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301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双层羽绒、防寒服面料有两种方法:(1)坯布织造时通过经纬纱线的交织成连接局部部位,形成双层面料;(2)在成衣裁剪时通过胶条将两组单层面料局部粘连,组成双层面料。羽绒面料即是在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双层面料形成管子的空间里填充羽绒或中空棉等填充物而得到。

现有技术基本虽然克服了传统单层面料,在做无胆羽绒服时,内外层面料绗缝线部位漏绒的问题,但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坯布织造方式形成的双层布,第一、连接部位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部分空隙,不能完全防止钻绒的现象;第二、在面料染色后整理加工时,形成胆管部位的宽度不能完全固定,会有一定尺寸允差,且由于设备的局限,纬斜很难控制到一定范围内,给后道裁剪带来比较大的困难,直接影响裁剪效率以及成衣的美观。通过胶条粘连方式形成的双层布,成衣工艺非常复杂,缝制效率低,成本高。

如公开号为CN103799596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水羽绒服的制作方法及产品。包括如下步骤:选料、裁剪、绗缝、无缝贴合、压胶条、补胶加固、充绒、封口、中间层和里层面料包缝处理、上门襟拉链,下摆、袖口、帽口贴边处理,制得产品,其通过胶条粘连方式形成的双层布,成衣工艺非常复杂,缝制效率低,成本高。

又如公告号为CN20403961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袋状面料结构,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分别由四根纬纱和十六根经纱沉浮交织构成,由第一至第十二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所述羽绒容置空间内填满羽绒材料,第十三至第十六根经纱与四根纬纱分别交织成的上层面料段与下层面料段形成缝合处,其连接部位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部分空隙,不能完全防止钻绒的现象。

由于这两种方法存在由其工艺而导致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研究人员在致力于不用胶条也不采织造的方式,即寻找新的工艺或结构来达到同样目的的方法,如直接采用粘合剂进行连接上下两层面料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是现有技术工艺在实现时,由于粘合剂的粘度问题,往往得到的双层羽绒面料剥离强力小,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分离现象,不利于羽绒在其内部的均匀分布。

如公告号为CN20322630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条形粘合充填复合布,由上下两层防羽绒布料组成,间隔一定距离由粘合剂把上下两层防羽绒布料粘合在一起,复合布上下两层防羽绒布之间形成许多相互隔离的条形空间,该方法采用溶剂型胶水进行粘合,首先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有一定挥发气体,其次其粘合的宽度和长度不易控制,粘度较差。

再如公告号为CN20390186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钻绒的两用型羽绒面料,包括尼龙高密度细旦的羽绒面料层和聚酯羽绒面料层,两者之间填充羽绒,两者两对的一面间隔一定距离通过一粘结层连接在一起。该专利中并未提到其采用的工艺及中间粘结剂的上胶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羽绒面料易漏绒、工艺复杂、不环保及粘结力差等问题,本发明采用点状热熔式连接方式,将组成的双层复合结构面料,非连接部位双层面料胆管中充入一定量的羽绒或中空棉等其他填充物,大大提升的了成衣缝制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克服了连接部位的钻绒现象,克服了加工的纬斜及胆管宽度尺寸波动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羽绒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里层面料经局部上胶工序,使其一面每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条粘结层,所述上胶工序包括一个压辊和一个上胶辊,所述里层面料从两辊中间通过,所述上胶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条形槽;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面料上有粘结层的一面与外层面料复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复合后的面料卷绕后放置在恒温恒室环境中,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进一步,所述上胶辊上除所述条形槽以外的区域为光滑面,所述条形槽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底部深度为0.3-2.0mm,其顶部与所述光滑面在同一圆周面上。

进一步,所述凹槽形状为四棱台,其底部边长小于顶部所在面边长。需要指出的是,底部边长等于顶部所在面边长,即凹槽为多边柱形时,也能实现上胶。

进一步,所述凹槽形状为圆台型,其底部圆半径小于顶部所在面圆半径。需要指出的是,底部圆半径等于顶部所在面面圆半径,即凹槽为圆柱形时,也能实现上胶。

进一步,所述上胶工序中在所述上胶辊的上还设有一块加热板,粘结剂经所述加热板涂覆在所述上胶辊上。

进一步,所述加热板靠所述上胶辊上边还固定有刮刀。

进一步,所述加热板内均匀分布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板上表面温度的加热管,所述加热板上表面的温度为85~130℃,优选105~120℃。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恒温恒室环境为湿度为60~70%,温度为30~40℃,在该环境中存放至少48h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羽绒面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进一步,所述粘结层(3)的宽度为0.2~3cm,两条相邻所述粘结层(3)之间为条形胆管(11),所述条形胆管的宽度为2-20c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羽绒面料的羽绒服面料,所述条形胆管内填充有羽绒。

