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腕带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96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双层腕带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层腕带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一第一呈U形对称的箍体,在邻近其两端部附近分别形成一镂空区,任一镂空区的周围于内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以及一水平壁面;一第二呈U形对称的箍体,其外表面有一凹陷部,凹陷部中形成一对环形凹槽;其中,第一箍体容置于凹陷部之中,同时第一箍体的一对镂空区周围形成的垂直壁面及水平壁面分别与一对环形凹槽的垂直部及水平部互相干涉嵌合。
【专利说明】双层腕带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腕带,特别是一种由两个具不同结构的带体组成的腕带。
【背景技术】
[0002]腕带是一种常见的、配戴在手腕上的饰品。腕带的几何形状能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其中包括箍形的腕带。一些箍形的腕带为了让使用者配戴时不会因硬材质接触皮肤而感到不舒服,采用了具有弹性的软性物质,例如:橡胶;但类似的材质制成的腕带过于柔软且不具有轫性,容易因外力而产生变形,进而从手腕上脱落,甚至产生无法复原的变形。
[0003]对于上述的问题,最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法便是在腕带上加上扣合结构,让腕带的两端能彼此扣住,但增加扣合结构明显会同时增加制作成本及制作时间,也会改变整个箍形腕带在外型上的设计。
[0004]对于加强箍形腕带结构,另外一种解决方法是在制作时以埋入成型的工法,使箍形腕带内部是一片金属,金属的轫性能强化整个腕带的强度,让箍形腕带不会轻易发生变形;但是金属埋入的箍形腕带在外观上看不出和未具有金属的箍形腕带有什么分别,对饰品来说是个缺点。
[0005]本发明认为箍形腕带的结构有改良的空间,同时,为了适应腕带结构的改良,也需要有新的腕带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腕带及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使箍形腕带的结构强度有所提升并且在外型上有所区别。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腕带,包括:一第一箍体,呈U形对称且具有两弯折部,具有一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自第一箍体的两末端部至最接近的弯折部的区域上,分别形成有一镂空区,任一镂空区的周围于内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突起的垂直壁面上进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突起的垂直壁面自内表面朝远离内表面的方向延伸,水平壁面自垂直壁面朝镂空区延伸;及一第二箍体,呈U形对称且具有两弯折部,具有一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第二箍体的外表面与第一箍体的内表面相接,第二箍体的外表面具有一凹陷部,凹陷部中形成有一对环形凹槽,各环形凹槽具有一垂直部及一水平部,第一箍体恰可容置于凹陷部之中,同时第一箍体的垂直壁面与垂直部互相干涉嵌合,第一箍体的水平壁面与水平部互相干涉嵌合。
[0008]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箍体,其呈U形对称且具有两弯折部,具有一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自第一箍体的两末端部至最接近的弯折部的区域上,分别形成有一镂空区,任一镂空区的周围于内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突起的垂直壁面上进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突起的垂直壁面自内表面朝远离内表面的方向延伸,水平壁面自垂直壁面朝镂空区延伸;夹持并固定第一箍体;及形成与第一箍体相嵌合的一第二箍体,第二箍体的一外表面与第一箍体的内表面相接合。
[0009]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层腕带,腕带的结构得到强化,靠着第一箍体及第二箍体彼此的结构能互相干涉嵌合,整个腕带不会轻易变形,并且在外观上也能较过去的腕带有所识别。
[0010]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层腕带制作方法,能以目前常见的埋入成型制造出如上所述第一箍体及第二箍体彼此的结构互相干涉嵌合的腕带,不会额外增加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爆炸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第一箍体的一端部附近的放大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第一箍体于图3A的X-X切线及Y-Y切线之间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第一箍体于图3A的Y-Y切线及Z-Z切线之间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第一箍体于图3A的Z-Z切线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图4八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第二箍体的一端部附近的放大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第二箍体于图4A的V -V切线及Y’ -Y’切线之间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第二箍体于图4A的Y’ -Y’切线及Z’ -V切线之间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符号说明】
