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卸结构以及包括该结构的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447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装卸结构以及包括该结构的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装卸结构、装置、设备,以及包括该装卸结构的产品。



背景技术:

例如,经常使用例如头戴型装置、眼镜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可穿戴装置作为穿戴式结构。除了头戴型可穿戴装置,还提出了腕带型(即,时钟类型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可穿戴装置,并且在市面上已经散布了一些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3-88725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3-140158



技术实现要素:

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种可穿戴装置需要耳后的结构或者缠绕手臂的结构,并且不可避免地,该装置的形状取决于该结构。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安装和拆卸具有更小限制(或没有限制)的装卸结构,以及包括该装卸结构的产品。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该目标,根据本技术的装卸结构包括表层部和基体。

表层部具有安装部和非安装部。

基体支撑所述表层部,并且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非安装部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前或向后移动。

当表层部具有安装部和非安装部时,用于安装和拆卸的表层部的形状有很少限制或没有限制。在支撑表层部的基体中,由于安装部和非安装部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前或向后移动,所以可以实现该装卸结构。

通过向基体施加压缩力或者张力,该基体对应地驱动安装部和非安装部。

例如,通过这种方式,用户摘(pick)或者拉伸基体,从而实现表层部的装卸。

基体可包括支撑安装部的固定层和支撑非安装部的可移动层。

可移动层可包括第一可移动部和第二可移动部。

第一可移动部被配置为支撑非安装部。第一可移动部的至少两端被固定层夹置。

第二可移动部被配置为比第一可移动部定位深,并且从第一可移动部连续布置。

第二可移动部可从第一可移动部伸展。

通过对基体施加压缩力,第一可移动部可以从固定层突出。

可移动层可以由具有比固定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

安装部可以包括多个钩。

以这种方式,安装部具有钩环紧固件的作用,其允许容易地装卸表层部。

多个钩的至少一个头部可以具有圆锥形状或者棱锥形状。

以这种方式,待安装对象肯定会被安装。

多个钩的头部的方向可以是两个或更多。

表层可包括多个非安装部。

安装部可包括多个区域和设置在多个区域上的多个钩,所述多个区域是通过将基体的表面进行分区而提供的。此外,钩的头部的方向在每个区域可以不同。

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具有多个方向的钩的头部的各种装卸结构。

基体可包括配置非安装部的表面的表面,以及用于支撑润滑材料的通过打开表面形成的支撑件。

以这种方式,从非安装部向非安装部与待安装对象之间提供润滑材料,从而润滑非安装部,这允许容易地拆卸。

该装卸结构适用于各种机器、设备、工具、电子装置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的本技术,可以实现对装卸具有很少限制或者没有限制的装卸结构。

应当注意的是,在此处所描述的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是在本公开内容中所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平面图。

[图2]图2是示意性地并放大地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装卸结构的表层部的透视图。

[图3]图3A是图1的A-A线横截面图。图3B示出可移动层被驱动的状态。

[图4]图4是示出钩的示例性结构的视图。

[图5]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横截面视图。

[图6]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润滑材料的支撑件的配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7]图7A、图7B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平面图。

[图8]图8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1)装卸结构的配置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示意性地并放大地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装卸结构100的表层部20的透视图。图3A是图1的A-A线横截面图。

装卸结构100包括表层部20,以及支撑该表层部20的基体40。表层部20包括安装部22和非安装部24。表层部20是在图中从装卸结构100的基体40的表面22a的上部区域。安装部22包括从基体40的表面22a突出的多个钩23。在非安装部24中,没有设置钩23,并且基体40的表面24a被露出。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基体40的对应于安装部22的表面指的是“安装表面”22a,基体40的对应于非安装部24的表面是指“非安装表面”24a。

例如,当装卸结构100处于非驱动状态时,安装表面22a与非安装表面24a平齐。可替换地,在非驱动状态下,当非安装面24a比图中的钩23的头部低时,它们可能不是平齐的。

