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66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与行李箱有关,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的蓬勃发展,人们可搭乘陆面、海上或空中行进的各种交通工具快速地往返于各城市及乡镇。在搭乘交通工具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需要携带日常生活用品、衣物、电子产品等物品,而行李箱便是一种热门且方便的装载工具。

行李箱的设计,除了考量外观美感、装载空间及耐用坚固,移动性亦是相当重要的设计重点。例如,针对移动性,多数行李箱通常会装设滚轮,以让使用者可拖拉行李箱,从而带动滚轮转动。藉此,使用者便能透过滚轮设计来减轻移动行李箱所耗费的力气。

然而,多数装设滚轮的行李箱不具有煞车功能,因此这类行李箱经常在未受使用者控制的情况下,恣意滑行于光滑的地面,从而带来诸多不便。此外,虽然部份行李箱的滚轮具有煞车功能,但这类行李箱通常会有难以操作、煞车效果差或仅能针对滚轮的单一转动方向产生煞车效果等诸多缺点。由此可知,现有用于行李箱滚轮的煞车设计仍有待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其可方便使用者操作,亦能确实提供煞车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其包括有一基座、一轮座、二滚轮、一卡掣件、一控制件、一轴杆以及一连动装置;该基座用以固设于该行李箱;该轮座设于该基座且可以一假想轴线为轴心旋转;该二滚轮可转动地分别设于该轮座的二侧,该二滚轮的相对内侧均具有多 个齿槽;该卡掣件具有二枢接部枢设于该轮座的二侧、一连接部连接该二枢接部的一端、以及二勾部由该二枢接部的另一端朝该二滚轮延伸而出;该控制件枢设于该基座,该控制件的外端形成一扳动部,该扳动件的内端则形成一抵顶部;该轴杆沿该假想轴线穿设于该基座与该轮座;该连动装置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可被该控制件的抵顶部驱动,该第二端则可驱动该轴杆沿该假想轴线移动;当该控制件被扳动而枢转时,可透过该连动装置使该轴杆下移并压抵该卡掣件的连接部,并使该卡掣件枢转而令该二勾部伸入该二滚轮的齿槽中。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更包含有一复位弹簧设于该轮座与该卡掣件之间,使该卡掣件未受外力时位于一初始位置。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复位弹簧是一扭力弹簧。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连动装置包含有一横杆以及一摆动件,该横杆穿设于该轴杆的一穿孔,且该横杆可沿该假想轴线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基座,该横杆即形成该连动装置的第二端,该摆动件枢设于该基座并具有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贴抵于该控制件的抵顶部而形成该连动装置的第一端,该第二延伸部贴抵于该横杆。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基座具有二滑槽,供该横杆的二端伸入。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摆动件的第二延伸部末端具有一弯勾,将该横杆勾持于其中。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连动装置更包含有一压缩弹簧套设于该轴杆,且该压缩弹簧以其二端贴抵于该基座与该横杆。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更包含有一弹片设于该基座,该弹片的自由端具有一凸部,该控制件具有二凹部,可选择性地供该弹片的凸部伸入。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更包含有一轴套穿设于该基座及该轮座,且该轴杆具有一轴孔供该轴套贯穿。

上述的用于行李箱的可煞车脚轮的一实施方式中,该基座具有一开口,以供该控制件的该扳动部穿设而外露于该基座之外。

藉此,当该控制件受扳动而让该卡掣件的二勾部伸入该二滚轮的齿槽中时,该二滚轮将无法继续进行正、反转向的转动,从而确实达到煞车的功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须透过扳动扳动部,便能实现煞车的目的,从而提供操作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煞车脚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煞车脚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煞车脚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煞车脚轮的组合剖视图,特别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卡掣件及复位弹簧。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煞车脚轮的组合剖视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煞车脚轮处于未煞车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煞车脚轮的组合剖视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煞车脚轮处于煞车状态。

其中,附图标记

1行李箱所用的可煞车脚轮 10基座

11本体 12开口 13上穿孔

14滑槽 15内部空间 20轮座

21座体 23下穿孔 24定位部

25枢孔 26轴孔 30轴套

31轴孔 40、42滚轮 401、421环状凹槽部

401a、421a齿槽 403、423枢接部 403a、423a轴孔

44心轴 50卡掣件 51枢接部

511枢孔 52连接部 53勾部

57横杆 59复位弹簧 60控制件

61扳动部 62抵顶部 63枢接部

631轴孔 64、65凹部 67弹片

671连接部 672凸部 70轴杆

701穿孔 80连动装置 801第一端

802第二端 81横杆 82摆动件

821第一延伸部 822第二延伸部 822a弯勾

823枢接部 822a轴孔 83压缩弹簧

I初始位置 U卡掣位置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3第三位置 P4第四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照图1~5所揭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所用的可煞车脚轮1,其包括一基座10、一轮座20、一轴套30、二滚轮40,42、一卡掣件50、一控制件60、一轴杆70以及一连动装置80。

