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帮机的束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161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结帮机的束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帮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五点抵压靠合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一种结帮机的束紧装置9,包含一个基座91、一个主驱动模块92、一个弧形束紧器93、一个第一连杆驱动模块94,及一个第二连杆驱动模块95。该弧形束紧器93包括一个连接该主驱动模块92的尖部931,及分别位于该尖部931两侧的一个第一侧压部932及一个第二侧压部933,该第一侧压部932相连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94,该第二侧压部933相连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95。此种结帮机的束紧装置9因为只利用该主驱动模块92、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94,及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95以三点抵压靠合的方式推顶该弧形束紧器93去夹住一个被一个鞋面(图未示)包覆的楦头90,所以当该鞋面是采用弹性较差而不易拉伸的材质,或是该楦头90外型是属于较尖长形状时,该鞋面的某些部份会无法很密合地服贴于该楦头90外型的弧度,使得最后所制造的鞋子会因不平整的鞋面而无法出售,所以仍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让鞋面很密合地服贴于该楦头,进而加强束紧效果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包含一个基座、一个主驱动模块、一个弧形束紧器、一个第一连杆驱动模块、一个第二连杆驱动模块、一个第一推杆驱动模块,及一个第二推杆驱动模块。

该主驱动模块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的主驱动件,及一个受该主驱动件驱动的主从动件。该主从动件具有一个推顶端。

该弧形束紧器包括一个连接该主从动件的该推顶端的尖部、分别位于该尖部两侧的一个第一侧压部与一个第二侧压部、一个介于该尖部与该第一侧压部间的第一受压部,及一个介于该尖部与该第二侧压部间的第二受压部。

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一侧的第一连杆驱动件,及一个相连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一侧压部且受该第一连杆驱动件驱动的第一连杆从动件。

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的另一侧的第二连杆驱动件,及一个相连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二侧压部且受该第二连杆驱动件驱动的第二连杆从动件。

该第一推杆驱动模块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与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间的第一推杆驱动件,及一个受该第一推杆驱动件驱动而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一受压部顶抵的第一推杆从动件。

