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章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312阅读:3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章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章扣。



背景技术:

胸章扣作为一种配饰常常佩戴在衣物上,用来作为装饰或在某些团体作为成员标识等用途,更有发光胸章扣能够用于演唱会等场合烘托气氛,是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配饰。

目前市面上胸章扣的固定方式多为三种,第一种,用别针固定,这种方式的缺陷很明显,别针容易弯折,在拥挤场合如果别针弹开则容易扎伤佩戴者;第二种,用磁铁固定,虽然这种方式较别针安全许多,但仍然具有很明显的缺陷,在拥挤的热闹场合或佩戴者做大幅度动作时很容易掉落;第三种,用夹子固定,这种方式因为夹子本身的限制,没有办法固定到面料的任意位置,只能夹在面料的边缘。

因此,亟需一种佩戴安全、自由度高且不易掉落的胸章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佩戴安全、自由度高且不易掉落的胸章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章扣,包括:本体;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本体的卡环;所述本体具有向外的第一凸缘、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环内圈具有向内的第三凸缘,相邻的所述第三凸缘之间形成第一凹位用于使所述第一凸缘进入从而使所述卡环安装到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间隙的宽度与所述卡环的厚度相适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缘均匀分布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并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凹位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环的外边缘为粗糙的表面,以方便拿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缘的数量为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缘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凹位的宽度相适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凸缘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凹位的宽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体还安装有外端盖。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使第一凸缘进入第一凹位以实现卡环安装到本体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隙并固定,结构简单易实现,凸缘与凹位的配合安全可靠,且自由度高,面料的任何位置均适用。间隙的宽度与卡环的厚度相适应,使得卡环能够安装到间隙的同时,不会由于间隙过大而发生松动,结构更紧凑可靠不易掉落。第一凸缘均匀分布在本体的外周,又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凹位对应,相比随机分布,可靠性更高。卡环的外边缘为粗糙的表面,使佩戴者手拿时不至于因为过于光滑而脱手,使取用更方便。第一凸缘的数量为3,相比2个而言更具有稳定性,而相对于更多数量的第一凸缘而言则对衣物产生更少的褶皱。第一凸缘的宽度与第一凹位的宽度相适应,使得第一凸缘既能进入第一凹位,又不会因为第一凹位相对第一凸缘过大而使第一凸缘容易脱出第一凹位。第三凸缘与第一凹位的宽度相等,设计尺寸更好规划的同时使产品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本体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使胸章扣能够发出各种光以能够适用在黑暗场所。本体还安装有外端盖能够挡住本体内部的结构使产品外部造型更简洁美观。外端盖包括透明的滴胶层,用于显示滴胶层滴胶层内部的图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章扣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胸章扣的安装关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章扣,主要包括本体110、卡环210,卡环210可拆卸地安装到本体110,本体110具有向外的第一凸缘112、第二凸缘114,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缘114为闭合环状,第一凸缘112与第二凸缘114之间具有间隙116,卡环210内圈具有向内的第三凸缘212,相邻的第三凸缘212之间形成第一凹位214用于使第一凸缘112进入从而使卡环210安装到第一凸缘112与第二凸缘114之间。间隙116的宽度与卡环210的厚度相适应。将面料置于本体110与卡环210之间,使第一凸缘112进入第一凹位214后旋转卡环使第三凸缘212位于第一凸缘112和第二凸缘114之间从而使胸章扣固定在面料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缘112的数量为3,且均匀分布在本体110的外周,并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凹位214对应。卡环210的外边缘为粗糙的表面以方便拿取。第一凸缘112的宽度与第一凹位214的宽度相适应,第三凸缘212的宽度与第一凹位214的宽度相等。本体110的内部安装有发光组件120,发光组件120包括线路板。本体110还安装有外端盖130,外端盖130具有透明的滴胶层132,在滴胶层132内封入图形可以实现胸章扣的个性化定制。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本体110、卡环210大体为圆形,并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只保护圆形的方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还可以引申出其他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中的说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