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鞋类物件的缆线系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151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用于鞋类物件的缆线系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用于鞋类物件的缆线系紧系统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80031704.X、申请日为2011年4月8日、发明名称为“用于鞋类物件的缆线系紧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用于鞋类物件的系紧系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系紧系统,其包括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的缆线,以提供平滑脚背区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情形中,可能希望具有平滑脚背区域的鞋类物件。例如,如果鞋类物件包括平滑的脚背,可增强一些竞技运动。当脚背区域不包含可能的干涉元件(诸如鞋带或突起的装饰物)时,足球运动员可能会觉得传球或控球更加简单。换句话说,鞋类物件可被配置为提供无妨碍的踢球表面。但是,通常鞋类物件包括鞋类物件的脚背区域中的调节系统。例如,用于控制进入开口的鞋带通常沿鞋类物件的脚背从进入开口朝向趾部区域延伸。一些鞋类物件可消除这样的调节系统,诸如鞋上的插条(slip)。但是,这样的鞋类物件不能在穿戴者的脚部上系紧和松开,这可导致不尽完美的配合。一些鞋类物件已经提供了避开脚背区域的调节系统。例如,美国专利5,381,609提供了一种具有用于系紧鞋面的闭合系统的运动鞋。该闭合系统包括脚背罩,该罩由匹配脚背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轮廓的弹性可弯折材料制成。系紧元件沿脚背罩延伸至位于脚跟上的鞋的背部上的中心闭合机构。但是,脚背罩不提供平滑表面。此外,脚背罩是弹性的,这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紧的配合。因此,在本领域中存在有对提供平滑脚背区域的鞋类物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鞋类物件,其包括具有进入开口的鞋面,该开口配置为允许脚背插入鞋面中,该鞋面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其中该第一层和整个鞋面相符。第二层布置为在第一层上,从而第二层覆盖所述鞋类物件的脚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鞋底和系紧系统和鞋面相关联。该系紧系统包括缆线,其中缆线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从而所述鞋面的脚背区域中不含该缆线。拉片在鞋类物件的内侧部(medialside)上与缆线相关联,且拉片固定位置布置在鞋类物件的外侧部(lateralside)上,其中当拉片被朝向拉片固定位置移动时拉力被施加至缆线。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鞋面的鞋类物件,该鞋面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限定出鞋面的形状,而第二层具有布置用于覆盖第一层的脚背的一部分的主体。第二层的第一部分延伸进入鞋类物件的趾部区域中。第二层的第二部分在鞋类物件的前足区域中延伸至所述鞋类物件的内侧部。第二层的第三部分在鞋类物件的脚弓区域中延伸至所述鞋类物件的外侧部。第二层的第四部分在鞋类物件的脚弓区域中延伸至鞋类物件的内侧部。第二层的第五部分在鞋类物件的脚弓区域中延伸至鞋类物件的外侧部。第二层的第六部分在靠近进入开口处延伸至鞋类物件的内侧部。第二层的第七部分在靠近进入开口处延伸至鞋类物件的外侧部。缆线配置为通过拉力施加至缆线时将第二层朝向鞋底拉拽而将鞋类物件系紧至脚部,其中缆线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以及第七部分滑动地相关联,且其中该缆线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鞋面的鞋类物件,该鞋面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覆盖第一层的脚背区域的一部分。第二层大致为平滑的。缆线和第二层相关联,其中缆线和第二层的外周相关联,从而脚背区域中不包含缆线。缆线在鞋面和鞋底之间延伸,其中当拉力被施加至缆线时,第二层被系紧至第一层。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鞋面的鞋类物件,该鞋面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覆盖第一层的脚背区域。第二层在脚背区域上提供了基本平滑的表面。第二层附连至第一层,以在鞋类物件的内侧部上在第二层的内侧边沿处形成第一鞍状袋部,以及在鞋类物件的外侧部上在第二层的外侧边沿处形成第二鞍状袋部。缆线在鞋面和鞋底之间延伸,其中缆线的第一部分穿过第一鞍状袋部,而缆线的第二部分穿过第二鞍状袋部。缆线系紧器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中,其中缆线系紧器配置为改动缆线以调节第二层的位置。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鞋面的鞋类物件,该鞋面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鞋面和鞋底相关联。第二层附连至第一层,从而第二层的一部分覆盖鞋面的脚背区域的一部分。第二层大致为平滑的。缆线在所述鞋面和所述鞋底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缆线配置为相对于鞋面和鞋底移动。缆线的鞍状部分布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心轴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中,其中缆线绕心轴缠绕,以将鞋类物件系紧至脚部。在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鞋类物件,其包括鞋面以及和鞋面相关联的鞋底。缆线也和鞋类物件相关联,其中缆线的一部分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且其中缆线关于鞋面和鞋底可滑动。心轴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中,其中该缆线和心轴相关联,从而心轴将缆线缠绕,以增加缆线中的拉力。缆线的第二部分在鞋面和鞋底之间在前足区域中直地跨鞋类物件延伸。缆线的第三部分对角地跨鞋类物件在鞋面和鞋底之间延伸,且缆线的第四部分对角地跨鞋类物件在鞋面和鞋底之间延伸,从而缆线的第四部分和缆线的第三部分相交。本发明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势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查看了下列附图以及详尽的描述将对这些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意图将所有的这些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势包括在该描述和概述中,其位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且受权利要求的保护。