基体40被配置为使得安装部22和非安装部24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可以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它被配置为一旦在基体40上施加压缩力,则非安装部24(非安装表面24a)从安装部22突出(参照图3B中的驱动状态)。

例如,基体40包括支撑安装部22(也就是,多个钩23)的固定层41,以及支撑非安装部24的可移动层47。可移动层47包括表层侧可移动部(第一可移动部)45,其被设置在基体40的表层区域42上,以及深层侧可移动部(第二可移动部)46,其被设置在定位更深的深层侧区域44。

至少表层侧可移动部45的两端被固定层41夹置。例如,如在图1中所示,表层侧可移动部45被设置为使得安装部22包围非安装部24。安装部22构成钩环紧固件。

如在图3A中所示,深层侧可移动部46被连续地布置,并从表层侧可移动部45展开。例如,深层侧可移动部46是圆锥形的、径向的,或者近似三维形状的。

例如,表层侧可移动部45与固定层41之间可能存在空隙。该空隙大约是1μm。

图2是放大地示出安装部22的钩23的透视图。例如,每个钩23具有弯曲的柱状,例如,其头部23a具有圆锥形。钩23可具有弯曲的棱柱形,并且头部23a可以具有棱锥形。

在图1中所示的安装表面22a可包括多个钩23。可替代地,每单位面积的钩的数目可以更大。另外,钩23的二维排列和头部的方向可以是规则或任意的。

图4是示出钩23的配置示例的视图。钩23的示例尺寸如下所示:

高度H:50μm至5mm

厚度T:10μm至1mm

曲率角θ:50°至150°

坡度角α:110°至155°

头部的角β:40°至80°

例如,当装卸结构所安装的对象(未示出)(以下,称为“待安装对象”)是布料时,诸如羊毛和丝绸那些较厚的布料的纤维的厚度约为50μm。因此,50μm或者更大的高度H是足够的。厚度的上限被设定为5mm,其在不影响外观(JISP 8208)的范围内。

头部23a不包括在厚度T内。厚度T是由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表示。厚度T的下限为约15μm,其是蚊子的针的厚度,并且此处被设定为10μm。选择1mm作为实数上限。

例如,当钩23的弯曲部是圆弧时,曲率角θ是圆弧的圆心角。由虚线示出穿过钩23的中心的圆弧。在图4中所示的钩23具有定位在安装表面22a内的圆心,以及朝向头部的圆弧。也就是说,图4示出整体形状为圆弧的示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圆心可以在安装表面22a外,并且钩的根部可从安装表面22a笔直凸出,并且可以是从预定的高度弯曲的圆弧。

例如,曲率角θ被设定为50°到150°,或80°至120°,例如90°。以这种方式,当待安装对象是纤维时,可以由纤维抓住钩23。

钩23的倾斜角α是从钩23的根的中心到最大高度(H)与安装表面22a之间的角度。例如,倾斜角α被设定为110°至155°。例如,如果倾斜角α超过155°,则钩轻微抓住待安装对象,例如,环纤维。例如,如果倾斜角α小于110°,则由待安装对象(例如,环纤维)抓住的钩很容易松动。换句话说,如果倾斜角α不在限定的范围内时,则钩不能充分与环纤维接合。倾斜角α更优选为120°至150°。

头部23a的角度β被设定为40°到80°,例如60°,使得刺穿待安装对象的力被分散。然而,钩的头部23a可以不是尖锐突出的,并且可以是矩形的或弯曲的表面。

以上描述的钩23的形状和尺寸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可以根据待安装对象的结构而变化。理想的是,钩23可以具有施加在待安装对象(例如,纤维)上的弹力,并且因此可具有尺寸和形状。为了实现这一点,使用后述的材料。

可移动层47由具有比固定层41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换言之,为了将可移动层47驱动到固定层41,可移动层47是由比该固定层41的材料更软的材料制成的。例如,可移动层47由橡胶制成,而固定层41由树脂制成。

