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石结构,尤其是一种内部呈八心八箭的八边形钻石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首饰作为人们的饰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其中以钻石饰品尤为突出,尤其是钻戒,除了通常饰品的装饰作用以外,在人们的婚嫁活动中,还具有普通饰品不具备的意义内涵,而随着钻石切割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光线折反射以后在钻石内部呈现八心八箭光芒的钻石深受用户的喜爱。
钻石由冠部、腰部和亭部组成,其中,腰部是钻石最宽的部位。现有技术中,八心八箭钻石多采用标准圆形切工,即钻石腰部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标准圆形切工的钻石其台面一般较大,影响钻石的火彩。
申请人广东钻石世家国际珠宝有限公司在CN202697980U号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八边形钻石结构,在该八边形钻石结构中,钻石冠部主刻面落于八边形的边线上。这种八心八箭的钻石结构中,箭的位置在钻石的边线上,效果不理想,对镶嵌技术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彩较好且容易镶嵌的内部呈八心八箭的八边形钻石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部呈八心八箭的八边形钻石结构,其包括一腰部,位于腰部上方的冠部,以及位于腰部下方的亭部,所述冠部包括一正八边形台面及一水平截面为正八边形的冠部底面,所述台面的每条边朝向所述冠部底面截面边的方向形成八个三角形星反面,所述两相邻星反面朝向所述冠部底面顶点形成八个四边形冠部主刻面,所述星反面与所述台面相对的顶点朝向所述冠部底面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冠部底面边及相邻冠部主刻面边形成十六个三角形上腰面;所述亭部包括一水平截面为正八边形的亭部上底面,十六个与所述三角形上腰面相对应的三角形下腰面,以及八个夹于所述下腰面之间的亭部主刻面。
优选地,所述亭部下端还包括一亭部下底面。
优选地,所述十六个三角形上腰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十六个三角形下腰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的腰部高度占钻石结构整体高度的1%-3%。
优选地,所述亭部主刻面和腰部的水平截面之间的亭部角角度为40.6°-41.3°。
优选地,所述冠部主刻面和腰部的水平截面之间的冠部角角度为32°-35.5°。
优选地,所述台面面积占所述冠部底面面积的55%-6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冠部底面的水平截面为正八边形,钻石台面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可以得到较好的火彩。同时,由于冠部主刻面延伸至冠部底面顶点,使得箭的形状指向八边形的顶点,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呈八心八箭的八边形钻石易于镶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呈八心八箭的八边形钻石结构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冠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内部呈八心八箭的八边形钻石结构包括腰部10、位于腰部10上方的冠部20,以及位于腰部10下方的亭部30。
如图1至图3所示,冠部20包括正八边形台面21及一水平截面为正八边形的冠部底面22,台面21的每条边211朝向冠部底面22截面的边221的方向形成八个三角形星反面23,两相邻星反面23朝向所述冠部底面顶点222形成八个四边形冠部主刻面24,星反面23与台面21相对的顶点231朝向冠部底面22的方向延伸,并与冠部底面边223及相邻冠部主刻面边241形成十六个三角形上腰面25。
如图1、图2、图4所示,亭部30包括一水平截面为正八边形的亭部上底面31,十六个与三角形上腰面25相对应的三角形下腰面32,以及八个夹于下腰面32之间的亭部主刻面33。当钻石较大时,亭部30下端还设一亭部下底面34。
在本实施例中,十六个三角形上腰面25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于其他实施例中,十六个三角形上腰面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稍有不同。
在本的实施例中,十六个三角形下腰面32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于其他实施例中,十六个三角形下腰面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稍有不同。
当腰部10的高度占钻石结构整体高度的1%-3%时,钻石有较好的闪烁效果及火彩。
如图5所示,当亭部主刻面33和腰部的水平截面11之间的亭部角α的角度为40.6°-41.3°时,钻石有较好的闪烁效果及火彩。当冠部主刻面24和腰部的水平截面11之间的冠部角β的角度为32°-35.5°时,钻石有较好的闪烁效果及火彩。
当台面21面积占冠部底面截面面积55%-62%时,钻石有较好的闪烁效果及火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