双层腕带1
第一箍体12
内表面121
外表面122
弯折部123a、123b
末端部124a、124b
镂空区125a、125b
点焊螺母126
中心位置127
垂直壁面128
水平壁面1282
第二箍体14
内表面141
外表面142
凹陷部143
端缘143a、143b 环形凹槽144a、144b
垂直部1441a
水平部1441b
末端部145a、145b
弯折部146a、146b
第二箍体通孔 147 螺母通孔148
通孔16
流程201?203
切线X-X、Y-Y、Z-Z、V -V、Y’ -Y’、Z’ -Z’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主要是揭露关于一种双层腕带的结构及制作方法,其中用以形成双层腕带的机具并非本发明的技术重点且亦已为具有相关知识者所知,因此本发明只针对制作的工法加以介绍;同时,本发明所对照的图示是表达与本发明特征有关的结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实际尺寸绘制,合先叙明。
[0013]首先,请参阅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I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层腕带I是一个呈U形的箍体,双层腕带I是由一呈U形的第一箍体12及一同样呈U形的第二箍体14所组成,双层腕带I的两个末端部之间存在一间隙。双层腕带I的本体在靠近两个末端部附近,分别形成有一通孔16,通孔16同时贯通第一箍体12及一第二箍体14。另一实施例中,双层腕带I可以不具有通孔16。
[0014]接着,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I的爆炸示意图。如图2所不,本实施例的双层腕带I的第一箍体12具有一对称结构,有一内表面121及一与内表面121相对的外表面122,并形成两个弯折部123。第一箍体12在从靠近其两个末端部124a、124b的部位至靠近弯折部123a、123b的本体上,分别形成有一镂空区125a、125b,两镂空区125a及125b皆自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贯通至第一箍体12的外表面122。本实施例中,镂空区125a、125b的长度大致为末端部124a、124b至弯折部123a、123b的长度的一半,然而镂空区125a、125b的长度可以依需求调整,而不受限于此处的例示。另外,在一个实施状态下,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的非镂空区处,可以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点焊螺母 126。
[0015]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双层腕带I的第二箍体14同样具有一对称结构,有一内表面141及一与内表面141相对的外表面142,并形成两个弯折部146a、146b。第二箍体14的外表面142上于中央处形成一凹陷部143,凹陷部143的形成范围自第二箍体14的一末端部145a附近延伸到第二箍体14的另一末端部145b附近,但凹陷部143的端缘143a、143b并未与第二箍体14的两末端部145a、145b相接。此外,凹陷部143中从靠近凹陷部143的两个端缘143a、143b的部位至靠近弯折部146a、146b的部位上进一步形成有一对环形凹槽144a、144b,环形凹槽144a的一端缘1441a分别和凹陷部143的其中一端缘143a相邻但未相接,环形凹槽144b亦有类似结构,在此并不详述。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144a、144b的长度分别与镂空区125a、125b的长度相当,然而可依照镂空区125a、125b的长度调整而相应调整,而不受限于此处的例示。当第一箍体12与第二箍体14相接时,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与第二箍体14的外表面142相接,且镂空区125a、125b分别对应至环形凹槽144a、144b而相接,至于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是如何接合并固定,稍候详述。
[0016]请同时参阅图3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I的第一箍体12的靠近末端部的放大示意图。如前所述,第一箍体12在从靠近其两个末端部124a、124b的部位至靠近弯折部123a、123b的本体上,分别具有一由内表面121贯通至外表面122的镂空区125a、125b,两端的镂空区125a、125b分别和第一箍体12的两末端部124a、124b保持有一段距离;由于镂空区125a与125b附近的结构设计相同,以下仅举镂空区125b为例说明。在内表面121上,镂空区125b的周围都有突起的垂直壁面128,除了靠近末端部124b的突起的垂直壁面128外,其他的突起垂直壁面128上进一步具有水平壁面1282,水平壁面1282是围绕着镂空区125配置。如图3A所示,镂空区125b周围的结构配置自靠近末端部124b开始,随着远离末端部124b依次有如第3B至3D图的截面变化。
[0017]首先,镂空区125b的靠近末端部124b的一端,其于内表面121上形成的垂直壁面128为连续连接的,如同切线X-X所截取的剖面。其次,镂空区125b的位于切线X-X及切线Y-Y之间的截面结构如图3B所示,其中,垂直壁面128是自内表面121往远离内表面121的方向延伸,此区域的垂直壁面128上并未进一步形成有水平壁面1282。再者,镂空区125b的位于切线Y-Y及切线Z-Z之间的截面结构如图3C所示,其中,垂直壁面128上更进一步形成有水平壁面1282,在此截面中,水平壁面1282为不连续的,也就是镂空区125b依然贯通第一箍体12,另外,垂直壁面128是自内表面121往远离内表面121的方向延伸,而水平壁面1282是自垂直壁面128朝向镂空区125b的方向延伸;例如,垂直壁面128是和内表面121垂直,水平壁面1282又和垂直壁面128垂直。接着,镂空区125b的位于切线Z-Z的截面结构如图3D所示,其中,垂直壁面128上同样形成有水平壁面1282,在此截面中,水平壁面1282为连续的,亦即水平壁面1282是自垂直壁面128朝向镂空区125b的方向延伸,而突出于垂直壁面128之外。第一箍体12的镂空区125a周围都有如上所述的配置,在此并不加以赘述。