进一步,所述粘结层为PU粘结层。

进一步,所述里层面料为10~100D涤纶或尼龙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进一步,所述外层面料为10~100D涤纶、尼龙或其混纺纤维,或涤纶与棉纤维混纺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热熔连接,生产过程无废气等污染物产生,也无须进行烘干,工艺简单,降低了成本,最终得到的羽绒面料粘结层宽度清晰,不容易撕开;制成羽绒服穿在身上时,外表不会出现明显的折痕,与身体贴合更紧密,保暖性更好;而且热熔连接处采用点状连接,使得其内部有大量微小空隙,由于空隙呈三维空间结构,不仅避免了两管间羽绒通过粘结部位,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其透气效果;

(2)在上胶时,采用局部上胶,上胶辊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条形槽,其与刮刀配合,不仅可保证条形槽内涂覆固定量的胶水,光滑面胶水被刮干净,实现局部上胶,而且可以使得条形槽内胶水上到面料上时呈均匀等量分布,达到了精确控制的目的;

(3)条形槽中设有凹槽,其顶部与光滑面在同一圆周面上,只有其底部呈内凹状态,这样可以保证上胶辊在上辊过程中与压辊压合时,面料处在中间不会变形,而且凹槽呈点状均匀分布,其上到面料上时在面料上也呈点状分布,从而实现点状热熔贴合;

(4)传统羽绒服在生产时,需要准备两块面料和一条胶条,先将胶条粘合在两块面料中间,再通过缝合的方式得到双层羽绒面料,这些操作都需要人工完成,效率低下,而本申请得到的羽绒面料,用于羽绒服生产时,可直接进行冲绒,不仅原料单一,而且省去了大量工序,节约了成本;

(5)将凹槽设计成四棱台形,这样不仅便于上胶辊的生产,而且在上胶过程中,方便了胶水的涂覆及从凹槽中脱出,从而达到了更精确控制上胶过程的目的;

(6)传统羽绒面料,特别是有缝制工艺的面料,一般会将缝制线所在面作为里层,本申请得到的羽绒面料无正反面,可正反面换着穿,这更大限度的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之羽绒面料生产工艺图一;

图2是本发明优选之羽绒面料生产工艺图二;

图3是本发明优选之上胶辊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之凹槽排布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之凹槽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之羽绒面料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之羽绒面料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之填充羽绒后的面料截面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

1、里层面料;2、外层面料;3、粘结层;4、压辊;5、上胶辊;51、条形槽;52、光滑面;53、凹槽;6、加热板;7、粘结剂;8、复合装置;9、卷曲装置;10、刮刀;11、条形胆管;12、加热管;13、羽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为羽绒面料生产工艺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里层面料1经局部上胶工序,使其一面每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条粘结层3,所述上胶工序包括一个压辊4和一个上胶辊5,所述里层面料1从两辊中间通过,如图3所示,所述上胶辊5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条形槽51;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面料上有粘结层3的一面与外层面料2复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复合后的面料卷绕后放置在恒温恒室环境中,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胶辊51上除所述条形槽51以外的区域为光滑面52,所述条形槽5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53,所述凹槽53底部深度为1.25mm,其顶部与所述光滑面52在同一圆周面上。

如图5所示,凹槽53形状为四棱台,其底部边长小于顶部所在面边长。

上胶工序中在所述上胶辊5的上还设有一块加热板6,粘结剂7经所述加热板6涂覆在所述上胶辊5上。

加热板6靠所述上胶辊5上边还固定有刮刀10。

加热板6内均匀分布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温度的加热管12,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的温度为105~120℃。

步骤三中恒温恒室环境为湿度为65%,温度为35℃,在该环境中存放48h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羽绒面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粘结层3的宽度为1,两条相邻所述粘结层3之间为条形胆管11,条形胆管的宽度为10cm。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羽绒面料的羽绒服面料,条形胆管11内填充有羽绒13。

粘结层3为PU粘结层。

里层面料1为10D涤纶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外层面料2为10D涤纶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实施例二:

