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381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石,具体涉及一种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



背景技术:

石切割工艺有个悠久的演进历史,切割技术包含了光学,宝石学及机械加工学。

钻石切割的目的是借钻石的切割与打磨,将钻石的光泽、亮度和火彩达到极致。传统57个切面的钻石亭部只有24个面,并且从腰菱到石尖只有单一角度(约为41度)的切割面,冠部只有33个切面,这样造成钻石在滤光镜(钻石切工镜)下亭部和冠部切割面在光纤反射下所呈现的图案有些简单(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有:八心八箭),层次性和美观性不强,同时其切面过少会造成其火彩有很大提高空间。

综上所述,现有钻石切割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传统57瓣钻石切割结构在滤光镜下呈现图案简单,层次性和美观性不强、火彩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部呈现十心一花的101个刻面的钻石切割结构,以解决传统钻石切割结构的火彩强度不够,切工镜下呈现图案简单,层次性和美观度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包括冠部、亭部、连接冠部和亭部的腰菱;所述冠部包括一个台面和位于其侧面的五十个冠部侧向切面,台面为正十边形,冠部侧向切面为三十个三角形和二十个扇形,冠部侧向切面包含冠部星小面、第一冠部三角形、第二冠部三角形和冠部上腰面;所述亭部包括侧向排布的五十个底瓣;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通过滤光镜观察到钻石内部呈现十心一花图案。

所述亭部最底部的底瓣汇集成石尖,所述石尖为一个点;所述亭部上的底瓣,由腰菱到石尖的角度分成三个阶段渐进,每段角度由41度递升到42度。

所述腰菱平行于所述台面,所述腰菱为圆形。

冠部星小面为十个等腰三角形,且与台面共用一个底边;第一冠部三角形为十个,且与相邻的冠部星小面共用两条边三个角;第二冠部三角形为十个,每个第二冠部三角形共用相邻的冠部星小面的两个角;冠部上腰面为二十个,每个冠部上腰面114与第二冠部三角形共用两条边,并与腰菱连接;冠部星小面111、第一冠部三角形、第二冠部三角形以及冠部上腰面分别与台面形成24度,32度,35度和36度夹角。

所述底瓣21从石尖投影到腰菱所在平面上形成底瓣投影面,该投影面包含:十个等分角度为36度并依次连接的亭部大扇形,每个亭部大扇形的半径为石尖到腰菱的距离,每个亭部大扇形的圆弧边位于腰菱上,并且长度为腰菱的十分之一。

所述亭部大扇形211包含五个面,分别为:

以石尖为顶点的亭部第一菱形,所述部第一菱形的第一组菱边相交于石尖,第二组菱边相较于石尖的对角,所述部第一菱形的第一组菱边为径向;

两个亭部三角形,每个亭部三角形分别以亭部第一菱形2111的第二组邻边中的一个邻边为三角形的第一边,每个亭部三角形的第二边的方向为径向,两个亭部三角形的第三边相交于所述石尖的对角;

两个与腰菱连接的亭部小扇形,分别连接两个亭部三角形,其中每个亭部小扇形的下腰面包括:位于径向方向的直边,位于腰菱上的圆弧形底边,以及与亭部三角形共用的边,其中,直边,圆弧底边和亭部三角形共用的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封闭图案。

其特征在于,亭部第一菱形与腰菱的夹角为41度,亭部三角形与腰菱的夹角为41.5度,亭部小扇形的下腰面与腰菱的夹角为42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总共为101瓣切割面,其中亭部为50个切面,冠部为51个切面,传统57瓣切割面的冠部只有33个面,亭部只有24个面,因此,本实用新型明显增加了钻石的切割面,因而增强了钻石的折射、散射等光学效果,丰富了钻石底瓣图案和冠部图案,增加了钻石的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的冠部切割面提升至51瓣(包括一个台面),比现有57瓣钻石的冠部多出18个切面,令色散效应更明显,令钻石火彩的强度提升。进而,把冠部50瓣(除台面外)一体化,连接更顺畅,切面形状更统一,更系统。(3)本实用新型的101瓣漆面在滤光镜下则会出现类似莲花的精致花纹图案,顶部花纹呈现十个以圆心为对称点的对称心形图案,组合形成十心一花,产生以前从未有过的钻石图案,此属本实用新型的独有花纹,可说是美术观赏性及技术创新性的完美融合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的底部扇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冠部;2亭部;3腰菱;10台面;11冠部侧向切面;111冠部星小面;112第一冠部三角形;113第二冠部三角形;114冠部上腰面;20石尖;21底瓣;211亭部大扇形;2111亭部第一菱形;2112亭部三角形;2113亭部小扇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4,一种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包括冠部1、亭部2、连接冠部1和亭部2的腰菱3;所述冠部1包括一个台面10和位于其侧面的五十个冠部侧向切面11,台面10为正十边形,冠部侧向切面11为三十个三角形和二十个扇形,冠部侧向切面11包含冠部星小面111、第一冠部三角形112、第二冠部三角形113盒和冠部上腰面114;所述亭部2包括侧向排布的五十个底瓣21;十心一花结构的钻石通过滤光镜观察到钻石内部呈现十心一花图案。

