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40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三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鞋鞋底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三重减震功能的运动鞋鞋底。



背景技术: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跑步时地面对足底的冲击力达自身体重的1-3倍,起跳或落地时达体重4-6倍的冲击力,而在篮球的三步上篮过程中,冲击力高达体重的9倍以上。可见,在运动过程中,鞋子的缓冲减震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具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可以吸收大量的地面冲击力,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减震技术一直是各大体育品牌十分重视的一个研发方向。目前各体育品牌研发出多种结构减震和材料减震技术,如常用气垫鞋底或鞋底的镂空结构来实现鞋子的减震功能。但是不论是气垫减震或镂空结构减震,均存在一定的限制,如气垫鞋底在户外运动时,容易受尖锐物体的损坏,单纯的镂空结构鞋底的减震效果受到其镂空空间的限制,过度地镂空设计又会带来运动鞋支撑稳定性能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三重减震功能的鞋底,既能实现很好的缓冲减震功能,又能保护鞋底不受外界物体的伤害,同时确保运动鞋的支撑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重减震鞋底,包含上层中底、 下层中底、外底。所述上层中底采用具有高回弹性能的材料制成,位于鞋底最上层,上表面与鞋帮面相连接,部分边墙和底面坐落于下层中底上方;下层中底位于上层中底下表面,下层中底内、外侧边墙设有镂空结构;外底粘贴于下层中底下表面的周圈。

所述下层中底内、外侧边墙的镂空结构为倒三角形。

所述下层中底内、外侧边墙的镂空结构为倒半月牙形状。

所述下层中底在内、外侧边墙上的相邻两个镂空结构中间设置凹凸弧形,上边沿为下凹弧,下边沿为上凸弧。

所述外底与下层中底下边沿上凸弧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外底上凸弧,外底上凸弧的大小、弧度与下层中底下边沿的上凸弧相吻合。

所述上层中底与下层中底上边沿下凹弧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下凸弧,下凸弧的大小、弧度与下层中底上边沿的下凹弧相吻合。

所述下层中底下表面设有能量传递条,能量传递条周圈设有前后纵向的沟槽,能量传递条中间设有左右横向的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运动过程中,当脚落地时,地面冲击力使下层中底下边沿上凸弧与外底上凸弧受压缩发生形变,吸收一部分地面冲击力,起到第一重减震的作用。地面冲击力传递至下层中底,使下层中底内、外侧边墙上的镂空结构发生形变,再次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实现第二重减震的效果。上层中底采用具有高回弹性能的材料制成,在受到作用力时,不仅可通过自身材料的形变吸收作用力,实现第三重减震,还可以通过其材料本身的高回弹性能,快速恢复原形释放所吸的冲击力,帮助穿着者脚部轻松离地腾空,节省运动能量的消耗。上层中底连接于鞋帮面和下层中底,其底部面积宽达整个鞋底面积,运动过程中,将脚落地时的足部局部受力快速分散于鞋个鞋底面,确保鞋底的支撑稳定性能。下层中底下表面设有能量传递条,能量传递条既在周圈设有前后纵向沟槽,又在能量传递条中间设有左右横向沟槽,不管是后跟先着地的运动者,还是前脚掌先落地的运动者,均能使力快速传递,扩大鞋产品的适用人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层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下层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外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下层中底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下层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层中底

11——底面

12——边墙

13——边墙外露部分

14——边墙覆盖部分

15——下凸弧

2——下层中底

21——镂空结构

22——下凹弧

23——上凸弧

24——纵向沟槽

25——能量传递条

26——横向沟槽

3——外底

31——外底上凸弧

实施例一:

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三重减震鞋底,包含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2和外底3,上层中底1位于鞋底最上层,上表面与鞋帮面相接触,底面11坐落于下层中底2上方。下层中底2的内、外侧边墙上设有倒半月牙形状的镂空结构21,相邻两个镂空结构中间设置凹凸弧形,上边沿为下凹弧22,下边沿为上凸弧23,下层中底2的下表面设有能量传递条25,在能量传递条25周圈设有前后纵向沟槽24,在其中间设有左右横向沟槽26。组合时,上层中底1的底面11坐落于下层中底2上方,其边墙12的边墙覆盖部分14被覆盖于下层中底的边墙内,上层中底1的下凸弧15与下层中底2的下凹弧22相吻合,边墙外露部分13与下层中底紧密结合。外底3粘贴于下层中底2的下表面周圈,在与下层中底2下边沿上凸弧2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外底上凸弧31,外底上凸弧31的大小、弧度与下层中底下边沿的上凸弧23紧密结合。

在运动过程中,当脚落地时,地面冲击力使下层中底下边沿上凸弧与外底上凸弧受压缩发生形变,吸收一部分地面冲击力,起到第一重减震的作用。地面冲击力传递至下层中底,使下层中底内、外侧边墙上的倒半月牙形状镂空结构发生形变,再次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实现第二重减震的效果。上层中底采用具有高回弹性能的材料制成,在受到作用力时,不仅可通过自身材料的形变吸收作用力,实现第三重减震,还可以通过其材料本身的高回弹性能,快速恢复原形释放所吸的冲击力,帮助穿着者脚部轻松离地腾空,节省运动能量的消耗。上层中底连接于鞋帮面和下层中底,其底部面积宽达整个鞋底面积,运动过程中,将脚落地时的足部的局部受力快速分散于鞋个鞋底面,确保鞋底的支撑稳定性能。下层中底下表面设有能量传递条,能量传递条既在周圈设有前后纵向沟槽,当运动步态为脚后跟先着地时,能量传递条周圈的纵向沟槽使鞋底的能量传递条起到快速前后力传递的功能,使脚后跟的受力快速传递到脚前掌,帮助脚前掌蹬离地面。当运动步态为脚前掌先着地时,能量传递条中间的左右横向沟槽使鞋底的能量传递条起到快速左右力传递的功能,使脚前掌外侧的受力快速传递到脚前掌内侧,帮助脚前掌蹬离地面。从而节省运动能量的消耗,扩大鞋产品的适用人群。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将下层中底2内、外侧边墙的镂空结构21改为倒三角形形状(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镂空结构的数量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