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折伞中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6320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折伞中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折伞中棒。



背景技术:

雨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其中折叠伞由于其体积小、易于收放,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但在折叠伞收拢时,如何使伞中棒的多段伸缩管收缩后固定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技术手段通常无法使伸缩管固定牢,而若采用复杂的结构来实现伸缩管的收缩固定又会使伞体过于笨重、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折伞中棒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多折伞中棒,包括由内管和外管连接而成的中棒、与中棒顶端连接的上蜂巢及设置在内管内的第一内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蜂巢向下对称设置两个卡合部,所述的卡合部上设有弹性卡合凸起,所述的内管内固定设置拉杆,所述的拉杆上端两侧设有与所述的弹性卡合凸起卡接的卡合凹部,中棒处于收缩状态时,拉杆插入上蜂巢,拉杆的卡合凹部与上蜂巢的弹性卡合凸起卡接。

所述的一种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与外管之间配合连接一组中管。

所述的一种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管内设置第二内塞。

所述的一种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内塞上设有供拉杆穿过的通孔。

所述的一种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内塞上,杆身朝上。

所述的一种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卡合凸起下端设有引导拉杆插入的第一引导部。

所述的一种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顶端设有宽度自下而上减小的第二引导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拉杆与上蜂巢卡合部的弹性卡接配合,使中棒的管体结构收缩后牢牢固定,不易伸出,结构简单、卡扣力强、制造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弹性卡合凸起下端设有第一引导部,拉杆顶端设有第二引导部,使拉杆更顺利插入上蜂巢,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杆与上蜂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棒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棒,10-内管,11-中管,12-外管;2-上蜂巢,20-卡合部,21-弹性卡合凸起,210-第一引导部,3-第一内塞,4-第二内塞,5-拉杆,50-卡合凹部,51-第二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多折伞中棒,包括由一根内管10、三根中管11和一根外管12连接而成的中棒1、与中棒1的外管12顶端连接的上蜂巢2及设置在内管10内的第一内塞3和设置在中管11内的第二内塞4,第二内塞4上设有供拉杆5穿过的通孔。为了更清晰的显示内部结构,图1中的中棒1只显示了上端一小部分。上述的中管11可以不设置,相应的第二内塞4也可以不设置。

如图2所示,上蜂巢2向下对称设置两个卡合部20,卡合部20上设有弹性卡合凸起21,弹性卡合凸起21下端设有引导拉杆5插入的第一引导部210。内管10内的第一内塞3上固定设置拉杆5,拉杆5杆身朝上,第一内塞3与拉杆5是一体成型结构。拉杆5上端两侧设有与弹性卡合凸起21卡接的卡合凹部50,拉杆5顶端设有与第一引导部210相对应的宽度自下而上减小的第二引导部51。第一引导部210和第二引导部51的配合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

第一内塞3和第二内塞4上均具有卡接凸起,与管体上的卡接孔配合,起到连接管体的作用,是折叠伞中常用的技术。

在雨伞收拢,中棒1处于收缩状态时,拉杆5随着内管10上升,拉杆5杆身依次穿过三个第二内塞4的通孔,并在第一引导部210和第二引导部51的配合下插入上蜂巢2,拉杆5的卡合凹部50与上蜂巢2的弹性卡合凸起21卡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拉杆5与上蜂巢2卡合部20的弹性卡接配合,使中棒1的管体结构收缩后牢牢固定,不易伸出,结构简单、卡扣力强、制造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弹性卡合凸起21下端设有第一引导部210,拉杆5顶端设有第二引导部51,使拉杆5更顺利插入上蜂巢2,使用更方便。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