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型结构的鞋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71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具有改进型结构的鞋制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如鞋或任何等同品的鞋制品。鞋制品可用于一些领域如步行、平地或山地赛跑、滚轮滑板、球类运动、低地滑雪、单板滑雪、雪鞋、骑自行车或其它中。



背景技术:

鞋制品应具有各种各样的、有时相互矛盾的功能,如确保足部的足够紧固和/或保持,同时为足部提供令人满意的舒适性。鞋制品还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这种性能在于吻合足部一些变形的良好性能。换句话说,鞋制品应合脚,为足部保留步行或者从事有关体育运动所必需的行动自由。

为此,已知通过联接鞋帮和鞋底来制作鞋制品如鞋。鞋帮一般包括很多构件,如外侧区块、内侧区块、鞋面、舌片、鞋跟、后衬、前保护包头、尤其带有多个带圈和一条鞋带的紧固装置、内衬、又甚至还有其他构件。此外,其中一些构件可包括多个部分。鞋中的主要问题是使裁剪并且平放组装的构件组装在一起并且三维成型。已知地,鞋帮联接于装配鞋底,以限定一个鞋用元件。根据第一种方法,鞋帮由胶层粘接在装配鞋底上。装配鞋底也称为中底(première de montage),刚性较高,以便耐受装配程序。将鞋楦插入鞋帮中,牵拉鞋帮以使鞋帮紧贴在中底上来进行胶合。这称为传统的鞋楦上装配法。该工艺允许在胶加热期间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获得所述鞋用元件。第二种方法也是已知的,在于通过将鞋帮利用缝合固接于中底来制作所述鞋用元件。这称为Strobel装配法。这里,中底是柔性底,可进行缝合,称为Strobel(中底布)鞋底。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中的每种方法来说,中底构成鞋底的一部分。鞋底还包括外部构件,如一个或多个缓冲层、以及用于接触地面的耐磨层,这些层一般通过胶接固定于鞋楦上装配在一起的中底和鞋帮上。鞋底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内层,内层布置在鞋用元件中,用以起在保健、缓冲、足弓保持或其它方面的保护功能。最后,鞋用元件与鞋底的其他构成件相联接而形成鞋。

可观察到,不管用于制作鞋的方法如何,根据现有技术的鞋都具有一些缺陷。首先,鞋需要数量很多的构件,构件数量一般在四十至六十之间。因为构成鞋的构件数量多,所以制作工序数量多,制作这些构件所需要的时间也长。要制作一只鞋,一般需要四十分钟至一小时三十分钟。可以说的是,根据传统工艺制作的鞋复杂化,因为其构成件数量多,同时制作工序数量也多。

另一缺陷源于鞋结构的不连续性,尤其在鞋帮处。例如,小尺寸的构件叠置于另一较大的构件,有时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小构件所处部位的鞋帮的弯曲性能。有时,这会令使用者不舒服,使鞋帮更难成型,即更难三维成型。

另一缺陷来自于足部与鞋之间存在自由空间。这表明足部在一些部位不接触鞋帮或鞋底。在鞋帮与中底之间的接合处的一些部分处尤其如此。因此有时会观察到足部与鞋之间发生不合时宜的位移,这种位移可能是造成不舒服或者外伤的源由。有时,在鞋口处,在足部、脚踝、又或者小腿下部与鞋帮之间,也出现空间。因此,异物可能意外地进入鞋中。

最后,可以说的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鞋并不是总能确保足部的足够紧固和/或保持,或者不能总提供给足部以令人满意的舒适性。此外,这种鞋不能始终贴合足部的所有变形。

与之相比,本申请人提出过另一种制作鞋制品的方法。

例如,根据文献FR 2 999 881,鞋制品包括一个或两个包覆体,每个包覆体在长度上从后端延伸至前端,在宽度上在外侧边与内侧边之间延伸,在高度上从底部延伸至上端,每个包覆体包括彼此机械连接的丝线。

包覆体立体即三维构成成形:包覆体布置于鞋楦上,以使包覆体具有非常类似于足部几何形状的几何形状,由此包覆体非常均匀地吻合足部。这意味着足部接触包覆体,或者至少非常靠近包覆体。因此,足部得到均匀保持,并且足部与包覆体之间极少发生意外位移,甚至没有任何位移。由此带来的一个优点是相对于根据传统的现有技术的鞋,鞋制品舒适性提高。