附图说明参照下列附图和描述可更好地了解本发明。附图中的构件并非必须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本发明的原理上。此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同的视图中标示对应的零件。图1示出了在传递足球时穿戴有具有平滑脚背区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运动员;图2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以及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该系统被系紧;图3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以及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该系统被松开;图4是示出了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的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分解视图,其中鞋面以虚线示出;图5是具有缆线系紧系统和平滑脚背区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内侧视图;图6是具有缆线系紧系统和双层式鞋面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外侧视图,其中鞋面的一层的一部分被剥离,以示出缆线系统至层的连接;图7是具有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底部视图,其示出了鞋底中用于容纳缆线系紧系统的缆线的通道;图8是将系紧系统的缆线连接至拉片的带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图9是将缆线系紧系统的缆线连接至鞋类物件的鞋面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图10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透视图,其中系紧系统被松开以允许脚部插入鞋类物件中;图11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透视图,其中鞋面以虚线示出,以示出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的缆线,其中缆线被松开;图12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透视图,其中拉力被施加至系紧系统以将鞋类物件系紧至脚部;图13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透视图,其中在缆线被系紧至希望的水平后缆线系紧系统被固定在位;图14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透视图,其中鞋面以虚线示出,以示出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的缆线,其中缆线已经被系紧;图15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该系紧系统包括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中的卷轴;图16是包括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后视图,该系紧系统包括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中的卷轴;图17是包括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后视图,该系紧系统包括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中的卷轴;图18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后方透视图,其中系紧系统被松开以允许脚部插入鞋类物件中;图19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后方透视图,其中拉力被施加至缆线系紧系统的缆线,以将鞋类物件固定至脚部;图20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后方透视图,其中拉力从缆线系紧系统的缆线释放,以松开鞋类物件;图21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该系紧系统包括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的外侧区域中的卷轴;图22是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和缆线系紧系统的鞋类物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该系紧系统包括布置在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中的心轴以及附连至该心轴的凸轮杆锁定机构;图23是当鞋类物件如所愿地被固定至鞋类物件时用于固定缆线系紧系统的凸轮杆锁定机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和图24是凸轮杆锁定机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当参与一些运动时,希望具有具有平滑脚背区域的鞋类物件。出于该讨论的目的,脚背区域可大致被认为是位于脚踝和趾部之间的脚部的上表面。一项其中希望平滑脚背区域的运动是足球,如图1所示。当控球时,具有平滑脚背区域允许更精确的对球的控制,这是因为鞋类物件的表面特征不干涉球的控制。示例性地,当球碰到鞋带时,球可能非意图地受鞋带的形状的影响。可提供一种鞋类物件,其包括平滑的脚背区域。该鞋类物件的多种实施例示出在图1-24中。这些实施例示出了鞋类物件,其通过将系紧系统布置在鞋面和鞋底之间而提供平滑的脚背区域。图1-14示出了具有平滑脚背区域的鞋类物件100的实施例。鞋类物件100一般包括和鞋底104相关联的鞋面102。鞋类物件100可被视作具有各个参考区域,如图2所示:跟部区域101、前足区域103、趾部区域105、中足区域107、脚背区域109、进入开口区域111。前足区域103通常包括和趾部以及将跖骨连接至趾骨的接合部相关联的鞋类物件100的区域,而趾部区域105具体地指的是包括趾套(toebox)区域的鞋类物件的最前端的区域。中足区域107通常包括对应于脚部的脚弓区域的鞋类物件100的部分,且跟部区域101对应于脚部的后部部分,包括跟骨。附加地,鞋类物件100包括内侧(medial)区域113,如图5所示,其大致对应于脚部的内侧。类似地,鞋类物件100还包括外侧(lateral)区域115,如图2所示,其大致对应于脚部的外侧。这些区域和侧部的指定不意图区分鞋类物件100的精确区域,且除应用至作为整体的鞋类物件100之外可单独地应用至鞋面102和鞋底104。鞋底104通常配置为鞋类物件100的地面接合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鞋底104由能够提供对地牵引力的材料制成,诸如橡胶。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104是多层鞋底。这样的多层鞋底是本领域中熟知的,且可包括地面接合外底、缓冲中底和配置为接触脚部的内底。鞋底长度可从鞋底104的趾部区域105延伸至鞋底104的跟部区域101。鞋底宽度可垂直于鞋底长度,且可从鞋底104的外侧部延伸至内侧部。