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长度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2122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可调整长度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鞋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调整长度的鞋子。



背景技术:

在从事如单车、溜冰、滑雪、登山等特定类型的体育活动时,一双完全合脚的鞋子能够显著提升运动员的表现。然而,要穿上一双完全合脚的鞋子通常有点麻烦,因为脚跟的底部很容易被鞋子入口处的后端卡住。除此之外,有些比赛可能会要求参赛者在比赛进行中更换鞋子(例如铁人三项),因此穿上鞋子所需的时间更可能会大大影响拉锯赛的最后排名。

所以,使用者应会想要一双可以简单、快速穿上,但同时仍能保持完全合脚的鞋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长度的鞋子,其长度可随使用者意愿而调整。该鞋子可以简单、快速、随手穿上,而且能在瞬间将长度调整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鞋子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其中该前端与该后端为该鞋子的相反两端,且当一使用者穿着该鞋子时,该使用者的脚趾朝向该前端,该使用者的一脚跟靠近该后端,而介于该前端与该后端之间的一长度可受调整。该鞋子包括有一外底、一鞋帮、一伸缩织物以及一控制装置,其中該鞋帮包括有互相分离的一鞋身部和一鞋跟部;当该使用者穿着该鞋子时,该鞋身部覆盖该使用者的一脚背,且该鞋跟部围绕该使用者的该脚跟;该鞋身部直接附着于该外底上;该鞋跟部具有一底缘。该伸缩织物连接该鞋跟部的该底缘与该外底。该控制装置连接该鞋帮的该鞋身部与该鞋跟部,其中该控制装置使该鞋跟部整体沿着一轴向相对于该鞋身部移动,且该轴向由该鞋子的该后端朝向该前端,藉此使该鞋跟部在该使用者穿着该鞋子时按压在该使用者的该脚跟上。

藉此,本发明所提供的该鞋子能够轻易穿上。而且既然该鞋子的长度能够随意愿而快速进行调整,一双像这样的鞋子应可完全符合使用者的脚长所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立体图,显示该控制装置的该紧固件设置在该鞋跟部上。

图2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上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侧视图,显示介于该鞋子的该前端和该后端之间的该长度相对较为延伸。

图4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侧视图,显示介于该鞋子的该前端和该后端之间的该长度相对缩短。

图5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立体图,显示该控制装置的该紧固件设置在该鞋身部上。

图6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立体图,显示该控制装置的该紧固件设置在该鞋身部上的另一处。

图7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立体图,显示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鞋带。

图8为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立体图,显示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宽带。

图9为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立体图,显示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带子和一固持件。

图10为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的鞋子的立体图,显示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结合至该后端的宽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鞋子1包括有一外底10、一鞋帮20、一伸缩织物30,以及一控制装置40。该鞋帮20包括有互相分离的一鞋身部22及一鞋跟部24,其中该鞋身部22直接连接于该外底10上,且适于覆盖使用者的脚背;该鞋跟部24通过该伸缩织物30连接至该外底10,且适于围绕使用者的脚跟。更明确而言,该鞋跟部24具有一底缘24a,且该伸缩织物30分别连接该该底缘24a与该外底10。

在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40包含有一连接件42及一紧固件44。以本优选实施例为例,该连接件42为一拉线,而该紧固件44为一设置在该鞋跟部24上的卷线器。该连接件42连接该鞋身部22与该鞋跟部24上的该紧固件44,且该连接件42可通过调整该紧固件44而被拉动,藉以使该鞋跟部24相对于该鞋身部22而移动。更详细来说,该鞋身部22与该外底10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6,以容纳使用者的脚部,且该鞋跟部24具有二延伸臂24b沿一朝向该容置空间26的方向延伸。通过转动该紧固件44,该连接件42受到拉动,因此使得该鞋跟部24相对于该鞋身部22移动,该二延伸臂24b亦随之移动而更加进入该容置空间26,与该鞋身部22重叠。

该鞋子1定义具有一前端f与一后端r,请参照图2所示,该前端f与该后端r为该鞋子1的二相反端。根据定义,当使用者穿着该该鞋子1时,其脚趾所朝向之处即为该前端f,而该后端r则靠近该使用者的脚跟,特别是指在该鞋跟部24上距离该前端f最远的一点。通过以上定义,可以很容易理解该鞋子1的一长度l为该前端f与该后端r之间相距的距离。

请参照图4,当该紧固件44受转动而拉动该连接件42时,该鞋跟部24会整体沿一轴向相对于该鞋身部22而移动,其中该轴向由该鞋子1的该后端r朝向该前端f。由此,该鞋跟部24将压抵在穿着该鞋子1的使用者脚跟上。与图3比较,图4中所示的该长度l显著缩短了。通过这样的设计,脚掌长度略短于该鞋子1的使用者可以很轻易而快速地穿上该鞋子1,因为该鞋跟部24与该鞋身部22分离,故不会阻碍使用者穿上该鞋子1的动作。除此之外,如同先前所述,一旦穿上该鞋子1,使用者只需要转动该紧固件44,就能够在一瞬之间调整好该鞋子1的该长度l,使得该鞋子1能完全合脚。