从根据文献FR 2 999 881的布置还观察到的是,每个包覆体具有结构连续性,因为包覆体的内表面和/或其外表面至少基本整齐,甚至完全整齐。因此,有利地,使用者比较舒服,甚至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

综合前述内容表明,包覆体保持足部并为足部带来令人满意的舒适性。此外,每个包覆体能吻合足部变形。这使根据文献FR 2 999 881的鞋制品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下,都很舒适。

此外,通过根据文献FR 2 999 881的布置还注意到的是,制作鞋制品的构件数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与之相比,本发明总体上力求进一步改进鞋制品。更确切的说,本发明例如想改进操控冲力的传递、地面或器械反作用力的释放、或者感觉信息的感知。本发明力求使使用效率最佳化,力求减少使用者的疲劳感。本发明还力求回应使用者的特殊需求,同时保持其基本性能如舒适性和足部保持。在寻求支承或传递猛烈信息的情况下,例如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这是真正的挑战。实际上,作用力传递中的最佳化和舒适性从理论上讲是相互矛盾的概念。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鞋制品,鞋制品包括第一包覆体,第一包覆体在长度上从后端延伸至前端,在宽度上在外侧边与内侧边之间延伸,在高度上从底部延伸至上端,第一包覆体包括相互机械连接的丝线,第一包覆体界定足部接纳空间,鞋制品还包括第二包覆体,第二包覆体在长度上从后端延伸至前端,在宽度上在外侧边与内侧边之间延伸,在高度上从底部延伸至上端,第二包覆体包括相互机械连接的丝线,第二包覆体界定足部接纳空间,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彼此面对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鞋制品的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分部处,鞋制品包括可逆式弹性可变形的夹插构件,夹插构件布置在第一包覆体与第二包覆体之间。

这可赋予鞋制品在给定部位具有一种或多种特殊性能。例如,在包覆体的上端处,如下面将详述的,夹插构件可以是舌片。或者在底部处,也如下面将详述的,夹插构件可以是一鞋底部分。在每种情况下,夹插构件允许其所面对的包覆体部分进行相对移动。因为夹插构件能以可逆方式弹性地被挤压,因而夹插构件可使包覆体的有关部分彼此接近,例如在受到特别应力时,以便接着恢复其自然分开距离。该距离相应于夹插构件的厚度。通过挤压,夹插构件沿着除垂直于该夹插构件的方向之外的方向消散一部分压缩力,从而缓减这些作用力。换句话说,夹插构件增大与鞋制品使用有关的作用力、不同冲击又或者感觉信息的传递面积。这具有提高鞋制品舒适性的优点。出人意外地,作用力、冲击或者信息的传递不会被改变。因此,本发明成功使得鞋制品在使用中既舒适同时也准确。这会提高使用者的运动成绩,减少其疲劳感。

一般来说,可以说的是,本发明改进了鞋制品的结构和制作方式。

附图说明

借助于下面参照附图将进行的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所述附图根据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表示如何实施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制品从俯视角度看的前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的剖面图;

-图3是坯件和夹插构件在彼此组装在一起之前的透视示意图,坯件用于制作根据图1的鞋制品的第一包覆体和第二包覆体;

-图4类似于图3,但在坯件和夹插构件彼此组装在一起的情况下;

-图5是与根据图1的鞋制品的包覆体的构成相关的示意图;

-图6是与根据图1的鞋制品的包覆体的构成相关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与根据图1的鞋制品的包覆体的构成相关的另一示意图;

-图8是用于集成于根据图1的鞋制品的加强件的侧视图;

-图9是涉及根据图1的鞋制品的制作的透视图;

-图10是涉及根据图1的鞋制品的制作的另一透视图;

-图11是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类似于图2的剖面图;

-图12是针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类似于图2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例如涉及用于步行或者用于进行平地赛跑或山地赛跑的鞋制品。但是,第一实施方式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如前面提到的领域。

下面借助图1至10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鞋制品1设置用于接纳使用者的足部。下文中适合考虑鞋制品1为一种鞋,即使其结构完全是不同寻常的,后面将予以详述。因此,鞋1在长度上沿纵向方向L在后端或鞋跟4与前端或鞋头5之间延伸,在宽度上沿横向方向W在外侧边6与内侧边7之间延伸。