该第二推杆驱动模块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与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间的第二推杆驱动件,及一个受该第二推杆驱动件驱动而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二受压部顶抵的第二推杆从动件。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主驱动模块的该主从动件还具有分别位于该推顶端两侧的一个第一主枢接部与一个第二主枢接部,该第一推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一推杆驱动件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的第一推杆固定部,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一推杆固定部移动的第一推杆枢接部,该第一推杆从动件具有一个第一压块,该第一压块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一主枢接部与该第一推杆枢接部且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一受压部顶抵,该第二推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二推杆驱动件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的第二推杆固定部,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二推杆固定部移动的第二推杆枢部,该第二推杆从动件具有一个第二压块,该第二压块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二主枢接部与该第二推杆枢接部且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二受压部顶抵。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第一推杆从动件的该第一压块具有一个位于该主从动件的该第一主枢接部与该第一推杆驱动件的该第一推杆枢接部间的第一中间部,及一个枢设该第一中间部且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一受压部顶抵的第一贴靠部。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第二推杆从动件的该第二压块具有一个位于该主从动件的该第二主枢接部与该第二推杆驱动件的该第二推杆枢接部间的第二中间部,及一个枢设该第二中间部且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二受压部顶抵的第二贴靠部。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主驱动件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的压缸缸体,及一个设置于该压缸缸体且用于推顶该主从动件朝该弧形束紧器移动的活塞杆,该主从动件还具有一个自该推顶端朝该主驱动件延伸的本体,该本体具有一个相反于该推顶端且能受该活塞杆推顶的受掣端,及一个位于该推顶端与该受掣端间的第一定位部,该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基座的定位座,及一个设置于该定位座与该本体的该第一定位部间的主弹簧,该主弹簧具有一个恒使该本体朝该主驱动件靠近的弹性力。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本体界定出一个空间,该定位座具有一个位于该受掣端与该本体的该第一定位部间的第二定位部,该主弹簧位于该空间且两端分别设置于该定位座的该第二定位部与该本体的该第一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一连杆驱动件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的第一连杆固定部,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一连杆固定部移动的第一连杆枢接部,该第一连杆从动件具有一个能转动地设置该基座的第一转轴部、一个相连该第一转轴部且与该第一连杆枢接部枢接的第一摆动部、一个连接该第一摆动部且沿一个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部、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一轨道部的第一滑件部、一个设置于该第一滑件部的第一弹簧,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一滑件部枢转且连接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一侧压部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轨道部具有一个连接该第一摆动部且沿该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立壁、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一轨道立壁的两相反纵边且相向设置并沿该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侧壁,及一个自该第一轨道立壁朝远离该第一摆动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侧壁间的第一凸块,该第一轨道立壁与所述第一轨道侧壁相配合界定一个第一滑槽,该第一轨道立壁具有一个环绕界定一个第一通孔且位于该第一凸块下方的第一限位区,该第一滑件部具有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一滑槽的第一滑件立壁、两个分别呈上下设置且连接于该第一滑件立壁一侧的第一横壁,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一滑件立壁另一侧且朝远离所述第一横壁的方向延伸并穿设于该第一通孔的第一导引块,该第一滑件立壁具有一个第一顶面、一个第一底面,及一个位于该第一顶面的第一盲孔,该第一盲孔由一个位于该第一顶面与该第一底面间的第一盲孔底面与一个自该第一盲孔底面周缘朝该第一顶面延伸的第一盲孔环绕面所围绕界定,该第一弹簧容设于该第一盲孔且两端分别顶抵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一盲孔底面,该第一弹簧具有一个恒使该第一滑件部远离该第一凸块的弹性力。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二连杆驱动件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的第二连杆固定部,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二连杆固定部移动的第二连杆枢接部,该第二连杆从动件具有一个能转动地设置该基座的第二转轴部、一个相连该第二转轴部且与该第二连杆枢接部枢接的第二摆动部、一个连接该第二摆动部且沿该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轨道部、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二轨道部的第二滑件部、一个设置于该第二滑件部的第二弹簧,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二滑件部枢转且连接该弧形束紧器的该第二侧压部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轨道部具有一个连接该第二摆动部且沿该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轨道立壁、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二轨道立壁的两相反纵边且相向设置并沿该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轨道侧壁,及一个自该第二轨道立壁朝远离该第二摆动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二轨道侧壁间的第二凸块,该第二轨道立壁与所述第二轨道侧壁相配合界定一个第二滑槽,该第二轨道立壁具有一个环绕界定一个第二通孔且位于该第二凸块下方的第二限位区,该第二滑件部具有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二滑槽的第二滑件立壁、两个分别呈上下设置且连接于该第二滑件立壁一侧的第二横壁,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二滑件立壁另一侧且朝远离所述第二横壁的方向延伸并穿设于该第二通孔的第二导引块,该第二滑件立壁具有一个第二顶面、一个第二底面,及一个位于该第二顶面的第二盲孔,该第二盲孔由一个位于该第二顶面与该第二底面间的第二盲孔底面与一个自该第二盲孔底面周缘朝该第二顶面延伸的第二盲孔环绕面所围绕界定,该第二弹簧容设于该第二盲孔且两端分别顶抵该第二凸块与该第二盲孔底面,该第二弹簧具有一个恒使该第二滑件部远离该第二凸块的弹性力。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一连杆驱动件与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二连杆驱动件为油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结帮机的束紧装置,该第一推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一推杆驱动件与该第二推杆驱动模块的该第二推杆驱动件为油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主驱动模块、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该第一推杆驱动模块与该第二推杆驱动模块彼此相配合以五点抵压靠合的作动方式推抵该弧形束紧器去夹住一个被一个鞋面包覆的楦头,借此使该鞋面能更密合地服贴于该楦头外型的弧度,提升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立体图,说明现有一种结帮机的束紧装置;

图2是一个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结帮机的束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俯视图;

图4是一个不完整的局部剖视图,说明是沿图3中直线IV-IV方向所取得的视图,且该实施例的一个主弹簧设置于一个定位座的一个第二定位部与一个本体的一个第一定位部间;

图5是一个局部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主弹簧处于一个非拉伸状态;

图6是一个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该主弹簧处于一个拉伸状态,且一个弧形束紧器的一个第一侧压部与一个第二侧压部分别受一个第一连杆驱动模块与一个第二连杆驱动模块推抵而相互靠近;

图7是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第一滑件部位于一个第一轨道部与一个第一连接部间;