鞋底104可在从鞋类物件100的前部至后部的不同点处变动宽度。例如,鞋底104可在趾部区域105中具有第一宽度,且在中足区域107中具有第二宽度。鞋底104也可从单个区域的前部至后部宽度变动。示例性地,鞋底104可在趾部区域105的前部处具有较趾部区域105的后部处窄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104可包括鞋底板150,如图4所示。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鞋底板150可提供相对刚性的表面,该表面限定出具有和鞋底板150相关联的弹性地面接合层的鞋底104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板150可为配置为鞋底104的上部部分,其接触鞋面102且和其相关联。鞋底板宽度可从鞋底板150的外侧部延伸至内侧部。鞋底板150可从鞋类物件100的趾部区域105至跟部区域101宽度发生变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1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鞋钉121。鞋钉121从鞋底板150突出。当鞋类物件的意图的用途是草地运动(诸如足球或橄榄球)时,鞋钉121可设置在鞋类物件上。但是,鞋底结构部不意图仅限制为设计用于这些运动的鞋类物件,而是可用在宽范围的竞技鞋类类型,例如包括跑鞋、网球鞋、橄榄球鞋、越野鞋、步行鞋、足球鞋、和登山鞋。该鞋底结构也可用于通常被认识是非竞技性的鞋类类型,包括时装鞋、路夫鞋(loafer)、拖鞋、和靴子。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因此理解,此处公开的概念适用于在下文中讨论以及附图中示出的具体类型之外的多种鞋类类型。鞋面102被优选地尺寸和大小设定为接收穿戴者的脚部。脚部可通过进入开口106插入鞋面102中。鞋面102可可选地包括拉片123,该拉片123配置为辅助穿戴者将鞋类物件100拉至脚部上。拉片123可由能够牢固地附连至鞋面102且由手指抓住的任意材料制成。拉片123可具有有助于由手指抓住的任意形状。鞋面102包括多个层。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鞋面102包括两个层,主体108和外支架110。主体108通常配置为限定鞋面102的尺寸和形状。主体108和鞋面102相符,其中主体108通常和鞋面102共同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8被尺寸设定和形状设定为基本包住穿戴者的脚部。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108可覆盖脚部的大部分,但可能不基本包住脚部。主体108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材料制成,这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织物、泡沫、皮革、以及人造革。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8可由轻质且柔性的材料制成。外支架110通常配置为提供平滑的脚背区域109。外支架110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材料制成,这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织物、泡沫、皮革、以及人造革。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可由材料的平滑部分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可由复合材料制成,其中材料的平滑部分被细丝增强,以加强外支架110,从而外支架110提供对鞋面102的附加的结构性支撑,且也可更好地承受长期的磨损。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可由相对非弹性的材料制成。外支架110可用于通过将外支架110朝向鞋底104拉拽而将鞋类物件100系紧至穿戴者的脚部。如果外支架110保持其形状和大小,即如果外支架110在被拉拽时不延展,这可更容易地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可较主体108更刚性。可通过材料选择、通过使外支架110较主体108更厚、或通过诸如使用细丝或附加的材料层增强外支架110而使得外支架110较主体108更刚性。外支架110可较主体108更刚性,以支撑固定系统130。外支架布置在主体108上,从而外支架100覆盖脚背区域109的至少一部分。尽管外支架100可具有覆盖脚背区域109的至少一部分的任意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具有覆盖鞋面102的中足区域107以及前足区域103的显著部分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也可具有加强固定系统130被附连至外支架110的能力的形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希望将固定系统130的一部分附连至外支架110的外周。由于鞋类物件100的一个方面是具有平滑的脚背区域109,可将外支架110的外周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偏移。在附图11-1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其完成是通过使得外支架110的延伸部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倾斜完成:第一内侧延伸部112、第二内侧延伸部114、第三内侧延伸部116、第四内侧延伸部118、第一外侧延伸部120、第二外侧延伸部122、和第三外侧延伸部124。附加地,趾部延伸部126可设置为达到位于趾部区域105中的鞋底鞋面界面处或接近其的一点。通过使得可能更刚性的外支架110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延伸,而同时仍然将更挠性的主体108的大的部分曝露在外而使用这些延伸部来保持鞋面102的挠性。如附图所示,外支架的延伸部可能不覆盖主体108的第一内侧曝露部分302、第二内侧曝露部分304、第三内侧曝露部分306、第一外侧曝露部分308、第二外侧曝露部分310、和第三外侧曝露部分312。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法(诸如粘合剂、焊接等)来将外支架110和主体108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所示,外支架110通过缝合部128部分地附连至主体108。外支架110的剩余部分从主体108脱开,这允许外支架110相对于主体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缝合部128限定在趾部区域105内,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缝合部128可在外支架的更大或更小的部分上延伸。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缝合部128在趾部延伸部126、第一内侧延伸部112的一部分、以及第一外侧延伸部120的一部分上延伸,而外支架110的剩余部分从主体108脱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可配置为对应于脚部的骨骼。外支架110可具有一形状,该形状对应于跟部区域101、前足区域103、趾部区域105、中足区域107、脚背区域109和进入开口区域111中的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可通过变动延伸部的形状、数量和位置以及主体108的对应的大的曝露部分来对应于脚部的骨骼。