如图所示,鞋1包括用于围绕足部的下部部分10,而没有任何上部部分。但是,可选地,也可以考虑同时包括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的一种鞋,上部部分用于环绕脚踝,可选地还环绕小腿下部。

根据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鞋1在高度上从底部12延伸至上端13,即延伸至下部部分10的自由端或者鞋1的自由端。底部是足部支承于其上的鞋分部。

鞋1被构造成允许足部在步行期间进行良好舒展、传递感觉信息以及冲力,用于支承或接收。这也是为什么鞋1或鞋制品较柔软的原因所在。

如后面将要详述的,鞋1包括第一包覆体21,第一包覆体在长度上沿纵向方向L从后端24延伸至前端25,在宽度上沿横向方向W在外侧边26与内侧边27之间延伸,在高度上从底部28延伸至上端29。这允许第一包覆体环绕并保持使用者的足部。就其构成而言,第一包覆体包括彼此机械连接的丝线,如后所述。因此,对于第一包覆体,至少一部分丝线包括至少一根热熔丝,也如后所述。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以非限制性的方式,包括至少一根热熔丝的第一包覆体的丝线分布在整个第一包覆体21上,丝线熔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根据其数量、密集度,有助于第一包覆体的强度和/或胶接性和/或抗腐蚀性。实际上,丝线熔融使第一包覆体21具有通过其本身保持第一包覆体形状的性能。可以说,一方面,第一包覆体21是整体件,另一方面,第一包覆体可形成自承重构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根据丝线的数量/密集度,将其形状赋予鞋。因此,第一包覆体21赋予或有助于赋予其形状给鞋1。换句话说,第一包覆体的后端24、前端25、外侧边26、内侧边27、底部28和上端29分别限定鞋制品或鞋1的后端4、前端5、外侧边6、内侧边7、底部12和上端13。如后面将看到的,对于包覆体21所采用的最低限度结构确保简单化、轻便性和许多其他优点。

非限制性地,还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鞋1还包括第二包覆体31,第二包覆体在长度上沿纵向方向L从后端34延伸至前端35,在宽度上沿横向方向W在外侧边36与内侧边37之间延伸,在高度上从底部38延伸至上端39。第二包覆体31也像第一包覆体21那样覆盖足部。第二包覆体31布置在第一包覆体21的外部,因此间接地覆盖足部。最后,鞋1的形状同时由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赋予。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彼此面对地进行布置。

仍在本发明的构思中,第二包覆体31包括彼此机械连接的丝线。这里仍然,对于第二包覆体,至少一部分丝线包括至少一根热熔丝,如后所述。包括至少一根热熔丝的丝线分布在整个第二包覆体31上,丝线熔融在相当大的范围上,根据其数量、其密集度,有助于第二包覆体的强度和/或胶接性和/或抗腐蚀性。这里仍然,熔融赋予第二包覆体31以通过其本身保持第二包覆体形状的性能。可以说,一方面,第二包覆体31是整体件,另一方面,第二包覆体可形成自承重构件,在相当大的范围中,根据丝线的数量/密集度,将其形状赋予鞋。因此,第二包覆体31也赋予或有助于赋予其形状给使鞋1。换句话说,第二包覆体31的后端34、前端35、外侧边36、内侧边37、底部38和上端39也分别限定鞋制品或鞋1的后端4、前端5、外侧边6、内侧边7、底部12和上端13。如后面将看到的,对于包覆体31采用的最低限度结构确保简单化、轻便化和许多其他优点。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的特性,详细说明包覆体21、31如何制作是有用的。这在后面尤其借助图3至7予以说明。

如首先例如在图3中可看到的,以示意性的方式,每个包覆体21、31的获得通过制作筒体41进行,即事实上制作由彼此机械连接的丝线所形成的柔性管。筒体41是用于制作鞋制品1的坯件。非限制性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地,筒体41允许同时制作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筒体41在长度上从第一端42延伸至第二端43。第一端42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技术加以封闭,例如在折叠之后缝合、增加由彼此机械连接的丝线形成的包头、或者任何等同方式。第二端43则简单地是开口。

可观察到筒体41可制作成一体的包覆体21、31。这里,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相互延长。这简化了制作,同时构件数量减少,制作所需的时间也缩短。