图8是一个不完整局部剖视图,说明沿图6中直线VIII-VIII方向所取得的视图;

图9是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第二滑件部位于一个第二轨道部与一个第二连接部间;

图10是一个不完整局部剖视图,说明沿图6中直线X-X方向所取得的视图;

图11是一个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个第一推杆驱动模块与一个第二推杆驱动模块分别朝该弧形束紧器的一个第一受压部与一个第二受压部推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3、4,本实用新型结帮机的束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适用夹住一个被一个鞋面(图未示)包覆的楦头90。该结帮机的束紧装置包含一个基座10、一个主驱动模块2、一个定位座11、一个主弹簧12、一个弧形束紧器3、一个第一连杆驱动模块4、一个第二连杆驱动模块5、一个第一推杆驱动模块6,及一个第二推杆驱动模块7。

该主驱动模块2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的主驱动件21,及一个受该主驱动件21驱动的主从动件22。

该主驱动件21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的压缸缸体211,及一个设置于该压缸缸体211且用于推顶该主从动件22朝该弧形束紧器3移动的活塞杆212。

参阅图3、4、5,该主驱动模块2的该主从动件22具有一个推顶端221、分别位于该推顶端221两侧的一个第一主枢接部222与一个第二主枢接部223,及一个自该推顶端221朝该主驱动件21延伸的本体224。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224界定出一个空间225并具有一个相反于该推顶端221且能受该活塞杆212推顶的受掣端226,及一个位于该推顶端221与该受掣端226间的第一定位部227。

该定位座11设置于该基座10,并具有一个位于该本体224的该受掣端226与该第一定位部227间的第二定位部111。

该主弹簧12设置于该定位座11与该本体224的该第一定位部227间,且该主弹簧12具有一个恒使该主从动件22朝该主驱动件21靠近的弹性力。详细说明的是,该主弹簧12位于该空间225且两端分别设置于该定位座11的该第二定位部111与该本体224的该第一定位部227,当该主驱动件21的该活塞杆212因收回而不再推顶该主从动件22朝该弧形束紧器3靠近时,该主从动件22便会受该主弹簧12的该弹性力而自动地往该主驱动件21靠近。

该弧形束紧器3包括一个连接该主从动件22的该推顶端221的尖部31、分别位于该尖部31两侧的一个第一侧压部32与一个第二侧压部33、一个介于该尖部31与该第一侧压部32间的第一受压部34,及一个介于该尖部31与该第二侧压部33间的第二受压部35。

参阅图6、7、8,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4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2一侧的第一连杆驱动件41,及一个相连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一侧压部32且受该第一连杆驱动件41驱动的第一连杆从动件42。

该第一连杆驱动件41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的第一连杆固定部411,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一连杆固定部411移动的第一连杆枢接部412。较佳地,该第一连杆驱动件41为油压缸。

该第一连杆从动件42具有一个能转动地设置该基座10的第一转轴部421、一个相连该第一转轴部421且与该第一连杆枢接部412枢接的第一摆动部422、一个连接该第一摆动部422且沿一个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一轨道部423、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一轨道部423的第一滑件部424、一个设置于该第一滑件部424的第一弹簧425、一个能相对该第一滑件部424枢转且连接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一侧压部32的第一连接部426,及一个用于使该第一连接部426枢设于该第一滑件部424的第一支轴427。

该第一轨道部423具有一个连接该第一摆动部422且沿该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一轨道立壁43、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一轨道立壁43的两相反纵边且相向设置并沿该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一轨道侧壁44,及一个自该第一轨道立壁43朝远离该第一摆动部422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侧壁44间的第一凸块45。该第一轨道立壁43与所述第一轨道侧壁44相配合界定一个第一滑槽46。该第一轨道立壁43具有一个环绕界定一个第一通孔431且位于该第一凸块45下方的第一限位432。补充说明的是,该第一限位432具有呈上下相反设置的一个上限位端面433与一个下限位端面434。

该第一滑件部424具有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一滑槽46的第一滑件立壁47、两个分别呈上下设置且连接于该第一滑件立壁47一侧的第一横壁48,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一滑件立壁47另一侧且穿设于该第一通孔431的第一导引块49。该第一滑件立壁47具有一个第一顶面471、一个第一底面472,及一个位于该第一顶面471的第一盲孔473,该第一盲孔473由一个位于该第一顶面471与该第一底面472间的第一盲孔底面474与一个自该第一盲孔底面474周缘朝该第一顶面471延伸的第一盲孔环绕面475所围绕界定。

