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用气囊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4718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警用气囊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救生服,具体涉及一种警用气囊服。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车辆迅速的增加,交通道路日益拥堵,为了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地点执行勤务,现交巡警大多采用驾驶摩托车的方式抵达现场,但遇到道路状况恶劣或追击时,极易发生跌倒、碰撞。为了交巡警在驾驶摩托车执行勤务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减轻、降低民警的受伤程度,在交巡警反光背心的基础上增加了气瓶、气阀、气囊。当发生事故,人车分离时,气囊在0.5秒内瞬间充气打开,可对头颈、腰椎、前胸、尾骨和双肋部位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碰撞、挤压对人体的伤害,以达到对警务人员的有效防护作用。

在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驾驶摩托车执行勤务的警察均已装备此类产品,并有很多有效防护、降低伤害的事例。目前在国内驾驶摩托车安全方面缺少有效装备的情况下,警用气囊服是摩托车驾驶人员有效的生命安全防护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紧急情况时可瞬间充气、能起到有效保护的警用气囊服。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警用气囊服,气囊服上设置有起动装置,警用气囊服内设置有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用气囊包括颈部气囊、身体气囊和尾骨气囊,颈部气囊设置在警用气囊服的上端,身体气囊设置在警用气囊服的前侧,尾骨气囊设置在警用气囊服的后侧;颈部气囊和身体气囊均与所述起动装置连通,尾骨气囊与所述颈部气囊连通。

优选地,所述颈部气囊围绕在人的颈部设有一圈。

优选地,所述身体气囊由直线段、U字形段和三角形段依次连接而成,身体气囊的下端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下沿,身体气囊的侧部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侧沿。

优选地,所述尾骨气囊由直线段、U字形段和三角形段依次连接而成,尾骨气囊的下端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下沿并靠近人体的尾骨处,尾骨气囊的侧部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侧沿。

优选地,所述气囊还包括辅助气囊,辅助气囊设于警用气囊服的前侧并与颈部气囊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充气后驾驶者在摔倒时将颈部、胸腹部、背部及尾骨部包复,颈部气囊为半环形,受到气囊的缓冲,从后部保护头部。身体气囊充分考虑胸背部防护,根据摔倒时的冲击强度,身体气囊和尾骨气囊的弯曲形状加大了胸背部气囊的充气量,增加了尾骨气囊的防护面积,减缓冲击受伤害50%和受到冲击后的胸背部挤压变形,有效的减少了驾驶者在翻滚时造成的冲击伤害,起到了“挽救生命、降低伤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警用气囊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警用气囊服充气后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警用气囊服充气后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一种警用气囊服,警用气囊服上设置有起动装置2,所述警用气囊服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颈部气囊1、身体气囊3和尾骨气囊4,颈部气囊1设置在警用气囊服的上端,在实际使用时,所述颈部气囊1会围绕在人的颈部具有一圈,起到保护整个颈部的作用。颈部气囊1和身体 气囊3均与所述起动装置连通,尾骨气囊4与所述颈部气囊连通。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拉绳拉动起动装置,一侧的气瓶(未绘示)开始通过起动装置向气囊充气,首先向颈部气囊和身体气囊充气,并通过颈部气囊向尾骨气囊充气。

身体气囊3设置在警用气囊服的前侧,起到保护胸前的作用。身体气囊3由直线段、U字形段和三角形段依次连接而成,因此身体气囊3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多种形状的分段连接而成,增大了身体气囊的涵盖面积,可更好的保护穿戴者。身体气囊3的下端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下沿,身体气囊的侧部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侧沿。

尾骨气囊4设置在警用气囊服的后侧,起到保护后背和尾骨的作用。所述尾骨气囊由直线段、U字形段和三角形段依次连接而成,因此尾骨气囊4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多种形状的分段连接而成,增大了尾骨气囊的涵盖面积,可更好的保护穿戴者。尾骨气囊4的下端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下沿并靠近人体的尾骨处,尾骨气囊的侧部延伸至警用气囊服的侧沿。

气囊还包括辅助气囊5,辅助气囊设于警用气囊服的前侧并与颈部气囊1连通,辅助气囊5可增加颈部气囊与身体气囊之间的连接性,并进一步保护人体的前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