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的延伸部(诸如趾部延伸部126、第一内侧延伸部112、第二内侧延伸部114、第三内侧延伸部116、第四内侧延伸部118、第一外侧延伸部120、第二外侧延伸部122、和第三外侧延伸部124)可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延伸,且曝露主体108的大的部分,以对应于脚部的骨骼。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趾部延伸部126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延伸,将主体108的第一内侧曝露部分302和第一外侧曝露部分308曝露在外,以对应于跖骨的骨骼。第一内侧延伸部112、第二内侧延伸部114、第三内侧延伸部116、第一外侧延伸部120、第二外侧延伸部122和第三外侧延伸部124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延伸,将主体108的第二内侧曝露部分304、第三内侧曝露部分306、第二外侧曝露部分310和第三外侧曝露部分312曝露在外,以对应于脚弓的骨骼和脚部的轮廓。外支架110可配置为沿由用户施加的力的方向更刚性,以阻止或降低延展。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110可配置为阻止或降低沿由用户施加的力的方向延展,而同时允许脚部的枢转或弯折的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外支架110的形状来实现外支架110的刚性。外支架110的延伸部相对于鞋底鞋面界面的位置、形状和拉伸可配置为对应于希望的刚性。更挠性的主体108的曝露的大的部分可允许鞋面较由外支架110的覆盖的那些部分的更大的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8的具体的曝露的大的部分可提供针对一些移动(诸如脚部的枢转)的挠性。参见图3和5,第二内侧曝露部分304和第二外侧曝露部分310各自具有可允许较第一内侧曝露部分302、第三内侧曝露部分306、第一外侧曝露部分208和第三外侧曝露部分312更多的枢转的凹口。可通过变动外支架110的延伸部和更挠性的主体108的曝露的大的部分来调节刚性的量和位置。变动外支架110的延伸部和更挠性的主体108的曝露的大的部分的尺寸、形状、数量或位置可变动外支架110的刚性。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外支架110的延伸部关于鞋底鞋面界面的位置和形状阻止或降低沿由用户施加的力(例如当用户切割时)的方向的延展,但更挠性的主体108的曝露的大的部分的位置和形状允许脚部的枢转或弯折。外支架110可用于通过将外支架110朝向鞋底104拉拽而将鞋类物件100系紧至脚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外支架110被拉紧时,外支架110可和鞋底板150的形状共形。鞋底板150可限定出外支架110可在鞋底104附近的给定位置处多么紧地朝向脚部拉拽。在一些实施例中,鞋底板150可在脚弓区域中具有最窄的宽度。鞋底板150的最窄的宽度可用于允许外支架在脚弓区域处关于脚部最紧。图4示出了在脚弓区域中具有最窄宽度的鞋底板150的实施例。当外支架110在脚弓区域中或最靠近脚弓区域时,外支架110可提供对于脚部的附加支撑和配合。外支架110可用作固定系统130的一部分。固定系统130通常配置为将鞋类物件100系紧或固定至穿戴者的脚部。为了阻止固定系统130干涉脚背区域109,固定系统130在鞋面102和鞋底104之间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附图中示出的那些中,紧固系统130通常包括缆线132和用于调节缆线132的系紧机构。缆线132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材料制成,诸如金属、织物、纤维构件等。缆线132可具有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尺寸或形状,诸如单个细丝、绑缚在一起或编织在一起的独立的细丝等,或可包括扁平的带状材料。当材料的单个部分用于缆线132时,缆线132的端部可附连至彼此,以形成环状物。尽管未示出,缆线132的端部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法附连至彼此,诸如机械式连接器、焊接、使用粘合剂等。缆线132可附连至鞋面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132可附连至鞋面102的一层。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缆线132和外支架110相关联。缆线132和外支架110相关联,从而当缆线132被改动时,外支架110关于主体108和和鞋底104的位置可被调节。例如,如果缆线132中的拉力增加和/或如果缆线132的有效长度减少,外支架110可被朝向主体108和鞋底104拉拽。类似地,如果缆线132中的拉力降低和/或如果缆线132的有效长度增加,外支架110可从主体108和鞋底104松开或拉拽开。缆线132可和外支架110相关联,从而缆线132的调节提供对外支架110的相对均匀的力的施加。这允许外支架110对穿戴者脚部的均匀的系紧,从而可避免作用在穿戴者脚部上的压力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132可绕外支架110的外周和外支架110相关联。缆线132可绕外支架110的整个外周或仅在一些离散的点处和外支架110相关联。在附图1-1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缆线132可在第一内侧延伸部112、第二内侧延伸部114、第三内侧延伸部116、第四内侧延伸部118、第一外侧延伸部120、第二外侧延伸部122、和第三外侧延伸部124上附连至外支架110。缆线132可以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方式绕外支架110的外周缠绕。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缆线132布置在鞋面102和鞋底104之间,且在鞋面102之下跨鞋类物件100来回延伸。尽管为连续的环状材料,缆线132可被视作由缆线132在鞋底104和鞋面102之间的构造分隔成若干段:第一段134、第二段136、第三段138、第四段140、第五段142和第六段144。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132的段可具有不同或基本不同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诸如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缆线132的段各自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尽管每个段都可具有位于鞋面102和鞋底104之间的任意希望的位置,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段以交叉-交叉图案在鞋面102的底表面169上延伸,该图案从前足区域103延伸至中足区域107。第一段134基本直地跨底表面169从外侧部115延伸至内侧部113。第一段143的内侧端部过渡至第二缆线136的内侧端部。第二缆线段136继而对角地跨底表面169朝向鞋类物件100的中足区域中的外侧部115延伸。类似地,第一段134的外侧端部过渡至第三缆线段138的外侧端部。第三缆线段138继而对角地跨底表面169朝向鞋类物件100的中足区域中的内侧部113延伸。