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鞋的鞋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916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鞋的鞋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鞋,尤其涉及注射鞋的鞋跟。



背景技术:

带跟的鞋款在注射工艺制作过程中,由于传统的ABS等材料制作需要较大的体积来保障鞋跟的强度和硬度,但大体积的根基在注射工艺中很容易阻碍注射流体从后跟注射口顺利到达前掌位置,从而出现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鞋跟强度和硬度满足需求,鞋跟体积又较小的注射鞋的鞋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射鞋的鞋跟,包括注射成型的鞋后跟和鞋内底,鞋后跟内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至少一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大小相适应的金属支柱,金属支柱的上端与注射鞋的内底相连,金属支柱的下端连接有金属底座,金属底座的下表面覆设有天皮。

金属支柱的上端为膨胀螺栓结构,注射鞋的鞋内底上注塑有与金属支柱相适应的注射孔。

金属支柱的下端穿过金属底座与天皮相连,天皮上设有与金属支柱相适应的开孔。

金属支柱与金属底座为一体结构。

鞋后跟内部设置的通孔为一个,位于鞋后跟的中心位置。

鞋后跟内部设置的通孔为三个,三个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鞋后跟中使用强度和硬度较高的金属支柱,可以减少鞋后跟体积,同时不降低鞋跟的强度和硬度,由于鞋后跟体积缩小,避免了注射工艺中由于鞋后跟体积过大阻碍注射流体从后跟注射口顺利到达前掌位置,提高了注射鞋的质量,同时由于鞋跟其它部分仍采用原来的注射材料,不影响鞋的舒服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注射鞋的鞋跟,包括鞋后跟1和鞋内底2,鞋后跟1内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至少一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与通孔大小相适应的金属支柱3,金属支柱3的上端与注射鞋的鞋内底2相连,金属支柱3的下端连接有与鞋后跟1的底面面积大小相适应的金属底座4,金属底座4裸漏出的外表面即为下表面与侧表面包覆有天皮5。鞋后跟中使用强度和硬度较高的金属支柱,可以减少鞋后跟体积,进行注射鞋的中底时,流体容易地从鞋后跟流向鞋内底的前脚掌方向。金属支座也增加了鞋后跟的强度与硬度,避免雨水腐蚀,金属底座裸漏出的外表面即为下表面与侧表面包覆有天皮。

金属支柱3的上端为膨胀螺栓结构6,注射鞋的鞋内底2上注塑有与金属支柱3相适应的注射孔7。通过膨胀螺栓结构使鞋后跟与鞋内底紧密牢固连接在一起。

金属支柱3的下端穿过金属底座4与天皮5相连,天皮5上设有与金属支柱3相适应的开孔,使天皮与鞋后跟紧密连接。

金属支柱3与金属底座4为一体结构。便于生产制造,且更加牢固,不易脱离和损坏。

通孔为上下竖直结构,便于生产和加工。

鞋后跟1内部设置的通孔为一个,位于鞋后跟的中心位置。处于中心位置,力的分散更为均匀,使金属支柱在对鞋后跟、鞋内底和天皮连接时,不易过于劳损,进而损坏。

鞋后跟1内部设置的通孔为三个,三个通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使鞋后跟与鞋内底、天皮之间连接时,连接力进行分散,连接更加牢靠稳固,也使金属支柱不易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