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可穿戴的佛教文化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佛珠,属于配饰和文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串作为一种从古到今比较常见的佩戴首饰,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产物,当今已演化成集装饰、鉴赏于一体的收藏品,非常受欢迎,但现如今的手串佛珠功能单一,大部分只用做装饰品,实用性差。
蓝牙智能手环、手表是近年兴起的一类穿戴设备,它能记录用户的运动状态信息,同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小额度支付,和签到打卡,通过它佩戴者可以获得一些健康指导意见,同时能完成简单的出行支付、考勤管理等,但其产品形态过于随意,多采用塑胶、硅胶类化工材质,档次低,佩戴不舒适,佩戴场景受到限制。
具备计步、卡路里和睡眠检测的智能手串在市面上也有出现,其主体材质多为塑料,但并不符合佛教文化的意识形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智能佛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佛珠,包括佛塔、由线材串成一串的一颗母珠和多颗副珠;所述佛塔设有朝向所述母珠延伸的固定凸起,所述佛塔与母珠通过该固定凸起连接固定;
所述母珠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在上壳与下壳之间的中框,所述上壳、下壳分别盖合在所述中框的一端以构成一个容置腔体;
所述容置腔体内设有穿线套管、贴装好的PCBA、电源、马达;
所述PCBA上集成有蓝牙模块、存储模块、加速度传感器、马达驱动、充电模块、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天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框为环状结构,并且所述中框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穿线套管的固定孔、用于固定佛塔且与所述固定凸起匹配的的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所述PCBA、电源以及马达的固定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母珠和副珠采用砗磲、珍珠、化石、玉石、宝石、金属、木材、果实、骨质、陶、瓷、玻璃、树脂、塑料的其中一种或数种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佛塔上间隔设有两个用作充电接口的金属环,两个所述金属环之间填充绝缘材料,并且两个所述金属环分别与所述PCBA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PCBA上集成有用于重启系统的外部复位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PCBA上集成有用于系统电压转换、上电下电时序以及电力分配的电压转换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PCBA上集成有用于为系统提供时钟参考源的32.768KHz晶体以及用于为系统提供射频载波参考源的16MHz晶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蓝牙模块采用DA14580,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用KX022或KX122;所述蓝牙模块与加速度传感器之间采用I2C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SCL脚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的P1_1脚,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SDA脚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的P1_0脚,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INT1脚连接所述蓝牙模块的P0_7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马达驱动的控制引脚为所述蓝牙模块的P0_4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母珠的内部集成多个功能模块,解决了传动手串功能单一的问题,并且采用传统佛珠材料制成,符合佛教文化的意识形态,提高了用户体验;采用对称的佛塔充电结构,解决了佛珠的美观以及装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佛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母珠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母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佛珠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蓝牙模块芯片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芯片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智能佛珠念经计数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7,一种智能佛珠,包括佛塔4、由线材3串成一串的一颗母珠1和多颗副珠2,总数根据不同的含义一般为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
佛塔4设有朝向所述母珠1延伸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卡入母珠1的内部,佛塔4与母珠1通过该固定凸起连接固定。
母珠1包括上壳6、下壳11以及设在上壳6与下壳11之间的中框7,上壳6、下壳11分别盖合在中框7的一端以构成一个容置腔体;上壳6、下壳11为内部掏空的半球状壳体,中框7为内部掏空的环状结构,三个部件构成了母珠1的外型面。
母珠1的容置腔体内设有穿线套管8、贴装好的PCBA12、电源10、马达9;PCBA12上集成有蓝牙模块、存储模块、加速度传感器、马达驱动、充电模块、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天线。马达9负责把系统提示信息进行本地输出呈现;存储模块一般采用闪存,用于备份存储系统的关键程序、算法、佛珠的转圈结果以及用户信息等关键数据;输入/输出接口负责响应充电状态以及进行信息的调试、下载等;天线一般采用2.4G蓝牙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蓝牙信号。