第二缆线段136和第三缆线段138彼此相交或交叉。由于第二缆线段136和第三缆线段138在该实施例中具有类似的长度,且以大致相同的角度跨底表面169延伸,第二缆线段136和第三缆线段138大致在底表面169的横向中心点处彼此二等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缆线段136布置为在第二缆线136和第三缆线段138的交叉部的附近靠近底表面169。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缆线段138布置为在第二缆线136和第三缆线段138的交叉部的附近靠近底表面169。尽管在一些构造中,缆线132可仅跨自身一次,缆线132可跨自身多于一次。如图4所示,第二缆线段136的外侧部过渡至第五缆线段142的外侧部。第五缆线段142继而对角地远离外侧部115朝向靠近鞋类物件100的进入开口区域的内侧部113延伸。类似地,第三缆线段138的内侧部过渡至第四缆线段140的内侧部。第四缆线段140继而对角地远离内侧部113朝向靠近鞋类物件100的进入开口区域的外侧部115延伸。第四缆线段140和第五缆线段142相交。由于第四缆线段140和第五缆线段142具有相似的长度且以大致相同的角度跨底表面延伸,第四缆线段140和第五缆线段142在底表面169的横向中心点处附近彼此二等分或相交。为了闭合缆线132的环,第五缆线段142的外侧端部过渡成第六缆线段144的外侧端部,且第四缆线段140的内侧端部过渡成第六缆线段144的内侧端部。第六缆线段144继而基本直地跨底表面169延伸,以闭合缆线132的环。鞋底104可包括用于容纳缆线132的装置,从而缆线可更自由地在鞋面102和鞋底104之间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在图4中最佳地示出的,鞋底104的鞋底板150可包括通道系统152。通道系统152配置为接收缆线132。通道系统152是形成在鞋底板150的上表面171中的沟槽或一系列沟槽。通道系统152延伸进入鞋底板150足够的深度,以容纳缆线132。凹陷缆线132至鞋底板150中还阻止穿戴者在鞋类物件100磨损时感受到缆线132和当缆线132被调节时感受到缆线132的移动的能力。这允许了更舒适的穿戴体验。通道系统152也可具有任何希望的构造,但在一些实施例中,通道系统152的构造对应于为缆线132选定的构造。具有对应的构造不仅允许容纳缆线132,而也允许当调节缆线132时引导缆线132的移动。示例性地,如果缆线132是环绕鞋面102的外周的简单的环状物,则通道系统152可为绕鞋底板150的上表面的外周延伸的轨道。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通道系统152配置为和缆线132的构造对齐。通道系统152被划分为多个与缆线132的段对应的部分:第一通道152形状设定、尺寸设定、且布置为接收第一段134、第二通道156形状设定、尺寸设定、且布置为接收第二段136、第三通道158形状设定、尺寸设定、且布置为接收第三段138、第四通道160形状设定、尺寸设定且布置为接收第四段140、第五通道162形状设定、尺寸设定且布置为接收第五段142,且第六通道164形状设定、尺寸设定且布置为接收第六段144。当鞋面102和鞋底104匹配时,缆线132可接收在通道系统152中且留驻于其中。当调节缆线132时,缆线132可在通道系统152中滑动,且由每一个通道的壁引导。缆线132可直接和外支架110相关联,例如通过将缆线132缝合、粘附、或焊接至外支架,或通过对外支架110打孔并将缆线132穿过打孔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132可间接地和外支架110相关联,例如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缆线连接器,诸如第一缆线连接器157、第二缆线连接器159、第三缆线连接器161、第四缆线连接器163和第五缆线连接器165。每一个缆线连接器都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法固定地附连至外支架110,诸如通过钳合、粘附、焊接或缝合。每一个缆线连接器都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材料制成,诸如热塑性材料、热固性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等。每一根缆线都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法制成,诸如注射成型、锻造等。每一个缆线连接器都可配置为接收u形或鞍状构造的缆线132的一部分,从而缆线132可方便地在任意缆线连接器中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132可能不能在缆线连接器中更换。在其他实施例中,缆线132可在缆线连接器中更换,诸如通过被滑动地接收在缆线连接器中,如在图6中所示。图9是第四缆线连接器163的实施例的放大视图。如所示,第四缆线连接器163包括缆线接收通道175。缆线132的一部分可穿过缆线接收通道175,使得缆线接收通道175保持缆线132的一部分。第三缆线段138给送进入第四缆线连接器163的第一侧部内,且第五缆线段142延伸出第四缆线连接器163的第二侧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在图1-1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系紧机构包括拉片131。可将拉片用于通过变动缆线132的有效长度(即布置在鞋面102和鞋底104之间的缆线132的长度)或通过变动缆线132的拉力而改动缆线132。示例性地,当被拉伸时,缆线132的有效长度降低,且缆线132中的拉力增加,由此系紧鞋类物件100。当拉片131被松开时,缆线132的有效长度增加,且缆线132中的拉力降低,由此松开鞋类物件100。拉片131可配置为由穿戴者的指部抓住。拉片131可具有任意的形状或尺寸以促进穿戴者的手和指部的操纵。拉片131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材料制成,诸如和鞋面102相同的材料。拉片131可和缆线132相关联,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和鞋面102相关联。拉片131可和缆线132相关联,且可选地,和位于鞋类物件100的任一侧上的鞋面102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提供多个拉片(未示出),其中全部拉片位于鞋类物件100的单侧上,或一些拉片和鞋类物件100的内侧部113相关联而一些拉片和鞋类物件100的外侧部115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片131可在鞋的脚弓区域处和缆线132相关联。如图3、5、7和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拉片131与鞋类物件100的内侧部113上的鞋面102和缆线132相关联。拉片131配置为可可移除地附连至鞋类物件100的外侧部115。拉片131可使用固定机构133固定至鞋面102。固定机构133可为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类型的机构,诸如诸如卡子、扣子、纽扣等的机械连接器。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3最佳地示出,固定机构133是钩环连接器。钩环连接器的第一部分135固定地附连至拉片131的一侧。钩环连接器的第二部分137固定地附连至鞋面102的外侧部115。尽管固定机构133可布置在鞋面102或鞋底104上的任意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机构133的第二部分137在靠近进入开口106处附连至鞋面102。