借助图5和6来说明制作筒体41、因而制作包覆体21、31所用的丝线的接合。一般考虑丝线彼此机械连接,例如用任何适当的纺织工艺如针织、织造、编织或其它来进行丝线相互接合。在针织的情况下,可使用单针床或双针床式圆织机、圆柱花盘式织机、或者平型针织机。两个针织区域可用Intarsia(嵌花)工艺或者用刺绣工艺彼此联接。不同的装饰图案可在针织时用Intarsia(嵌花)方法、刺绣方法、Jacquard(提花)工艺或其它来直接获得。图5表示传统的织造,其中第一丝线44沿第一方向定向,第二丝线45沿第二方向定向,第一丝线44和第二丝线45交织以形成柔性织网。图6则示出针织技术,这里,三根丝线46、47、48以相互串套的线圈布置。但是,当然,可以有许多其他布置。

筒体41例如用平型针织机制成,平型针织机允许改变截面,即实际上改变筒体的直径,允许改变用于鞋跟的形状,允许设置用于鞋带通过的开口,允许改变筒体壁的密度,又或者尤其是改变小带扣的紧固度。实际上,平型针织机提供很广范围的调节可能性,其适用于制作不论直径上还是长度上的所有尺寸的筒体。为此,平型针织机比圆织机更实用。实际上,圆织机在筒体直径方面的较小范围上加工。因此,必须使用多个不同的圆织机来制作成套筒体41,即其中具有所有尺码的成套鞋,而对此单一平型针织机就足够了。最后,平型针织机允许制作具有所有所需特征和所需尺码的一种或多种三维包覆体。

提及一下本发明意义下的丝线是什么也是有用的。

首先,丝线可以是单丝,例如由如聚酰胺、聚氨酯、聚乙烯或者任何等效或类似材料的热熔性合成材料挤压成形获得。以类似于蜘蛛织蛛丝的方式,丝的生产连续进行。顺便指出的是,在丝的横截面是均匀的意义上,丝可以是单组分丝或单材料丝。但是,丝也可以是多组分丝,例如双组分丝。在这种情况下,丝的横截面显示由第一材料构成的芯体和围绕芯体的周围包层,包层由第二材料构成。每种材料可热熔,或者仅一种材料可热熔。如果两种材料都可热熔,那么,其熔融温度也不同。

然后,丝线可以是多丝。在这种情况下,其由多个丝接合而形成。这种接合由示意图7示出。这里,在每根丝都具有相同熔点的意义下,所有丝49具有相同的性质。但是,可考虑组合不同性质的丝,其中一些丝可熔而其他一些丝不可熔,又或者这些丝的熔点不同。用任何已知工艺彼此接合这些丝。

还能以纤维网的形式实现丝线。这里,纤维是长度有限的丝。用任何已知技术、尤其是用扭绞使纤维紧密接触而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纤维网。纤维彼此的保持传统上通过摩擦进行,尤其是与天然纤维例如棉的摩擦进行。但是,对于本发明来说,纤维的彼此保持或者通过摩擦进行,或者通过摩擦与熔融粘附组合来进行,又或者完全通过粘附进行,因为本发明使用热熔材料。

已以一般性的方式说明了筒体41的结构,下面将可以进一步说明使用筒体来制作鞋1。但是,事前,为了保持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思,有用的是要说明鞋制品1或者鞋包括加强件51。后面将更清楚地看到在制作鞋1时,该加强件通过嵌套接合于包覆体21、31,以赋予鞋以特殊性能。

如图1、2和8所示,加强件51是这样的构件:其在长度上从后端54延伸至前端55,在宽度上在外侧边56与内侧边57之间延伸,在高度上从底部58延伸至上端59。加强件51具有的长度和宽度类似于包覆体21、31的长度和宽度。更确切的说,加强件51与第一包覆体21相关地,在长度上从后端24延伸至前端25,在宽度上在外侧边26与内侧边27之间延伸,以及在高度上从底部28向上端29延伸。根据其定义,这允许加固第一包覆体21,因而加固鞋制品1,尤其是在底部12与底部周边处进行加固。

非强制性地,加强件51承载紧固装置61。紧固装置例如包括位于上端59处的多个带圈62、以及一根鞋带63和锁紧装置64,它们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因此,可紧固或者松开加强件51,从而紧固或者松开鞋1,如后面将更清楚显示的。所谓带圈62,是指用于鞋带穿过、滑动的任何装置。锁紧装置是可选的,可用简单的鞋带结来代替它。