该基座10具有一本体11藉由多个螺钉锁固于行李箱(图未示)的底部、一开口12位于该本体11的侧边、一上穿孔13位于该本体11的底部且沿着一假想轴线L延伸、以及二滑槽14设于该本体11的顶部且平行该假想轴线L,该基座10与行李箱之间形成一内部空间15。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基座10亦可固设于书桌、椅子、柜子、书架等可移动的装置、设备或器具,不以此为限,且行李箱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可煞车脚轮1。

该轮座2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于该基座10,该轮座20具有一座体21、一下穿孔23沿着该假想轴线L贯穿该座体21且与基座10的该上穿孔13连通、二定位部24分别凸设于该座体21的二侧、一枢孔25垂直于该假想轴线L地贯穿该座体21且位于该定位部24旁、以及一轴孔26贯穿该座体21且平行该枢孔25。

该轴套30穿设于该基座10的上穿孔13与该轮座20的下穿孔23,藉以将该基座10与该轮座20枢接在一起,且使该轮座20可以该假想轴线L为轴心相对该基座10旋转,该轴套30并具有一轴孔31。

该二滚轮40、42分别具有环状凹槽部401、421及枢接部403、423。该二滚轮40、42于面对轮座20的相对内侧具有环状凹槽部401、421,且该环状凹槽部401、421的外圈均具有多个齿槽(例如,图2所示滚轮42的齿槽421a、图4所示滚轮40的齿槽401a)。该二滚轮40、42藉由一心轴44而可转动地分别设于该轮座20的二侧,且该心轴垂直于该假想轴线L地贯穿该轮座20的轴孔26及该枢接部403、423的轴孔403a、423a。此外,另有二端盖43、45分别设于该二滚轮40、42的相对外侧。

该卡掣件50具有二枢接部51、一连接部52及二勾部53。该二枢接部51呈板状且枢设于该轮座20的二侧,且另有一横杆57垂直于该假想轴线L地贯穿该轮座20的该枢孔25及各该二枢接部51的枢孔511。而该连接部52连接该二枢接部51的左端(以图2的方向为准)。该二勾部53由该二枢接部51的右端分别朝该二滚轮40、42延伸而出,且伸入该滚轮40、42的环状凹槽部401、421。此外,该轮座20的二定位部24的顶部可供该二枢接部51贴抵。

此外,另有一复位弹簧59设于该轮座20与该卡掣件50之间,该复位弹簧59施予该卡掣件50一作用力,使该卡掣件50未受外力时保持于一初始位置I。在本实施例中,该复位弹簧59是一扭力弹簧,其套设于该横杆57二端且位于该轮座20的二侧及该卡掣件50内侧之间。如图4所示,由于该复位弹簧59的一端贴抵于该轮座20的定位部24,另一端则贴抵于该卡掣件50的连结部52,故可施予该卡掣件50一顺时针方向偏转的作用力,使该卡掣件50未受其他外力时保持于该初始位置I。

需说明的是,该卡掣件50的二勾部53具有长方柱的设计,乃是用于搭配该滚轮40、42的齿槽(例如,图2所示滚轮42的齿槽421a、图4所示滚轮40的齿槽401a)的形状。依据不同设计需求,该二勾部53及该滚轮40、42的齿槽401a、421a亦可能是弧形、三角形等设计,且不以此为限。此外,虽然图4所示该卡掣件50的定位部54及该轮座20的定位部24的顶部具有弧形设计,但其亦可能是其他几何形状设计。

该控制件60具有一扳动部61、一抵顶部62及一枢接部63,并藉由一心轴(图未示)贯穿该枢接部63的轴孔631而枢设于该基座10。该控制件60由该枢接部63朝向该基底10的外延伸的外端形成该扳动部61,且该扳动部61穿设于该基底10的开口12而外露于该基座10之外。此外,该控制件60由该枢 接部63朝向该基底10的内部延伸的内端则形成该抵顶部62,且在该扳动部61受外力扳动时,该抵顶部62随着该扳动部61转动。

此外,另有一弹片67具有一连接部671以及一凸部672。该弹片67藉由一螺钉(图未示)穿过该连接部671而锁设于该基座10,且该连接部671的自由端具有该凸部672位于该控制件60的枢接部63下方。而该控制件60具有相邻的二凹部64、65位于该枢接部63的底部,且该二凹部64、65可选择性地供该弹片67的凸部672伸入。请参照图5,当该控制件60被上抬而位于一第一位置P1时,该弹片67的凸部672伸入至该凹部64。请接着参照图6,当该控制件60被下压而位于一第二位置P2时,该弹片62的凸部672伸入至该凹部65。藉此,该弹片67可令该控制件60确实定位于该第一位置P1或该第二位置P2。

需说明的是,该凸部672及该二凹部64、65的设计是为了定位该控制件60,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这些部件或有其他结构变化,甚至是该弹片67具有凹部而该控制件60具有凸部。

该轴杆70沿该假想轴线L穿设于该基座10与该轮座20,且贯穿该轴套30的轴孔31,以使该轴杆70可在该轴套30内沿该假想轴线L上下位移。由于该假想轴线L通过该卡掣件50的连接部52,故当该轴杆70向下移动时,可压抵该连接部52而令该卡掣件50枢转。

