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式盒装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08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收缩式盒装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缩式盒装伞。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辐条式雨伞容易收起和展开,但是在收起折叠后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而雨衣虽然收起后方便携带,但是并不方便收起折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一种收缩式盒装伞,不但容易收起和展开,其伞盖和伞柄可收缩到盒子大小,可装入口袋或手提包中,方便携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收缩式盒装伞,包括:上壳体、伞筒、伞盖、杆筒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内连接圈和外连接圈;所述伞筒的上端与所述内连接圈相连接,所述伞筒的下端设置有缩口;所述伞盖的中部设置有套圈,所述伞盖通过套圈套装在所述伞筒上,所述伞盖的边沿设置有环撑套和扎紧套,所述环撑套内设置有弹性收缩撑环,所述扎紧套内设置有扎紧带,所述套圈与所述环撑套之间通过环形的防水布连接;所述杆筒的上端滑动装配在所述伞筒内,所述杆筒的下端伸出所述伞筒的下端的缩口,所述杆筒的下端口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口与所述外连接圈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口与所述杆筒的下端口的外侧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上壳体与伞筒连接成一体,下壳体与杆筒连接成一体,杆筒滑动装配在伞筒内,上壳体上的外连接圈与下壳体的上端口相连接时,伞筒将被封闭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围成的空腔内,同时杆筒会完全缩入伞筒中,此时只要将伸缩杆缩回杆筒内,整个收缩式盒装伞将呈圆盒状,保持在最小体积状态,方便用户携带。用户需要遮阳或挡雨时,可打开上壳体,使上壳体与下壳体脱离连接,此时杆筒在伞筒中滑出,杆筒上绑扎的伞盖露出,伞盖中的防水布的中部设置有套圈,套圈内可设置松紧带,防水布通过套圈套在伞筒上,防水布的边沿上设置有环撑套和扎紧套,用户松开扎紧套内的扎紧带后,环撑套内的弹性收缩撑环会在弹性作用下自动将防水布撑开,此时用户再从杆筒内拉出伸缩杆作为伞柄,整个收缩式盒装伞即可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伞筒的侧壁上周向分布有多个径向伸出的V型撑架,所述套圈套装在所述V型撑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伞盖通过其内部的套圈套装在V型撑架上,可防止伞盖在套筒上纵向滑动,对伞盖能起到定位作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收缩撑环为一根碳纤维条,所述碳纤维条在所述环撑套内卷绕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碳纤维条弹性好,韧性强,不容易折断,当用户拉紧扎紧带时,碳纤维条围成的弹性收缩撑环的半径将一直缩小直至伞盖能装进下壳体内,当用户防松扎紧带时,碳纤维条围成的弹性收缩撑环将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扩大直径,直至将伞盖的防水布全部张开。

作为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所述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碳纤维条的两个端部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套装在所述碳纤维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由于伞盖上的环撑套在伞盖收缩时也随之缩紧起皱,环撑套内的碳纤维条绕成的撑圈的两端经常会受到环撑套内的褶皱的阻挡而难以缩紧,影响了伞盖的收缩,因此,需要在碳纤维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的一端分别与碳纤维条的两个端部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套装在碳纤维条上,使碳纤维条在随着伞盖的收缩而缩小撑圈时,其端部只能沿着自身滑动,不会受到环撑套内的褶皱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碳纤维条在所述环撑套内绕成相连的内圈和外圈,所述碳纤维条的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所述的第一导套与所述碳纤维条的内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套套在靠近所述内端的碳纤维条上,所述第二导套与所述碳纤维条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导套套在靠近所述外端的碳纤维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碳纤维条的内端上连接的第一导套套在靠近内端的碳纤维条上,碳纤维条的外端上连接的第二导套套在靠近外端的碳纤维条上,这样碳纤维条围成的弹性收缩撑环在随着伞盖的张开而张开到最大化时只有两圈撑圈,分别为内圈和外圈,此时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在内圈和外圈的相连处相抵;当伞盖收紧时,第一导套将沿着碳纤维条向内端滑动,第二导套将沿着碳纤维条向外端滑动,此时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不会相互影响,碳纤维条形成的弹性收缩撑环的半径可缩小到能放入下壳体内的程度,使用户可将整个伞盖收入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的空腔内,方便用户携带。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的所述外连接圈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连接圈上套装有弹性垫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用户收回伞盖后用扎紧带将防水布绑扎在伞筒上,然后便可将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纹拧在一起,这样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将不容易松开,套装在外连接圈上的弹性垫圈用于防水;当用户需要张开伞盖时,可相对下壳体扭转上壳体,解除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螺纹连接,使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分离,漏出回收在伞筒上的伞盖,再松开扎紧带,伞盖便可自动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展开。

