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03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跟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跟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跟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跟鞋主要是指鞋跟高于普通鞋的一种鞋子。多为女性穿着,使穿此鞋的人可以增高。高跟鞋有着不同的款式,大多不同的地方在于鞋跟的高低粗细,每款鞋跟都有着不同的魅力和作用。例如高跟的高跟鞋使女子保持较好的身形可以参加较为隆重的宴会,低跟的高跟鞋适合工作时穿较为舒适。在不同的场合需要穿戴不同的鞋子这成了职业女性的习惯,但是这给他们出行带来了不便,不但携带不方便,而且替换起来也较为麻烦,有时甚至可能遗忘把鞋子弄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跟鞋,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跟鞋结构不佳导致不能满足现今人们需求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跟鞋,包括:面料与鞋底,所述面料设于所述鞋底上侧,其中,所述鞋底底面位于脚跟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横向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内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一插销,所述第三支撑块内对应于第三通孔设有第二插销。

上述的高跟鞋,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三支撑块相互背离的一侧设有黏胶层。

上述的高跟鞋,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块。

上述的高跟鞋,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三支撑块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

上述的高跟鞋,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支撑块长度的两倍。

本发明的一种高跟鞋,采用了如上的方案具有以下的效果:

1、有效的切换支撑块来调整鞋子的高低;

2、其操作简单能够快速的切换;

3、该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如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第一支撑块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第二支撑块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跟鞋的第二支撑块的支撑块示意图;

如图参考:面料1、鞋底2、凹槽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转轴7、第一支撑块8、第二支撑块9、第三支撑块10、第一插销11、第二插销12、黏胶层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高跟鞋,包括:面料1与鞋底2,面料1设于鞋底2上侧,其中,鞋底2底面位于脚跟处设有凹槽3,凹槽3内横向设有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第二通孔5内设有转轴7,转轴7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块8、第二支撑块9、第三支撑块10,第一支撑块8内对应于第一通孔4设有第一插销11,第三支撑块10内对应于第三通孔6设有第二插销12。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8与第三支撑块10相互背离的一侧设有黏胶层13,通过黏胶层13初步对第一支撑块8以及第三支撑块10进行初步定位,使得第一插销11能够穿过第一通孔4插入第一支撑块8内进行固定,或者将第二插销12穿过第三通孔6插入第三支撑块10内进行固定。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块9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块8,进一步的使鞋底可以更换不同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8与第二支撑块9之间的夹角、第二支撑块9与第三支撑块10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进一步的,当第一支撑块8嵌在凹槽3内时第二支撑块9用于支撑,当第三支撑块10嵌在凹槽3内时第一支撑块9用于支撑。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块9的长度至少为第一支撑块8长度的两倍,对于鞋底的高低可以有明显的高低变化。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只需切换下凹槽3内的第一支撑块8和第三支撑块10便可以切换鞋跟的高低了。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高跟鞋,有效的切换支撑块来调整鞋子的高低,其操作简单能够快速的切换,该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