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6042阅读:1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具体来说是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由于其并合或分离便捷的特性,使其应用领域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拉链,通常采用两侧错位排列的链牙咬合实现并合的目的。但由于两侧链牙咬合后具有多道间隙,从而防水防化效果非常不理想,在雨衣与防化服上的应用效果差。

随着科技的发展,拉链不仅仅应用与服饰领域,如耳机、一拖多(一拖三及以上)的电源线,为了便于收纳,也可通过拉链结构实现多条线整合为一条线的目的。但现有技术中的拉链,还无法实现一拖多的整合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拉链防水防化功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拉链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拉链,包括拉链母线、拉链头;所述拉链母线纵向被分为至少2条子线;在所述至少2条子线的结合面上,分别沿纵向设置有通长的卡键和通长的卡槽;通过所述卡键挤入所述卡槽使所述至少2条子线结合成所述拉链母线;所述拉链还包括拉链头;所述拉链头底部开设有母线孔,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子线数量相等的子线孔;所述子线孔在所述拉链头内部交汇并形成所述母线孔;所述母线孔和所述子线孔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分别与所述拉链母线以及子线相适配;多条子线分别从子线孔穿入所述拉链头,在所述子线孔与所述母线孔交汇处键合成所述母线,并从所述母线孔穿出;拉动所述拉链头,实现多条所述子线键合和分开。

优选的,所述拉链母线被分为2条,所述拉链还包括用于与衣物固定的拉链侧翼,下止码;所述拉链侧翼为沿所述子线轴线固定在所述子线远离所述卡槽(卡键)一侧的通长的矩形结构;所述母线孔、子线孔分别向所述拉链头两侧延伸出的侧翼通道;所述侧翼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子线宽度。

优选的,所述子线与子线之间通过3条所述卡键和3条所述卡槽卡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拉链键合后母线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拉链母线沿纵向被分为2等份子线,分别为左子线、右子线;所述左子线的结合面上沿纵向设置有两条所述卡槽;在所述两条卡槽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卡键,所述右子线的纵向剖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左子线上的所述卡槽和卡键数量、位置相匹配的卡键和卡槽。

优选的,所述拉链还包括下止码;所述左子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下止码中,所述右子线的底部穿过所述拉链头限位于所述下止码内;所述右子线的底部的卡槽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卡键尺寸;所述右子线卡键底部为便于进入所述卡槽的楔形头部段。

优选的,所述楔形段朝向所述下止码的一侧为斜面或曲面。

优选的,所述拉链母线的键合部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横截面为圆形的拉链母线沿纵向被分为3份,分别为两侧横截面为半圆形的侧边子线和横截面为方形的中间子线;所述侧边子线的结合面上均沿纵向设置有两条所述卡槽;在所述两条卡槽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卡键,所述中间子线的与侧边子线的结合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侧边子线上所述卡槽和卡键数量、位置相匹配的卡键和卡槽。

优选的,所述拉链键合后母线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拉链母线沿纵向被分为3等份,分别为第一子线、第二子线、第三子线;在所述第一子线、第二子线、第三子线三者之间均通过所述卡键与所述卡槽卡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线、第二子线、第三子线上为扇形;所述第一子线、第二子线、第三子线上的卡键均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且卡键挤入所述卡槽时的作用力垂直于结合面所属在的平面。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横截面为1/2-4/5椭圆、菱形、楔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线性结构的卡键和卡槽,将2条子线合并成一条线,卡槽与卡键形成的弯曲的长路径结合面,配合配套的拉链侧翼、拉链头和下止码,用于服装时使服装的防水性较好,防化效果更优。

