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吸汗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5585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透气吸汗鞋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垫领域,尤其是一种透气吸汗的鞋垫。



背景技术:

鞋垫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生活辅助品,为了要具有较佳的支撑性,会在鞋子内底部装设鞋垫,以避免对脚底板的伤害,同时亦可以提高舒适度。

传统鞋垫的材质多为塑料或泡绵等软性材质,其可提供较佳的支撑性及包覆效果,但是因为塑料或泡绵材质并不透气,所以穿戴时间一久,脚底很容易会闷热流汗、发臭,而且泡棉等材质制成的鞋垫虽能够吸汗,但储存容量有限,且无法除臭。

所以有业者针对鞋垫的透气性做出改良,例如于鞋垫上设计排气槽或是使鞋垫呈中空状等等,但是这种结构于制程上较为繁复,且仅有透气的功能。若是使用者为较容易出汗的体质,则因透气鞋垫的吸汗能力较差,所以尽管透气性佳,依然会因鞋垫无法吸收多余的汗水而发臭,造成使用者不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提供一种透气吸汗鞋垫,以期可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鞋垫,使吸汗能力提升的同时,亦能具有透气功能,以避免穿戴时间过长而使汗水无法被吸收且不透气而开始发臭。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吸汗鞋垫,其由上而下依序具有一表层、一致密层和一底层,其中:该致密层为网状体并作为吸收体液之用,且基重可为60gsm至150gsm之间,而该表层与该致密层之间具有一第一黏合层,该致密层与该底层之间具有一第二黏合层,以相互黏合;于黏合时,该第一黏合层的表面分别嵌入该致密层与该表层的纤维表面,使该第一黏合层分别和该致密层 与该表层相互交织咬合固定,而该第二黏合层的表面分别嵌入该致密层与该底层的纤维表面,使该第二黏合层分别和该致密层与该底层相互交织咬合固定,并且该致密层表面可涂布有一除臭层,以使该鞋垫具有除臭功能。

其中,该致密层可具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内具有至少一吸收体,以加强吸收能力。

此外,本实用新型更包含多个黏合件和至少一保护件,所述黏合件一侧贴合于该底层的底面,该保护件覆设于所述黏合件的相对侧以防止所述黏合件的黏性消失,而所述黏合件对称分布于该底层底面的两端。

较佳者,该表层为纺黏不织布,而该致密层为气流成网纸浆纤维,以增强透气能力和吸汗能力。

较佳者,该表层与该第一黏合层之间更夹设有一吸收层,以加强吸收能力。

较佳者,该表层具有多个导流纹,以使脚与鞋垫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增加透气性。

如此一来,通过该致密层的网状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多孔性,让使用者便能安心将本实用新型放入鞋子内使用,而无须担心透气性不足导致穿戴时间一久而发臭,并且藉由除臭层的设置,再次减少发臭的可能性,而因为各层皆为纤维所制成,所以相较于塑料或泡棉等材质,吸汗的能力较佳,故亦能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又,该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第一黏合层和该第二黏合层将该表层、该致密层和该底层相互紧密黏合固定,亦能够避免使用时间过长而使鞋垫各层分离,导致无法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鞋垫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鞋垫;11-表层;111-导流纹;12-致密层;121-孔洞;13-底层;14-第一黏合层;15-第二黏合层;16-吸收体;17-除臭层;18-黏合件;19-保护件;10-吸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和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吸汗鞋垫1,其由上而下依序具有一表层11、一致密层12和一底层13,该表层11、该致密层12和该底层13皆为纤维制物,其中,该致密层12为网状体并作为吸收体液之用,且基重为150gsm至250gsm之间,而该表层11与该致密层12之间具有一第一黏合层14,该致密层12与该底层13之间具有一第二黏合层15,以相互黏合;于黏合时,该第一黏合层14的表面分别嵌入该致密层12与该表层11的纤维表面,使该第一黏合层14分别和该致密层12与该表层11相互交织咬合固定,而该第二黏合层15的表面分别嵌入该致密层12与该底层13的纤维表面,使该第二黏合层15分别和该致密层12与该底层13相互交织咬合固定。又,从图中可知,图2中的虚线为该第一黏合层14和该第二黏合层15原本的边界,于黏合后,该第一黏合层14渗入该致密层12与该表层11的纤维表面而互相咬合,以能够稳固地将该致密层12与该表层11紧密接合,该第二黏合层15则亦是用相同方式将该致密层12与该底层13紧密接合,使得该鞋垫1不会因为使用时间一长而使各层相互分离,导致该鞋垫1原有的功效减弱甚至无法继续使用。