所述亭部2最底部的底瓣21汇集成石尖20,所述石尖20为一个点;所述 亭部2上的底瓣21,由腰菱3到石尖20的角度分成三个阶段渐进,每段角度由41度递升到42度。

所述腰菱3平行于所述台面10,所述腰菱3为圆形。

冠部星小面111为十个等腰三角形,且与台面10共用一个底边;第一冠部三角形112为十个,且与相邻的冠部星小面111共用两条边三个角;第二冠部三角形113为十个,每个第二冠部三角形113共用相邻的冠部星小面111的两个角;冠部上腰面114为二十个,每个冠部上腰面114与第二冠部三角形113共用两条边,并与腰菱3连接;冠部星小面111、第一冠部三角形112、第二冠部三角形113以及冠部上腰面114分别与台面10形成24度,32度,35度和36度夹角。

所述底瓣21从石尖20投影到腰菱3所在平面上形成底瓣投影面,该投影面包含:十个等分角度为36度并依次连接的亭部大扇形211,每个亭部大扇形211的半径为石尖20到腰菱3的距离,每个亭部大扇形211的圆弧边位于腰菱3上,并且长度为腰菱3的十分之一。

所述亭部大扇形211包含五个面,分别为:

以石尖20为顶点的亭部第一菱形2111,所述部第一菱形2111的第一组菱边相交于石尖20,第二组菱边相较于石尖20的对角,所述部第一菱形2111的第一组菱边为径向;

两个亭部三角形2112,每个亭部三角形2112分别以亭部第一菱形2111的第二组邻边中的一个邻边为三角形的第一边,每个亭部三角形2112的第二边的方向为径向,两个亭部三角形2112的第三边相交于所述石尖20的对角;

两个与腰菱3连接的亭部小扇形2113,分别连接两个亭部三角形2112,其中每个亭部小扇形2113的下腰面包括:位于径向方向的直边,位于腰菱3上的圆弧形底边,以及与亭部三角形2112共用的边,其中,直边,圆弧底边和亭部三角形2112共用的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封闭图案。

亭部第一菱形2111与腰菱3的夹角为41度,亭部三角形2112与腰菱3的夹角为41.5度,亭部小扇形2113的下腰面与腰菱3的夹角为42度。

如图3和图1,亭部侧向切割面21汇集成石尖20,石尖20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切面,也可以成为一个点,除开石尖外,底瓣数目为50个,增加了钻石亭部的切割面,进一步加强其折射和火彩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石尖20的形状为一个点,能够得到较好的光线汇集和折射效果。石尖20为一个点,底瓣的数目为50瓣,钻石切割结构的底瓣图案在滤光镜下显示为莲花形,图3显示了莲花形的平面投影视图,在用户的实际体验中,用户会看到莲花的立体图案以及带有色彩的莲花形。这样产生以前从未有过的钻石底瓣图案,增加了用户新奇的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底瓣21,由腰菱3到石尖20的角度分成3个阶段渐进,每段角度由41度递升至42度。其目的是把光线进入并全内反射的宽容性增加,令来自不同方向光线更容易得到全内反射效果。以为光从各个方向进入钻石,所以101切面比57个切面钻石更贴近钻石光线进入需求,能得到更好折射和全内反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总共为101瓣切割面,其中亭部为50个切面,冠部为51个切面,传统57瓣切割面的冠部只有33个面,亭部只有24个面,因此,本实用新型明显增加了钻石的切割面,因而增强了钻石的折射、散射等光学效果,丰富了钻石底瓣图案和冠部图案,增加了钻石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的冠部切割面提升至51瓣(包括一个台面),比现有57瓣钻石的冠部多出18个切面,令色散效应更明显,令钻石火彩的强度提升。进而,把冠部50瓣(除台面外)一体化,连接更顺畅,切面形状更统一,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101瓣漆面在滤光镜下则会出现类似莲花的精致花纹图案,顶部花纹呈现十个以圆心为对称点的对称心形图案,组合形成十心一花,产生以前从未有过的钻石图案,此属本实用新型的独有花纹,可说是美术观赏性及技术创新性的完美融合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