该第一弹簧425容设于该第一盲孔473且两端分别顶抵该第一凸块45与该第一盲孔底面474,该第一弹簧425具有一个恒使该第一滑件部424远离该第一凸块45的弹性力。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426通过该第一支轴427而与所述第一横壁48相枢接。

参阅图5、6,补充说明的是,当该第一连杆驱动件41的该第一连杆枢接部412相对该第一连杆固定部411移动时,会带动该第一连杆从动件42的该第一转轴部421与该第一摆动部422相对该基座10转动。

参阅图6、9、10,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5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2的另一侧的第二连杆驱动件51,及一个相连于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二侧压部33且受该第二连杆驱动件51驱动的第二连杆从动件52。

该第二连杆驱动件51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的第二连杆固定部511,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二连杆固定部511移动的第二连杆枢接部512。较佳地,该第二连杆驱动件51为油压缸。

该第二连杆从动件52具有一个能转动地设置该基座10的第二转轴部521、一个相连该第二转轴部521且与该第二连杆枢接部512枢接的第二摆动部522、一个连接该第二摆动部522且沿该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二轨道部523、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二轨道部523的第二滑件部524、一个设置于该第二滑件部524的第二弹簧525、一个能相对该第二滑件部524枢转且连接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二侧压部33的第二连接部526,及一个用于使该第二连接部526枢设于该第二滑件部524的第二支轴527。

该第二轨道部523具有一个连接该第二摆动部522且沿该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二轨道立壁53、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二轨道立壁53的两相反纵边且相向设置并沿该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二轨道侧壁54,及一个自该第二轨道立壁53朝远离该第二摆动部522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二轨道侧壁54间的第二凸块55。该第二轨道立壁53与所述第二轨道侧壁54相配合界定一个第二滑槽56。该第二轨道立壁53具有一个环绕界定一个第二通孔531且位于该第二凸块55下方的第二限位区532。补充说明的是,该第二限位区532具有呈上下相反设置的一个上限位端面533与一个下限位端面534。

该第二滑件部524具有一个用来上下移动于该第二滑槽56的第二滑件立壁57、两个分别呈上下设置且连接于该第二滑件立壁57一侧的第二横壁58,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二滑件立壁57另一侧且穿设于该第二通孔531的第二导引块59。该第二滑件立壁57具有一个第二顶面571、一个第二底面572,及一个位于该第二顶面571的第二盲孔573。该第二盲孔573由一个位于该第二顶面571与该第二底面572间的第二盲孔底面574与一个自该第二盲孔底面574周缘朝该第二顶面571延伸的第二盲孔环绕面575所围绕界定。

该第二弹簧525容设于该第二盲孔573且两端分别顶抵该第二凸块55与该第二盲孔底面574,该第二弹簧525具有一个恒使该第二滑件部524远离该第二凸块55的弹性力。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526通过该第二支轴527而与所述第二横壁58相枢接。

参阅图5、6,补充说明的是,当该第二连杆驱动件51的该第二连杆枢接部512相对该第二连杆固定部511移动时,会带动该第二连杆从动件52的该第二转轴部521与该第二摆动部522相对该基座10转动。

参阅图2、6、11,该第一推杆驱动模块6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2与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4间的第一推杆驱动件61,及一个受该第一推杆驱动件61驱动而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一受压部34顶抵的第一推杆从动件62。

该第一推杆驱动件61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的第一推杆固定部611,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一推杆固定部611移动的第一推杆枢接部612。较佳地,该第一推杆驱动件61为油压缸。

该第一推杆从动件62具有一个第一压块621,该第一压块621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一主枢接部222与该第一推杆枢接部612,且该第一压块621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一受压部34顶抵。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压块621具有一个位于该主从动件22的该第一主枢接部222与该第一推杆驱动件61的该第一推杆枢接部612间的第一中间部622,及一个枢设该第一中间部622且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一受压部34顶抵的第一贴靠部623。

该第二推杆驱动模块7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且位于该主驱动模块2与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5间的第二推杆驱动件71,及一个受该第二推杆驱动件71驱动而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二受压部35顶抵的第二推杆从动件72。