[0018]请同时参阅图4A至图4C,图4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I的第二箍体14的一端部145a附近的放大示意图,而图4B至图4C是第二箍体14的一端部附近不同部位的截面放大示意图。请参阅图4A,如前所述,第二箍体14的外表面142上有一凹陷部143,凹陷部143的形成范围自第二箍体14的一末端部145a附近延伸到另一末端部145b附近,但凹陷部143的端缘143a及另一端缘(未图示)并未和末端部145a、145b相接;在凹陷部143中,从靠近凹陷部143的端缘143a的部位至靠近弯折部146a的部位上进一步形成有一环形凹槽144a,并于靠近凹陷部143的端缘143a处形成一第二箍体通孔147贯通至内表面141。另外,在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的非镂空区125处,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点焊螺母126的实施状态下,第二箍体14上也会有对应数量的螺母通孔148,且每一螺母通孔148的位置会分别和其中一点焊螺母126的位置相对应。
[0019]此外,如图4B所示,由图4A的在切线V -V至切线Y’ -Y’之间的第二箍体14的截面来看,第二箍体14外表面142上为凹陷部143,凹陷部143中进一步有第二箍体通孔145贯通至内表面141。接着,如图4C所示,由图4A的在切线Y’ -Y’至切线V -V之间的第二箍体14的截面来看,环形凹槽144a形成于凹陷部143的中心区域的周围,而将中心区域包围。从截面来看,环形凹槽144a具有一垂直部1441a及一水平部1441b,水平部1441b之间相隔一距离。另外,环形凹槽144a的垂直部1441a自第二箍体14外表面142朝第二箍体14的内表面141的方向延伸,环形凹槽144a的水平部1441b则在与垂直部1441a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朝中心区域延伸。在切线Z’ -V另一侧的截面也和切线Y’ -Y’至切线V -V之间的截面类似,但两侧环形凹槽144a的水平部1441b随着远离切线V -V而逐渐彼此相连。明显的,在第二箍体14另一末端部145b的外表面142也有如上所述的环形凹槽144a、第二箍体通孔147等结构,在此并不加以赘述。
[0020]当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结合时,第一箍体12的末端部124a、124b分别和第二箍体14的两末端部145a、145b相对,并使第一箍体12恰可容置于第二箍体14的凹陷部143中。同时,第一箍体12邻近两末端部124a、124b的两组垂直壁面128、水平壁面1282恰可分别容置于第二箍体14邻近于两末端部145a、145b的环形凹槽144a、144b中,使得垂直壁面128与环形凹槽144a的垂直部互相干涉嵌合,以及水平壁面1282与环形凹槽144a的水平部1441b互相干涉嵌合,进一步使得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能稳固的结合。
[0021]此外,图3A中靠近第一箍体12末端部124b的切线X_X、Y-Y分别和图4A中靠近第二箍体14末端部145a的切线V -V、Y’ -Y’相对。明显的,在靠近末端部124a且位于切线Χ-Χ、Υ_Υ之间的镂空区125,会和邻近末端部145a的切线X’_X’、Y’-Y’之间的第二箍体通孔147结合并形成如图1所示的通孔16。另外,在第一箍体12有点焊螺母126,且第二箍体14有螺母通孔148的实施状态下,每一螺母126都恰能容置于其中一螺母通孔148之中,使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能更稳固的互相嵌合。另外,在一较佳实施状态下,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及第二箍体14的外表面142之间,更以一种黏着剂(未图不)互相黏合,使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的接合更加稳固。
[0022]接着,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制作双层腕带I的方法包括:
[0023]步骤201:提供如图2所不的一第一箍体12,第一箍体12具有一内表面121及与该内表面121相对的一外表面122,并如图3Α所不,有一对分别邻近第一箍体12两末端部124a、124b的镂空区125,每一镂空区125在内表面121的周围形成垂直壁面128,其中一部份的垂直壁面128更进一步形成一水平壁面1282。
[0024]在另一较佳实施状态下,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的非镂空区会进一步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点焊螺母126。
[0025]步骤202:夹持固定第一箍体12 ;在一较佳的实施状态下,夹持镂空区125周围,垂直壁面128未与水平壁面1282相接合处,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0026]步骤203:形成与第一箍体12相嵌合的第二箍体14,第二箍体14的外表面142与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相接。详言之,第二箍体14的外表面142将形成一凹陷部143,使第一箍体12恰容置于凹陷部143中,同时第一箍体12的垂直壁面128及水平壁面1282,分别容置于凹陷部143中一环形凹槽144a的垂直部1441a及水平部1441b且互相干涉嵌合,形成如图1所示的双层腕带I。另外,当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点焊螺母126时,第二箍体14上相应的位置便会形成螺母通孔146,使点焊螺母126容置其中并互相嵌合,进一步使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彼此紧密接合。