在实际上,使用者在穿上该鞋子1之后,可以略微抬起脚跟,并且转动该紧固件44以带动该鞋跟部24往该鞋身部22移动,或者也可以略微抬起脚尖,再转动该紧固件44以带动该鞋身部22往该鞋跟部24移动。这两种做法都可以很有效率地调整该鞋子1的该长度l,而且无论实际在移动的是该鞋跟部24或该鞋身部22,都应该视为等效的动作。换句话说,上述两种调整该长度l的操作方式都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为了配合不同的使用习惯,该紧固件44并不见得一定得设置在该鞋跟部24上。此处提供两个例子: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该紧固件44设置在该鞋身部22的顶端;而图6所示者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其紧固件44设置在该鞋身部22的一侧。和本发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该连接件42连接该紧固件44与该鞋身部22的做法不同,本发明该第二及该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的连接件42连接该紧固件44与该鞋跟部24。该紧固件44的位置(以及该连接件42的对应设置方式)并不是本发明的限制所在,只要该紧固件44可适于拉动该连接件42以带动该鞋跟部24相对于该鞋身部22移动即可。

请参照图7,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一鞋子2与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该鞋子1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构造,差异之处在于该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的一控制装置50包括有一鞋带52,且该鞋身部22与该鞋跟部24分别具有多个穿孔28设置其上,供该鞋带52穿绕。通过这样的设计,只要拉动并绑紧该鞋带52,该鞋子2的该鞋跟部24同样可沿着朝向该鞋子2该前端f的轴向而相对于该鞋身部22移动。如此一来,该鞋子2的该长度l亦可调整。

同样地,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一鞋子3具有与先前介绍的优选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构造,差异处在于该第五优选实施例的一控制装置60包括有二宽带62,各该宽带62皆具有一第一端62a及一第二端62b,且该鞋身部22上形成有二狭缝22a,其中各该第一端62a由该鞋跟部24的一该延伸臂24b形成,各该第二端62b则分别穿过一该狭缝22a而可对应贴附于一该第一端62a上。此些设计允许该二宽带62受拉动,进而带动该鞋跟部24沿着朝向该鞋子3该前端f的轴向与该鞋身部22行相对移动,故该鞋子3的该长度l可藉此而调整之。在实际上,该些第一端62a及该些第二端62b可分别设置有魔鬼毡的公毡及母毡,用以将各该第二端62b贴附至对应的一该第一端62a。

请参照图9,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一鞋子4亦具有和前述大致相同的构造。然而,该鞋子4的一控制装置70包括有一带子72及一固持件74,其中该固持件74设置于该鞋帮20的该鞋身部22上,且具有一缝隙74a供该带子72穿过。该带子72具有一齿排72a设置于其上,且具有一端72b穿过该固持件74的该缝隙74a。该缝隙74a能够紧密夹住该带子72上的不同位置。如此一来,该带子72适于受拉动而带动该鞋跟部24相对于该鞋身部22移动,且同样是沿着朝向该鞋子4该前端f的轴向移动。因此,该鞋子4的该长度l亦可受调整。

图10所示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的一鞋子5特别适合用以从事铁人三项运动,其中该鞋子5的一控制装置80包括有一宽带82,该宽带82具有一第一端82a及一第二端82b,其中该第一端82a由该鞋跟部24的一该延伸臂24a形成。该第二端82b以可拆离的方式贴附于该鞋子5的该后端r上,其中该宽带82的一部份穿过该鞋身部22上的一狭缝22b。该宽带82同样适于受拉动而带动该鞋跟部24沿着朝该前端f的轴向相对于该鞋身部22移动,且该第二端82b可以很有效率地贴附并固定在该后端r。在实际上,该第二端82b可以通过分别设置于该第二端82b和该后端r上的魔鬼毡公毡及母毡而贴附在该后端r上。藉此,使用者可以穿上该鞋子5,然后立刻拉动该第二端82b,并将其连接到该后端r上,如此能在一瞬之间将该鞋子5的该长度l调整到最适当的长度。换句话说,用户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调整该鞋子5的该长度l,因此该鞋子5对铁人三项的运动员可提供相当大的帮助。

为了能更佳地引导该鞋跟部24沿着该轴向行相对运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优选实施例中的该些鞋子1-5更可包括有至少一弹性带(图未示),其中该至少一弹性带连接该鞋身部22的一内表面与该鞋跟部24,优选地,该鞋跟部24的至少一该延伸臂24b可通过该至少一弹性带连接到该鞋身部22的该内表面。

另外,在实际上,该伸缩织物30可由选自超细纤维、碳纤维,以及塑料所组成的族群的至少一种制成;另一方面,该鞋跟部24可由选自碳纤维、铝、玻璃纤维,以及织物所组成的族群的至少一种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但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