可将拉片连接器147用于将拉片131和缆线131以及鞋面102相关联。拉片连接器147可为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类型的机械连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片连接器147可由塑料制成,形成为收纳缆线132以及附连至鞋面102。如图8最佳地示出,拉片缆线接收通道153形成在拉片连接器147的第一侧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片缆线接收通道153被围住以引导缆线153的滑动移动。孔可设置在拉片缆线接收通道153中,以允许缆线的段穿过缆线接收通道153。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缆线孔177设置为接收第五缆线段142,且第二缆线孔179设置在接收第六缆线段144。第五缆线段142和第六缆线段144的相应的长度随着缆线滑进滑出缆线接收通道153而变动。可将拉片连接器147用于将拉片131和鞋面102相关联。如图7和8最佳地示出,拉片131通过第一连接部分141以及第二连接部分143与鞋面102相关联。第一连接部分141和第二连接部分143可为希望的任意尺寸、形状或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141和第二连接部分143可为扁平带状材料,从而第一连接部分141和第二连接部分143可为挠性且耐久的,而同时保持相对于拉片连接器147滑动的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141和第二连接部分143可由平滑织物材料制成,诸如尼龙织物或聚酯材料织物。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141和第二连接部分143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材料制成,诸如皮革、天然材料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132可从缆线连接器延伸至拉片131。和拉片131关联的缆线连接器可为在鞋100上的任意位置处的任意缆线连接器。拉拽拉片131可使得缆线132在缆线连接器和拉片131中被拉得最近。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片131和缆线连接器可在靠近鞋底板150的最窄部分处和鞋类物件100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最靠后的缆线连接器可布置为靠近鞋底板150的最窄的部分,从而缆线131在鞋底板150的最窄部分处被拉得最紧。如图4所示,最靠后的缆线连接器是第五缆线连接器165,从而当拉片131被拉拽时,缆线132可在鞋底板150的最窄部分处被拉得最紧,该最窄部分在脚弓处。如图8最佳地示出,第一连接部分141的第一端部可固定地附连至外支架110的第三内侧延伸部116。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法将第一连接部分141在第一固定位置146处固定至第三内侧延伸部116,诸如通过缝合或通过粘合剂。类似地,尽管未示出,可以和第一连接部分141被附连至第三内侧延伸部116类似的方式将第二连接部分143附连至第四内侧延伸部118。第一连接部分141继而穿过形成在拉片连接器147中的第一带孔149,且第二连接部分143继而穿过形成在拉片连接器147中的第二带孔151。如图7最佳地示出,第一连接部分141和第二连接部分143延伸至拉片131。随后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法将第一连接部分141和第二连接部分143固定至拉片131,诸如通过缝合、粘合剂、焊接等。使得缆线131和外支架110两者都附连至拉片131的该构造允许缆线132和支架110被同时调节。通过在进入开口106附近的外支架110上更直接地拉拽,外支架110在进入开口106附近被略微地进一步系紧,许多穿戴者觉得这样更加舒适。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式将鞋面102和鞋底104相关联。例如,可使用施加至鞋底板150的至少一部分的粘合剂将鞋面102粘附至鞋底104。替换地,可通过在鞋面102的外周缝合或焊接而将鞋面102附连至鞋底104。为了收纳紧固系统13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鞋底104的一些部分附连至鞋面102而将鞋底104的其余部分从鞋面102脱开而将鞋面102和鞋底104相关联。例如,在图2-1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鞋底104包括鞋底板通道系统152,以收纳缆线132。如图4最佳地示出,鞋底板通道系统152是从鞋底板150的上表面171延伸进入鞋底板150中的一系列沟槽。鞋底板通道系统152实际上将上表面171分段。可将每个段粘附至鞋面102的底表面169,保持鞋底板通道系统152从鞋面102脱开,从而缆线132可在鞋地板通道系统152中自由地移动。类似地,可在鞋面102的外周附近将鞋底104粘附至鞋面102。但是,缆线132和第一缆线连接器157、第二缆线连接器159、第三缆线连接器161、第四缆线连接器163、和第五缆线连接器165可在鞋面102和鞋底165之间自由地移动,且甚至可从鞋面102和鞋底104之间部分地拔出,如图10所示。因此,鞋面102的外周附近的一些部分保持从鞋底104脱开。这些位置通常对应于第一内侧凹口166、第二内侧凹口170、第三内侧开口174、第四内侧开口176、第一外侧凹口178、第二外侧凹口182和第三外侧开口186。换句话说,鞋面102在鞋面102的外周附近的位置中从鞋底104脱开,以容纳缆线132的移动。图10-14示出了具有拉片闭合件的鞋类物件100如何可布置在脚部127上且在脚部127上系紧的实施例。图10至14示出了将鞋类物件100穿在脚部127上的顺序;尽管未示出,为了将鞋类物件100从脚部127移除,可简单地将该顺序逆转。在图10和11中,外支架110被松开,以将进入开口106宽地打开,以允许脚部127插入鞋类物件100的鞋面102中。图11以虚线示出了鞋面102,从而可更佳地看见缆线132。拉片131处在打开位置中,其中钩环连接器的第一部分135已经从第二部分137剥离,以延长缆线132的有效长度并降低缆线132中的拉力。缆线132的该松开的状态允许外支架110的延伸部从鞋类物件100稍微拉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连接器可部分地从鞋面102和鞋底104之间拔出。图10和11示出了可如何通过鞋底104中的凹口和开口拉拽缆线连接器。图10示出了如何将第一外侧延伸部120从鞋类物件100拉开,从而已经将第二缆线连接器159拉拽通过第一外侧开口180。类似地,已经将第二外侧延伸部122从鞋类物件100拉开,从而已经将第四缆线连接器163部分地拉拽通过第二外侧开口184,且已经将第三外侧延伸部124从鞋类物件100拉开,从而已经将第五缆线连接器165部分地拉拽通过第三外侧开口186。外支架110相对于主体108的位置被保持,这是由于趾部延伸部126被缝合至主体108。图12示出了跨鞋类物件拉拽的拉片131,从而拉片131拉拽缆线132(未示出),以将外支架110系紧至脚部127。图13示出了当外支架110已被系紧至希望的程度时(即,当已经将鞋类物件100的装配调节至穿戴者的偏好设置时)固定至钩环连接器的第二部分137的拉片131。图14以虚线示出了鞋面102,从而当已经调节了缆线132时可更清楚地观察缆线132。穿戴者的指部抓住拉片131,从而可施加力至缆线132。拉拽力降低了缆线132的有效长度和/或增加缆线132中的拉力。当缩短了缆线132或已经增加了拉力时,缆线132在外支架110上拉拽。外支架110被朝向鞋底104拉拽。外支架110的一些部分(诸如外支架延伸部)可被拉拽在鞋底104和鞋面102之间。