可移动层47和固定层41两者均可以由树脂制成。作为树脂,可以有选择地使用PEEK、PC、PMMA、POM、PU、PET、PA、PCTFE、PTFE、FEP、PFA、ETFE、PVDF、软质PVC、PVA、ABS、PP、PMMAPS等。例如,具有相对高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包括POM和ABS。具有相对低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包括PP和PTFE。

钩23的材料通常是由上述树脂材料制成。钩23的可取的材料包括尼龙+PP(尼龙和PP的合成)、PC、PE,POM等。

例如,如上所述配置的装卸结构100通过注射成型装置(未示出)或3D打印机(模塑装置)形成。例如,可以使用在如下申请中描述的成型装置:公开号为2012-040757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2012-106437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2012-240216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2013-207060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2013-059983的日本专利申请。

装卸结构100通过注射成型法(例如,多色成型法、模内成型法等)形成。通过成型,可以形成基体40的固定层41和可移动层47。

当使用成型装置至少形成基体40时,多种不同的树脂材料可以用于通过使用在公开号为2012-040757的日本专利申请的第八和第九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成型装置进行的模塑。

可以在不同的步骤中形成基体40和安装部22,并且随后,具有钩23的片型安装部可以被接合到与基体40的安装部22对应的表面。至于接合方法,使用粘接剂接合法和超声波接合法。

可替代地,当基体40通过注射成型形成时,上述具有钩23的片型安装部22可以通过成型装置形成。

例如,通过在公开号为2013-059983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成型装置反复进行成型过程,以层压片型成型产品,由此形成上述具有钩23的片型安装部22。

当使用成型装置时,可以由光固化树脂形成基体40的固定层41,并且在固定层41中,可以通过使诸如橡胶的材料流入路径(其中形成可移动层4的空间)来形成由橡胶制成的可移动层47。

2)装卸构造的操作

当使用如上述配置的装卸结构100时,用户按下在其上具有可装卸结构100的装置、机器、设备或工具(未示出)(在下文中简称为“包括可装卸结构的产品”),以安装到对象。以这种方式,通过具有钩23的安装部22的钩环紧固件的功能,具有装卸结构100的产品被安装到具有纤维表面的待安装对象上。

例如,如在图3B中所示,用户的手指直接或间接地在与基体40的表面平行或基本平行的方向施加压缩力。具体地,压缩力被施加到可移动层47。根据装卸结构100的尺寸,用户用手指捏住装卸结构100以施加压缩力。当施加压缩力时,在可移动层47中的深层侧可移动部46主要是弹性形变,并且表层侧可移动部45由深层侧46可移动部推进并移动。然后,非安装面24a从安装部22突出,以起到推动待安装对象的作用。以这种方式,钩23从待安装对象脱离。

具体地,当深层侧可移动部46从表层侧可移动部45成圆锥形地或放射形展开时,不仅压缩力,施加到深层侧可移动部46的弹力也被容易地传递到表层侧可移动部45,并且表层侧可移动部45容易移动到图中的上方。因此,表层侧可移动部45肯定可以从安装部22突出。

一旦用户停止施加压缩力,装卸结构100通过移动层47的弹力返回到原来的形状,并且非安装表面24a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参照图3A)。

通过适当设计安装面22a与非安装表面24a的面积比,钩23的密度等,就可以实现装卸的操作。

3)总结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100中,由于表层部20包括安装部22和非安装部24,用于装卸的表层部20的形状具有较少限制或没有限制。此外,由于基体40移动,使得安装部22和非安装部24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前或向后移动,可以实现装卸结构。

由于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100具有钩23,可以在安装部22上发挥钩环紧固件的作用,其可以方便地安装。