作为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卷带式伸缩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卷带式伸缩杆一般为由铁皮卷绕成的魔术伸缩棒,可缩短至铁皮卷的自身宽度大小,能装入杆筒内,当需要时,可瞬间拉长成具有一定的径向刚度的棒状物,可当作伞柄用。

作为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边沿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口外设置有沉孔台阶,所述沉孔台阶的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固定盘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垫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盒装伞,设置在伸缩杆下端的固定盘可防止用户被伸长后的伸缩杆的下端的边沿划伤;当用户再将伸缩杆收缩回杆筒后,固定盘可与下壳体的下端口外的沉孔台阶螺纹连接,使伸缩杆完全被封堵在杆筒内,不能伸出杆筒外,对伸缩杆能起到保护作用,套装在固定盘内侧的弹性垫圈用于防水,当用户需要伸长伸缩杆时,旋开固定盘即可将伸缩杆从杆筒内拉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缩式壳装的一种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的收起状态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伞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伞盖内的弹性收缩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1 上壳体;101 内连接圈;102 外连接圈;2 伞筒;201 V型撑架;3 伞盖;301 套圈;302 环撑套;303 扎紧套;304 防水布;4 弹性收缩撑环;401 碳纤维条;402 第一导套;403 第二导套;5 扎紧带;6 杆筒;7 伸缩杆;8 下壳体;801 沉孔台阶;9 固定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收缩式盒装伞,包括:上壳体1、伞筒2、伞盖3、杆筒6和下壳体8;所述上壳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内连接圈101和外连接圈102;所述伞筒2的上端与所述内连接圈101相连接,所述伞筒2的下端设置有缩口;所述伞盖3的中部设置有套圈301,所述伞盖3通过套圈301套装在所述伞筒2上,所述伞盖3的边沿设置有环撑套302和扎紧套303,所述环撑套302内设置有弹性收缩撑环4,所述扎紧套303内设置有扎紧带5,所述套圈301与所述环撑套302之间通过环形的防水布304连接;所述杆筒6的上端滑动装配在所述伞筒2内,所述杆筒6的下端伸出所述伞筒2的下端的缩口,所述杆筒6的下端口连接有伸缩杆7;所述下壳体8的上端口与所述外连接圈102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体8的下端口与所述杆筒6的下端口的外侧相连接。

在以上实施例中,上壳体1与伞筒2连接成一体,下壳体8与杆筒6连接成一体,杆筒6滑动装配在伞筒2内,上壳体1上的外连接圈102与下壳体8的上端口相连接时,伞筒2将被封闭在上壳体1与下壳体8围成的空腔内,同时杆筒6会完全缩入伞筒2中,此时只要将伸缩杆7缩回杆筒6内,整个收缩式盒装伞将呈圆盒状,保持在最小体积状态,方便用户携带。用户需要遮阳或挡雨时,可打开上壳体1,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8脱离连接,此时杆筒6在伞筒2中滑出,杆筒6上绑扎的伞盖3露出,伞盖3中的防水布304的中部设置有套圈301,套圈301内可设置松紧带,防水布304通过套圈301套在伞筒2上,防水布304的边沿上设置有环撑套302和扎紧套303,用户松开扎紧套303内的扎紧带5后,环撑套302内的弹性收缩撑环4会在弹性作用下自动将防水布304撑开,此时用户再从杆筒6内拉出伸缩杆7作为伞柄,整个收缩式盒装伞即可正常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伞筒2的侧壁上周向分布有多个径向伸出的V型撑架201,所述套圈301套装在所述V型撑架201上。

