞋底的透气功能。
[0035]实施例二:如图5-7所示,第三凹槽8的宽度与第一凸棱5的宽度差不多,第四凹槽9的侧壁与所述中底2的左右两侧面连通。
[0036]与所述第三凹槽8和所述第四凹槽9对应的所述第五凹槽10和所述上底3,其中间部位对应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凸棱7的开口槽14,所述开口槽14正上方设置有贯穿所述上底上表面的透气孔15,开口槽和透气孔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变形后,压缩和促进空气的流动,提高鞋底的透气功能。
[0037]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鞋底变形量不足导致鞋底减震效果不明显的技术缺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38]一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结构设计,在运动受力后,变形量较大,吸收冲击力的效果就好,从而减震的效果就会显著;
[0039]二是第三凹槽和第五凹槽之间设置的吸震元件,增强了鞋子的减震效果,同时也提高了鞋子的能量反馈值;
[0040]三是第四凹槽填加的抗扭元件,有助于提高鞋底脚心处的抗扭保护作用;
[0041]四是条形凹槽、开口槽和透气孔结构的设计,有助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变形后,压缩和促进空气的流动,提高鞋底的透气功能。
[00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鞋,包括上面所述的鞋底结构。
[004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鞋底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大底、中底和上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的顶面上沿鞋底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有向下内凹的若干个第一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第一凸棱;所述上底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的向上内凹的第二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棱相对应的第二凸棱;所述第一凸棱上与前脚掌和脚后跟相对应的部位上设有若干个第三凹槽,所述中底的顶面上与脚心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四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对应的向上内凹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五凹槽所夹空间内设置有吸震元件,所述第四凹槽内设有抗扭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沿运动过程中足部重心的移动轨迹布置:所述足部重心的移动轨迹自脚后跟外侧,经脚后跟中部、脚心、前脚掌中部至前脚掌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的侧壁与所述中底的左右两侧面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沿鞋底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分别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凸棱。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对应的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上底,其中间部位对应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凸棱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正上方设置有贯穿所述上底上表面的透气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和所述第五凹槽为长方体结构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元件的材质采用弹力橡胶,所述抗扭元件的材质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10.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项任一项所述的鞋底结构。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3446702SQ20132048023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7日
【发明者】吴荣照, 张升, 王伟强 申请人:泉州鸿荣轻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