该连动装置80具有一第一端801与一第二端802,该第一端801可被该控制件60的抵顶部62驱动,该第二端802则可驱动该轴杆70沿该假想轴线L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连动装置80包含有一横杆81以及一摆动件82。该横杆81垂直于该假想轴线L地穿设于该轴杆70顶端的一穿孔701,且该横杆81可沿该假想轴线L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基座10。该基座10的二滑槽14供该横杆81的二端伸入,以让该横杆81可平稳地上下位移。该横杆81即形成该连动装置80的第二端802。另一方面,该摆动件82具有一第一延伸部821、一第二延伸部822及一枢接部823,并藉由一心轴(图未示)贯穿该枢接部823的轴孔823a而使该摆动件82枢设于该基座10。该第一延伸部821由该枢接部823延伸而出且贴抵于该控制件60的抵顶部62,以受该抵顶部62驱动而形成该连动装置80的第一端801。该摆动件82的第二延伸部822由该枢接部823延伸而出且贴抵于该横杆81,且该第二延伸部822末端具有一弯勾822a, 并可将该横杆81勾持,以使该摆动件82受该控制件60抵顶而摆动时,可同时带动该横杆81及该轴杆70。

此外,该连动装置80更包含有一压缩弹簧83套设于该轴杆70,且该压缩弹簧83以其二端贴抵于该基座10与该横杆81。在本实施例中,当该控制件60位于该第二位置P2时,该控制件60驱动该连动装置80以使该横杆81下移而位于一第三位置P3(如图6所示),且该压缩弹簧83可受该横杆81的压抵而进一步压缩。而当该控制件60位于该第一位置P1时,该压缩弹簧83的弹力可将该横杆81上移至一第四位置P4(如图5所示)。另一方面,该基座10的内部空间15供该轴套30及该轴杆70、该控制件60的抵顶部62及枢接部63及该连动装置80容置。

需说明的是,依据不同设计需求,图2所示的弯勾822a亦可能是环状、方圈、三角圈等穿孔设计,以使该横杆81穿设于此穿孔,且不以此为限。虽然该摆动件82的第一延伸部821及第二延伸部822的夹角约为135°,但事实上该夹角并无特别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连动装置80亦可能具有不同于该横杆81及该摆动件82的结构,只要能受控制件60的抵顶部62驱动而带动轴杆70上下移动即可。而该基座10的滑槽14具有圆弧形剖面是为了方便该轴杆81移动,然该滑沟14亦可能具有其他结构变化或不设置该滑沟14。此外,该连动装置80的第一端801亦可与该控制件60的抵顶部62结合而可连动,从而让该控制件60无论正、反向的枢转时皆能同时带动该连动装置80,且无须装设该压缩弹簧83。

前述说明是相关于可煞车脚轮1的结构设计,而此设计的用途之一在于同时为二滚轮40、42提供煞车功能,以下将搭配图5、图6接续说明可煞车脚轮1的煞车控制方式。

请参照同时图5、图6,将该控制件60由该第一位置P1向下扳动至该第二位置P1时,该抵顶部62可驱动该连动装置80的第一端801(即,该摆动件82的第一延伸部821)向上,从而透过摆动动作来促使该连动装置80的第二端802(即,该横杆81)带动该轴杆70沿该假想轴线L向下位移,且该轴杆70会压抵该卡掣件50的连接部52并使该卡掣件50枢转而令该二勾部53伸入该二滚轮40、42的齿槽421a,401a中,此时该卡掣件50位于一卡掣位置U。藉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对该二滚轮40、42的正、反转向的转动确实 产生煞车效果。

另一方面,以下将针对解除煞车状态进行说明。将该控制件60由该第二位置P2向上扳动至该第一位置P1时,该抵顶部62不再抵顶该连动装置80的第一端801,以使该压缩弹簧83可推动该横杆81及该轴杆70向上位移。此时,由于该卡掣件50的连接部52不再受该轴杆70的底端压抵,因此该复位弹簧59可令该卡掣件50枢转并回复至该初始位置I,从而让该卡掣件50的二勾部53脱离该二滚轮40、42的齿槽401a、421a,此时该卡掣件50的枢接部51贴抵于该轮座20的定位部24。此外,横杆81的上移,可使该摆动件82摆动,并让该摆动件82的第一端贴抵于该控制件60的抵顶部62。藉此,该二滚轮40、42便能恢复自由滚动态样,从而让行李箱可被推动而移动。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该卡掣件50透过该复位弹簧59而枢转至该初始位置I,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卡掣件50的连接部52亦可与该轴杆70的底端结合,从而让该连动装置80可同时带动该卡掣件50及该轴杆70,且无须装设该复位弹簧59。

藉由上述结构,使用者只要扳动控制件60,从而带动连动装置80、轴杆70以及卡掣件50,即可让卡掣件50的二勾部53伸入或脱离滚轮40、42的齿槽401a、421a。据此,藉由本实用新型的可煞车脚轮1,使用者便能方便、快速且确实对二滚轮40、42进行煞车或解除煞车状态。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