由于可装卸结构100的钩23的每个头部23a具有圆锥或棱锥的形状,头部23a容易刺穿待安装对象,并且装卸结构100肯定能够被安装到待安装对象。

例如,(但并不限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100具有在图1中所示的平面图中的矩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诸如圆形和椭圆形的任何形状。在如图1中所示的平面图中,安装部22可以形成多边形,并且非安装部24可以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反之亦然。

在图3A中所示的装卸结构100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此,而是对其适用于任何形状。

2.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横截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基本上类似于根据在图1等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100的构件和功能的组件,其详细说明将在下文中省略,并且主要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5中所示的装卸结构200的可移动层47包括表层侧可移动部45以及深层侧可移动部48,深层侧可移动部48在水平方向上从表层侧可移动部45展开。例如,中空(或凹口)件43被设置在与表层侧可移动部45相对的深层侧可移动部48上。通过在该位置设置中空件43,深层侧可移动部48的弹力容易传递到表层侧可移动部45,并且肯定驱动表层侧可移动部45。

3.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并且是示意性地放大示出了非安装表面24a的横截面图。基体140包括用于支撑润滑材料S的支撑件30,支撑件30是通过打开非安装部24的非安装表面而形成的。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件30。当设置多个支撑件30时,多个支撑件30作为多孔部。

例如,支撑件30包括润滑材料S的储藏部32,以及用于将储藏部32与开口31连通的管33。在下面,示出了支撑件30的设计标准。

管33的内径r:r的理想值是满足所使用的润滑材料S的毛细现象以下的等式(1)的值,或者是不大于r的值。

储藏部32的直径(或等效直径的体积)R:期望的值比管33的内径r大。

管33的长度为m:没有特别的限制。

h=(2Tcosθ)/ρgr...等式(1)

h:升高的液面高度

T:表面张力

θ:接触角

ρ:润滑材料S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

R:管内径

作为润滑材料S,使用诸如硅油、植物油、动物油以及一般油脂的润滑油。

当布置多个支撑件30时,两维布置可以是任何矩阵型、锯齿型、无规则的等。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具有支撑件30时,润滑材料S从非安装部24提供到非安装部24和待安装对象之间,从而润滑该非安装部24使它轻松拆卸。

4.第四实施方式

图7A和图7B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平面图。根据在图7A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300被配置为在图1中所示的以矩阵布置的装卸结构100。具体地,阴影区域是安装部22,白色的多个非安装部24被设置在安装部22内。支持该非安装部24的可移动层47可在基体40内连接。

在图7B中所示的装卸结构400包括布置成棋盘图案的安装部22和非安装部24。阴影区域(包括外围的方框)是安装部22,白色区域是非安装部24。在棋盘图案的周边可以不设置安装部22的框与各安装部22(22b)之间的边界。

在图7B中所示的可装卸结构400包括方形安装部22和非安装部24。安装部和非安装部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蜂窝形以及其它多边形形状。安装部和非安装部的形状可以是不同的。

在图7A和7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非安装部24被均匀地分散,由此容易使钩23从待安装对象脱离。

5.第五实施方式

图8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平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安装部22的钩23的方向(钩23的头部的方向)在每个区域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500包括四个区域以及四个方向的钩23。应当理解的是,分割的数目不限于四个,也可以是两个(钩的方向是两个)或者五个或更多(钩的方向是五个或更多个)。可替代地,分割的数目和钩23的方向的数目可能不同。如在图中所示的分明的线条在“分区”的界限是不必要的。

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具有头部朝多个方向的钩23的各种装卸结构。

当具有装卸结构的产品安装至待安装并且在一个方向上使用的对象时,装卸结构可以只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形成的挂钩23。

6.具有装卸结构的产品的示例

如下是具有装卸结构100的产品的示例(未示出):

