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发电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629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能发电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尤其涉及的是一中风能发电伞。



背景技术:

伞具是生活的必备生活用品,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风挡雨功能,但在雨天夜间行走过程中,人们必须分出一只手用于握住手电筒来照明,使用非常不方便。目前市面上开始出现有伞头部位安装照明灯的伞具,但是这些伞具必须经常性充电,否则无法为照明灯提供工作电源,而实际恰恰相反,人们非常容易因为生活或工作繁忙而忘记充电,这样导致优秀的照明功能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可自动发电照明的风能发电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风能发电伞,包括伞面、伞骨、支撑骨、中棒、上巢、活动巢、伞头和伞把;伞头包括底座、转轴和旋转叶;伞面中部夹于底座和上巢之间;发电机紧邻于上巢下方,转轴穿过上巢并与发电机固定连接;伞头内设有整流电路、蓄电池和照明灯;发电机与整流电路连接;伞头包括两片螺旋状旋转叶,两旋转叶相互缠绕成双螺旋结构且它们的顶部两连接。

优选的,伞头中部纵向分布有若干可360°旋转的副旋转叶。

优选的,底座、转轴、旋转叶、副旋转叶由塑料一体成型。

优选的,底座和伞面之间安装有一连接座,连接座和上巢内都设有一轴承,转轴与轴承过盈配合。

优选的,上巢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发电机安装座,中棒固定连接于发电机安装座下方。

优选的,底座呈上小下大的锥台,底座下端面的直径大于连接座的直径。

优选的,伞面的周面涂覆有条状的荧光层。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风能自主发电并存储于伞把的蓄电池中,再由蓄电池为照明灯提供电能,有利于保证照明功能的使用,使用方便,还节能环保,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叶设计为相互缠绕双螺旋结构,能够将所有方向的风利用起来,同时还可以减轻空气阻力,有利于伞具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的结构框架图;

图3为中棒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伞面;11、荧光层;21、伞骨;22、支撑骨;23、中棒;24、上巢;25、活动巢;3、伞头;31、底座;32、旋转叶;33、转轴;34、副旋转叶;4、连接座;41、轴承;5、发电机;51、发电机安装座;6、伞把;61、整流电路;62、蓄电池;63、照明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风能发电伞,包括伞面1、伞骨21、支撑骨22、中棒23、上巢24、活动巢25、伞头3、伞把6、发电机5、蓄电池62和照明灯63。伞面1附着于伞骨21上方,伞骨21的内端轴接于上巢24,支撑骨22的内端轴接于活动巢25,支撑骨22的外端铰接于伞骨21的中部,活动巢25滑套于中棒23。中棒23固定于安装有发电机5的发电机安装座51的下方。

如图3所示,伞头3由底座31、旋转叶32、转轴33和副旋转叶34构成,采用塑料一体成型,具有质轻、牢固等特点。旋转叶32位于底座31上方,由两片螺旋状旋转叶32相互缠绕成双螺旋结构,两片旋转叶32的顶端相连接,保证旋转叶32能够受任意方向的风力驱动旋转,还可以形成龙卷风式的风流,增加伞头3的旋转时间,减小空气阻力,提高风能发电效率。副旋转叶34可360°旋转,纵向分布于两片旋转叶32的中部,主要用于加大伞头3的受力面积,加快旋转速度。转轴33固定于底座31的下方,转轴33穿过上巢24与发电机6的转子(未示出)固定连接。发电机6采用现有的微型发电机,具有质轻体小的特点,中间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是作为转子的磁性元件,在磁性元件的周面安装有作为定子的铁芯,铁芯设置有多组绕线。伞头3和上巢24之间还设有连接座4,转轴33依次穿过连接座座4、上巢24、最后与发电机5连接,为减轻转轴33的阻力,在连接座4和上巢24中间都安装轴承41,连接座4与轴承41的内圈过盈连接。为避免雨水进入连接座4,底座4设计为上小下大的锥台状,且底座4底端面的直径要大于连接座4的直径。

如图3所示,发电机5产生的电源需先整流电路61再存储至蓄电池62,蓄电池62再为照明等63提供工作电源。蓄电池62也尽可能选择质轻体小的锂电池、石墨烯电池等充电电池。

如图1所述,伞面1的周面涂覆有条状的荧光层11,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保证使用者夜间行走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