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真树,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仿真树的树枝树干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仿真树是人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对自然界树木的再加工和外观形态的模仿,以在特定场合展现自然界树木真实效果的装饰品。通常仿真树的生产过程是先用钢材搭建仿真树树杆和仿真树树枝,在仿真树树干上设置有套筒,在仿真树树枝的端部设置有套柱,然后再将套柱插入套筒的内使仿真树树枝安装到仿真树树干上,再通过螺栓将两者紧固。由于两者是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的,因此通常会有一部分螺栓会突出套筒和套柱外,对仿真树的美观度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仿真树的树枝树干固定组件,具有固定组件内置于套筒内而不影响仿真树美观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仿真树的树枝树干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树干上的套筒和设置在树枝上的套柱,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定有背向所述套筒的开口倾斜设置的固定弹性卡片,所述套柱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套柱轴线方向均匀分布的卡齿,且在相邻卡齿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套柱插入所述套筒时,所述固定弹性卡片依次嵌入各卡槽中且与所述卡齿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柱插入套筒内时,固定弹性卡片在卡齿的抵触下发生弹性形变,朝向套筒的内壁翻转一定的角度,固定套筒继续向前插入至一个卡齿完全经过固定弹性卡片时,固定弹性卡片即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复到倾斜的状态,并抵触在卡齿上,此时向后拉动套柱时,固定弹性卡片抵紧在卡齿上而无法向上发生翻转,从而使套柱无法向后拉动;继续向前插入套柱,直至套柱完全插入套筒并抵触在套筒的端部时,即可实现套柱与套筒之间的固定;通过设置固定弹性卡片和卡齿,使固定组件内置于套筒内而不影响仿真树美观度,同时使套柱的固定过程更加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齿的截面呈矩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弹性卡片抵触在卡齿上时,由于卡齿的截面呈矩形,因此与固定弹性卡片抵触的一侧垂直于套柱,当向后拉动套柱时,固定弹性卡片不会发生向上翻动的情况,从而使套柱无法向后拉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且所述卡齿的斜面与所述固定弹性卡片相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弹性卡片抵触在卡齿上时,由于卡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因而与固定弹性卡片抵触的侧面垂直于套柱,这样在套柱向后拉动时,固定弹性卡片不会发生向上翻动的情况;而卡齿的斜边与弹性片形平行,这样弹性片抵触在前一个卡齿上时,与后一个卡齿的斜面相贴合,相对于卡齿的截面呈矩形设置,卡齿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时,相邻卡齿之间的可以间距可以设置的更小,从而固定的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齿绕所述套柱的轴线呈环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入套柱时,套柱从任意的角度插入都可以实现固定弹性卡片与卡齿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弹性卡片绕所述套筒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固定弹性卡片可以使套柱进行多个位点的固定,从而使固定套柱固定的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内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与所述固定弹性卡片相平行的辅助弹性卡片,所述固定弹性卡片脱离所述卡槽时,所述辅助弹性卡片嵌入所述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弹性卡片与固定弹性卡片相互结合使用,使套柱在插入至任一角度时都可以实现套柱与套筒的相对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固定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柱的端部设有限位环,所述套柱完全插入所述套筒内时,所述限位环抵触在所述套筒的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环抵触在套筒的端面上时,即可使套柱与套筒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上面向所述套筒的一侧设有弹性压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压环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一方面起到缓冲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弹性压环抵触在套筒的端部时,套柱还可以继续向前推动一段距离,从而可以使套柱和套筒之间固定的更加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端部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限位环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套柱完全插入所述套筒内时,所述定位凸起嵌入所述定位槽内以实现所述套柱的周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起嵌入定位槽内时,定位凸起可以限制套柱发生周向转动,从而使套柱的轴向和周向均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内开设有固定口,所述定位凸起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口相配合的固定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定位槽时,所述固定凸起嵌入所述固定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凸起嵌入固定口内时,固定凸起进一步限制了套柱的轴向位移,使套柱固定的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固定弹性卡片和卡齿,使固定组件内置于套筒内而不影响仿真树美观度,同时使套柱的固定过程更加简单便捷;