更具体的说,就第一实施方式而言,加强件51包括底部58、至少一个外侧分支65、至少一个内侧分支67、以及至少一根鞋带63,外侧分支65沿着远离底部的方向从底部向自由端66延伸,自由端66具有带圈62,内侧分支67沿着远离底部的方向从底部向自由端68延伸,自由端68具有带圈62,鞋带63经由带圈穿行。非限制性地,加强件51包括四个外侧分支65以及四个内侧分支67。但是,这些数量可分别不同。还看来每个分支65、67具有一个带圈,带圈用现有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工艺开成。最后,与紧固装置结合的加强件允许均匀地紧固包覆体21、31,因而均匀地紧固足部。

尤其为了使鞋制品1的舒适性最佳化,尤其如借助图1和2所理解的,外侧分支65和内侧分支67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包覆体21与第二包覆体31之间,带圈62布置在第一包覆体21的外部,也布置在第二包覆体31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如借助图1至10所理解的,鞋制品在至少一分部处包括可逆式弹性可变形的夹插构件71,夹插构件71布置在第一包覆体21与第二包覆体31之间。如通常看到的,这涉及允许包覆体21、31的彼此面对的两个分部相对靠近,即使夹插构件将它们局部分开。夹插构件以与鞋制品使用有关的作用力成比例地受到压缩,以在作用力消失时夹插构件恢复其初始厚度。这样,夹插构件吸收对其施加的压缩能量的一部分,并且还沿着与其垂直的方向以外的方向消散该压缩能量的一部分。这在包覆体处减小特定压力,以具有更良好的舒适性。

涉及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夹插构件71呈长条形,用于在紧固/系紧系统下延伸,以保护使用者的足背,因此夹插构件限定一个舌片。舌片71位于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的上端29、39处,舌片71在长度上从后端74延伸至前端75,在宽度上在外侧边76与内侧边77之间延伸,在厚度上在下部78与上部79之间延伸。这里,其涉及提高鞋制品在包覆体上端处的舒适性。对于使用者来说,正是足部的上部即足背和/或足腕得到更好保护。

在示例中,舌片的后端74较宽,从而赋予舌片以大致呈T形的形状。舌片还可以具有均匀矩形形状,重要是舌片在系紧系统下延伸,根据情况在功能性、轻便性和美观性方面取得协调。

舌片还可具有除所述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例如仅具有美观功能。还可考虑舌片仅在系紧部件(带圈除外)下延伸,从而始终可保护足背。

如尤其借助图3和4所理解的,在示例中,舌片71的后端74固连于第一包覆体21和/或第二包覆体31,舌片其余部分的一大部分则与第一包覆体21和/或第二包覆体31分离开。因此使得舌片的后端74相对于至少一个包覆体进行固定,其余部分即中央部分和前端75可相对于包覆体进行滑动。这方便鞋制品纵向弯曲,以使足部更好地舒展。此外,应当明确的是,后端的固连用任何适当的方式如胶接、或者任何等效或辅助工艺进行。固连可用任何其他方式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舌片的后端74固连于两个包覆体21、31,从而还可在美观性方面达到完美。

参照图1和2,可看到至少一个带圈62布置在舌片71的上方。事实上,根据但非限制性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有带圈布置在舌片的上方。这涉及使舒适性最佳化。实际上,在为此配置的装置61施加紧固动作时,是所有带圈62通过舌片承靠在足部上。当然,紧固系统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施,例如借助小孔实施。

为了在更好的条件下起作用,舌片71包括弹性可变形合成材料层。该层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或者能够起相同功能的任何其他材料。该舌片可以包括用适当的方式相对于彼此布置的多个部分、例如多层,舌片也可以包括天然材料如软木或者任何等效材料。

仍非限制性地,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中的至少一个在舌片71的外侧边76和/或内侧边77处,具有褶皱部81、82、83、84。这里,更准确的说,第一包覆体21具有外侧褶皱部81和内侧褶皱部82,第二包覆体31也具有外侧褶皱部83和内侧褶皱部84。这些褶皱部允许改变鞋制品的穿鞋空间,因为它们使得包覆体21、31的几何形状可变化。换句话说,褶皱部方便穿鞋和脱鞋,而且一旦足部套在鞋中这些褶皱部就消失。