于本实施例中,该表层和该底层为纺黏不织布,基重系皆为10-40gsm,而该致密层为气流成网纸浆纤维,以增强透气能力和吸汗能力。

将本实用新型放入鞋子内后,通过纤维制的该致密层12、该表层11与该底层13,该鞋垫1的透气性能大幅提升,并且因为该致密层12为网状体,所以亦有相当程度的吸汗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将该致密层12的基重设定为60gsm至150gsm之间,若低于60gsm则吸汗能力会略显不足,而若是大于150gsm则该鞋垫1整体会过重且过于厚实,进而影响到舒适度。

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图所示,相较于该第一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该致密层12可具有多个孔洞121,所述孔洞121内具有至少一吸收体16,以加强吸收能力,而该致密层12表面可涂布有一除臭层17,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奈米银作为该除臭层17的材质,或是,可于该表层11上喷涂Ag+、奈米银、甲壳素等抗菌液,以使该鞋垫1具有除臭抗菌功能,其余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于该致密层12中添加该吸收体16,除 了能够增加该鞋垫1的吸汗量以外,亦能将汗水锁于该吸收体16内,避免脚底汗水分泌过多,超出该鞋垫1的容纳能力,而使多余的汗水排至鞋内表面,导致鞋子内部发臭。本实用新型已针对透气性和吸汗能力进行改良,但还是有可能因穿戴时间过长而产生脚臭的可能性,故还能通过该除臭层17而进一步减少因汗水而产生臭味的可能性,以使使用者于穿戴时间较长时亦能感到舒适。

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图所示,相较于该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更包含多个黏合件18和至少一保护件19,所述黏合件18一侧贴合于该底层13的底面,该保护件19覆设于所述黏合件18的相对侧以防止所述黏合件18的黏性消失,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件19系为多个设置,而所述黏合件18对称分布于该底层13底面的两端,而其余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通过所述黏合件18,该鞋垫1能够较稳固地固定于鞋内,而不会因脚的移动而于鞋内随之滑动,造成使用者的不适,而所述保护件19用以维持所述黏合件18的黏性,避免于该鞋垫1放置于鞋内之前,所述黏合件18的黏性就已消失。

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图所示,相较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于该表层11与该第一黏合层14之间更夹设有一吸收层10,该吸收层10的材质为热风不织布,且与该表层11相互黏合,以加强吸收能力,其余组件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此便能使该吸收层能先一步将汗水等体液吸收,而减少后端该致密层的吸收量,避免体液量超出该致密层的吸收能力导致汗水溢出该鞋垫造成恶臭。并且,该吸收层10的基重设定为10gsm至60gsm之间,若低于10gsm则吸汗能力会略显不足,而若是大于60gsm则该鞋垫1整体会过重且过于厚实,进而影响到舒适度。并且,该吸收层10上可印刷有图样或颜色,以避免如现有技术一般将颜色印刷在表层,而发生因颜色褪色使使用者之袜子被颜料染色的情况。

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鞋垫俯视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表层具有多个导流纹111,其除了导流体液的功能外,当用户穿戴具有该透气吸汗鞋垫1的鞋子时,脚与该透气吸汗鞋垫1之间更可通过所述导流纹111的纹路起伏,而使脚与鞋垫1表面无法完全密合,以进一步提升透气性,并且亦可藉由压制所述导流纹111使鞋垫1更符合脚型,增加舒适度。

综上所述,通过该致密层12的网状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多孔性,而可让气流顺利通过排出,进而增加该鞋垫1的透气性,让使用者便能安心将本实用新型 放入鞋子内使用,防止穿戴时间一久而发臭之现象发生。而因为该鞋垫1各层皆为纤维所制成,所以相较于塑料或泡棉等材质,吸汗能力较佳,故亦能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并且藉由该除臭层17的设置,可进一步吸收鞋内因汗水累积或闷热产生的臭味,再次减少发臭的可能性。又,该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第一黏合层14和该第二黏合层15将该表层11、该致密层12和该底层13相互紧密黏合固定,亦能够避免使用时间过长而使该鞋垫1之各层分离,导致无法继续使用,以增加该鞋垫1的耐用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