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防护粘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8193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防护粘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机防护粘角。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见的较为多的手机防护装置,有手机壳、手机边框等等,它们将手机包覆的严严实实,虽然它们很好地保护了手机,但是它们影响了手机的散热功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绝大部分情况手机时摔了还是磕磕碰碰,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手机的四个边角,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创新一种产品即不影响手机的散热功能,又能很好地保护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如上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护到位,最主要不影响手机散热功能的手机防护粘角。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机防护粘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两端至少在其中一端上连接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护角,所述连接体的厚度薄于所述护角,所述护角和连接体的内侧表面上粘附有一层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外粘附有一层隔离纸。

作为优选,所述护角与连接体之间连接有一厚度均薄于两者的柔性凹折体,所述柔性凹折体的两端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形变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护角上设置有一由内心向边缘逐渐倾斜的斜坡面。

作为优选,连接体的其中一端上连接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护角,一连接体对应一护角的结构由一对组成手机防护粘角。

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连接体的两端上各连接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护角,一连接体对应二护角的结构由单件构成手机防护粘角。

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连接体的两端上各连接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护角,一连接体对应二护角的结构由单件构成手机防护粘角,此外,该手机防护粘角还包括一对独立布置的侧角。

有益效果:针对日常生活当中绝大部分情况手机时摔了还是磕磕碰碰,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手机的四个边角,为了不影响手机的散热功能,不将手机包覆的严严实实,本实用新型采用把手机的四个边角包覆起来的方案,很好地实现了以上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模拟包覆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模拟包覆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模拟包覆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包覆手机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护角,2-连接体,3-柔性凹折体,4-形变缺口,5-胶粘剂,6-隔离纸,7-斜坡面,8-侧角,9-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机防护粘角,包括一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体2,连接体的两端至少在其中一端上连接有一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的护角1,连接体2的厚度薄于护角1,护角1与连接体2之间连接有一厚度均薄于两者的柔性凹折体3,柔性凹折体3也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柔性凹折体3的两端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形变缺口4。护角1上设置有一由内心向边缘逐渐倾斜的斜坡面7。护角1和连接体2的内侧表面上粘附有一层胶粘剂5,胶粘剂5外粘附有一层隔离纸6。

连接体2的其中一端上连接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护角1,一连接体2对应一护角1的结构由一对组成手机防护粘角。

应用1:取其中一件的护角贴合于手机边角的背面,另一件的护角贴合于手机边角的正面,然后均通过柔性凹折体进行凹折,交叉叠置在手机的边框进行粘合,如此粘附手机四角即可。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体2的两端上各连接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护角1,一连接体2对应二护角1的结构由单件构成手机防护粘角。

其余同实施例1。

应用2:取一件的两个护角分别贴合于手机边角的背面和正面,然后两护角之间的连接件经柔性凹折体折弯后贴面于手机的边框,如此粘附手机四角即可。

实施例3:如图5、6和7所示,一种手机防护粘角,包括一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体2,连接体的两端至少在其中一端上连接有一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的护角1,连接体2的厚度薄于护角1,护角1与连接体2之间连接有一厚度均薄于两者的柔性凹折体3,柔性凹折体3也由弹性硅胶材料制成。柔性凹折体3的两端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形变缺口4。护角1和连接体2的内侧表面上粘附有一层胶粘剂5,胶粘剂5外粘附有一层隔离纸6。

连接体2的两端上各连接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护角1,一连接体对应二护角的结构由单件构成手机防护粘角,此外,该手机防护粘角还包括一对独立布置的侧角8。

应用3:取二个侧角分别贴合于手机9边角的背面和正面,然后将连接体布置的该手机9边角的顶点上,两护角分别贴在边框上,如此粘附手机四角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