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插孔的腰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523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6月30日,申请号为2015103729520,发明名称为“一种轮换插孔的腰带”的专利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腰带,具体的说是一种可移动插孔的腰带。

背景技术:
腰带是一种日常用品,人们在使用腰带的时候会发现由于每个人的腰围相对比较稳定,虽然腰带上有很多插孔来固定人们扎腰带的腰围,但是大部分插孔是不会被使用的,人们常用的插孔一般在2—3个,其余的插孔的使用频率几乎为零。这样就会使得人们常用的插孔以及插孔附近的腰带由于经常被腰带头卡住,所以磨损严重,甚至断裂,而其他未被使用的插孔以及插孔附近的腰带则状态良好。所以腰带的使用寿命完全取决于人们常用的插孔以及插孔附近的腰带的磨损程度。这是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得腰带上所有的插孔都能被使用到,并且每个插孔的使用频率基本相同,从而延长腰带的使用寿命。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插孔的腰带,包括插孔针(1),腰带头(2),环形腰带(3),插孔(4);所述腰带头(2)为封闭的环形,且中间有一个横杠(2.1)与环形连接,将所述腰带头(2)分为大环形(2.2)和小环形(2.3),大环形的环内面积比小环形的环内面积要大;所述插孔针(1)的针尾有一圆孔穿在所述横杠(2.1)上。所述环形腰带(3)为一个封闭的环形,且在上面均匀分布所述插孔(4)。所述环形腰带(3)环扣住所述腰带头(2)的所述小环形(2.3),并且所述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的位置对齐。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环形腰带:腰带环(5)为一个环形,环形腰带(3)对折后穿过所述腰带环(5),并且所述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的位置对齐。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可移动插孔的腰带,包括插孔针(1),腰带头(2),环形腰带(3),插孔(4);腰带头(2)为封闭的环形;所述插孔针(1)的针尾有一圆孔穿在所述腰带头(2)环形的一侧。所述环形腰带(3)为一个封闭的环形,且在上面均匀分布所述插孔(4)。所述插孔针(1)穿过所述环形腰带(3)中的一个插孔(4),并且所述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的位置对齐。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变换插孔的腰带,相互配合的燕尾凸起(6)和燕尾槽(7)在所述环形腰带(3)的内表面纵向互相交错排列。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燕尾凸起(6)和燕尾槽(7)相互咬合。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环形腰带(3)的内表面横向两侧边缘有两条环形带(11)。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环形腰带(3)的周长为200cm—280cm。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环形带(11)的厚度为燕尾凸起(6)厚度的0.5倍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所述环形腰带(3)的材质为皮革或者橡胶。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相互配合的球形凸起(8)和球形槽(9)在所述环形腰带(3)的内表面横向两侧相互配合的边缘互相交错排列。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球形凸起(8)和球形槽(9)相互咬合。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球形槽(9)的槽口的直径与球形凸起(8)的直径比例为1:1.1---1:1.2。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燕尾槽(7)的槽口宽度与槽底宽度的比例为1:1.1---1:1.2。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球形槽(9)的内腔为大球冠。本发明还可以是这样的:腰带环(5)的内侧有子母扣(10),子扣和母扣的位置呈180°的角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环形腰带(3)的透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的环形腰带(3)中线的横截面图。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的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的球形凸起(8)和球形槽(9)的剖面图。参见图1-9,1为插孔针,2为腰带头,3为环形腰带,4为插孔,5为腰带环,6为燕尾凸起,7为燕尾槽,8为球形凸起,9为球形槽,10为子母扣,11为环形凸起,2.1为横杠,2.2为大环形,2.3为小环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2,所述环形腰带(3)为一个封闭的环形,且在上面均匀分布所述插孔(4)。所述环形腰带(3)环扣住所述腰带头(2)的所述小环形(2.3),并且所述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的位置对齐。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当本发明的常用的插孔以及插孔附近的腰带的有一定磨损时,人们可以选择移动插孔,将本发明的插孔(4)错开几个插孔(4)的位置,再将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位置对齐。这样常用的插孔以及插孔附近的腰带的位置就会移到其他不容易被磨损的地方。扎腰带时,要用插孔针(1)插入环形腰带(3)的已经对齐的两个插孔(4),这样一方面起到固定腰带周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固定环形腰带(3)重叠的插孔(4)的位置,使得环形腰带(3)不会挪动。实施方式二,参见图3,腰带环(5)为一个环形,环形腰带(3)对折后穿过所述腰带环(5),并且所述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的位置对齐。这样设计的作用是,腰带环(5)起到固定重叠的环形腰带(3)的相对位置。同时,也可以固定环形腰带(3)的尾部。实施方式三,参见图4,所述插孔针(1)穿过所述环形腰带(3)中的一个插孔(4),并且所述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的位置对齐。这样设计的作用是,插孔针(1)起到固定重叠的环形腰带(3)的相对位置,使得环形腰带(3)的插孔(4)与插孔(4)位置对齐。实施方式四,参见图5,腰带环(5)的内侧有子母扣(10),子扣和母扣的位置呈180°的角度。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子母扣(10)对应着插孔(4)相互扣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腰带环(5)不会环形腰带(3)左右移动,另一方面更好地固定了环形腰带(3)的已经对齐的两个插孔(4)的相对位置。实施方式五,参见图6,相互配合的燕尾凸起(6)和宽燕尾槽(7)在所述环形腰带(3)的内表面纵向互相交错排列。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可以使得环形腰带(3)的内侧面之间可以通过燕尾凸起(6)和燕尾槽(7)相互咬合,能固定在一起,避免环形腰带(3)的内侧之间相互挪动,或者散开。实施方式五中燕尾凸起(6)和燕尾槽(7)相互咬合的固定方式只能使得环形腰带(3)的内侧面之间不能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挪动,但是可以沿中轴线的垂直方向相互挪动。这样就无法做到将形腰带(3)的内侧之间完全固定。实施方式六,参见图7,所述环形腰带(3)的内表面横向两侧边缘有两条环形带(11)。这样可以防止环形腰带(3)的内侧面之间沿中轴线的垂直方向相互挪动。但是这样燕尾凸起(6)不能从侧面插入和燕尾槽(7)中,只能从上方将燕尾凸起(6)挤入燕尾槽(7)中,所以燕尾槽(7)的槽口宽度与槽底宽度的比例为1:1.1---1:1.2。如果大于比例1:1.1,就不能起到咬合的作用,如果小于比例1:1.2,燕尾凸起(6)挤入燕尾槽(7)中就比较困难。环形腰带(3)的材质为皮革或者橡胶,这样环形腰带(3)就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燕尾凸起(6)挤入燕尾槽(7)比较省力。实施方式六中环形腰带(3)的内表面之间的横向两侧边缘不能很好的固定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会使得原本固定好的燕尾凸起(6)和燕尾槽(7)的咬合处也会开口。实施方式七,参见图8-9,相互配合的球形凸起(8)和球形槽(9)在所述环形腰带(3)的内表面横向两侧相互配合的边缘互相交错排列;球形凸起(8)和球形槽(9)相互咬合;球形槽(9)的槽口的直径与球形凸起(8)的直径比例为1:1.1---1:1.2。这样就可以解决实施方式六的缺陷。实施方式八,前述实施方式一到七,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组合使用。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发明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