现在根据图9和10来说明筒体41用于制作鞋1。实际上,鞋1的构成件手工装配在一起,无需现有技术中那样的复杂且昂贵的机械。

利用图9和10可理解的是,筒体41套装在称为鞋楦的构件86上,鞋楦酷似使用者足部。筒体贴靠在鞋楦86上,犹如袜子套在足部上。筒体41借助于其弹性通过鞋楦86构造成形,所述弹性由其纺织构成产生。接着,加强件51嵌套在筒体41的将成为第一包覆体21的分部上。然后,筒体41的将成为第二包覆体31的分部翻折到加强件51上,因此覆盖加强件以及属于第一包覆体的分部。这足以构成鞋1的围绕足部的子组件,所述子组件最终包括第一包覆体21、加强件51、第二包覆体31和舌片71。顺便要提请注意的是,第二包覆体31具有用于加强件51的外侧分支65和内侧分支67的自由端66、68的孔眼87。于是只需用任何适当的工艺使子组件升温,以恰在所需部位处使包覆体的热熔丝熔融,从而赋予鞋1以其几何形状。在加热之后,鞋楦86可从子组件抽出。鞋1则差不多制作完成。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只需为该鞋增加外鞋底88即可。

如图1和2中可看到的,鞋制品1或者鞋包括外鞋底88。外鞋底用于支承在地面上,因此,构造成耐摩擦磨损以及还用于减缓震动。因此,例如,外鞋底包括耐磨层89和缓冲层90。图2是在鞋的用于接纳足弓的区域中的横剖面图,在图2上可看到,底部12具有非平面的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与上述足弓的几何形状大致相同。正如说过的,根据本发明的鞋1事实上能合脚型。因此,为鞋1增加仿照足弓或者足底其他部分外形的内鞋底不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这是有用的。因此,相对于根据现有技术中的鞋,这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的鞋1。这也使鞋1轻便,因而减小机械惯性。由此带来的一个优点是提高了体育运动性能。根据本发明的鞋例如非常适合于长跑运动员。

图2也示出加强件51几乎完全位于第一包覆体21与第二包覆体31之间。

仍参照图2,而且也根据图1,可观察到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沿横截面是连续的。因此,这些包覆体在其各自的即使具有褶皱部的上端29、39处以及在鞋的上端13处,以连续的方式延伸。因此,足部的包裹是全面且持久的。

如借助图1、而且也借助图3-4所理解的,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之间的边界是限定鞋口94的翻折部93。因此,鞋口94的周边简单地通过两个包覆体21、31一个翻折在另一个上来界定。这意味着该周边没有如现有技术中那样的缝线或者附接件,因此鞋1、包括在鞋口94处,不会造成使用者不舒服感。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后面粗略地借助图11和12示出。为简便起见,尤其是对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此外,考虑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看到的相同或类似的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因此,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来说,根据图11,可看到鞋制品或鞋1以及其外侧边6和内侧边7、又或其底部12和其上端13。还看到第一包覆体21、第二包覆体31、加强件51、带圈62、或舌片71。

而第二实施方式所特有的是其包括另一个夹插构件101,其布置在两个包覆体21、31之间。该夹插构件101是鞋底102的一部分,该鞋底部分位于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的底部28、38处,鞋底102的部分101在长度上从后端104延伸至前端105,在宽度上在外侧边106与内侧边107之间延伸,在厚度上在下部108与上部109之间延伸。部分101允许其面对的包覆体部分进行相对移动。在此情况下,这涉及包覆体21、31的整个底部28、38或者底部的分部。因为夹插构件适于以可逆方式弹性地被挤压,因而夹插构件例如在受到特别应力时,可使包覆体的有关部分彼此接近,以便接着相关部分恢复其自然分开距离。该距离相应于夹插构件的厚度。这里,这涉及到在足底处实现更好地减缓震动或冲击。例如,由此带来的一个优点是使用者关节得到更好保护。

非限制性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夹插构件即鞋底102的部分101面对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的整个底部28、38进行延伸。这允许在鞋制品的整个底部12处获得缓冲效应。