其二,固定弹性卡片和辅助弹性卡片相互配合,使套柱固定的更加牢固;
其三,设置定位槽和定位凸起,对套柱形成周向固定,从而使套柱固定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套筒与套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套柱固定在套筒内时沿套筒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用于显示固定弹性卡片和辅助弹性卡片;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用于显示定位凸起与定位槽、固定凸起与固定口的配合关系;
图5为实施例二套筒与套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套柱固定在套筒内时沿套筒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套筒;11、固定弹性卡片;12、辅助弹性卡片;13、定位槽;14、固定口;2、套柱;21、卡齿;211、卡槽;22、限位环;23、弹性压环;24、定位凸起;241、固定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新型仿真树的树枝树干固定组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套筒1的内壁上绕套筒1的内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弹性卡片11,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四个,固定弹性卡片11背向套筒1的开口的一侧倾斜设置,固定弹性卡片11有弹性金属材料制成,从而使固定弹性卡片11具有一定的弹性力;套柱2的外壁上沿套住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齿21,相邻卡齿21之间形成有卡槽211,卡齿2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且卡齿21为绕套柱2轴线的环状结构;套柱2插入套筒1内时,固定弹性卡片11依次嵌入卡槽211中且与卡齿21相抵触。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套柱2的端部固定有限位环22,限位环22面向套筒1的一侧设有弹性压环23,弹性压环23由橡胶制成,套柱2完全插入套筒1中时,弹性压环23抵触在套筒1的端面上;
为了限制套柱2插入套筒1中时套柱2发生周向转动,在套筒1的端部开设有若干定位槽13,限位环22上设有与定位槽13相配合的定位凸起24,套柱2完全插入套筒1中时,定位凸起24嵌入定位槽13中,从而限制了套柱2发生周向转动;
为了加强对套柱2的固定作用,在定位槽13内开设有固定口14,定位凸起24的端部设有固定凸起241,定位凸起24完全插入定位槽13时,固定凸起241嵌入固定口14内;通常将定位槽13厚度设置为略大于定位凸起24与固定凸起241的,这样可以使定位凸起24更加方便的插入到定位槽13内,定位凸起24插入到定位槽13内时,定位凸起24与定位槽13面向套筒1外表面一侧的表面相贴合;同时固定凸起241设置为楔形,使定位凸起24更容易插入到定位槽13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套筒1的内壁上沿轴线方向设有与固定弹性卡片11相平行的辅助弹性卡片12,且当固定弹性卡片11脱离卡槽211时,辅助弹性卡片12切入卡槽211内;通常辅助弹性卡片12设置为绕套筒1内壁均匀分布的四个,且与固定弹性卡片11相对齐。
当套柱2插入套筒1内时,固定弹性卡片11在卡齿21的抵触下发生弹性形变,朝向套筒1的内壁翻转一定的角度,固定套筒1继续向前插入至一个卡齿21完全经过固定弹性卡片11时,固定弹性卡片11即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复到倾斜的状态,并抵触在卡齿21上,此时向后拉动套柱2时,固定弹性卡片11抵紧在卡齿21上而无法向上发生翻转,从而使套柱2无法向后拉动;
继续向前插入套柱2,直至套柱2完全插入套筒1,此时弹性压环23抵触在套筒1的端面、定位凸起24插入到定位凸起24中、固定凸起241嵌入到固定口14内;
定位凸起24和定位槽13的配合将套柱2的周向固定,固定凸起241与固定口14的配合以及固定弹性卡片11与卡齿21的抵触、辅助弹性卡片12与卡齿21的配合将套柱2的轴向固定,从而实现套柱2与套筒1之间的固定;
通过设置固定弹性卡片11和卡齿21,使固定组件内置于套筒1内而不影响仿真树美观度,同时使套柱的固定过程更加简单便捷。
实施例二:一种新型仿真树的树枝树干固定组件,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卡齿2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且卡齿21的斜面与固定弹性卡片11相平行。
当固定弹性卡片11抵触在卡齿21上时,由于卡齿2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因而与固定弹性卡片11抵触的侧面垂直于套柱2,这样在套柱2向后拉动时,固定弹性卡片11不会发生向上翻动的情况;而卡齿21的斜边与弹性片形平行,这样弹性片抵触在前一个卡齿21上时,与后一个卡齿21的斜面相贴合,相对于卡齿2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卡齿2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时,相邻卡齿21之间的可以间距可以设置的更小,从而固定的精度更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