如图2为羽绒面料生产工艺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外层面料2经局部上胶工序,使其一面每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条粘结层3,所述上胶工序包括一个压辊4和一个上胶辊5,所述外层面料2从两辊中间通过,如图3所示,所述上胶辊5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条形槽51;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面料上有粘结层3的一面与里层面料1复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复合后的面料卷绕后放置在恒温恒室环境中,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胶辊51上除所述条形槽51以外的区域为光滑面52,所述条形槽5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53,所述凹槽53底部深度为1.25mm,其顶部与所述光滑面52在同一圆周面上。

如图5所示,凹槽53形状为四棱台,其底部边长小于顶部所在面边长。

上胶工序中在所述上胶辊5的上还设有一块加热板6,粘结剂7经所述加热板6涂覆在所述上胶辊5上。

加热板6靠所述上胶辊5上边还固定有刮刀10。

加热板6内均匀分布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温度的加热管12,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的温度为105~120℃。

步骤三中恒温恒室环境为湿度为65%,温度为35℃,在该环境中存放48h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羽绒面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如图8所示,所述粘结层3的宽度为0.5cm,两条相邻所述粘结层3之间为条形胆管11,所述条形胆管的宽度为10c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羽绒面料的羽绒服面料,所述条形胆管内填充有羽绒13。

粘结层3为PU粘结层。

里层面料1为10D涤纶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外层面料2为10D尼龙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实施例三:

如图1为羽绒面料生产工艺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里层面料1经局部上胶工序,使其一面每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条粘结层3,所述上胶工序包括一个压辊4和一个上胶辊5,所述里层面料1从两辊中间通过,如图3所示,所述上胶辊5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条形槽51;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面料上有粘结层3的一面与外层面料2复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复合后的面料卷绕后放置在恒温恒室环境中,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胶辊51上除所述条形槽51以外的区域为光滑面52,所述条形槽5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53,所述凹槽53底部深度为0.9mm,其顶部与所述光滑面52在同一圆周面上。

如图5所示,凹槽53形状为圆台型,其底部圆半径小于顶部所在面圆半径。

上胶工序中在所述上胶辊5的上还设有一块加热板6,粘结剂7经所述加热板6涂覆在所述上胶辊5上。

加热板6靠所述上胶辊5上边还固定有刮刀10。

加热板6内均匀分布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温度的加热管12,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的温度为105~120℃。

步骤三中恒温恒室环境为湿度为65%,温度为35℃,在该环境中存放48h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羽绒面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粘结层3的宽度为1cm,两条相邻所述粘结层3之间为条形胆管11,所述条形胆管的宽度为10c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羽绒面料的羽绒服面料,所述条形胆管内填充有羽绒13。

粘结层3为PU粘结层。

里层面料1为10D涤纶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外层面料2为10D涤纶和尼龙混纺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实施例四:

如图1为羽绒面料生产工艺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里层面料1经局部上胶工序,使其一面每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一条粘结层3,所述上胶工序包括一个压辊4和一个上胶辊5,所述里层面料1从两辊中间通过,如图3所示,所述上胶辊5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条形槽51;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面料上有粘结层3的一面与外层面料2复合;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复合后的面料卷绕后放置在恒温恒室环境中,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胶辊51上除所述条形槽51以外的区域为光滑面52,所述条形槽5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53,所述凹槽53底部深度为1.5mm,其顶部与所述光滑面52在同一圆周面上。

如图5所示,凹槽53形状为圆台型,其底部圆半径小于顶部所在面圆半径。

上胶工序中在所述上胶辊5的上还设有一块加热板6,粘结剂7经所述加热板6涂覆在所述上胶辊5上。

加热板6靠所述上胶辊5上边还固定有刮刀10。

加热板6内均匀分布有用于控制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温度的加热管12,所述加热板6上表面的温度为105~120℃。

步骤三中恒温恒室环境为湿度为65%,温度为35℃,在该环境中存放48h得到所述羽绒面料。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羽绒面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粘结层3的宽度为0.5cm,两条相邻所述粘结层3之间为条形胆管11,条形胆管的宽度为5c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羽绒面料的羽绒服面料,所述条形胆管内填充有羽绒13。

粘结层3为PU粘结层。

里层面料1为10D尼龙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外层面料2为20D涤纶与棉纤维混纺纤维编织而成的机织布,经过防水抗静电处理、焙烘、压光或涂层处理,其中焙烘温度为160~190℃,压光温度为160~200℃,涂层采用水性或溶剂型PU,得到的里层面料防泼水效果达到90分以上,防泼水助剂为C6或非氟类,其防钻绒等级满足GB/T14272-2011基准合格及合格以上等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