该第二推杆驱动件71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基座10的第二推杆固定部711,及一个能相对该第二推杆固定部711移动的第二推杆枢接部712。较佳地,该第二推杆驱动件71为油压缸。

该第二推杆从动件72具有一个第二压块721,该第二压块721两端分别枢设于该第二主枢接部223与该第二推杆枢接部712且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二受压部35顶抵。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压块721具有一个位于该主从动件22的该第二主枢接部223与该第二推杆驱动件71的该第二推杆枢接部712间的第二中间部722,及一个枢设该第二中间部722且用于朝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二受压部35顶抵的第二贴靠部723。

参阅图5、6、11,以下就使用过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首先,该主驱动件21的该活塞杆212会先推顶该主从动件22的该本体224而使该主从动件22朝该弧形束紧器3移动,并使该主弹簧12处于一个拉伸状态而使该弹性力变大,且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一侧压部32与该第二侧压部33分别受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4的该第一连杆从动件42与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5的该第二连杆从动件42推顶而相互靠近,如此,便能先以三点抵压靠合的方式推顶该弧形束紧器3去夹住该楦头90,如图6所示。

接着,该第一推杆驱动件61与该第二推杆驱动件71会分别驱动该第一推杆从动件62的该第一压块621与该第二推杆从动件72的该第二压块721朝该弧形束紧器3的该第一受压部34与该第二受压部35顶抵,如图11所示,如此,便能让本实用新型以五点抵压靠合的方式推顶该弧形束紧器3去夹住该楦头90,使得该鞋面能更密合地服贴于该楦头90外型的弧度。

补充说明的是,当该主驱动件21的该活塞杆212不再推顶该主从动件22朝该弧形束紧器3靠近时,且该第一连杆驱动件41、该第二连杆驱动件51、该第一推杆驱动件61与该第二推杆驱动件71分别不再驱动该第一连杆从动件42、该第二连杆从动件52、该第一推杆从动件62与该第二推杆从动件72朝该弧形束紧器3抵顶时,该弧形束紧器3会回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

参阅图2、8、10,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结帮作业的过程中,一个扫刀(图未示)会扫过该楦头90下方,并使得该鞋面围绕该楦头90周缘且向下延伸的多余部分往内贴合。由于当该扫刀作动时所提供的作用力实质上并非只有水平方向的分力,也就是说,当该扫刀作动时实质上是会存有垂直方向的分力而造成现有该结帮机(见图1)的束紧装置9的该弧形束紧器93随同该楦头90往上偏移,进而无法维持每一次结帮作业的质量。

参阅图2、8、1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当该扫刀在作动时而对该楦头90产生垂直方向的分力时,本实用新型能让该第一滑件部424及该第二滑件部524分别相对该第一轨道部423与该第二轨道部523而分别朝该第一凸块45与该第二凸块55滑动,而使该第一弹簧425与该第二弹簧525分别被压缩,此时该第一滑件部424的该第一导引块49与该第二滑件部524的该第二导引块59分别于该第一通孔431与该第二通孔531朝上移动,该第一导引块49与该第二导引块59其所上升的位置会分别受到该第一限位区432的该上限位端面433与该第二限位区532的该上限位端面533的限制;当该扫刀完全扫过该楦头90下方而不再对该楦头90产生垂直方向的分力后,该第一滑件部424与该第二滑件部524会分别受到该第一弹簧425与该第二弹簧525因压缩而自然生成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到该第一弹簧425与该第二弹簧525未被压缩前的初始位置,即该第一导引块49与该第二导引块59分别抵靠于该第一限位区432的该下限位端面434与该第二限位区532的该下限位端面534的位置,此时该弧形束紧器3回到原来的初始位置,如此,本实用新型即可改善该弧形束紧器3被该扫刀作动影响而产生向上偏移的情形,以维持每一次结帮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帮机的束紧装置是利用该主驱动模块2、该第一连杆驱动模块4、该第二连杆驱动模块5、该第一推杆驱动模块6与该第二推杆驱动模块7彼此相配合以五点抵压靠合的作动方式推抵该弧形束紧器3去夹住该被该鞋面包覆的楦头90,借此使该鞋面能更密合地服贴于该楦头90外型的弧度,提升产品质量,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