其中,中框7为环状结构,并且中框7设有用于穿设穿线套管8的固定孔、用于固定佛塔4且与佛塔4上的固定凸起匹配的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PCBA12、电源10以及马达9的固定槽。佛塔4的固定凸起卡入设在中框7上的固定孔,并可以同时采用螺钉、粘接等方式使得固定凸起与中框7连接固定,使得佛塔4可靠地与母珠1连接固定。穿线套管8为管状结构,中间设有轴向通孔,线材3可以从中间的轴向通孔中穿过,将佛塔4、母珠1以及副珠2构成一串完成的佛珠。通过把各个功能部件逐个固定在佛珠的环形中框7上,受力点全部集中在环形中框7,上壳6、下壳11只用作装饰,从而使得装配简单便捷,产品皮实耐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母珠1和副珠2采用砗磲、珍珠、化石、玉石、宝石、金属、木材、果实、骨质、陶、瓷、玻璃、树脂、塑料的其中一种或数种制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材料打造。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一般的佛珠将充电接口设置在手串珠子的表面,使用相当不便,另外,很多佛珠进行充电时必须要将佛塔4解下,容易丢失。为此,本实用新型中佛塔4上间隔设有两个用作充电接口的金属环5,两个金属环5之间填充绝缘材料,并且两个金属环5分别与PCBA12电连接。具体的,两个金属环5通过导线分别与PCBA12上的充电模块电连接,通过两个金属环5可以对电源10进行充电,电源10一般采用锂电池。利用佛塔4充电,使得充电简单便捷,与传统在佛珠本体进行充电相比,本方案更加美观。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PCBA12上集成有用于重启系统的外部复位模块,通过外部复位模块可以重新系统。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PCBA12上集成有用于系统电压转换、上电下电时序以及电力分配的电压转换模块。充电模块与电源10与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再通过电压转换模块对系统进行供电。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PCBA12上集成有用于为系统提供时钟参考源的32.768KHz晶体以及用于为系统提供射频载波参考源的16MHz晶体。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蓝牙模块采用DA14580,加速度传感器采用KX022或KX122;蓝牙模块与加速度传感器之间采用I2C通信。
具体的,蓝牙模块DA14580芯片,包含处理器和蓝牙通信两部分功能。其中,处理器又包括计算单元、内存、存储单元等,主要负责以下内容:管理整个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负责采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分析计算转圈结果,并把相关结果储存到外置存储模块,同时与蓝牙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换,并把相关联的信息传递到马达9;蓝牙通信负责在处理器和移动终端之间传递信息。
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KX022或KX122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负责实时采集运动数据。
蓝牙模块DA14580芯片为系统的中心,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马达驱动、16MHz晶体、32.768KHz晶体、储存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电压转换模块、外部复位模块、天线相连接,电源10模块、充电模块、电压转换模块相互连接,马达9与马达驱动相连。通过上述部件的匹配工作使得智能佛珠具备念经记圈、念经计数的功能,同时还具备记步和测距等多种功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的SCL脚连接蓝牙模块的P1_1脚,加速度传感器的SDA脚连接蓝牙模块的P1_0脚,加速度传感器的INT1脚连接蓝牙模块的P0_7脚。
具体的,蓝牙主控器为DA14580,加速度传感器为KX022或KX122,蓝牙主控器的供电电压为3.0V,系统接口电压为3.0V。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和蓝牙主控器DA14580之间用I2C通信,加速度传感器的SCL脚(PIN12)连接DA14580的P1_1脚(D2),加速度传感器的SDA脚(PIN2)连接DA14580的P1_0脚(E2),加速度传感器的INT1脚(PIN5)连接DA14580的P0_7脚(E5);马达驱动的控制引脚为DA14580的P0_4脚(D5)。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马达驱动的控制引脚为蓝牙模块的P0_4脚。
本实施例简单阐述智能佛珠进行念经记圈、念经计数的方法;首先,获取当前一串佛珠中的珠子数量。获取的方法可以为:1)从佛珠的闪存中读取;2)通过蓝牙模块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3)通过移动终端的网络在云服务器端获取。
然后,获取用户当前活动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
接着,分析、计算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得出佛珠所转动的完整圈数。
再,获取用户的计圈方式。获取的方法可以为:1)从佛珠的闪存中读取;2)通过蓝牙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3)通过移动终端的网络在云服务器端获取。4)由算法分析得出计圈方式。
最后,根据计圈方式、佛珠珠子数量、佛珠转动的完整圈数,计算念经的计数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母珠的内部集成多个功能模块,解决了传动手串功能单一的问题,并且采用传统佛珠材料制成,符合佛教文化的意识形态,提高了用户体验;采用对称的佛塔充电结构,解决了佛珠的美观以及装配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