[0027]其中,第二箍体14可以是以埋入成型的方式生成,因此第二箍体14的材料可以是高分子胶体,例如:聚氯乙烯、聚丙烯,但本发明并不对第二箍体14的材料加以限制;另外,在形成第二箍体14之前,可以在第一箍体12的内表面121涂上黏着剂(未图示),使得第一箍体12和第二箍体14能更紧密的接合。
[0028]本发明的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分别是以不同特性的材质所制成,而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状态中,第一箍体12是由金属制成,第二箍体14是以软性的材质制成,金属具有硬度及弹性,于是当第一箍体12和第二箍体14结合时,第一箍体12能使软性的第二箍体14不因受到挤压而轻易产生变形,使本发明的双层腕带I不通过其他的结合结构就能稳妥的配置在手腕上。本发明所提出的双层腕带I可同时看到第一箍体12的外表面122及第二箍体14的外表面142,具有美观的效果,并能和单一材质制成的腕带有所识别。
[0029]本发明的双层腕带I的第一箍体12结构经过设计,使得第一箍体12及第二箍体14彼此的结构能互相干涉嵌合,加强双层腕带I的结构强度。
[0030]本发明的制作双层腕带I的方法,是以目前常见的埋入成型制程为基础改良以形成第二箍体14,并未加入新的工法,因此不会额外增加制作成本。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权利;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腕带,包括: 一第一箍体,呈U形对称且具有两弯折部,具有一内表面及与该内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自该第一箍体的两末端部至最接近的该等弯折部的区域上,分别形成有一镂空区,任一镂空区的周围于该内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该突起的垂直壁面上进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该突起的垂直壁面自该内表面朝远离该内表面的方向延伸,该水平壁面自该垂直壁面朝该镂空区延伸;及 一第二箍体,呈U形对称且具有两弯折部,具有一内表面及与该内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该第二箍体的该外表面与该第一箍体的该内表面相接,该第二箍体的该外表面具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中形成有一对环形凹槽,各环形凹槽具有一垂直部及一水平部,该第一箍体恰可容置于该凹陷部之中,同时该第一箍体的该垂直壁面与该垂直部互相干涉嵌合,该第一箍体的该水平壁面与该水平部互相干涉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腕带,其特征在于,该双层腕带进一步具有两通孔,该两通孔分别邻近该第二箍体的两末端部,同时自该第二箍体的该外表面贯通至该第二箍体的该内表面,该两通孔的位置分别与该第一箍体的周围未形成有该水平壁面的该等镂空区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腕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箍体的该内表面上,于该些镂空区以外的区域,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点焊螺母,同时该第二箍体的该外表面与该点焊螺母相对的位置进一步具有一螺母通孔,使该点焊螺母恰可容置于该螺母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腕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箍体的该内表面与该第二箍体的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胶体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腕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箍体的材质是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腕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箍体的材质是高分子胶体。
7.—种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箍体,其呈U形对称且具有两弯折部,具有一内表面及与该内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自该第一箍体的两末端部至最接近的该等弯折部的区域上,分别形成有一镂空区,任一镂空区的周围于该内表面上形成有一突起的垂直壁面,至少一部分该突起的垂直壁面上进一步形成有一水平壁面,该突起的垂直壁面自该内表面朝远离该内表面的方向延伸,该水平壁面自该垂直壁面朝该镂空区延伸; 夹持并固定该第一箍体 '及 形成与该第一箍体相嵌合的一第二箍体,该第二箍体的一外表面与该第一箍体的该内表面相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夹持并固定该第一箍体的步骤当中,夹持于该第一箍体的该镂空区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与该第一箍体相嵌合的该第二箍体的步骤之前,进一步包含: 在该第一箍体的该内表面上涂布一黏着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腕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与该第一箍体相嵌合的一第二箍体的步骤是通过埋入成型的方式达成。
【文档编号】A44C5/20GK103799622SQ20141006062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沈 申请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