外支架110被朝向鞋底104拉拽,外支架110被束紧至脚部127。由于外支架和主体108的相对位置,随着外支架110将主体108束紧至脚部127上,这将鞋面102系紧至脚部127上。图15-20示出了具有平滑脚背区域109的鞋类物件200的第二实施例。和鞋类物件100类似,鞋类物件200包括和鞋底204相关联的鞋面202。鞋面202可具有和上述的鞋面102基本相同的构造。鞋底204可具有和上述的鞋底104基本相同的构造。鞋类物件200也包括基于缆线的具有缆线232的紧固系统230,和上述的紧固系统130以及缆线132类似。然而,和通过附连至鞋类物件的内侧部的拉片来调节紧固系统不同,鞋类物件使用卷轴231来调节缆线230的有效长度。卷轴231布置在鞋类物件200的跟部区域101中。因此,鞋面202和鞋底204的结构略微不同于上述的鞋面102和鞋底104。鞋面202可由多个层、主体208和外支架210制成。主体208可基本和上述的主体108类似。主体208可配置为基本围住穿戴者的脚部。主体20可与鞋面202相符,且限定出鞋面202的大致形状和尺寸主体208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鞋面的任意材料制成。鞋面202还包括外支架210。外支架210覆盖脚背区域109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210可延伸进入趾部区域105中。外支架210还可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210可仅部分地朝向鞋底鞋面界面延伸,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支架210可延伸至鞋底鞋面界面。外支架210可由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材料制成,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210可由较主体208的材料更刚性的材料制成。外支架210可由平滑材料制成,以提供平滑的脚弓区域表面。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方式将外支架210和主体208相关联。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外支架210缝合至主体208而将外支架210和主体208相关联。尽管在一些实施例中个,外支架210可仅在鞋类物件200的一些区域中和主体208相关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外支架210在外支架210的整个外周周围缝合至主体208。外支架210可配置为接收缆线230。尽管可将诸如上述的缆线连接器的连接器用于将缆线230和外支架210相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支架210可和主体208相关联,从而缆线230的一部分被圈在外支架210之间。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将外支架210附连至主体208的缝合线包括若干U形或鞍状部分,该U形或鞍状部分限定出外支架210和主体208之间的袋部。例如,在图15中,三个这种袋部被示出在鞋类物品200的内侧113上:第一袋部布置为接近趾部区域105,第二袋部布置在前脚区域103和中脚区域107之间,第三袋部261布置为接近进入开口111。类似地,在图18中,多于三个的这种袋部被示出于鞋类物品200的外侧115上:第四袋部263布置为基本和第一袋部257(图18中未示出)相对,第五袋部265布置为基本和第二袋部259(图18中未示出),且第六袋部267布置为基本和第三袋部261(图18中未示出)相对。在其他实施例中,袋部可具有不同的构造。缆线232可穿过成任意构造的这些袋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232可仅绕鞋类物件200的外周布置,以形成绕鞋类物件200的环状部。在其他实施例中,诸如附图中示出的这些,缆线232也可在鞋面202和鞋底204之间穿过。在一些实施例中,缆线232可和上述的缆线132的配置方式类似地配置:其中一些段跨鞋面202的底部直地拉伸,且其他段对角地跨鞋面202的底部延伸,且其中一些对角的段彼此相交。和图1-14示出的实施例不同,图15-20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缆线232可部分地延伸至鞋面202上,即使在缆线232被完全地拉紧时。这可在外支架并未完全延伸至鞋底-鞋面界面时发生。例如,如图15所示,缆线232的段穿过袋部,其中缆线的一些部分保持示出为从鞋面202和鞋底204之间延伸至袋部的缆线232。第一缆线段234进入第一缆线袋部257的第一端部,且第三缆线段238离开第一缆线袋部256的第二端部。第二缆线段236进入第一袋部259的第一端部,且第五缆线段242离开第二缆线袋部259的第二端部。第四缆线段240进入第三缆线袋部261的第一端部,且第六缆线段244离开第三缆线袋部261的第二端部。第一缆线段234、第二缆线段235、第三缆线段238、第四缆线段240、和第五缆线段242保持在主体208的展开区域中可见,该展开区域跨外支架210的底部边沿和鞋底20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缆线232延伸至鞋类物件的跟部区域101,并延伸至卷轴231。缆线232的两个段可延伸至卷轴231:内侧部113上的第八缆线段246,以及外侧部115上的第九缆线段248。卷轴231可布置在跟部区域101的任意位置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卷轴231可布置在鞋类物件200的背部的中心处,即距离趾部区域105最远的位置处。该位置可阻止或阻碍在穿戴鞋类物件200时无意地触发卷轴231,这是因为脚跟区域101的后部不易于和任意表面或其他鞋类物件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卷轴231可布置在跟部区域101的外侧部分上。将卷轴231布置在跟部区域101的外侧部分上可使得卷轴231和接触表面(诸如运动用球)之间的接触最小化。例如,在足球中,跟部区域的外侧部分可能最不可能被用于接触足球用球。可将任意合适的卷轴用作卷轴231,且卷轴231可为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类型的卷轴机构。一些实施例可使用Hammerslag的美国专利7,591,050中公开的卷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该专利被通过引用的方式全文合并于此。附加地或替换地,一些实施例可使用Hammerslag的美国专利6,289,558中公开的卷轴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该专利被全文合并于此。图15-17示出了卷轴231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5和16示出了卷轴231的外部,且图17示出了卷轴231的内部。如图15、16和17所示,卷轴231大致包括在卷轴231的外侧附近布置的把手233、布置在把手233的中心中的罩235、大致布置在罩235之下的心轴237、以及大致布置在把手233中的轨道239。第八缆线段246和第九缆线段248被送入卷轴231中,且第八缆线段246和第九缆线段248的部分被绕心轴237缠绕。心轴237旋转地安装至鞋类物件200,从而沿第一方向旋转心轴237将会将第八缆线段246和第九缆线段248的更多部分绕心轴237缠绕,从而减少缆线232的有效长度。沿第二方向旋转心轴237将展开第八缆线段246和第九缆线段248,从而增加缆线232的有效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将为顺时针的,而第二方向将为逆时针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将为逆时针的,而第二方向将为顺时针的。