例如,该产品是,日志照相机、时钟、麦克风、步数计、便携式电话,其它便携式装置、掩模、眼镜、助听器、诸如雇员的ID卡的身份识别卡。

7.其他各种实施方式

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实现变型和修改。

上述实施方式描述了通过将向基体40施加压缩力而具有突出的非安装部24的装卸结构。还可以实现的是通过将张力施加到基体(即,通过拉伸该基体)使可移动层弹性形变。在这种情况下,装卸结构具有可移动层支持安装部并且固定层支持非安装部的配置。通过将张力施加到可移动层,装卸结构具有使由可移动层支撑的安装部移动到基体的内部,以便相应地突出由固定层所支撑的非安装部的结构。

或者,通过向基体施加张力而拉伸的材料可被用作可移动层的材料。例如,这种材料可以是拉胀材料。例如,可以通过组装多个三维形状(诸如形成微观级的波散热块)来设置拉胀材料。

另外,通过对可移动层47通电而使可移动层47进行弹性形变的材料可被用于可移动层47。材料的示例包括压电装置、双金属片、导电聚合物等。

可在表层侧可移动部与深层侧可移动部之间设置空间,并且在该空间布置弹簧。这就是说,弹簧被设置在表层侧可移动部和深层侧可移动部之间。弹簧通常是螺旋弹簧,但也可以是平弹簧。在此情况下,成型装置至少可以形成包括深层侧可移动部、弹簧,以及表层侧可移动部的可移动层。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安装部22包括多个钩23,但也可以代替包括基体的表面上的粘合层。例如,粘合层由粘合剂橡胶、粘合剂树脂、胶带等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理想地,该装卸结构适用于直接粘附到人的皮肤的装卸结构。

例如,当每个都具有装卸结构的多个电子装置直接安装到人体并且该电子装置相互通信时,通信系统可以是无线LAN、蓝牙、红外线,以及体内通信。

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装卸结构的基础上,可在可移动层和固定层之间填充润滑剂材料。

也可以将实施方式的上述特征的至少两个特征结合起来。

本发明可以具有以下结构:

(1)一种装卸结构,包括:

表层部,具有安装部和非安装部,以及

基体,支撑表层部,并且将安装部和非安装部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前或向后移动。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通过向基体施加压缩力或者张力,基体对应地驱动安装部和非安装部。

(3)根据上述(2)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基体包括:

固定层,固定层支撑安装部,以及

可移动层,可移动层支撑非安装部。

(4)根据上述(2)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可移动层包括:

第一可移动部,第一可移动部支撑非安装部,至少所述可移动层的两侧被所述固定层夹置,以及

第二可移动部,第二可移动部比第一可移动部定位深,并且从第一可移动部连续布置。

(5)根据上述(4)所述的可装卸结构,其中,

第二可移动部从第一可移动部伸展。

(6)根据上述(1)到(5)的任一项所述的可装卸结构,其中,

可移动层由具有比固定层的杨氏模量低的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

(7)根据上述(1)到(6)的任一项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安装部包括多个钩。

(8)根据上述(7)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多个钩的至少一个的头部具有圆锥形状或者棱锥形状。

(9)根据上述(7)到(8)的任一项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多个钩的头部的方向是两个或更多。

(10)根据上述(6)到(9)的任一项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表层部包括多个非安装部。

(11)根据上述(1)到(9)的任一项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安装部包括多个区域和设置在多个区域上的多个钩,多个区域是通过对基体的表面进行分区而提供的,以及

钩的头部的方向在每个区域都不同。

(12)根据上述(1)到(11)的任一项所述的装卸结构,其中,

基体包括:

表面,构成非安装部的表面,以及

支撑件,通过打开该表面形成,用于支撑润滑材料。

(13)一种具有装卸结构的产品,包括:

表层部,具有安装部和非安装部,以及

基体,所述基体支撑表层部,并且使安装部和非安装部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前或向后移动。

符号说明

20 表层部

22 安装部

23 钩

23a 头部

24 非安装部

30 支撑件

40、140 基体

41 固定层

45 表层侧可移动部

46、48 深层侧可移动部

47、147 可移动层

48 深层侧可移动部

100、200、300、400、500 装卸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