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提式包袋两用结构,尤指一种在袋体的开口部位设有一盖体,且该盖体可依需要收合或定位于该袋体开口的内外,以形成可灵活运用的手提式包袋两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常见的包装提袋中,较简易者有以薄片状材料(纸或胶膜)折迭粘合而成一具有开口的袋体,由于需考量收存或运送的便利性,所述的这些袋体于收合时可经由适当的弯折及挤压而呈现扁平状,以利于迭置后减少收存体积,而在使用时,再将该袋体由内向外扩张展开,以形成一收容商品的体积可超出袋体开口的容置空间,另于该袋体的开口附近设有简单且可供手持提握的提把或镂空开口,利用此种提把或镂空开口的设计,除了可于该开口周侧形成均衡的拉力,以确保该袋体保持不歪斜(开口向上)的稳定提带状态;然而,该开口却容易造成该袋体内物品向外掉落,对袋内容装物品的遮掩性也有不足的情况,无法对特殊物品的装纳提供充分的私隐性。
另有如图1所示的布包装提袋结构,其具有一袋体3,该袋体3具有前述的开口31、提把32等结构特征,除此之外,在该开口31局部边缘另成型出一盖体4,该盖体4经由一可弯折的连接部43衔接于该开口31边缘,而于该盖体4远离该连接部43一侧边缘凸设有一可弯折的定位部41,在该定位部41上可依需要设置一定位元件42(可为公扣件、磁吸元件等),且在该袋体3上设有可与该定位元件42相连结的被定位元件(未绘出,可为母扣件、磁吸元件等),利用该定位部41钩持于该开口31上,配合该定位元件42连结该被定位元件,可使该盖体4保持定位于该开口31上的位置,以遮盖该袋体3内容置的商品。
然而,受限于该袋体材料(布、纸或胶膜)均属柔软而支撑性较不足的特性,以及该袋体3上原有(便于折迭压扁)折痕的作用,使该袋体3在扩张展开使用时,通常均难以凭借自身的强度保持上述展开的固定状态,而该盖体4也无法对维持该开口31形成有效的展开提供充份的支撑,加上前述的提把32(或镂空开口)设计,具有因其重量自然向下压制该开口31的作用,致使上述现有提袋的袋体3,除了底部受到商品重量压迫而可保持向外扩张的展开状态外,通常在其开口31部位多由该盖体4呈闭合或半闭合状态,此种开口31闭合情况,不仅经常造成取放物品的不顺利,更由于底部宽而顶部开口窄或闭合的使用状态,直接影响到袋内部的可收容空间大小,容易于提带过程对靠近袋子开口31的内容物造成拉扯或挤压,难以收容较精致或不耐挤压的商品,对于体积或高度超出袋体3高度的物品,也无法提供灵活的调节运用,形成一应用上的缺失。
有鉴于现有的包装提袋结构具有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的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式包袋两用结构,其是在一由可挠性片状材料弯折粘合成的具开口袋体,在该袋体的开口周侧设有提把,以利于手持提握,另于该袋体的开口上设置一具有定形能力的盖体,该盖体以局部位置经由一挠性的连接部衔接于该开口边缘,使该盖体可向袋体内折收合,也可向袋口掀起盖合于该开口,且对该袋口形成展开的撑持作用,使该袋体的开口的部位具有较佳的开展状态,方便物品的放置或取卸,更可利用该盖体遮盖该袋体内收容的商品,以确保该商品的隐密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式包袋两用结构,其盖体于远离该连接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具有定位元件的定位部,且在该袋体的开口前、后侧至少其一设有可与该定位元件相结合的外、内定位元件,使该盖体无论是在向外掀启至开口部位状态,或向内折收至袋体内壁的状态,都可利用该定位元件与该外、内定位元件的其中之一相结合而形成定位,以增进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袋体,由可挠性片状材料折合而成,在该袋体上设有一开口,且在该开口周侧相对设有便于手持提握的提把;一盖体,由可挠性片状材料,且以一边侧经由一可挠性的连接部衔接于该开口局部边侧,使该盖体可向内折收至与该袋体内壁贴合,也可向外掀起至开口处,并该盖体的边缘形状,设成至少相当于该开口的边缘轮廓,并至少沿着该边缘设具固定形状的定形件,使该盖体掀动至遮盖于该开口上时,恰可利用该定形件对盖体的支撑作用,进而间接具有撑持该开口形成展开及保持固定形状的作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盖体在远离该连接部的一侧凸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能抵触于该开口上方,使该盖体能够定位于盖合该开口的位置。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定位部可弯折地设置于该盖体边缘,且在该定位部上设有一定位元件,而该袋体外侧在该开口远离该连接部的一侧下方设有一能与该定位元件相连结的外定位元件,凭借该定位元件与外定位元件的连结,能使该盖体定位于盖合该开口的位置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袋体在与该连接部同一侧的内壁,设有一能与该定位元件相连结的内定位元件,凭借该定位元件与内定位元件的连结,能使该盖体定位于收合在该袋体内的位置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盖体于连接部、定位部之间的二旁侧分别设有一可弯折的侧盖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定形件是一中间部位镂空的框架体。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定形件是一板片体。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盖体与该袋体是一体成型。