可将罩235用于阻止对心轴237的损害,并将心轴237和缆线232保持在位。心轴237被附连至把手233。可将把手233用于将心轴237沿第一方向旋转,该方向将缠绕缆线232。把手233可依靠轨道239,以保持把手233的平滑的移动。当把手233旋转时,心轴237也可沿相同的方向旋转,以缠绕缆线232。可棘爪设置心轴237,使得把手233仅可沿一个方向旋转心轴237。此外,心轴237的棘爪设置可将心轴237锁定在位,从而可保持缆线232的希望的长度。将卷轴231拉出可松开对心轴237的锁定。心轴237可被弹簧加载,从而当卷轴231被从鞋类物件200拉开以松开对心轴237的锁定时,心轴237将沿第二方向旋转,该方向展开缆线232。图18-20示出了脚部127如何被插入鞋类物件200中,且如何使用缆线232和卷轴231将鞋类物件200系紧和松开的一个实施例。图18示出了脚部127被插入鞋类物件200中。可通过伸长缆线232将外支架210松开。可在外侧部115上的缆线段中看到松弛部,第一缆线段234、第二缆线段236、第三缆线段238、第四缆线段240、第五缆线段242、和第七缆线段245。尽管未示出,内侧部113上的缆线段也将被松弛,以松开外支架。图19示出了转动卷轴231的手129。旋转卷轴231通过如上所述的将缆线232绕卷轴231缠绕而减少了缆线232的长度。当松弛部从缆线232去除时,缆线232在外支架210上拉紧,这是因为缆线穿过第四袋部263、第五袋部265和第六袋部267。该拉拽动作将沿脚背区域109中的箭头的方向外支架210朝下朝向鞋底204束紧。图20示出了缆线232可如何被松开。手129拉拽231,该动作导致缆线232展开。缆线232的有效长度被加长,且松弛部返回至缆线232。该松弛部允许外支架210从鞋底204沿由图20中脚背区域109中的箭头示出的方向移动开。一旦鞋类物件200被以该方式松开,脚部127可更容易地从鞋类物件200中拔出。图21示出了鞋200的替换实施例。图21示出卷轴231可布置在跟部区域101的外侧部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卷轴231可布置在鞋类物件200的其他位置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锁定机构用于将缆线232锁定在位,以保持希望的长度。图18-21示出了如何通过棘爪设置心轴237而将心轴237锁定在位,从而可保持缆线232的希望的长度的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可为机械锁定机构。参见图22-24,锁定机构可为凸轮杆281。图22-24示出了包括凸轮杆281作为锁定机构的鞋200的实施例。凸轮杆281可为本领域中已知的任意类型的机械连接器。在一些实施例,凸轮杆281可被和一机构关联,以缠绕缆线232。参见图22-2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凸轮杆281附连至心轴237,以缠绕缆线2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心轴237旋转以缠绕缆线232,并由此将鞋200关于脚部系紧。也可将心轴237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展开缆线232。心轴237可布置在跟部区域101中的任意位置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心轴237可布置在跟部区域101的后部的中心处,即距离趾部区域105最远的位置处,如图2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心轴21可布置在跟部区域101的外侧部分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杆281可将心轴237锁定在位,从而可保持缆线232的希望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杆281可通过施加摩擦力至心轴237而锁定心轴237。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杆281可通过使得心轴237被压靠在摩擦力产生表面上而锁定心轴237。摩擦力产生表面可为限位器,诸如限位器289。在图23和24中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轮杆281可使得心轴237被压靠限位器289。图23和24示出了附连至心轴237的凸轮杆271的一个实施例。现在将说明该实施例的运行。也可使用使用其他杠杆方法的其他凸轮杆。凸轮杆281可具有连接至心轴237的栓287。栓287和心轴237可配置为沿共用轴线移动。该共用轴线可为任意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共用轴线可为Y轴线。图23示出了一实施例,其中共用轴线是标示为Y的Y轴线。栓287和心轴237可配置为沿Y轴线从锁定位置(图23中实线所示)移动至未锁定位置(图23中虚线所示)。在锁定位置中,心轴237可被阻止绕共用轴线旋转,且可保持缆线232的希望的长度。在未锁定位置中,心轴237可绕共用轴线旋转,以缠绕和展开缆线232。在一些实施例中,把手可连接至凸轮281。把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在图23和24中。把手283可连接至栓287。把手283可绕轴285旋转。可通过用户施加力F而将把手283从打开位置(图23中虚线所示)旋转至关闭位置(图23中实线所示)。旋转把手283可将心轴237和栓287从锁定位置沿Y轴线移动至未锁定位置。当为打开位置中时,心轴237可处在未锁定位置中,且把手283可绕轴285旋转,以将心轴237沿将缠绕缆线232的方向旋转,或将心轴237沿将展开缆线232的相反方向旋转。当处在闭合位置中时,心轴237可处在锁定位置中,且把手283可被阻止绕轴285旋转,从而可保持缆线232的希望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杆281可替代心轴237用作缆线系紧装置。可直接将缆线232附连至凸轮杆281的栓287。将栓287移动至锁定位置可导致缆线232被拉紧,且将栓287移动至未锁定位置,这可使得缆线232松开。可通过用户施加力F来将把手283沿轴285转动至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而将栓287沿Y轴线分别移动至锁定位置和未锁定位置。当通过用户施加力F将把手283沿轴285旋转至关闭位置时栓287可沿Y轴线从未锁定位置向上移动至锁定位置。当通过用户施加相反的力F将把手283沿轴285旋转至打开位置时,栓287可沿Y轴线向下移动至未锁定位置。以该方式,可为鞋类物件提供平滑的脚背区域。可通过由平滑材料制成的外支架提供可平滑的脚背区域,其中该外支架形成脚背区域的外表面。此外,用于调节鞋类物件至脚部的装配的系紧或紧固系统可从传统的鞋带变动至基于缆线的系统,该系统将外支架朝向鞋底束紧,以将鞋类物件系紧至脚部。可使用任意已知的技术制造此处讨论的鞋类物件的任意部分。可使用任意已知的方法或技术装配此处讨论的鞋类物件的各个部分。尽管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该描述仅意图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存在许多此外的实施例以及实施方式这一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例如,可将许多类型的机械锁定机构用于固定系紧系统/缆线,不论是单独地或和心轴相结合地。因此,除所附的权利要求以及其等价物所阐明的之外,本发明不意图被限制。而且,可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