如同涉及舌片71所描述的那样所增加的夹插构件101,例如固连于第一包覆体21和/或第二包覆体31。固连用任何适当的方式如胶接、或者任何等效或辅助工艺进行。这在冲击或感觉信息的更准确传递意义上,使包覆体21、31的底部28、38之间的配合最佳化。但是可替换的,也可考虑布置不与底部固连的夹插构件。

为了在更好的条件下起作用,夹插构件101包括弹性可变形合成材料层。该层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或者能够起相同功能的任何其他材料。夹插构件或者部分101可以包括用适当方式相对于彼此布置的多个部分、例如多层,其也可以包括天然材料如软木或者任何等效材料。

另外可以观察到,鞋制品1包括耐磨层111和至少一个中间层112,中间层位于在耐磨层111与包覆体21、31的底部28、38之间,耐磨层111和中间层112构成外鞋底。这允许直接在耐磨层处获得一定程度的缓冲。

现在针对第三实施方式,根据图12,仍看到鞋制品或鞋1及其外侧边6和内侧边7、又或者其底部12和其上端13。还看到第一包覆体21、第二包覆体31、加强件51、带圈62、或舌片71。如同对于第二实施方式已看到的那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鞋制品包括在两个包覆体21、31之间的另一个夹插构件121。该夹插构件121是鞋底122的一部分,该鞋底部分位于第一21和第二31包覆体的底部28、38处,鞋底122的部分121在长度上从后端124延伸至前端125,在宽度上在外侧边126与内侧边127之间延伸,在厚度上在下部128与上部129之间延伸。部分121允许其面对的包覆体部分相对移动。在此情况下,这涉及包覆体21、31的整个底部28、38或者所述底部的分部。因为夹插构件适于以可逆方式弹性地被挤压,因而夹插构件例如在受到特别应力时,可使包覆体的有关部分彼此接近,以便接着相关部分恢复其自然分开距离。该距离相应于夹插构件的厚度。这里,这涉及到在足底处实现更好地减缓震动或冲击。例如,由此带来的一个优点是使用者关节得到更好保护。

非限制性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夹插构件即鞋底122的部分121面对第一包覆体21和第二包覆体31的整个底部28、38进行延伸。这允许在鞋制品的整个底部12处获得缓冲效应。

夹插构件121例如固连于第一包覆体21和/或第二包覆体31。固连用任何适当的方式如胶接、或者任何等效或辅助工艺进行。这在冲击或感觉信息的更准确传递的意义上,使包覆体21、31的底部28、38之间的配合最佳化。但是可替换地,也可考虑布置不与底部固连的夹插构件。

为了在更好的条件下起作用,夹插构件121包括弹性可变形合成材料层。该层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或者能够起相同功能的任何其他材料。夹插构件或者部分121可以包括用适当方式相对于彼此布置的多个部分、例如多层,其也可以包括天然材料如软木或者任何等效材料。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特有之处在于,鞋制品1包括耐磨层131,耐磨层直接固连于一个包覆体的底部38。在此情况下,其涉及第二包覆体31的底部38,该第二包覆体限定鞋制品的外部。这种构造有利于更直接地传递操控冲力和感觉信息。

换句话说,鞋底的缓冲部分121完全集成于鞋帮,从而使鞋具有特殊的美观性外观,唯有耐磨鞋底可见。因此,借助于非常简单的构造和非常有利的制作成本,获得实施成本要高得多的double lasting(双拉操作)类型构造所具有的美观效应。也可将图11和12的两种实施方式相结合即:对于内鞋底,在两个包覆体21、31之间或者一个包覆体与加强件51之间布置夹插构件101;对于外鞋底如图12所示在两个包覆体21、31之间布置夹插构件121。

在这两种情况下,包覆鞋底的缓冲夹插构件101、121的事实允许有多得多的材料选择,因为如耐磨要求的要求则可由包覆体21、31确保。此外,由于这些夹插构件看不到,因而无需满足美观性规定,因而这些夹插构件可通过切割而非模制而成,这样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在可用于这些夹插构件的材料方面仍进一步提供更多选择。

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实施方式,而包括可包含在后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等同技术。

特别是,可考虑再在鞋制品的其他部分中增加一个或多个夹插构件,例如靠近前部增加夹插构件,用以形成保护脚趾的包头,靠近后部增加夹插构件,用以提供对足跟的辅助保持,又或者在一边侧处增加夹插构件,用以保护脚踝。

还可考虑为鞋制品1增加一个或多个包覆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