其特征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手提式包袋两用结构确可达成遮掩一袋体的开口部位,以确保内部商品的隐密性,并可于该开口部位形成充份的扩展支撑,以提升整体容置空间及便利,且便于收纳携带较精致或不耐挤压的商品等功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现有包装提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将盖体盖合于袋体的开口上方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将盖体盖合于袋体的开口内侧并形成扩张支撑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将盖体收合于袋体内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3-袋体;11、31-开口;12、32-提把;13-外定位元件;14-内定位元件;2、4-盖体;21-定形件;22-侧盖部;23、41-定位部;24、42-定位元件;25、4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2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包括:袋体1及盖体2等部份,其中该袋体1由可挠性薄片状材料(布、纸或胶膜)弯折制成,在该袋体1上留有一开口11,在该开口11周侧设有提把12,以利于手持提握。
盖体2由挠性薄片状材料成型于该开口11的局部边缘而成(也可由与该袋体1同一片材料一体制作成型),且在该盖体2与该开口11边缘之间设有一挠性的连接部25,在该盖体2上,以相当于该开口11周缘的形状及大小,结合一具有撑定该盖体形成该外围形状的定形件21,且该定形件21的外围形状,具有固定地相当于于该开口11完全展开的形状,而于该盖体2的连接部21二旁侧更可另设有至少一可弯折的侧盖部22。
在实际应用时,该定形件21可为一中间部位镂空的框架体,也可为一单纯而完全无镂空的板片体;利用该定形件21与该盖体2相结合,可支撑该盖体2保持相同于该定形件21外围形状的展开状态。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盖体2于远离该连接部25一侧凸设有一可弯折的定位部23,且在该定位部23上可依需要设有一定位元件24,该定位元件24可为一磁性体、公(或母)扣件等;而该袋体1于该开口11远离该连接部25的一侧的下方,设有能与该定位元件24相对应结合的外定位元件13,位于该袋体1内壁相当于该连接部25的下方处,设有能与该定位元件24相连结的内定位元件14,且该外定位元件13、内定位元件14都可为一磁性体、母(或公)扣件或粘扣元件。
请参第3至5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该盖体2可依该连接部25为中心所进行的朝内或朝外翻折,而可向袋内收合而贴靠于该袋体1内壁,或向外掀起至该开口11处;在以该袋体1容置商品的使用场合中,所述的这些商品会因为自体的重量对该袋体1下半部产生向下及向外挤压而产扩张展开的作用;于是,在将盖体2盖合于该开口11处,或折收至袋体1的内壁时,该定形件21恰可对应该开口11的至少一内侧形成定型支撑,使该袋体1的该开口11部位,无论在开放或凭借该盖体2加以封盖的状态,均能获得该盖体2的适当撑持,维持良好的展开型态;因此凭借该设计,不仅可以令袋体1取放物品的顺利性提高,且对容置收纳不同体积、高度或较精致或不耐挤压的商品,同时兼能提供类似开放型手提袋的方便,以及封闭型手提包的高隐密性作用;该定位部23于该开口11上弯折,并以该定位元件24与该外定位元件13相结合,使该盖体2更容易于对该开口11部位形成定位及支撑定形作用。
在上述盖体2盖合于该开口11的过程中,该二侧盖部22可依需要而随着该定形件21作用于该开口11处(如图3所示),并弯折抵顶于该开口11的侧边(如图4所示)或侧边内壁(如图5所示),除可有效补强该盖体2的隐遮盖隐密性,更均具有撑持袋体1的开口11处保持伸展状态的作用。
再者,当该袋体1需收合时,可直接将该盖体2掀动收合于该开口11以内并贴合于袋体1内壁,此时,二侧盖部22也贴合于袋体1二旁侧内壁,再将该定位元件24与该内定位元件14相结合,使该盖体2可于该开口11内旁侧形成贴合定位(如图5所示),然后再压合该袋体1,使的呈扁平状,以利于收存或运送。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手提式包袋两用结构确可达成遮掩一袋体的开口部位,以确保内部商品的隐密性,并可于该开口部位形成充份的扩展支撑,以提升整体容置空间及便利,且便于收纳携带较精致或不耐挤压的商品等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创造性的实用新型。然而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者,也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