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饰品通孔串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345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饰品通孔串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饰品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饰品通孔串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利用串饰进行组合的饰品主要集中在手链、项链两大种类的饰品。传统串饰一般通过单孔串珠串入手链、项链中,但这种串珠即使能够穿进链子,却并不能根据佩戴者的需求调整正面或侧面朝向,适用性不高,且容易受磨损,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饰品通孔串头,它能让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饰品佩戴后显示正面或侧面的朝向,使用更为广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饰品通孔串头,包括串头本体,在所述串头本体上开有两个朝向不同的通孔,所述串头本体底部还设有与饰品连接的环扣件。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的不同在于:串头本体上开设有两个通孔,而通孔是用于给用户串入链条或耳圈的,并且一旦串入则连接在串头下方的饰品的朝向就确定了,而现有技术单个通孔朝向单一,故开设有两个通孔则可以让用户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多了一个朝向的选择,灵活性更高。另外,由于存在两个通孔,供用户反复可选择性使用,链条或耳圈串入同一个通孔的停留时间总量会降低,不需要让一个通孔长期负载饰品吊坠的重量,对通孔的磨损会降低,延长串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考虑到串头本体本身需要承载受力均匀,且可供用户选择饰品吊坠的正面或侧面朝向,所述两个通孔呈十字交叉设置,相互贯通,且两个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环扣件为封闭环扣件或者弹性开口环扣件。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环扣件或者弹性开口环扣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垂直扣合的环扣,且与所述串头本体底部连接的第一个环扣的空心部分朝向同两个通孔其中一个的朝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通孔的孔径大小不同,且较大孔径的通孔为第一通孔,较小孔径的通孔为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串头的通孔串入链条或耳圈后防止串饰无规则地在链子中乱移动,影响手链与项链的佩戴美观性,对两个通孔的孔径进行差异化处理,可适应更多粗细不同尺寸的链条或耳圈,解决传统串饰通孔孔径过大的技术缺陷。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通孔的孔径大小不同,且较大孔径的通孔为第一通孔,较小孔径的通孔为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小为1.0mm-1.5mm,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小为0.8mm-1.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小为1.2mm,用于穿入链子,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小为1mm,用于穿入外部的耳圈。

进一步地,所述串头主体为圆珠体结构、椎体结构、方体结构或柱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串头本体设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使用寿命相对传统单个通孔的使用寿命更长,磨损降低,并且具有更好的灵活调整性,能够使用户根据需要来展示饰品的正面或侧面;

2.两个通孔孔径大小不一致可以更好适应串入的链子或耳圈,有利于防止饰品吊坠无规则地在链子或耳圈中乱串动,影响佩戴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串头本体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串头本体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串头本体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串头接入吊坠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本实用新型串头接入吊坠后吊坠正面展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串头接入吊坠后吊坠侧面展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串头接入另一种吊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串头接入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串头接入耳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饰品通孔串头,包括串头本体1,在所述串头本体1上开有两个朝向不同、孔径大小一致的通孔11和通孔12,所述两个通孔呈十字交叉设置,相互贯通,且两个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串头本体底部还设有与饰品连接的封闭环扣件2,且所述封闭环扣件2包括若干个相互垂直扣合的环扣,且与所述串头本体底部连接的第一个环扣的空心部分朝向同两个通孔其中一个的朝向一致。如图4至图7所示为串头本体通过封闭环扣件连接了饰品吊坠的图示,其中,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设有两个通孔可以展示饰品3的正面或侧面,供用户选择佩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唯一区别在于,所述两个通孔的孔径大小不一致,且较大孔径的通孔为第一通孔11,较小孔径的通孔为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小为1.2mm,用于穿入链子4,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小为1mm,用于穿入外部的耳圈5,如图9所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