将拉链母线分成多条子线,每条子线均可为一条电源线,通过配套设计的拉链头,实现将多条子线通过卡槽和卡键的卡和形成线性结构,使一拖多电源线收纳更方便。

通过对将一侧子线底部卡键进行楔形处理和卡槽开口扩大处理,便于左右两侧子线在拉链头和下止码内卡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拉链应用在衣服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拉链头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中实施例1中的左、右子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左、右子线卡合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中实施例1中右(左)子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中实施例2中各子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各子线卡合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链中实施例3中子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子线卡合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拉链,包括拉链母线1、拉链头2。拉链母线1纵向被分为至少2条子线11(图1、图2中以两条子线为例);在至少2条子线11的结合面上,分别沿纵向设置有通长的卡键111和通长的卡槽112;通过卡键111挤入卡槽112使至少2条子线11结合成拉链母线1。拉链头2底部设置有一个母线孔21,顶部设置有与子线11数量相同的子线孔22;子线孔22与母线孔21连通;多条子线孔22在拉链头2内部交汇后形成母线孔21.母线孔21和子线孔22的横截面形状、尺寸分别与拉链母线1、子线11相匹配;多条子线11从母线孔21穿入拉链头2,在交汇处分离成多条子线11,并分别从子线孔22穿出;拉动拉链头2,实现多条子线11卡合和分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母线1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使拉链整体结构更柔软,适应性更强。卡键111横截面可以为1/2-4/5椭圆、梯形或菱形等,当为3/4椭圆时卡合效果最佳。

实施例1

如图6、图7所示,拉链键合后的横截面为圆形;拉链母线1沿纵向被分为2等份子线11,分别为左子线11、右子线11;左子线11与右子线11之间通过3条卡键111和3条卡槽112卡合固定。具体为:左子线11(右子线11)的结合面上沿纵向设置有两条卡槽112,在两条卡槽112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卡键111,右子线11(左子线11)的纵向剖面上设置有与左子线11上的卡槽112和卡键111数量、位置相匹配的卡键111和卡槽112。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与之相匹配的拉链头2,底部的母线孔21为一圆孔,直径略大于拉链键合后的圆形截面直径,便于限位子线11从而实现卡合。拉链头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子线孔22,左、右子线11分别从两个子线孔22穿出。通过拉动拉链头2,实现左、右子线11的卡合和分开的目的。

如应用在一拖二的电源线或耳机中,可将电源线或耳机线设置在左、右子线11中,拉动拉链头2,即可实现调整子线11分离的长度以及实现收纳的目的。

如应用在衣物中,仅需在左、右子线11的两侧设置便于与衣物缝合在一起的侧翼即可12。侧翼12可以为与子线11一体成型,也可以为与子线11后期结合的方式固定。当然,拉链头2上要开设有供侧翼12通过的开口23,一般为矩形截面开口23。拉链头2两侧的开口23与子线11和母线1连通,但宽度小于子线11和母线1的宽度,实现将子线11和母线限位在拉链头2内,且侧翼12伸出拉链头2外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开口23宽度略大于侧翼12的厚度,以实现拉链头2无障碍上下滑动。

如图8所示,应用在衣物上的拉链,需要下止码3来锁定。即左(右)子线11的底端固定在下止码的一侧,右(左)子线11的底部穿过所述拉链头2限位于所述下止码3内。为了使左、右子线在拉链头2和下止码内卡合,本是用新型将右(左)子线11的底部的卡槽112的开口尺寸大于卡键111的尺寸;右(左)子线11底部的卡键111为便于进入所述卡槽的楔形头部段1111,且楔形头不断1111的外侧为斜面1112或曲面1112。为了便于右(左)子线11底部底部顺利插入拉链头2和下止码3内,本实用新型还在右(左)子线11底部后背与侧翼12连接的部分设置一矩形硬质加强部13,以使右(左)子线11底部向上越1cm左右的高度的侧翼与子线后背硬连接。

下止码为中间为沉孔,两侧为与沉孔相通的矩形开口,开口尺寸与加固结构或拉链侧翼尺寸相适应。

实施例2

如图9、图10所示,拉链键合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拉链母线1沿纵向被分为3份,分别为两侧横截面为半圆形的侧边子线11和横截面为方形的中间子线11;侧边子线11的结合面上均沿纵向设置有两条卡槽112;在两条卡槽112的中间设置有一条卡键111,中间子线11的与侧边子线11的结合面上均设置有与侧边子线11的卡槽112和卡键111数量、位置相匹配的卡键111和卡槽112。

本实施例的拉链可应用于一拖多电源线中,当然不仅限与此。具体应用方法如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11、图12所示,拉链母线1的横截面为圆形;拉链母线1沿纵向被分为3等份,分别为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1、第三子线11。在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1、第三子线11三者之间的结合面上均通过卡键111与卡槽112卡合。

当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1、第三子线11均为扇形时,在卡合时,三者向圆心聚拢,为了便于卡合,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1、第三子线11上的卡键111均设置为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与之相匹配的卡槽112也设置为朝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使子线11在卡合时,卡键111挤入卡槽112的作用力垂直于结合面所在的平面,便于卡合。

本实施例可应用于一拖多电源线中,但不局限于此。具体应用方法如实施例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纳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