在以上实施例中,伞盖3通过其内部的套圈301套装在V型撑架201上,可防止伞盖3在套筒301上纵向滑动,对伞盖3能起到定位作用。

如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收缩撑环4为一根碳纤维条401,所述碳纤维条401在所述环撑套302内卷绕设置。

在以上实施例中,碳纤维条401弹性好,韧性强,不容易折断,当用户拉紧扎紧带5时,碳纤维条401围成的弹性收缩撑环4的半径将一直缩小直至伞盖3能装进下壳体8内,当用户防松扎紧带5时,碳纤维条401围成的弹性收缩撑环4将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扩大直径,直至将伞盖3的防水布304全部张开。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纤维条4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套402和第二导套403,所述第一导套402和第二导套40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碳纤维条401的两个端部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套装在所述碳纤维条401上。

在以上实施例中,由于伞盖3上的环撑套302在伞盖3收缩时也随之缩紧起皱,环撑套302内的碳纤维条401绕成的撑圈的两端经常会受到环撑套302内的褶皱的阻挡而难以缩紧,影响了伞盖3的收缩,因此,需要在碳纤维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套402和第二导套403,第一导套402和第二导套403的一端分别与碳纤维条401的两个端部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套装在碳纤维条401上,使碳纤维条401在随着伞盖3的收缩而缩小撑圈时,其端部只能沿着自身滑动,不会受到环撑套302内的褶皱的影响。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碳纤维条401在所述环撑套302内绕成相连的内圈和外圈,所述碳纤维条401的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所述的第一导套402与所述碳纤维条401的内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套402套在靠近所述内端的碳纤维条401上,所述第二导套403与所述碳纤维条401的外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导套403套在靠近所述外端的碳纤维条401上。

在以上实施例中,碳纤维条401的内端上连接的第一导套402套在靠近内端的碳纤维条401上,碳纤维条401的外端上连接的第二导套403套在靠近外端的碳纤维条401上,这样碳纤维条401围成的弹性收缩撑环4在随着伞盖3的张开而张开到最大化时只有两圈撑圈,分别为内圈和外圈,此时第一导套402和第二导套403在内圈和外圈的相连处相抵;当伞盖3收紧时,第一导套402将沿着碳纤维条401向内端滑动,第二导套403将沿着碳纤维条401向外端滑动,此时第一导套402和第二导套403不会相互影响,碳纤维条401形成的弹性收缩撑环4的半径可缩小到能放入下壳体8内的程度,使用户可将整个伞盖3收入上壳体1与下壳体8形成的空腔内,方便用户携带。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壳体1上的所述外连接圈102与所述下壳体8的上端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连接圈102上套装有弹性垫圈。

在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用户收回伞盖3后用扎紧带303将防水布304绑扎在伞筒2上,然后便可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8通过螺纹拧在一起,这样上壳体1与下壳体8之间将不容易松开,套装在外连接圈102上的弹性垫圈用于防水;当用户需要张开伞盖3时,可相对下壳体8扭转上壳体1,解除上壳体1与下壳体8之间的螺纹连接,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8相分离,漏出回收在伞筒2上的伞盖3,再松开扎紧带5,伞盖3便可自动从上壳体1与下壳体8之间展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伸缩杆7为卷带式伸缩杆7。

在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卷带式伸缩杆7一般为由铁皮卷绕成的魔术伸缩棒,可缩短至铁皮卷的自身宽度大小,能装入杆筒6内,当需要时,可瞬间拉长成棒状,具有一定的径向刚度,可当作伞柄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伸缩杆7的下端连接有固定盘9,所述固定盘9的边沿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壳体8的下端口外设置有沉孔台阶801,所述沉孔台阶801的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所述固定盘9的内侧设置有弹性垫圈。

在以上任一项实施例中,设置在伸缩杆7下端的固定盘9可防止用户被伸长后的伸缩杆7的下端的边沿划伤;当用户再将伸缩杆7收缩回杆筒6后,固定盘9可与下壳体8的下端口外的沉孔台阶801螺纹连接,使伸缩杆7完全被封堵在杆筒6内,不能伸出杆筒6外,对伸缩杆7能起到保护作用,套装在固定盘9内侧的弹性垫圈用于防水,当用户需要伸长伸缩杆7时,旋开固定盘9即可将伸缩杆7从杆筒6内拉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